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冲频率对镁锂合金黑色微弧氧化膜层耐磨与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饶模松 杨巍 +2 位作者 魏明珠 程赵辉 金耀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16-125,共10页
目的探究脉冲频率对镁锂合金黑色微弧氧化膜层的色度及其在海洋环境的耐磨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复合添加Cu_(2)P_(2)O_(7)和CoSO42种着色盐,并调控脉冲频率在镁锂合金表面制备了黑色微弧氧化膜层。结果由于脉冲频率的增加,Co元... 目的探究脉冲频率对镁锂合金黑色微弧氧化膜层的色度及其在海洋环境的耐磨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复合添加Cu_(2)P_(2)O_(7)和CoSO42种着色盐,并调控脉冲频率在镁锂合金表面制备了黑色微弧氧化膜层。结果由于脉冲频率的增加,Co元素在膜层中含量占比逐步增加、而Cu元素含量占比逐步减少,膜层由红棕色转变为黑色,黑度值最小可达24.95;频率为1000Hz时,摩擦因数仅为0.13,磨痕宽度为206.52μm,耐磨性能显著提升,且腐蚀增重最少,仅为0.5 mg/cm^(2)。阻抗提升了1个数量级。结论调控脉冲频率可影响微弧氧化过程中的弧光放电现象,增大脉冲频率可增大膜层黑度;其结构更加致密,从而提升了膜层耐磨性能及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锂合金 微弧氧化 黑色 海洋环境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Nd_(2)O_(3)对TC11钛合金微弧氧化层耐磨性及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程赵辉 杨巍 +2 位作者 张勇 石小倩 饶模松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7期38-46,共9页
为了提高TC11钛合金耐磨性及高温抗氧化性,通过添加不同浓度Nd_(2)O_(3)颗粒制备了Nd_(2)O_(3)颗粒掺杂的微弧氧化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Nd_(2)O_(3)浓度对TC11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层微观结构、物相组成的影响,并评价了... 为了提高TC11钛合金耐磨性及高温抗氧化性,通过添加不同浓度Nd_(2)O_(3)颗粒制备了Nd_(2)O_(3)颗粒掺杂的微弧氧化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了Nd_(2)O_(3)浓度对TC11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层微观结构、物相组成的影响,并评价了涂层的耐磨性与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添加Nd_(2)O_(3)颗粒后,膜层表面的微孔数量减少,膜层物相以金红石型TiO_(2)和锐钛矿型TiO_(2)为主,随着Nd_(2)O_(3)浓度的增加,Nd元素在膜层中的含量逐渐增加,膜层厚度先增大后减小;在Nd_(2)O_(3)浓度为1 g/L时,所制备的微弧氧化层综合性能最佳,膜层平均厚度8.68μm,磨损失重0.43 mg,磨痕宽度598.04μm,高温氧化增重0.139 mg/cm^(2)。与TC11钛合金基体和未添加Nd_(2)O_(3)颗粒的试样相比,添加1 g/L Nd_(2)O_(3)后微弧氧化层的高温抗氧化性得到显著改善,耐磨性较未添加Nd_(2)O_(3)颗粒时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 微弧氧化 Nd_(2)O_(3)颗粒 耐磨性 高温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磷酸铜浓度对TC4合金微弧氧化层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魏敬鹏 高巍 +4 位作者 程赵辉 要玉宏 金耀华 陈建 杨巍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167,184,共7页
在电解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焦磷酸铜对TC4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对微弧氧化层进行了粗糙度和显微硬度测试,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摩擦磨损测试分析了焦磷酸铜浓度对微弧氧化层微观结构及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2 g/L... 在电解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焦磷酸铜对TC4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对微弧氧化层进行了粗糙度和显微硬度测试,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及摩擦磨损测试分析了焦磷酸铜浓度对微弧氧化层微观结构及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2 g/L焦磷酸铜后,微弧氧化层表面孔隙增大,数量增多,但随焦磷酸铜浓度的继续增加,微弧氧化层表面孔隙减小,数量减少。随着电解液中焦磷酸铜浓度的增加,微弧氧化层的厚度增加,硬度减小,摩擦系数曲线波动减小,其中电解液中加入2 g/L焦磷酸铜时微弧氧化层的摩擦系数最小,微弧氧化层的摩痕宽度随着电解液中焦磷酸铜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焦磷酸铜浓度为8 g/L时,由于铜元素的润滑作用,微弧氧化层的磨痕最轻微,磨痕宽度最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弧氧化 焦磷酸铜 硬度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和烧结态AlCoCrFeNi高熵合金模拟海水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熊艳杰 徐大鹏 +1 位作者 程赵辉 魏敬鹏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6-81,共6页
为了研究铸态和烧结态AlCoCrFeNi高熵合金在模拟海水介质下的电化学腐蚀性能,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AlCoCrFeNi高熵合金,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光学显微镜(OM)分析其相结构和微观组织,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进... 为了研究铸态和烧结态AlCoCrFeNi高熵合金在模拟海水介质下的电化学腐蚀性能,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AlCoCrFeNi高熵合金,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光学显微镜(OM)分析其相结构和微观组织,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进行电化学试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AlCoCrFeNi铸态合金组织呈现等轴晶形貌,物相为单一BCC结构;烧结态合金组织呈球形形貌,在900℃的烧结温度下,除了BCC相,还出现极少量的B2相以及FCC相。烧结态和铸态自腐蚀电位分别为-0.5354 V和-0.6676 V,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2.9149×10^-5 A·cm^-2和2.1504×10^-5 A·cm^-2,铸态合金的钝化区比烧结态宽。2种合金均只出现一个容抗弧,且铸态合金的容抗弧半径远大于烧结态合金,表明铸态合金的耐蚀性优于当前烧结温度下的烧结态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电弧熔炼 放电等离子烧结 高熵合金 模拟海水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