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管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癌性气管狭窄1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管峦 张伟 +2 位作者 殷海涛 吴海江 温翠侠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2243-2245,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癌性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01月-2011年03月我院收治的13例支气管狭窄患者,在X线透视下应用介入治疗放置镍钛合金支架。随后对其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及近... 目的:探讨气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癌性气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01月-2011年03月我院收治的13例支气管狭窄患者,在X线透视下应用介入治疗放置镍钛合金支架。随后对其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患者通气功能迅速改善,气促分级从3.7±0.6下降至1.5±0.4。动脉血气PaO2从50.8±5.2升至82.7±6.5,PaCO2从60.2±7.3降至41.5±5.1,血氧饱和度从术前(80.4±6.4)%升至术后(95.6±4.2)%。放疗后肿块较前明显退缩,随访12个月,生存率达76.9%,无显著并发症发生。结论:气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可迅速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气管狭窄 放射治疗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犯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管峦 赵保民 卜祥兆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11-411,共1页
关键词 鼻咽癌 旁间隙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腔内放疗联合适形放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管峦 刘凌 +3 位作者 任洪荣 丁纪 吴海江 曹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33期3706-3707,共2页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胆管支架置入术结合后装腔内放疗加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综合组15例行胆管支架置入+后装腔内放疗+适形放疗,对照组15例行胆管支架置入,观察2组疗效。... 目的研究恶性梗阻性黄疸胆管支架置入术结合后装腔内放疗加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综合组15例行胆管支架置入+后装腔内放疗+适形放疗,对照组15例行胆管支架置入,观察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胆管支架置入后总胆红素水平均迅速下降,但综合组1a生存率、局控率、平均支架通畅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置入术后应进行针对原发肿瘤的后装腔内放疗加适形放射治疗,能取得较好的肿瘤局控率,延长支架通畅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支架 后装腔内放疗 适形放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例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的肺癌的综合治疗
4
作者 管峦 赵保民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4年第6期438-439,共2页
目的 探索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良好途径。方法 采用全脑两侧野对穿照射、局部缩野加量 ,同时采用VM 2 6加DDP方案全身化疗 ,并酌情对肺部或转移灶姑息放疗。结果 本组病人 1、2年生存率为 46.7%和 13 .3 % ,神经系统症状显著改善 ,生活... 目的 探索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良好途径。方法 采用全脑两侧野对穿照射、局部缩野加量 ,同时采用VM 2 6加DDP方案全身化疗 ,并酌情对肺部或转移灶姑息放疗。结果 本组病人 1、2年生存率为 46.7%和 13 .3 % ,神经系统症状显著改善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选择合理放化疗方案可以延长生存期 ,提高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癌 放射治疗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对三维适形放疗中肺癌靶区勾画和计划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任洪荣 周盛强 +4 位作者 于大海 刘凌 管峦 闫勇 丁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3572-3575,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中采用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肺癌靶区勾画体积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危及器官所受的照射剂量的变化。方法在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中,选取肿瘤原发部位为下肺者15名,患者的KPS系数均≥70。对患者行热塑体膜固定或者真...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中采用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肺癌靶区勾画体积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危及器官所受的照射剂量的变化。方法在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中,选取肿瘤原发部位为下肺者15名,患者的KPS系数均≥70。对患者行热塑体膜固定或者真空垫固定加辅助人工腹带两种固定方法。对两种定位方法各行1次CT定位。同一患者的两组CT图像在计划系统上重建后均由同一医生勾画。对两次勾画的靶区进行相同机架角度射野方式和相同射野权重的治疗计划。利用计划系统运算获得脊髓和肺部的照射剂量值以及两次勾画的靶区体积,记录这些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脊髓,肺部的照射剂量变化和肿瘤靶区体积的变化。结果共检测原发病灶15例。两次计划的脊髓受照射最大剂量平均变化为146.1 cGy,变化范围为(146.1±157.7)cGy,P=0.003;双肺V20平均变化为1.4%,变化范围为(1.4±1.0)%,P=0.000;双肺的V5平均变化为5.3%,变化范围为(5.3±3.8)%,P=0.000.GTV体积平均变化3.3 cm3,变化范围为(3.3±3.1)cm3,P=0.001;CTV体积平均变化9.0 cm3,变化范围为(9.0±9.2)cm3,P=0.002;PTV体积平均变化39.6 cm3,变化范围为(39.6±26.5)cm3,P=0.000。结论采用真空垫加人工腹带等辅助定位装置可以部分控制呼吸运动,减少肿瘤体积,从而减少肺部的照射剂量和脊髓的照射体积。但是否因此而提高处方剂量,获得更好的肿瘤控制概率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射治疗 体位固定技术 靶区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吉奥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4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伟 管峦 +2 位作者 殷海涛 胡翔 周冲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3049-3050,共2页
目的 观察替吉奥(S-1)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S-1同步放化疗组(观察组)与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56-60 Gy/28-30次.观察组从放疗第1天开... 目的 观察替吉奥(S-1)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6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S-1同步放化疗组(观察组)与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处方剂量为56-60 Gy/28-30次.观察组从放疗第1天开始联合S-1同步化疗,具体为S-1 40 mg/次,分早、晚餐后两次服用,d1-d14,21 d为一个周期,连续服用两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放化疗后随访两年,无一例失访.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6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3.9%和52.2%,而对照组分别为43.5%和2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肺炎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并未显著增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替吉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疗与低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治疗老年食管癌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伟 管峦 +2 位作者 殷海涛 周冲 任洪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放疗与低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8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放疗与低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治疗组(实验组)、单纯放疗组(对照组),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方式,剂量为1.8~2.0 Gy/次,5次/周,总剂量56~60 Gy/... 目的观察放疗与低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8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放疗与低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治疗组(实验组)、单纯放疗组(对照组),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方式,剂量为1.8~2.0 Gy/次,5次/周,总剂量56~60 Gy/6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奈达铂20 mg/m2,每周1次,连用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2.5%,两组比较,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以Ⅰ~Ⅱ度为主,其中实验组Ⅲ度以上骨髓抑制出现11例、对照组5例,两组比较,P〈0.05。实验组、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2.5%、65%,2年生存率分别为45%、25%,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放疗与低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治疗老年食管癌近期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癌 奈达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引导下应用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伟 管峦 +3 位作者 吴承骏 殷海涛 胡翔 丁纪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引导下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17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CBCT引导下的SBRT胸部放疗,SBRT处方剂...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引导下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17例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CBCT引导下的SBRT胸部放疗,SBRT处方剂量DT 60 Gy/12 f,5次/周,95%以上计划靶区(PTV)满足处方剂量,90%等剂量线包含整个靶区,严格控制各危及器官剂量:双肺V_5<50%、V_(20)<20%,脊髓D_(max)<25 Gy,心脏D_(mean)<27 Gy等。每次照射前均行CBCT扫描并在线匹配、校准。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放疗并随访3~24个月(中位随访期18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1例,无进展患者,总有效率为94.1%。1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100%和100%。2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88.2%和82.3%。放疗期间未出现III级以上严重的放射性毒副反应。结论:应用CBCT引导下行SBRT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提高其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毒副反应较轻,但其远期疗效及晚期毒副反应仍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锥形束C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温翠侠 任洪荣 +4 位作者 丁纪 于大海 管峦 朱峰 章龙珍 《实用癌症杂志》 2012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分别于单纯增强CT图像下、PET-CT融合图像下勾画靶区,同一患者制定3种放疗计划:PET-CT图像下制定SMART计划(A组)、CT图...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的剂量学特点。方法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分别于单纯增强CT图像下、PET-CT融合图像下勾画靶区,同一患者制定3种放疗计划:PET-CT图像下制定SMART计划(A组)、CT图像下制定SMART计划(B组)和3D-CRT计划(C组),评价3种放疗计划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A、B、C组GTV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72±0.03、0.72±0.02、0.65±0.02,CTV适形度指数分别为0.64±0.03、0.64±0.02、0.53±0.03,GTV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14±0.02、1.15±0.02、1.12±0.02,经检验A、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正常肺组织V5分别为53.41±4.90、56.09±4.61、55.87±4.27,V10分别为33.56±4.02、35.95±3.35、36.36±3.57,经检验A组与B、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正常肺组织V20分别为23.47±2.10、25.69±2.15、27.69±2.07,V30分别为15.19±2.59、16.10±2.57、17.23±2.35,MLD(Gy)分别为12.58±1.23、13.62±1.19、14.21±1.20,食管V55分别为14.44±1.99、15.29±2.52、16.12±2.50,脊髓Dmax分别为37.45±2.39、39.38±2.78、40.13±2.52,经检验,A、B、C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SMART计划能优化靶区剂量分布,有效减少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调强放射治疗 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伟 管峦 +2 位作者 殷海涛 孙新臣 温翠侠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肺癌伴SVCS患者分为支架置入联合放疗组(n=23)和单纯放疗组(n=23)。Seldinger法穿刺置入支架;采用6MVX线行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肺癌伴SVCS患者分为支架置入联合放疗组(n=23)和单纯放疗组(n=23)。Seldinger法穿刺置入支架;采用6MVX线行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总剂量达50~60Gy/5~6周。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支架置入联合放疗组患者于血管支架植入术后1周内症状消失;单纯放疗组患者于放疗后4周症状消失。支架置入联合放疗组获CR19例、PR4例,单纯放疗组获CR12例、PR5例、NC4例、PD2例。支架置入联合放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单纯放疗组的73.9%(P<0.05);联合放疗组3、6、9、12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两组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和胃肠道反应,均以1~2级为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联合放疗可迅速解除梗阻症状,疗效好,生存期延长,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上腔静脉综合征 放射治疗 血管内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提高肺癌放疗适形摆位精确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凌 任洪荣 +1 位作者 管峦 于大海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540-542,共3页
目的利用人工腹带、射野影像系统研究中下肺癌放疗过程中放疗计划的误差及摆位误差。方法20例中下肺癌患者均采用2种不同的定位和摆位方法。①第1种方法(对照组)摆位: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肿瘤与其相应层面邻近的易辨认的骨性标志的空间... 目的利用人工腹带、射野影像系统研究中下肺癌放疗过程中放疗计划的误差及摆位误差。方法20例中下肺癌患者均采用2种不同的定位和摆位方法。①第1种方法(对照组)摆位: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肿瘤与其相应层面邻近的易辨认的骨性标志的空间位置关系,找出大致的肿瘤中心,在体表贴上mark点,CT扫描。②第2种方法(观察组)摆位:按第1种方法摆位后,在模拟机下观察肿瘤在呼吸过程中在X轴(左右方向)和Y轴(头脚方向)方向上的移动范围;如肿瘤移动范围超过20mm,则加用腹带使肿瘤活动最小,使肿瘤的移动度小于20mm。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三维治疗计划的差异;放疗摆位及验证:每例患者每次放疗前均进行验证,与定位验证片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计划靶体积(PTV)缩小(56.0±19.0)%(P<0.01),V20下降(8.0±4.0)%(P<0.01),脊髓剂量下降(11.5±9.5)%(P<0.05),心脏剂量下降(18.5±16.5)%(P<0.05)。结论采取限制呼吸幅度、利用射野影像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放疗体积和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疗法 摆拉重复性 电子射野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1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伟 管峦 +3 位作者 殷海涛 李德春 温翠侠 郭林 《实用癌症杂志》 2013年第6期643-644,648,共3页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食管癌患者,应用金属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架植入术后可显著缓解患者吞咽困难;联合放疗后病灶明显退缩,生...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食管癌患者,应用金属支架置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支架植入术后可显著缓解患者吞咽困难;联合放疗后病灶明显退缩,生活质量显著改善;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84.2%(16/19)、57.9%(11/19)、21.1%(4/19)。结论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金属支架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翠侠 于大海 +3 位作者 任洪荣 朱峰 管峦 章龙珍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评价PET-CT定位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勾画、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ⅢA、ⅢB期NSCLC患者46例,其中行PET-CT定位IMRT 23例(A组)、行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3D-CRT)23例(B组).2组均采用6 ... 目的 评价PET-CT定位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勾画、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ⅢA、ⅢB期NSCLC患者46例,其中行PET-CT定位IMRT 23例(A组)、行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3D-CRT)23例(B组).2组均采用6 MV-X线:A组,临床靶区(CTV)50 Gy/28次/38~40天(1.8 Gy/次),肿瘤区(GTV) 64.4 Gy/28次/38~40天(2.3 Gy/次); B组,CTV 50 Gy/25次/35~37天(2.0 Gy/次),后缩野至GTV 14 Gy/7次/9~11天(2.0 Gy/次).2组均同步TP方案化疗.放化疗2个月后复查CT,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 ①A组PET-CT融合图像下GTV平均体积为103.69 cm3,CT图像下GTV平均体积为132.64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近期有效率为78.3%,B组近期有效率为65.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2组均未出现Ⅳ度急性毒副反应.A组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3.0%、21.7%,明显低于B组的39.0%、56.5%(P<0.05).结论 PET-CT定位IMRT治疗NSCLC能精确指导靶区勾画,减少GTV体积,降低急性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肺损伤的ECT表现研究现状及展望
14
作者 刘凌 管峦 +2 位作者 孙凌飞 王绪 王跃涛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肺泡 放射性肺损伤 肺血流 ECT 通透性 灌注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合成 研究 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比较
15
作者 于大海 卜祥兆 +2 位作者 管峦 孙凌飞 刘凌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32-434,共3页
目的 比较食管癌连续加速超分割 (CAHF)放射治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 (LCAF)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性毒副作用。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 ,我科共收治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 12 5例 ,并将其随机分为CAHF组和LCAF组... 目的 比较食管癌连续加速超分割 (CAHF)放射治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 (LCAF)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性毒副作用。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4年 1月 ,我科共收治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 12 5例 ,并将其随机分为CAHF组和LCAF组。CAHF组采用全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 ,即 2次 d ,1.5Gy 次 ,至总量 6 0 .0Gy 4 0次 2 6~ 2 8d。LCAF组首先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即 1次 d ,2 .0Gy 次 ,照射 4 0 .0Gy 2 0次 2 6~ 2 8d ,然后改用加速超分割治疗 ,2次 d ,1.5Gy 次 ,至总量 6 7.0Gy 38次 39~ 4 1d。结果 CAHF和LCAF组的Ⅲ +Ⅳ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5 9.7%和 19.0 % (P <0 .0 5 ) ;放射性气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 91.9%和 5 4 .0 % (P <0 .0 5 )。CAHF与LCAH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90 .3% (5 6 6 2 )和 93.7% (5 9 6 3) (P >0 .0 5 )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6 8 5 %、5 5 .1%、4 8.9%和 6 8.6 %、4 9.9%、4 3.7% (P >0 .0 5 )。结论 CAHF与LCAF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相仿。但在CAHF组 ,Ⅲ、Ⅳ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明显增多 ,反应高峰时间提前至放射治疗开始后第 3周 ;LCAF方案Ⅲ、Ⅳ度食管炎较少 ,以Ⅰ度和Ⅱ度反应居多 ,反应高峰期多在放疗即将结束时或放疗结束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加速超分割 放射治疗 后程加速超分割 食管癌 放射性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肺损伤的ECT表现研究现状及展望
16
作者 刘凌 管峦 +2 位作者 孙凌飞 王绪 王跃涛 《医师进修杂志》 2005年第2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放射性肺损伤 ECT表现 肺功能 核医学 肺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癌放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的观察
17
作者 管峦 赵玉兰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11-211,共1页
我们在1993年10月~1996年12月间对47例头颈部癌放疗前后患者血清T_3、T_4、TSH、rT_3放射免疫测定,观察甲状腺功能改变,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全部病人均为本科住院或门诊放疗病人。男28例,女19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 我们在1993年10月~1996年12月间对47例头颈部癌放疗前后患者血清T_3、T_4、TSH、rT_3放射免疫测定,观察甲状腺功能改变,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全部病人均为本科住院或门诊放疗病人。男28例,女19例,年龄18~73岁,平均51.2岁。其中鼻咽癌29例;喉癌10例;颈部转移癌5例;舌癌3例。选择本院门诊体检无甲状腺与全身性疾病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 患者放疗时,放射源为^(60)Co射线。放疗每周5次,甲状腺组织全部或部分在照射野内。总剂量为40~75Gy/4~8周。其中26例患者全部甲状腺组织受照射,甲状腺平均受量为58.7Gy,21例患者甲状腺组织部分受照射,甲状腺平均受量为56.4Gy。 在放疗前、后6月、12月、24月检测患者血清T_3、T_4、TSH、rT_3各一次,采用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的放免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肿瘤 颈部肿瘤 放射疗法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提高放疗摆位精确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管峦 刘凌 +2 位作者 孙凌飞 阎勇 张献春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12期1688-1690,共3页
目的利用射野影像系统研究放疗过程中人体不同部位摆位误差和空腔脏器不同充盈状态及有无体位固定装置对摆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放疗前先采集定位片图像为参照,与治疗过程中实时采集的验证图像对比,测量摆位误差。结果头颈部肿瘤靶区摆... 目的利用射野影像系统研究放疗过程中人体不同部位摆位误差和空腔脏器不同充盈状态及有无体位固定装置对摆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放疗前先采集定位片图像为参照,与治疗过程中实时采集的验证图像对比,测量摆位误差。结果头颈部肿瘤靶区摆位误差较小;胸部肿瘤靶区由于呼吸心跳运动的影响,误差较大;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腹腔和盆腔的肿瘤靶区摆位误差与各脏器的不同充盈状态关系不大。结论利用射野影像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摆位的准确性,及时纠正摆位误差,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有力工具;有体位固定措施的摆位误差较无体位固定措施的误差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放射疗法/仪器和设备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在放射治疗摆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于大海 刘凌 +1 位作者 任洪荣 管峦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目的: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研究不同的热塑体膜制作方式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摆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05-01-2005-12分别对20例胸部肿瘤患者在热塑体膜固定后进行CT定位,其中10例热塑体膜制作完成后在热塑体膜上标记3个激光灯&q... 目的:利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研究不同的热塑体膜制作方式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摆位准确性的影响。方法:2005-01-2005-12分别对20例胸部肿瘤患者在热塑体膜固定后进行CT定位,其中10例热塑体膜制作完成后在热塑体膜上标记3个激光灯"+",并马上行CT定位,治疗时仅根据体表标志进行复位;而其余10例,在热塑体膜制作完成24 h后,于患者体表描画热塑体膜上、下界,并分别在体表和热塑体膜上描画3个激光灯"+",同时用卡尺测量身体在热塑体膜上、中、下3个部位有机玻璃板边缘的距离,并做好记录。治疗复位时先根据热塑体膜上、下界与其他体表标志粗略复位,然后移走热塑体膜,测量身体左右两侧至有机玻璃板边缘的距离与记录的吻合度以及体表激光灯标记与治疗室激光灯的吻合度,然后决定是否进行微调。在完成复位后,利用EPID分别于机架角为0°和90°两个方向上进行射野验证。结果:仅根据体表标志进行复位时摆位误差较大,特别是在Y轴上。在X、Y和Z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86±1.17)mm、(4.10±1.22)mm和(1.57±0.87)mm;而在摆位方法改进后,在X、Y和Z轴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1.54±0.93)mm、(2.33±1.29)mm和(0.89±0.83)mm,摆位误差明显减小,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01。结论:通过改进的热塑体膜制作方式可以进一步减少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的摆位误差,为精确放射治疗提供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放射疗法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 摆位误差 热塑体膜
原文传递
雷替曲塞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Ⅱ期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伟 管峦 +2 位作者 殷海涛 周冲 吴承骏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04-507,共4页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信封法随机将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成雷替曲塞同步放化疗组(试验组30例)与单纯放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分割方式,放疗剂量56~60 Gy/28~30 F,试验组放疗...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信封法随机将6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成雷替曲塞同步放化疗组(试验组30例)与单纯放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分割方式,放疗剂量56~60 Gy/28~30 F,试验组放疗第1、22天给予雷替曲塞2.6 mg/m2单药增敏化疗,放疗期间连用2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试验组及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0个月、12.0个月,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8,P=0.014).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常见的重度不良反应(3~4级)如放射性食管炎(10.0%∶3.3%;χ2=0.268,P=0.605)、白细胞减少(13.3%∶10.0%;χ2=0.000,P=1.000)、血小板减少(3.3%∶0;P=1.000)、恶心呕吐(6.7%∶0;χ2=0.517,P=0.472)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替曲塞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可显著提高其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辐射耐受性 雷替曲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