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麻杏薏甘汤提取物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被引量:3
1
作者 章文红 王彬辉 +2 位作者 张晓芬 吴敏 王石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1期2550-2551,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麻杏薏甘汤提取物中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Ultimate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1∶89);流速:1.0mL·min-1;波长:210nm;柱温:25℃。结果:苦杏仁苷浓度在1.0~80.0μg·...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麻杏薏甘汤提取物中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Ultimate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1∶89);流速:1.0mL·min-1;波长:210nm;柱温:25℃。结果:苦杏仁苷浓度在1.0~80.0μg·mL-1(r=1.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89%(RSD=0.90%)。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为麻杏薏甘汤提取物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薏甘汤 苦杏仁苷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配伍对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章文红 王彬辉 +3 位作者 张晓芬 夏修远 洪伟勇 胡利明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4期406-407,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配伍对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结果:麻黄、甘草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苡薏仁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麻黄... 目的:研究中药配伍对麻杏薏甘汤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含量。结果:麻黄、甘草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苡薏仁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麻黄可增加苦杏仁苷含量,甘草能够降低苦杏仁苷含量,符合中医君臣佐使组方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 麻杏薏甘汤 苦杏仁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药房不合格处方调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文红 张晓芬 +1 位作者 王金明 裴萌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8期53-55,共3页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8,10,12月份的急诊药房处方(精麻药处方除外),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为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42077张,合格处方41228张,不合格处方849张,处方合格率... 目的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年8,10,12月份的急诊药房处方(精麻药处方除外),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方管理办法(试行)》为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42077张,合格处方41228张,不合格处方849张,处方合格率为97.98%。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为书写不规范、不合理用药等。结论处方书写规范及合理用药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处方 分析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俚语的特点和构成 被引量:13
4
作者 章文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62-67,共6页
英语俚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语言的变化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从亚文化的黑话、行话及隐语中溢出而进入主流文化,在当代报刊杂志、名著和名人传记中被广泛地运用。作者回顾了英语俚语在社会中地位的演... 英语俚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语言的变化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从亚文化的黑话、行话及隐语中溢出而进入主流文化,在当代报刊杂志、名著和名人传记中被广泛地运用。作者回顾了英语俚语在社会中地位的演变,并阐述了英语俚语的勤变、求新并具有丰富内涵的特点以及其构成的13种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文化 亚文化群体 (非)规范语言 (非)标准的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瑞格列奈片的含量
5
作者 章文红 石蕾 +1 位作者 张晓芬 王彬辉 《海峡药学》 2013年第2期46-48,共3页
目的建立瑞格列奈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瑞格列奈成分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UltimateT X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80∶20,v/v);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0nm... 目的建立瑞格列奈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瑞格列奈成分进行定量测定。色谱柱:UltimateT X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80∶20,v/v);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0nm。结果瑞格列奈在0.0542~1.3550μg(r=1.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27%)。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易行,为瑞格列奈片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瑞格列奈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测试题型浅析
6
作者 章文红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1999年第2期65-66,共2页
当前大学英语测试中“托福”式的多项选择题比重较大,这虽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也存在负面影响。应在采用客观试题的同时,注意主观试题的运用,以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关键词 测试题型 客观试题 主观试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杏仁苷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4
7
作者 王彬辉 章文红 +3 位作者 张晓芬 夏修远 洪伟勇 胡利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81-384,共4页
苦杏仁苷提取方法多样,包括水提法、醇提法、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具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抗溃疡、抗肿瘤、抗脑缺血、抗氧化、止咳和镇痛等药理作用。对近年来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苦... 苦杏仁苷提取方法多样,包括水提法、醇提法、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具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抗溃疡、抗肿瘤、抗脑缺血、抗氧化、止咳和镇痛等药理作用。对近年来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苦杏仁苷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苷 提取工艺 药理作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的药理及剂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8
作者 王彬辉 章文红 +3 位作者 张晓芬 王石健 吴敏 杨赛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介绍姜黄素药理及剂型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几年有关其药理及剂型的研究报道,进行总结。结果:姜黄素具有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微生物、抗抑郁、抗纤维化等药理作用,主要涉及固体分散体、脂质体、微球与微囊、经皮给药、肺... 目的:介绍姜黄素药理及剂型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几年有关其药理及剂型的研究报道,进行总结。结果:姜黄素具有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微生物、抗抑郁、抗纤维化等药理作用,主要涉及固体分散体、脂质体、微球与微囊、经皮给药、肺部给药等剂型。结论:姜黄素药理及剂型研究广泛,具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药理 剂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造粒法制备姜黄素微丸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彬辉 章文红 +3 位作者 张晓芬 叶晓莉 王金明 杨赛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430-1432,共3页
目的:制备姜黄素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以粉末层积法制备姜黄素微丸,以微丸粒度分布、休止角、堆密度和脆碎度等为指标,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微丸性能的影响。结果:最优处方与工艺参数:5%HPMC(5cps)水溶液为黏合剂,主机转速1... 目的:制备姜黄素微丸。方法采用离心造粒以粉末层积法制备姜黄素微丸,以微丸粒度分布、休止角、堆密度和脆碎度等为指标,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微丸性能的影响。结果:最优处方与工艺参数:5%HPMC(5cps)水溶液为黏合剂,主机转速120r/min,喷浆转速15r/min,喷气压力0.3MPa,喷枪距微丸10cm,供粉速度8~10r/min。结论:制备的姜黄素微丸表面光滑,圆整度高,18~24目姜黄素微丸收率92.6%,30min时体外溶出率大于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微丸 离心造粒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2013-2014年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规范性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彬辉 章文红 +3 位作者 张晓芬 徐晶燚 朱发伟 金丹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规范性。方法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抽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使用人血白蛋白的1 009例住院患者,收集相关临床信息并统计。结果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用药原因以... 目的了解我院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规范性。方法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抽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使用人血白蛋白的1 009例住院患者,收集相关临床信息并统计。结果应用人血白蛋白的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用药原因以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为主;用药前有28.15%的患者未检测血清白蛋白浓度;对比美国UHC指南、台湾人血白蛋白使用规定及中国人血白蛋白使用说明书,适应证符合率分别为15.36%、24.08%、63.83%。结论我院人血白蛋白使用广泛,但规范性较低,应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 临床使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份药品说明书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金明 陈艳艳 +1 位作者 章文红 张晓芬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目前我国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台州市立医院2009年~2010年常用药品说明书194份,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用药、儿童用药、老年人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药理毒... 目的探讨目前我国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台州市立医院2009年~2010年常用药品说明书194份,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用药、儿童用药、老年人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贮藏等内容的标识存在较多问题,西药说明书比中药说明书规范。结论部分西药和中药说明书项目内容不够完善,表述不清楚,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说明书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抗肿瘤作用新剂型及其衍生物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彬辉 高晓宇 +1 位作者 章文红 张晓芬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5年第2期232-235,共4页
姜黄素类化合物是一类1,7-二芳基庚烷类天然产物,从姜科姜黄属(Curcuma L.)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根茎中提取得到,主要包括姜黄素(curcumin,约占77%)、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约占18%)、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 姜黄素类化合物是一类1,7-二芳基庚烷类天然产物,从姜科姜黄属(Curcuma L.)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根茎中提取得到,主要包括姜黄素(curcumin,约占77%)、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约占18%)、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约占5%)3种单体。而姜黄素是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类化合物 抗肿瘤作用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衍生物 新剂型 二芳基庚烷类 天然产物 植物姜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纳米药物转运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伟勇 章文红 +2 位作者 王石健 夏修远 王金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607-610,共4页
纳米药物载体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缓控释给药等优点。而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利用度、载药能力和控释能力以及较低的毒性而被广泛用于纳米药物。本文综述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乳酸... 纳米药物载体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缓控释给药等优点。而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利用度、载药能力和控释能力以及较低的毒性而被广泛用于纳米药物。本文综述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高分子化合物制备纳米粒的合成和载药方法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纳米粒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聚乳酸 聚己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乌头汤提取物中3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晓芬 王彬辉 +3 位作者 章文红 王石健 王金明 杨赛成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2年第6期510-511,共2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头汤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含量,为处方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氯仿-三乙胺(100:50:3:0.12);流速:1ml·min-1;检测...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头汤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含量,为处方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氯仿-三乙胺(100:50:3:0.12);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35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在2.65~132.5μg/ml(r=0.9998)、2.55~127.5μg/ml(r=0.9997)和2.65~132.5μg/ml(r=0.9997)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均在98.84%以上。结果: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专属灵敏,可用于乌头汤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汤/分析 乌头碱次 乌头碱 新乌头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磺胺甲噁唑致严重药疹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慧萍 章文红 +1 位作者 张晓芬 裴萌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1期1065-1065,共1页
关键词 磺胺甲嚼唑 复方 药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癫疒间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石健 王彬辉 +2 位作者 章文红 张晓芬 吴敏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1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制备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选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抗癫疒间肽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等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并研究纳米粒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抗癫疒间肽纳米... 目的制备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选用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共聚物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抗癫疒间肽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等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并研究纳米粒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100.2±2.45)n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4.46±1.34)%和(4.73±0.32)%,体外释药呈现缓释和突释两个阶段,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建立的制备工艺简便可行,得到的抗癫疒间肽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小,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疒间肽 纳米粒 体外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6例次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金明 章文红 张晓芬 《海峡药学》 2010年第9期198-199,共2页
目的分析3种常用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结果共监测146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62.33%;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33.56%;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4.... 目的分析3种常用抗癫痫药的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结果共监测146例次,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者为62.33%;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者为33.56%;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者4.11%。结论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血药浓度不在治疗窗内的原因很多,应结合其他临床指标综合分析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癫痫药 血药浓度监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金明 章文红 张晓芬 《海峡药学》 2010年第11期247-248,共2页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利用已有文献资料,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与结论两组方案治疗... 目的评价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利用已有文献资料,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与结论两组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率、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加替沙星组的细菌清除率优于左氧氟沙星组,左氧氟沙星的经济学成本优于加替沙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左氧氟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的制备及制剂学性质分析
19
作者 王彬辉 邹杰 +5 位作者 章文红 李范珠 高晓宇 陈玲 郭曼曼 叶晓莉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制备具有肝脏靶向性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并按处方工艺制备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结果当选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100 mg、泊洛沙姆188浓度1.5%、乙酸乙... 目的制备具有肝脏靶向性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处方工艺,并按处方工艺制备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结果当选择聚乙二醇-聚己内酯100 mg、泊洛沙姆188浓度1.5%、乙酸乙酯与二氯甲烷体积比2∶1、有机相与内水相体积比为1∶4时,制备的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粒径为(102.84±2.68)nm、多分散系数为0.105±0.010、包封率为84.36%±1.19%、载药量为4.70%±0.27%。结论本方法成功制备了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为下一步的药动学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纳米粒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靶向纳米载体材料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彬辉 章文红 +2 位作者 张晓芬 贺露佳 吴敏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0期1332-1337,共6页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许多药物难以入脑,促进药物跨血脑屏障成为关键。纳米粒具有小粒子特征,能携载药物跨血脑屏障实现脑靶向,并提高脑内药物浓度。本文综述了PLA、PLGA、PCL、PBCA、PAMAM、CS等作为载体材料制备的纳米粒入脑的情况,并重...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许多药物难以入脑,促进药物跨血脑屏障成为关键。纳米粒具有小粒子特征,能携载药物跨血脑屏障实现脑靶向,并提高脑内药物浓度。本文综述了PLA、PLGA、PCL、PBCA、PAMAM、CS等作为载体材料制备的纳米粒入脑的情况,并重点探讨纳米粒粒径大小、表面修饰等对入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载体材料 脑靶向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