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岛语族环太平洋文化传播研究的中国参与
1
作者 童清艳 夏文锴 卢思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48,共18页
南岛语族因其是现存唯一的大语系族群,囊括1000—1200种语言,其环太平洋岛屿的文化跨越万年延续,引发多学科关注,成为探究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大议题,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的见证。本研究选择涉及南岛语族类选题的SSCI和A&... 南岛语族因其是现存唯一的大语系族群,囊括1000—1200种语言,其环太平洋岛屿的文化跨越万年延续,引发多学科关注,成为探究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大议题,也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的见证。本研究选择涉及南岛语族类选题的SSCI和A&HCI期刊论文,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322篇文献进行分析,对其涉及计算相关语料库中每个项TF-IDF值进行数据主题挖掘和主题聚类划分,识别文本中关键术语并探索其关联,结合CSSCI中文文献发现,目前国际学界对于南岛语族民俗仪式等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尚需拓展,其民族文化传承与文明扩散路径的溯源涉及环太平洋文化传播维度的建构。为此,本文将人文社科“四重证据法”应用到南岛语族环太平洋文化传播研究中,从南岛语族的地理起源、语言体系的流动扩散、民俗变迁以及文明扩散的四重维度,对其相关文化传播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构建“环太平洋南岛语族共同体”文化传播研究维度,以期发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中华文化在两岸的渊源。南岛语族通过文化传承与传播凝聚共识、共享信仰,亦是共建“一带一路”环太平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岛语族 传播 文明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实时传播的社会临场感影响因子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微信使用为例 被引量:13
2
作者 童清艳 迟金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76,共9页
本文引入路径分析,构建前因变量、中介变量、结果变量以及外界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微信用户体验样本进行假设检验并开发了测量量表,分别检验理性行为理论和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的不确定规避等因素对社会临场感影响因子的调节效应。... 本文引入路径分析,构建前因变量、中介变量、结果变量以及外界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微信用户体验样本进行假设检验并开发了测量量表,分别检验理性行为理论和Hofstede文化维度理论的不确定规避等因素对社会临场感影响因子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微信实时营销传播过程中,用户体验的影响因子包含情感社会临场感、感知社会临场感和理解社会临场感三个维度,并遵循情感、感知和理解的逻辑关系顺序。同时,社会临场感通过中介变量——功利价值和信任直接影响用户体验。高感知信任可以降低虚拟不确定性,激发用户动机;朋友圈的信任以及好友的助长,提升了线上与线下传播效应,并优化了用户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社会临场感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广电与电信在IPTV中的博弈 被引量:1
3
作者 童清艳 王卓铭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58,共3页
作为新兴传播方式之一的IPTV,结合了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的优势,然而技术条件成熟的IPTV却在中国迟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问题在于我国广播电视业和电信业彼此独立,各自为阵,竞合关系复杂。如此状况下中国未来IPTV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作为新兴传播方式之一的IPTV,结合了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的优势,然而技术条件成熟的IPTV却在中国迟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问题在于我国广播电视业和电信业彼此独立,各自为阵,竞合关系复杂。如此状况下中国未来IPTV业的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借助对IPTV业中主要关系方的博弈分析,从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理清主线,力求对中国的IPTV业的发展作出科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TV 中国广电 博弈分析 电信业 广播电视媒体 广播电视业 传播方式 技术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媒并购行为动因及风险规避 被引量:1
4
作者 童清艳 王卓铭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传媒业 传媒并购 风险规避 行为动因 并购行为 特殊地位 并购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现状及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 被引量:15
5
作者 童清艳 《今传媒》 2017年第3期6-9,共4页
本研究关注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借此探讨所谓新媒体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查阅与翻译了大量中英文相关资料基础上,对腾讯、阿里、百视通、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韩国自媒体做了实地调研、访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相... 本研究关注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借此探讨所谓新媒体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查阅与翻译了大量中英文相关资料基础上,对腾讯、阿里、百视通、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韩国自媒体做了实地调研、访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相关业界专家进行交流、沟通;进行受众控制实验,并做了大量问卷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结合相关深度访谈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应动态研究所谓新媒体(new media),是各类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从媒介技术、用户需求、媒介生态与资金投入四维度宏观分析,结合传媒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产业功能特性,同时关注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娱乐大众、传承文化)。综合分析下,本研究认为,媒体对人们未来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智慧云"成为各类企业走向世界的路径;移动互联网持续创新改变着新媒体发展态势;社会化媒体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焦点,分享经济的媒体创意经济形成。上述是未来媒体突破的靶向,这些靶心较为明显地预示全球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媒体 媒体用户 创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与人同”:大众传媒对慈善事业的助推作用--以汶川震灾救援报道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童清艳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30,共4页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民众对灾情和抢险进展高度关注。AGB尼尔森的数据显示.5月18日“爱的奉献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共有89个国家性频道和地方频道播出.其中央视一套当晚的收视率达到3.0.即有超过5600万...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民众对灾情和抢险进展高度关注。AGB尼尔森的数据显示.5月18日“爱的奉献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共有89个国家性频道和地方频道播出.其中央视一套当晚的收视率达到3.0.即有超过5600万观众通过央视一套收看此节目。坏仅是电视,报纸、广播、技术催生下的各类新型媒体均共同汇聚相关慈善报道.凸显同一主题:“关爱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事业 大众传媒 救援 震灾 宣传文化系统 地方频道 募捐活动 抗震救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媒体未来发展趋势与改革策略 被引量:6
7
作者 童清艳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2-35,共4页
技术力量导致传媒生态环境发生巨变,媒体用户内容接触、需求发生变化,在海量互联网信息流里,主流媒体掌控的有效传播渠道显著不足,要解决这种媒体有效供给不足,一靠政府创造一定的媒体发展政策,为传统媒体的"关、停、并、转"... 技术力量导致传媒生态环境发生巨变,媒体用户内容接触、需求发生变化,在海量互联网信息流里,主流媒体掌控的有效传播渠道显著不足,要解决这种媒体有效供给不足,一靠政府创造一定的媒体发展政策,为传统媒体的"关、停、并、转"创造条件;二是媒体机构自行克服"内容过剩",主动转型提供受众愿意获取、吸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媒体平台 内容转型 有效供给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中国传媒产业困境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童清艳 《新闻记者》 CSSCI 2004年第12期47-49,共3页
当代中国传统媒体虽未明确为传媒产业,但其运作方式长期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如今,经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电影、书籍、杂志等媒体已被称作“传媒产业或媒介产业”,它们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传媒... 当代中国传统媒体虽未明确为传媒产业,但其运作方式长期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如今,经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电影、书籍、杂志等媒体已被称作“传媒产业或媒介产业”,它们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传媒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媒以一种特有的力量改变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产业 媒介产业 报纸 传统媒体 力量 信息时代 杂志 企业管理 消费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媒产业: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合作 被引量:1
9
作者 童清艳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1,共3页
传媒产业共同的知识经济特征决定了全球传媒融合的可能性,所有媒体基本上都能面向同一个市场——全球市场,而且都能提供多种媒体产品服务,这为中国传媒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能性。针对资本统筹模式和管理模式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媒控制,世界... 传媒产业共同的知识经济特征决定了全球传媒融合的可能性,所有媒体基本上都能面向同一个市场——全球市场,而且都能提供多种媒体产品服务,这为中国传媒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可能性。针对资本统筹模式和管理模式由西方发达国家传媒控制,世界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会处于一种高度不确定,但国际上不同的多元化准入模式和传媒业内外部动因之间的关系是把握这种不确定性的切入点,本文提出如何动用政府力量实现中国传媒的国际化发展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产业 国际合作 全球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媒生产经营与管理新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清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1-74,共4页
媒体的生产与经营具有独特的产业性 ,是不可分割的环节 ,它们需共同满足“媒体所有者”、“受众”、“广告商”与“媒体从业人员”的欲求 ,这样才能实现传媒的社会责任在相应的利益支撑下充分发挥 ,才能在一种制度层面实现传媒的管理创... 媒体的生产与经营具有独特的产业性 ,是不可分割的环节 ,它们需共同满足“媒体所有者”、“受众”、“广告商”与“媒体从业人员”的欲求 ,这样才能实现传媒的社会责任在相应的利益支撑下充分发挥 ,才能在一种制度层面实现传媒的管理创新。这是中国传媒进行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媒业 管理机制 产业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 产权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集团市场博弈行为剖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童清艳 《新闻记者》 CSSCI 2003年第10期10-11,共2页
中国传媒现处于一种近乎寡头垄断市场,可以说,少数大型传媒集团控制着中国传媒市场.在这里,只有集团与集团之间相互竞争,传媒的进入壁垒越来越高使得国内民营或其他资金办媒体日益艰难,目前的大型传媒集团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
关键词 传媒集团 传媒市场 市场竞争 博弈论 传媒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扩版热”看消息的主角地位
12
作者 童清艳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2-63,共2页
把信息观念引入新闻工作,是近几年我国新闻界的显著成绩。新闻媒介认识到媒介的主要功能在于传播信息,扩大信息量已成为我国新闻媒介的共识。如何充分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信息需求又是当前新闻媒介所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在形式方面... 把信息观念引入新闻工作,是近几年我国新闻界的显著成绩。新闻媒介认识到媒介的主要功能在于传播信息,扩大信息量已成为我国新闻媒介的共识。如何充分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信息需求又是当前新闻媒介所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在形式方面,媒介把扩版当作了主要手段。继《人民日报》1978年、1980年两次扩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需求 新闻媒介 扩版 报纸 消息 唱主角 人民日报 新闻事实 周末版 信息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抗震报道中对生命的关爱
13
作者 童清艳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7,共2页
从传播学经典的5W传播模式(“谁一说什么一通过什么渠道一对谁一产生什么效果”)分析对5·12地震灾情的报道,可以看出在这次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我国传媒较好实现了其社会功能,并显示出对生命的关爱。一、现场报道催人泪下。
关键词 关爱 生命 抗震 传播模式 突发事件 社会功能 现场报道 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媒介逻辑的制度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童清艳 莫颜毓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当代乡村借助媒介力量重振,乡村媒介内容和路径创新不只是工具式的,借助媒介逻辑的制度论,可洞见技术迭代下中国乡土情感回潮的精神内核,而从国家政策制度化的高度理解乡村振兴政策的媒介实践,可把握中国乡村社会和城乡发展的文化及结构... 当代乡村借助媒介力量重振,乡村媒介内容和路径创新不只是工具式的,借助媒介逻辑的制度论,可洞见技术迭代下中国乡土情感回潮的精神内核,而从国家政策制度化的高度理解乡村振兴政策的媒介实践,可把握中国乡村社会和城乡发展的文化及结构,以及对个体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要义。当下各类乡村现象级自媒体及乡土原生态剧集、纪录片等是乡村媒介内容的创新,实质是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导实践下,媒介化社会中媒介逻辑突破了城市和乡村的地理和文化界限,媒介使传统的乡村成为资源得以振兴和激活。以数字乡村和产业振兴为代表的具体制度,使中国乡村成为可具身参与的媒介实践与情动乡愁的资源与场景,由此实现了中国乡村的媒介化主体创新和结构转型。当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制度规则与媒介的文化结构性资源嵌套,过去局限在特定地理和文化里的传统乡村便成为现代的媒介化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媒介化社会 媒介逻辑 数字乡村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创新与报业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中国产报业如何向高水平状态发展
15
作者 童清艳 《新闻实践》 2009年第9期7-10,共4页
国内媒体对社会总资本开发创新,呈现一种从自发利用向自觉运营态势。报业是否也自觉地构建社会总资本,又如何策划这一强大的社会总资本并获取多赢的利润呢?不可否认,报纸的影响力以及读者群在流失,但优化营销策略,增加市场份额,仍是报... 国内媒体对社会总资本开发创新,呈现一种从自发利用向自觉运营态势。报业是否也自觉地构建社会总资本,又如何策划这一强大的社会总资本并获取多赢的利润呢?不可否认,报纸的影响力以及读者群在流失,但优化营销策略,增加市场份额,仍是报业稳定现有市场以及开发消费群体的原始策略。创意、方法永远是策划媒体的灵魂,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多方共赢才是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报业 产业结构 高度化 社会总资本 状态 传媒 市场份额 营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房实验室多操作系统管理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佳雯 黄保青 童清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12期146-148,共3页
针对现有多操作系统管理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利用虚拟机技术进行机房实验室多操作系统管理的设想,阐述了其使用的客观环境假设,并对此方案的优势予以总结。
关键词 VMWARE 多系统 管理 机房实验室 多操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人的美食文化情结——基于旅英华人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LiangTao Shan 尹璐 童清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5,34,共6页
本文以饮食文化为切入点,选择旅英华人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发现家乡美食对于海外华人思乡情绪的安抚具有正向显著作用;不同阶层群体对美食味觉、视觉的美食体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文化认同与美食文化情结有着显著正相关。思乡情绪、... 本文以饮食文化为切入点,选择旅英华人进行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发现家乡美食对于海外华人思乡情绪的安抚具有正向显著作用;不同阶层群体对美食味觉、视觉的美食体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文化认同与美食文化情结有着显著正相关。思乡情绪、美食体验、美食文化情结成为海外华人对美食文化传播的主要动因,拓展了中国美食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空间,即美食文化传播是中国文化的强大凝聚力,是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极佳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文化认同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流行音乐赢利模式研究(上篇)
18
作者 金佳蕾 童清艳 《黄河之声》 2009年第19期62-65,共4页
音乐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沟通的急切需要而发生的。1在音乐的动态结构中,人的音乐传播行为是促成该结构充满内在活力的基本条件。2音乐传播从古即有,但是把音乐传播上升到学术范畴(包括:音乐发展史、传播学、音乐传播学理论、影视音... 音乐是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沟通的急切需要而发生的。1在音乐的动态结构中,人的音乐传播行为是促成该结构充满内在活力的基本条件。2音乐传播从古即有,但是把音乐传播上升到学术范畴(包括:音乐发展史、传播学、音乐传播学理论、影视音乐、广告音乐、音乐制作技术、音乐表演等),再上升到音乐传播产业却是当代商业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音乐 传播学视角 赢利模式 音乐制作技术 动态结构 音乐传播 音乐发展史 传播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播学视角的流行音乐赢利模式研究(下篇)
19
作者 金佳蕾 童清艳 《黄河之声》 2009年第23期48-49,共2页
三,流行音乐传播之核心赢利模式 关于核心赢利模式,理论界至今未形成权威统一的学术解释,美国斯莱沃斯基等提出了以客户和利润为核心的企业赢利模式及其四个要素:客户的选择、价值获取、产品差别/战略控制、业务范围。王方华,徐... 三,流行音乐传播之核心赢利模式 关于核心赢利模式,理论界至今未形成权威统一的学术解释,美国斯莱沃斯基等提出了以客户和利润为核心的企业赢利模式及其四个要素:客户的选择、价值获取、产品差别/战略控制、业务范围。王方华,徐飞认为,赢利模式就是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及与价值相关活动的一种凝炼。音乐产业赢利模式,以内容产品进行价值创造,通过顾客消费者获取价值,最终通过竞争优势与关联价值网络实现利润与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赢利模式 传播学视角 流行音乐 价值获取 价值创造过程 产品差别 斯莱沃斯基 音乐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用户传统节日的数字参与行为 被引量:5
20
作者 童清艳 王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54,共15页
数字平台成为青年参与传统节日的全新拟像空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地。本研究运用仪式理论和沉浸理论提取数字平台节日仪式感、数字平台感知娱乐价值、数字平台感知内容价值三个影响维度,建构青年参与传统节日数字行为的理论模型... 数字平台成为青年参与传统节日的全新拟像空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地。本研究运用仪式理论和沉浸理论提取数字平台节日仪式感、数字平台感知娱乐价值、数字平台感知内容价值三个影响维度,建构青年参与传统节日数字行为的理论模型。在问卷与统计分析后发现:数字平台节日仪式感是青年参与传统节日的直接吸引力;数字平台感知内容价值和感知娱乐价值是间接影响因素,主要通过节日文化观念和沉浸感的中介作用强化青年群体的参与行为。数字拟像中,有关传统节日观念的内容,以及传统节日沉浸感正向影响青年感知节日文化,中华文物借助数字传播走进青年群体;数字拟像的娱乐内容正向影响青年参与数字节日,进而促使青年产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传统节日 数字行为 数字拟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