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1份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的蛋白质营养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章希娟 陈秀萍 +2 位作者 许玲 蒋际谋 郑少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249,共8页
利用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等4种非生物学评价法对31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果实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不同的... 利用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等4种非生物学评价法对31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果实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不同的评价方法结果有所差异,CS的范围为8.36-21.46;AAS的范围为9.87-23.1;EAAI的范围为42.83-65.68;SRC的范围为54.90-63.20,31份种质的SRC均在50以上,有16份超过60;枇杷果实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红肉种质的CS、AAS、SRC显著高于白肉种质,而两者的EAAI差异不显著;野生种质的EAAI极显著高于栽培种质,CS、AAS、SRC差异不显著,不同来源地的种质之间CS、AAS、EAAI、SRC差异均不显著;类平均法欧氏距离通过聚类分析将31份种质分为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种质资源 化学评分 氨基酸评分 必需氨基酸指数 氨基酸比值系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坐果条件下白肉枇杷结果母枝性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章希娟 余东 +4 位作者 魏秀清 张立杰 许奇志 郑姗 许家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73-277,共5页
以晚熟白肉枇杷品种‘贵妃’为材料,研究不同结果母枝的性状对自然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疏果的情况下,梢长和叶片数是影响春梢果实穗重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其中梢长是影响夏梢果实品质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叶片数是影响夏梢坐... 以晚熟白肉枇杷品种‘贵妃’为材料,研究不同结果母枝的性状对自然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疏果的情况下,梢长和叶片数是影响春梢果实穗重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其中梢长是影响夏梢果实品质的主要生物学指标;叶片数是影响夏梢坐果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贵妃枇杷生产上采用不疏果的栽培措施,若以春梢作为结果母枝,宜选择粗度大于0.9cm、长度大于20cm、叶片数为15~19的枝条;以夏梢作为结果母枝,则宜选择粗度大于0.7cm、长度大于30cm、叶片数大于20的枝条。探讨不疏果条件下白肉枇杷贵妃的果实品质,认为运用贵妃的优良性状,辅以选用优良结果母枝,贵妃枇杷不采用疏果技术而生产优质果的栽培模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结果母枝性状 自然坐果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果实氨基酸含量及组分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章希娟 蒋际谋 +3 位作者 邓朝军 陈秀萍 许奇志 郑少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90-2096,共7页
测定31份枇杷种质资源果实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TAA)最高为单边种(519.15 mg/hg),最低为新西兰白肉(228.66 mg/hg),变异系数为17.18%;31份种质均含有17种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最主要的2种氨基酸;17种氨基酸中,... 测定31份枇杷种质资源果实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氨基酸总量(TAA)最高为单边种(519.15 mg/hg),最低为新西兰白肉(228.66 mg/hg),变异系数为17.18%;31份种质均含有17种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最主要的2种氨基酸;17种氨基酸中,甲硫氨酸的变异系数最高(47.86%),甘氨酸的变异系数最低(12.71%);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94.95mg/hg,占TAA的29.10%;鲜味氨基酸平均含量144.44 mg/hg,占TAA的43.04%;药用氨基酸极高,占TAA的71.94%;野生种质人体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比值显著高于栽培种质;来自日本的种质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较高;红肉种质与白肉种质各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种质资源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防寒措施对莲雾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章希娟 许玲 +3 位作者 魏秀清 陈志峰 余东 许家辉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27,共4页
以6年生'紫红'莲雾为试材,比较了喷施水杨酸50 mg/L+壳聚糖1 000 mg/L混配剂,喷施海藻肥1 000倍液+磷肥750倍液混配剂,覆盖遮阳网,覆盖塑料大棚等4种防寒措施在田间自然降温过程中对莲雾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田间防寒措... 以6年生'紫红'莲雾为试材,比较了喷施水杨酸50 mg/L+壳聚糖1 000 mg/L混配剂,喷施海藻肥1 000倍液+磷肥750倍液混配剂,覆盖遮阳网,覆盖塑料大棚等4种防寒措施在田间自然降温过程中对莲雾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田间防寒措施能显著降低莲雾在低温胁迫下的MDA积累,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覆盖遮阳网和塑料大棚在降低MDA含量上优于化学防寒,化学防寒则在增加细胞保护性物质(脯氨酸)上效果较好。应用在露地栽培的3种防寒措施未明显提高保护酶系统活性;覆盖塑料大棚处理的叶片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CAT、POD活性显著低于露地上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防寒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套袋处理对贵妃枇杷果实品质与若干功能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章希娟 许玲 +4 位作者 余东 陈志峰 魏秀清 周丹蓉 许家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318-1322,共5页
以白肉枇杷贵妃为试材,分析了3种套袋材料(单层牛皮纸、单层牛皮纸+网兜、内黑外黄双层纸袋)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显著降低果实锈斑病的病情指数和炭疽病的发病率,其中以单层牛皮纸+网兜效果最佳;套袋使果面光... 以白肉枇杷贵妃为试材,分析了3种套袋材料(单层牛皮纸、单层牛皮纸+网兜、内黑外黄双层纸袋)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显著降低果实锈斑病的病情指数和炭疽病的发病率,其中以单层牛皮纸+网兜效果最佳;套袋使果面光洁、色泽均匀;套袋对果实单果重影响不显著;套袋后果实总糖、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单层牛皮纸+网兜处理有利于提高果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内黑外黄双层纸袋的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套袋处理;套袋有利于果肉类黄酮含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妃枇杷 套袋 锈斑病 炭疽病 品质 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雾催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章希娟 许玲 +4 位作者 余东 陈志峰 张丽梅 魏秀清 许家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4期68-71,共4页
为探明莲雾产期调节的内在生理生化机理,以‘粉红种’莲雾为材料,研究莲雾反季节遮阳催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IAA、GA3、ABA、ZT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激素平衡(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遮阳处理后,叶片的IAA、ZT、GA3、ABA含量均降低;喷施... 为探明莲雾产期调节的内在生理生化机理,以‘粉红种’莲雾为材料,研究莲雾反季节遮阳催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IAA、GA3、ABA、ZT含量的动态变化和激素平衡(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遮阳处理后,叶片的IAA、ZT、GA3、ABA含量均降低;喷施催花药剂后,IAA、ZT、ABA含量上升,GA3含量下降。遮阳抑制了莲雾的营养生长。在花芽分化期,高水平的ABA、ZT,低水平的GA3,IAA/ABA、GA3/ABA、(IAA+GA3)/ABA低,ZT/GA3高有利于莲雾成花。其中,高水平的ABA、GA3/ABA低、ZT/GA3高可能在莲雾的花芽分化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产期调节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单果重变异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章希娟 郑姗 +8 位作者 魏秀清 张立杰 张小艳 谢丽雪 邓朝军 陈秀萍 黄爱萍 许奇志 郑少泉 《福建果树》 2009年第4期25-30,共6页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222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果实单果重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显示:枇杷种质资源平均果实单果重为32.78g,变异系数48.44%,果实单果重大于60.00g的种质有10份;不同来源地的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单果重存在较大差异,野生种...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222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果实单果重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显示:枇杷种质资源平均果实单果重为32.78g,变异系数48.44%,果实单果重大于60.00g的种质有10份;不同来源地的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单果重存在较大差异,野生种质果实单果重低于栽培种质,差异极显著;红肉种质与白肉种质果实单果重差异不显著;枇杷种质资源果实单果重与种子数、种子重、可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种质资源 单果重 变异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份西番莲种质资源性状评价 被引量:13
8
作者 章希娟 许玲 +1 位作者 魏秀清 许家辉 《东南园艺》 2017年第6期5-8,共4页
对5份西番莲种质的31个主要植物学性状及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5份种质的叶片、花、果实的性状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20个数量性状中,仅叶柄长度、可食率没有显著差异,其他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可食... 对5份西番莲种质的31个主要植物学性状及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5份种质的叶片、花、果实的性状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20个数量性状中,仅叶柄长度、可食率没有显著差异,其他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可食率变异系数最小;满天星果实单果重最大;黄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小紫香果实风味甜,酸味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种质资源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种质资源果穗与果实外观性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章希娟 郑姗 +8 位作者 张小艳 黄爱萍 林旗华 张立杰 魏秀清 谢丽雪 邓朝军 许奇志 郑少泉 《福建果树》 2009年第2期63-67,共5页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231份枇杷种质资源果穗和果实的外观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枇杷在果实着生姿态、果实整齐度、果实排列紧密度、果形、果基、果顶、果皮颜色、果面茸毛密度、果面茸毛长短、果粉、条斑、果点密度、果...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231份枇杷种质资源果穗和果实的外观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枇杷在果实着生姿态、果实整齐度、果实排列紧密度、果形、果基、果顶、果皮颜色、果面茸毛密度、果面茸毛长短、果粉、条斑、果点密度、果点大小、萼片姿态和萼孔等15个性状上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近圆或倒卵形、橙黄色、茸毛稀疏且短、果粉薄、条斑不明显、萼片外凸、萼孔闭合等性状的资源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种质资源 果实 外观性状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花粉直感效应研究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希娟 余东 +3 位作者 陈志峰 许玲 魏秀清 许家辉 《东南园艺》 2017年第5期20-22,共3页
本试验以人工杂交为处理,以自然授粉为对照,分析了芒果果实的果形、果皮颜色、单果重、还原糖、蔗糖等主要外在、内在品质指标,探讨父本花粉对果实的直感效应。结果表明:果实在侧径/横径、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果肉质地上表现出花粉... 本试验以人工杂交为处理,以自然授粉为对照,分析了芒果果实的果形、果皮颜色、单果重、还原糖、蔗糖等主要外在、内在品质指标,探讨父本花粉对果实的直感效应。结果表明:果实在侧径/横径、还原糖含量、蔗糖含量及果肉质地上表现出花粉直感效应;在果皮颜色、单果重、可食率、维生素C含量、总酸含量、水分含量上,花粉直感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授粉 花粉直感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雾裂果生理及防治措施初探
11
作者 章希娟 许玲 +2 位作者 魏秀清 李亮 许家辉 《东南园艺》 2021年第6期36-39,共4页
以‘粉红种’莲雾为试材,研究在果实发育期喷施钙、硼对莲雾裂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喷施硝酸钙和氨基酸混合液、硼砂和氨基酸混合液均能显著或极显著地降低‘粉红种’莲雾的裂果率,喷施硝酸钙和氨基酸混合液能显著地提高果实的单果重... 以‘粉红种’莲雾为试材,研究在果实发育期喷施钙、硼对莲雾裂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喷施硝酸钙和氨基酸混合液、硼砂和氨基酸混合液均能显著或极显著地降低‘粉红种’莲雾的裂果率,喷施硝酸钙和氨基酸混合液能显著地提高果实的单果重,但喷施硼砂和氨基酸混合液对果实单果重影响不显著;喷施这2种混合液均能极显著地提高果基宽度,但降低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施硼处理提高了果实纵径、果肉厚度,降低了果实海绵状组织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裂果 硝酸钙 硼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多样性分析及其数量分类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黄爱萍 陈秀萍 +6 位作者 胡文舜 姜帆 郑姗 章希娟 魏秀清 邓朝军 郑少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8-945,共8页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130份龙眼果实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数量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5%,其次为果穗质量、果皮质量、单果质量、果皮厚度、果肉厚度等,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4%。25个描述性...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130份龙眼果实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数量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5%,其次为果穗质量、果皮质量、单果质量、果皮厚度、果肉厚度等,可食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7.4%。25个描述性状平均变异类型达3.6个,果皮颜色、果肉质地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均为6个。总体平均多样性指数(I)为1.997,龙眼主产区福建(1.989)、广东(1.638)、四川(1.551)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泰国(1.274)、广西(1.248)、贵州(1.229)则次之。对130份龙眼种质果实性状进一步聚类分析为5个类群,各类群特征表现各异,变化丰富。主成分分析第一、二主成分解释的总变异为28.15%,更为直观地展现了种质的亲缘关系,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雾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分析 被引量:34
13
作者 魏秀清 许玲 +4 位作者 章希娟 余东 陈志峰 张丽梅 许家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80,共8页
【目的】探讨莲雾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规律。【方法】以‘农科一号’莲雾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束缚水(BW)、自由水(FW)、脯氨... 【目的】探讨莲雾低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规律。【方法】以‘农科一号’莲雾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束缚水(BW)、自由水(FW)、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WSS)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随着温度的下降及低温时间的延长,莲雾叶片相对电导率上升;MDA含量增加;SOD、CAT和POD分别在4℃处理3 h、1℃处理6 h和4℃处理9 h时活性最高,均在-5℃处理12 h时活性最低;束缚水含量在3 h、6 h和9 h处理中随温度降低而升高,而12 h处理的变化与之相反;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温度下降呈降-升-降变化。【结论】‘农科一号’莲雾的半致死温度(LT50)为-1.2℃,叶片在低温胁迫过程中细胞膜质过氧化加剧,MDA累积,电解质外渗,束缚水、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在胁迫的不同阶段起到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主要保护酶为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低温 半致死温度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雾农科二号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泽和色素的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魏秀清 章希娟 +3 位作者 余东 许玲 陈志峰 许家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85-1990,共6页
以黑珍珠莲雾优系‘农科二号’为材料,开展莲雾果实发育过程果皮色泽和色素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果实发育过程,果皮颜色由黄绿色逐渐向红色转变;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逐渐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现为极显著下降、不变、显著... 以黑珍珠莲雾优系‘农科二号’为材料,开展莲雾果实发育过程果皮色泽和色素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伴随着果实发育过程,果皮颜色由黄绿色逐渐向红色转变;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逐渐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现为极显著下降、不变、显著下降的趋势;类黄酮、总酚含量先急剧下降后缓慢下降;花色素苷含量在盛花后30 d前后开始显著增加,采收时达到最高值。红绿色指标a值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和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黄蓝指标b值、综合色度指标h°值与各色素的相关性与a值相反。果皮的转色期为盛花后30 d前后,转色前果皮色泽由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共同决定,转色后花色素苷含量对果皮色泽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色泽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花色素苷 类黄酮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构仪整果穿刺法评价3个毛叶枣品种果实质地参数 被引量:23
15
作者 许玲 魏秀清 +1 位作者 章希娟 许家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21-625,共5页
为了解毛叶枣果实质地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采用质构仪整果穿刺法测定脆蜜、高朗1号和桃蜜等3个毛叶枣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果实质地,进而分析品种间及不同成熟度时毛叶枣果实质地的差异。结果表明,果皮强度极显著正相关于果皮脆性和韧性,显著... 为了解毛叶枣果实质地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采用质构仪整果穿刺法测定脆蜜、高朗1号和桃蜜等3个毛叶枣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果实质地,进而分析品种间及不同成熟度时毛叶枣果实质地的差异。结果表明,果皮强度极显著正相关于果皮脆性和韧性,显著正相关于果肉硬度;果肉硬度与黏着性、回复性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从七成熟到完熟的成熟过程中,果皮的强度和脆性、果肉的硬度均逐渐下降,品种间的果肉黏着性和回复性变化趋势不同。在完熟时,桃蜜的果皮强度和韧性最强,高朗1号的果肉硬度最大,而脆蜜果肉黏着性和回复性最高,品种间的果皮脆性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枣 质构仪 整果穿刺法 质地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莲雾产期安排及调节关键技术 被引量:17
16
作者 余东 陈志峰 +5 位作者 魏秀清 章希娟 许玲 谢进枝 许家辉 刘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9-100,共2页
莲雾Syzygiumsamarangense(Bi.)Merr.etPerry,又名洋浦桃,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原产于马来半岛及安达曼群岛,属典型的热带果树。莲雾产期调节在台湾获得成功,实现了鲜果适时供应,经济效益凸显。近年来,莲雾逐步成为福建热... 莲雾Syzygiumsamarangense(Bi.)Merr.etPerry,又名洋浦桃,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原产于马来半岛及安达曼群岛,属典型的热带果树。莲雾产期调节在台湾获得成功,实现了鲜果适时供应,经济效益凸显。近年来,莲雾逐步成为福建热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区域特色产业。福建省热区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4,气候条件与台湾屏东地区相似,但由于福建热区的气候条件与台湾仍有一定差异,决定了福建莲雾产期调节技术环节与台湾的差异。本文依据福建省热区气候条件,对产期调节的实施时间与关键技术环节进行完善,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期调节技术 福建省 莲雾 气候条件 桃金娘科 桃属植物 热带果树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杧果品种耐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魏秀清 余东 +4 位作者 章希娟 许玲 陈志峰 张丽梅 许家辉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4-602,共9页
【目的】杧果易受冬季低温寒害,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杧果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杧果不同品种耐寒性的研究,为杧果耐寒品种选育及栽培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妃’‘凯特’‘红玉’‘金煌’‘热品6号’和‘台农2号’为试... 【目的】杧果易受冬季低温寒害,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严重影响杧果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杧果不同品种耐寒性的研究,为杧果耐寒品种选育及栽培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妃’‘凯特’‘红玉’‘金煌’‘热品6号’和‘台农2号’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下其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低温胁迫下,杧果叶片各指标均高于对照,且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温度下降及时间延长,6个杧果品种REC和MDA含量不断升高,CAT活性先升后降;不同品种SOD和POD活性变化不同,‘凯特’‘红玉’和‘金煌’3者活性先升后降,‘贵妃’和‘台农2号’SOD活性呈2种不同变化,‘热品6号’SOD活性先升后降,‘贵妃’和‘台农2号’POD活性呈降-升-降变化,‘热品6号’呈3种不同变化。【结论】低温胁迫过程中杧果叶片REC、MDA含量升高,SOD、POD和CAT活性先升后降,6个品种的耐寒性由弱到强依次为‘台农2号’(-0.97℃)<‘贵妃’(-1.68℃)<‘热品6号’(-2.11℃)<‘凯特’(-2.32℃)<‘金煌’(-4.04℃)<‘红玉’(-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 低温 耐寒性 半致死温度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枇杷果皮热伤害的抗氧化特性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邓朝军 许奇志 +3 位作者 蒋际谋 魏秀清 章希娟 郑少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9-444,共6页
为探讨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对‘红种’枇杷果皮热伤害的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下,枇杷果皮热伤害的阈值为40℃(1.5 h),且果皮热伤害与温度和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光照可促进热伤害... 为探讨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对‘红种’枇杷果皮热伤害的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下,枇杷果皮热伤害的阈值为40℃(1.5 h),且果皮热伤害与温度和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光照可促进热伤害的发生。枇杷果皮受热伤害程度与果实本身的营养状态有关,果肉维生素C(Vc)、钙(Ca)含量越低,果皮热伤害级数越高。与25℃相比,40℃高温处理增加了果皮的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MDA)含量,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呈下降趋势。这揭示了高温胁迫下枇杷果皮对热伤害的抗氧化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果皮 高温胁迫 热伤害 抗氧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枇杷果皮热伤害发生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邓朝军 蒋际谋 +4 位作者 张小艳 许奇志 章希娟 魏秀清 郑少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081-1086,共6页
以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中枇杷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与果实活体诱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枇杷果皮热伤害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对果皮热伤害抗性差异较大;树姿及果实着生方位影响果皮热伤害发生;果实转色期是果皮热... 以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中枇杷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与果实活体诱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枇杷果皮热伤害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对果皮热伤害抗性差异较大;树姿及果实着生方位影响果皮热伤害发生;果实转色期是果皮热伤害发生的敏感时期;晴天9:00~17:00,转色期果实表面温度比气温高1.2~6.1℃,其高峰值时间比气温早;在田间自然光照条件下,‘红波罗’阈值温度是39℃(90min),‘多2号’是39℃(60min),‘红种’是40℃(9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热伤害 转色期 阈值温度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雾果实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丽梅 许玲 +5 位作者 陈志峰 余东 魏秀清 章希娟 陈峥 许家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农科二号"莲雾成熟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农科二号"成熟果实检测到12种香气成分,其中萜烯类6种,占63.74%;醇类1种,占22.48%;醛类1种,占0.48%;酯...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农科二号"莲雾成熟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农科二号"成熟果实检测到12种香气成分,其中萜烯类6种,占63.74%;醇类1种,占22.48%;醛类1种,占0.48%;酯类1种,占4.68%;呋喃类1种,占4.44%;其他2种,占4.17%。匹配度超过90%的有9种,约占93.46%,主要香气物质为顺-3-壬烯-1-醇、(-)-AlphA-荜澄茄油萜和反式石竹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