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顶诱导滇红月季腋芽萌发过程中的转录组分析
1
作者 管嵩 朱思雅 +3 位作者 罗中元 贺水莲 赵雁 孟静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2-406,共15页
【目的】挖掘参与月季腋芽萌发过程的候选基因,阐明独脚金内酯(SLs)调控月季腋芽萌发的分子机制,为月季株型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少分枝月季品种滇红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去顶前(0 h)和去顶后12、24、48 h采集第1腋芽和根尖样品,... 【目的】挖掘参与月季腋芽萌发过程的候选基因,阐明独脚金内酯(SLs)调控月季腋芽萌发的分子机制,为月季株型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少分枝月季品种滇红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去顶前(0 h)和去顶后12、24、48 h采集第1腋芽和根尖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去顶前后第1腋芽间、去顶前后根尖间、同一去顶处理时间下第1腋芽与根尖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以|log2 Fold Change|≥1且P<0.05为筛选条件。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挖掘SLs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中调控月季腋芽萌发的相关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去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第1腋芽长度呈增加趋势。相较于去顶前,第1腋芽中和根尖中去顶后12 h的DEGs数量最多,去顶后24 h次之,去顶后48 h的DEGs数量最少,各去顶处理时间下第1腋芽与根尖间的共有DEGs数量为5377个。GO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富集到氧化还原酶活性条目的DEGs有721个;富集到氧化还原过程条目的DEGs有698个;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显著富集到苯丙素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及蔗糖代谢等通路。鉴定出参与SLs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的13个相关基因,其中D27(Chr3g0487411)、D27(Chr6g0289711)、D27(Chr7g0187341)、MAX1、CCD7、CCD8B与SLs生物合成相关,SMXL7、SMXL8、DAD2、TB1/BRC1、MAX2A、D14(Chr2g0091021)、D14(Chr3g0478651)与SLs信号转导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具有可靠性。【结论】去顶可促进滇红月季腋芽萌发并诱导第1腋芽和根尖基因的差异表达。推测月季腋芽萌发主要受植物激素信号传导和糖代谢调控,13个SLs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可能是参与月季腋芽萌发过程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去顶处理 腋芽萌发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法测定矿产品中的吸附水及烧失减量 被引量:1
2
作者 管嵩 丁仕兵 +1 位作者 刘冲伟 冯丽丽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2013年第4期20-23,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矿产品中的吸附水及烧失减量,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及精密度。对多种矿产品样品采用TGA法和常规马弗炉加热法进行测量,对比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TGA法具有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等优点,是矿产品吸附... 采用热重分析法(TGA)测量矿产品中的吸附水及烧失减量,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及精密度。对多种矿产品样品采用TGA法和常规马弗炉加热法进行测量,对比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TGA法具有方便快捷、准确可靠等优点,是矿产品吸附水及烧失减量检验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品 吸附水 烧失减量 马弗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未知含钛物料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管嵩 张庆建 +2 位作者 刘书慧 王文生 邹明强 《现代矿业》 CAS 2019年第7期263-264,273,共3页
某口岸进口一批含钛物料,为鉴别其是否为固体废物,通过外观、化学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光谱等分析手段,结合钛矿及钛矿加工产物的物理、化学等特性,对该物料的固体废物属性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该物料属于非固体废物。
关键词 含钛物料 固体废物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未知含铁物料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管嵩 丁仕兵 +1 位作者 郭兵 张庆建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3年第7期37-39,共3页
以一批含铁物料为例,采用化学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结合样品的物理、化学等特性,对该物品的属性进行鉴别研究。
关键词 含铁物料 固体废物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胶质层测定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管嵩 郭武 +1 位作者 宋成 孙若男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10年第4期35-36,共2页
介绍了胶质层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包括煤样、装煤杯、炉砖、温度、体积曲线、检测人员、检测过程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应注意的要点,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关键词 煤炭 结焦性 胶质层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含铁物料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管嵩 胡首鹏 +1 位作者 郭兵 丁仕兵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4年第10期33-35,共3页
以一批含铁物料为例,采用化学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结合样品物理、化学等特性,对该物品的属性进行鉴别研究。
关键词 含铁物料 固体废物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矿产品检测数据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管嵩 郭兵 +2 位作者 张庆建 王仑 于仕超 《检验检疫学刊》 2013年第6期20-23,共4页
综合进口矿产品检测方法、常规元素含量、物相结构、贸易指标、限量要求、案例等方面,建立了一套集跟踪、统计、分析、鉴别、预警于一体的矿产品检测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业务管理、预警分析、基础知识维护、知识库、系统管理... 综合进口矿产品检测方法、常规元素含量、物相结构、贸易指标、限量要求、案例等方面,建立了一套集跟踪、统计、分析、鉴别、预警于一体的矿产品检测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业务管理、预警分析、基础知识维护、知识库、系统管理五大模块,可以动态添加进口矿产品相关信息,为口岸检验检疫部门提供技术资料,维护进口矿产品正常贸易秩序,同时也可作为海关监管进口矿产品的一个平台,系统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品数据库 数据分析 软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动力煤中氢含量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管嵩 宋成 +1 位作者 孙若男 邹雯雯 《煤质技术》 2010年第3期17-19,共3页
就进口动力煤的氢含量实测值与理论氢值进行了比对试验,确定了部分经验公式得出的理论氢值可在平时的工作中代替实测值来参加低位发热量的计算。
关键词 动力煤 氢含量 低位发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低阶煤内水的研究
9
作者 管嵩 宋成 +1 位作者 岳春雷 郭武 《煤质技术》 2011年第4期6-8,共3页
针对进口低阶煤分析样品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空气干燥的状况,比较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煤样内水的变化及其对在空气干燥状态下各检测项目数值的影响。
关键词 低阶煤 内水 煤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FC-煤尘体系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静 管嵩 +1 位作者 谭允祯 王振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37-41,共5页
应用KI-I2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FC在三种煤样上的吸附等温线,根据吸附等温线的特征,建立了JFC-煤尘体系的两阶段吸附模型,并从微观角度、分子水平探讨了其在煤尘表面上的吸附形态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中添加非离子表面... 应用KI-I2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FC在三种煤样上的吸附等温线,根据吸附等温线的特征,建立了JFC-煤尘体系的两阶段吸附模型,并从微观角度、分子水平探讨了其在煤尘表面上的吸附形态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中添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FC后,溶液对煤尘的润湿性大大提高,其主要原因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FC在煤尘表面的吸附。JFC在煤尘上的吸附等温线为LS型,用origin7.0数学软件将试验测定的吸附等温线与建立的两阶段吸附模型进行拟合,相关系数都大于0.97,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研究成果为开发新型的化学降尘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荆 煤尘 润湿性 吸附 两阶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粘度仪与手动粘度仪在油品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邹雯雯 郭武 +2 位作者 管嵩 孙若男 邓可 《广东化工》 CAS 2010年第12期144-145,共2页
介绍了CAV 2000自动粘度仪的工作原理及测定方法,利用CAV 2000自动粘度仪对润滑油、柴油、燃料油等石油产品进行运动粘度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现行粘度测试标准(GB/T 265-1988、GB/T11137-1989)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AV 2000自动粘度仪... 介绍了CAV 2000自动粘度仪的工作原理及测定方法,利用CAV 2000自动粘度仪对润滑油、柴油、燃料油等石油产品进行运动粘度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现行粘度测试标准(GB/T 265-1988、GB/T11137-1989)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AV 2000自动粘度仪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精度在标准方法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粘度 石油产品 检测 粘度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XRF)法测定绿泥石中镁、铝、硅、磷、钾、钙、钛、铁元素含量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丽丽 张庆建 +2 位作者 管嵩 赵雷 郭志东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2-317,共6页
以标准物质及标准物质与基准试剂氧化镁、氧化钙人工混合配制标样的方法建立标准工作曲线,探讨了各元素测定的仪器条件、标准工作曲线的配制方案、理论α系数校正基体效应,建立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法测定绿泥石中镁、铝、硅、磷、钾... 以标准物质及标准物质与基准试剂氧化镁、氧化钙人工混合配制标样的方法建立标准工作曲线,探讨了各元素测定的仪器条件、标准工作曲线的配制方案、理论α系数校正基体效应,建立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法测定绿泥石中镁、铝、硅、磷、钾、钙、钛、铁8种元素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通过熔剂和脱模剂的选取,最终得出最佳熔样条件为采用8.0 g四硼酸锂和偏硼酸锂混合熔剂(质量比67∶33)+0.8 g样品,并添加溴化锂作为脱模剂,熔样温度1100℃,熔样时间10 min。与传统的重量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相比,X射线荧光光谱法具有能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并且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密度及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n=12)均小于5.6%,实际绿泥石样品测定结果与化学法一致,硅酸盐标准物质GBW03131滑石、GBW07103花岗岩、GBW07301a水系沉淀物、GBW07309水系沉淀物、GBW07107页岩测定结果均满足不确定度要求。X-射线荧光光谱熔片法成本低、流程短、测定结果可靠,为绿泥石成分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石 X射线荧光光谱 主次元素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氧化铁皮中的硫含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庆建 张晓敏 +4 位作者 管嵩 丁仕兵 赵祖亮 刘俊 萧达辉 《冶金能源》 2019年第4期51-53,共3页
采用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碳硫仪,建立了氧化铁皮中硫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确定了氧化铁皮中硫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最大板极电流175mA,助熔剂的选择及加入方式为纯铁+试样+钨锡助熔剂,称样量为0.5g;比较水平为2.0%;最短分析时间为40s... 采用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碳硫仪,建立了氧化铁皮中硫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确定了氧化铁皮中硫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最大板极电流175mA,助熔剂的选择及加入方式为纯铁+试样+钨锡助熔剂,称样量为0.5g;比较水平为2.0%;最短分析时间为40s。用2个磁铁矿标准物质对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值和标准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对5个氧化铁皮样品分别测定7次,相对标准偏差为0.97%~2.09%,能够满足氧化铁皮中硫含量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皮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矿物烧失减量的测定
14
作者 张庆建 丁仕兵 +1 位作者 冯丽丽 管嵩 《矿业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63-65,共3页
烧失减量是矿物的一个重要参数,利用热重分析仪首先测定矿物的吸湿水,然后测定矿物干基烧失增减量,综合分析铬矿、锰矿、铝矾土、铁矿、硅酸盐矿物,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014%;测定了几种国家标准物质和五水硫酸铜,测试结果与标准值基本一... 烧失减量是矿物的一个重要参数,利用热重分析仪首先测定矿物的吸湿水,然后测定矿物干基烧失增减量,综合分析铬矿、锰矿、铝矾土、铁矿、硅酸盐矿物,方法的标准偏差为0.014%;测定了几种国家标准物质和五水硫酸铜,测试结果与标准值基本一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烧失增减量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煤中砷和磷 被引量:7
15
作者 薛妍 张庆建 +3 位作者 闵国华 宋飞 丁仕兵 管嵩 《煤质技术》 2017年第2期18-20,31,共4页
利用硝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体系于高压密闭微波消解仪中消解试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煤中的砷和磷。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砷检出限为0.005 4μg/g、磷检出限为0.000 34%。该方法操作简便、... 利用硝酸和过氧化氢的混合体系于高压密闭微波消解仪中消解试样,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煤中的砷和磷。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砷检出限为0.005 4μg/g、磷检出限为0.000 34%。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通过测定标准物质,其检测值和标准值基本一致,测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可满足煤中砷和磷的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检出限 相对标准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矿石中铅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娇 马李 +3 位作者 车立志 丁仕兵 管嵩 宋飞 《江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本研究依据GB/T 20899.5—2021方法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矿石中的铅含量,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整个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样品的称量、定容体积、稀释及标准曲线的拟合等都会引入一定的不确定度分量。本文分别通过A类或B类评定... 本研究依据GB/T 20899.5—2021方法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矿石中的铅含量,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整个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样品的称量、定容体积、稀释及标准曲线的拟合等都会引入一定的不确定度分量。本文分别通过A类或B类评定方式对这些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计算,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在置信概率为95%的情况下,取包含因子k=2,计算得扩展不确定度U=0.05%。计算发现,B类不确定度的贡献大于A类不确定度,而B类不确定度分量贡献最大的部分为标准曲线带来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增加标准溶液数量以及试液的测量次数来降低标准曲线带来的不确定度影响。实验表明,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试液测量次数由3次增加到5次,扩展不确定度可由0.05%降至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石 铅含量 不确定度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镍钴粉中碳含量测定的因素探究
17
作者 宋飞 管嵩 +2 位作者 李菲 马李 吴雅俊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7-181,共5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影响测定镍钴粉中碳含量的因素。碳含量是镍钴粉(俗称黑粉)测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红外碳硫分析仪建立测定黑粉中碳含量的方法。实验确定了红外碳硫仪测定条件、积分分析时间和分析功率等,考察助熔剂的选择及用量以确定... 本文主要研究了影响测定镍钴粉中碳含量的因素。碳含量是镍钴粉(俗称黑粉)测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红外碳硫分析仪建立测定黑粉中碳含量的方法。实验确定了红外碳硫仪测定条件、积分分析时间和分析功率等,考察助熔剂的选择及用量以确定熔融条件,对样品测试粒度、烘干时间、称样量也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样品粒度、适宜的实验条件可以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通过测定11次试样空白得方法检出限为0.0031,选取两个试样进行精密度实验,计算标准偏差试样A为0.0044%,B为0.6092%,相对标准偏差A为0.0256%,B为0.0172%。选取同一样品采用红外碳硫仪和碳氢氮元素分析仪两种仪器,分别检测7次求均值和标准偏差,取置信水平α=0.05,自由度为6,查t值表,计算值小于临界值,两种方法检测碳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红外碳硫仪检测镍钴粉中碳含量结果满意。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完成样品的快速定量分析,满足黑粉中碳含量的检测和鉴定需求,对于快速增长的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制黑粉的进出口贸易检测、鉴别及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粉 碳含量 红外碳硫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测定锰矿石和锰精矿中铝含量
18
作者 宋飞 丁仕兵 +4 位作者 范玉 管嵩 冯丽丽 吴雅俊 李菲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0期63-67,共5页
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锰矿石和锰精矿中铝含量。试样经盐酸和硝酸分解并用碳酸钠熔融处理残渣,在氯化锌和硼酸存在下,用强氢氧化钾溶液沉淀分离铁锰等,铝以铝酸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定量分取10 mL试液,用盐酸和稀氢氧化钾溶液调整溶液pH值... 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锰矿石和锰精矿中铝含量。试样经盐酸和硝酸分解并用碳酸钠熔融处理残渣,在氯化锌和硼酸存在下,用强氢氧化钾溶液沉淀分离铁锰等,铝以铝酸盐的形式存在溶液中。定量分取10 mL试液,用盐酸和稀氢氧化钾溶液调整溶液pH值为1.5左右,加入聚乙烯醇作为稳定剂,在乙酸盐缓冲溶液(pH值为6~7)中,铝与铬天青S生成铬天青铝的络合物,在620 nm处以水作为参比溶液测定吸光度,以铝质量浓度和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测定11次空白溶液的吸光度,求得方法检出限为0.0039%(以称样量0.5 g计),以5倍检出限计算定量限为0.0195%。选取3个锰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 07262、GBW 07265和58A Mn Ore 9-03,分别测定5次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其平均值与认证值比较均能满足标准物质量值不确定度要求,相对标准偏差为1.76%~6.32%。所设计的试样分解方式、建立的校准曲线、分析条件的设置、称样量的选择和各种试剂的配比和用量能充分保证铝的释放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锰矿石 锰精矿 铝含量 铬天青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EDTA滴定法测定镍铜锌混合物中锌
19
作者 李娇 徐小茗 +3 位作者 车立志 管嵩 丁仕兵 宋飞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2期102-106,113,共6页
探讨了Na_(2)EDTA容量法滴定锌时镍的干扰消除,建立了Na_(2)EDTA滴定法测定含镍铜物料中的锌含量。在按照GB/T 3884.8—2012《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锌量的测定Na_(2)EDTA滴定法》分取的滤液中,添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分离镍、镉等... 探讨了Na_(2)EDTA容量法滴定锌时镍的干扰消除,建立了Na_(2)EDTA滴定法测定含镍铜物料中的锌含量。在按照GB/T 3884.8—2012《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锌量的测定Na_(2)EDTA滴定法》分取的滤液中,添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分离镍、镉等元素,对该镍量约6%、含铜量约20%、含锌量约15%的物料进行7次平行测定,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3%。采用回收率与方法比对进行准确度验证,回收率为99.25%~100.72%,将回收率均值99.85%与100%进行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运用该方法与GB/T 3884.8—2012方法对同一铜精矿试样同时进行锌测定,两个方法的结果差0.01%小于国标方法的重复性限值0.16%,对两个方法的结果进行t检验,计算t值小于t临界值,两种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有效消除了镍对锌测定的影响,对于GB/T 3884.8—2012的修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含镍矿物中高锌含量的测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EDTA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Down技术控制图法评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铁矿中SiO_(2)的不确定度
20
作者 冯丽丽 丁仕兵 +3 位作者 徐小茗 管嵩 吴雅俊 宋飞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96-99,共4页
依据标准GB/6730.62—2005《铁矿石钙、硅、镁、钛、磷、锰、铝和钡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铁矿石中SiO_(2)含量。将SiO_(2)质量分数为8.78%的含砷铁矿标准样品YSBC 14721—98作为质控样品,不同人员不同时间对铁矿质... 依据标准GB/6730.62—2005《铁矿石钙、硅、镁、钛、磷、锰、铝和钡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铁矿石中SiO_(2)含量。将SiO_(2)质量分数为8.78%的含砷铁矿标准样品YSBC 14721—98作为质控样品,不同人员不同时间对铁矿质控样品进行测量得到20个数据,离群值检验后,依据国标GB/T 27407—2010和GB/T 27411—2012中评定过程进行Top-Down技术控制图法不确定度评定。期间精密度在重复性和再现性标准偏差之间,评价合理;平均偏倚和“0”没有显著性差异,无需校正。检测某铁矿样品,SiO_(2)质量分数5.24%,由期间精密度带来的不确定度为0.0256%,由偏倚带来的不确定度为0.0313%。由这两项合成的标准不确定度u为0.0404%,取包含概率p=95%,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U为0.08%。评定方法既得到了不确定度,又和日常质控结合起来,保证了检测质量,值得实验室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Down技术 控制图法 不确定度 铁矿 SiO_(2)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