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肝藏血”初探围绝经期肝血不足与衰老的关系论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静 罗业浩 +5 位作者 吕挺 李宏一 唐秀松 李其增 王曦 方刚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2期158-160,164,共4页
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其经、孕、胎、产、乳均以血为基础,一生中多处于“血不足”的状态。肝血亏虚所致气血化生、贮藏、血量调节等肝藏血功能失调与衰老和围绝经期的发生密切相关。基于围绝经期女性特有的生理特点和肝藏血的功能,... 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其经、孕、胎、产、乳均以血为基础,一生中多处于“血不足”的状态。肝血亏虚所致气血化生、贮藏、血量调节等肝藏血功能失调与衰老和围绝经期的发生密切相关。基于围绝经期女性特有的生理特点和肝藏血的功能,认为肝血不足、肝藏血功能失调会加速围绝经期女性的衰老,并提出从中药五味之“酸、甘、辛”养肝血、柔肝体、调肝气以延缓围绝经期女性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肝血不足 肝藏血 肝生血气 围绝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虚论”刍议 被引量:9
2
作者 唐秀松 赵心怡 +4 位作者 蓝绍航 付宇蕾 罗业浩 黄安 庞宇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5-769,共5页
壮医药是岭南民族的原创医药,同时也是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虚论”作为壮医药的核心理论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然而,壮医“虚论”理论思想尚未得到深入阐明。基于此,笔者从“虚论”的角度,初步探讨壮医“虚”的病因... 壮医药是岭南民族的原创医药,同时也是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虚论”作为壮医药的核心理论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然而,壮医“虚论”理论思想尚未得到深入阐明。基于此,笔者从“虚论”的角度,初步探讨壮医“虚”的病因病机、“虚”的类型及“虚”的辨证论治等,进一步完善壮医“虚论”的理论内容。经过梳理,笔者发现壮医认为导致人体“虚”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外邪侵袭、久病失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失治误治六大因素,壮医“虚”的病机包括三道(气道、水道、谷道)运化失常、两路(龙路、火路)不畅、天地人三气不同步、人体气血阴阳虚衰四大机理。壮医“虚”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个类型,其辨证论治应当遵循“内补外扶,补之有节”的原则,注重内外兼治。通过对壮医“虚论”理论的阐述,笔者认为壮医“虚论”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整体观”的思想,对疾病的辨证论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 虚论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安宫牛黄丸加味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罗业浩 唐秀松 +2 位作者 许栋涵 方刚 庞宇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186-191,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寻安宫牛黄丸加味治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方面发挥更大的临床作用。方法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Batman数据库获得安宫牛黄丸加味方药中各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靶...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寻安宫牛黄丸加味治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方面发挥更大的临床作用。方法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Batman数据库获得安宫牛黄丸加味方药中各药物的有效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新型冠状病毒的疾病数据通过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运用Perl制作药物-疾病韦恩图并获取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String数据库生成安宫牛黄丸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R×643.6.1软件分别用来进行PPI网络中关键蛋白可视化、交集靶点基因本体(GO)分类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安宫牛黄丸加味可能通过F2、CD36、ADRB2、THBD、APOE、SERPINE1、SERPINE2、CAT、RYR1、PRKDC、PIK3CD等靶点对新型冠状病毒起到治疗作用,其过程涉及的关键蛋白包括INS、IL6、TNF、AKTI、VEGFA、MAPK3,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蛋白酶结合、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磷酸酶结合、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丝氨酸肽酶活性、丝氨酸水解酶活性等,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了HIF-1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结论网络药理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阐述安宫牛黄丸加味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机制,显示出了安宫牛黄丸加味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是通过多靶点、多生物过程及多个信号通路起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安宫牛黄丸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临床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罗业浩 许栋涵 +2 位作者 吕挺 赵铁建 汪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93-698,共6页
外泌体具有促癌和抑癌的双重特性,其可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新生血管生成,调节上皮间质转化使肝癌细胞发生增殖、侵袭和转移。外泌体同样可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从而对肝细胞癌具有调控作用,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及转移,进而在临床诊... 外泌体具有促癌和抑癌的双重特性,其可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促进新生血管生成,调节上皮间质转化使肝癌细胞发生增殖、侵袭和转移。外泌体同样可调节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从而对肝细胞癌具有调控作用,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及转移,进而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指出通过免疫调节、重塑肿瘤微循环等可使外泌体成为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肝细胞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海桐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罗业浩 唐秀松 +2 位作者 许栋涵 庞宇舟 李仁锋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1-7,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海桐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海桐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海桐皮有效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并利用Perl脚本对海桐皮相关靶点进行基因注释后获取海桐皮的相关靶点基因。分别在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检索RA疾病基因,利用R×643.5.3软件对药物相关靶点基因和疾病基因进行交互,取得药物-疾病之间的交集基因;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疾病-基因网络;利用String在线网站对交集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最后运用R×643.5.3软件及Perl脚本对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和KEGG富集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结果:在TCMSP数据库检索到海桐皮有效成分6个,相关靶点225个,海桐皮与RA交集基因14个;海桐皮治疗RA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肾上腺素受体活性、G蛋白偶联的胺受体活性、儿茶酚胺结合、肾上腺素受体结合等过程;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包括cGMP-PKG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及cAMP等信号通路等。结论:海桐皮治疗RA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要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海桐皮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宇舟“毒病”学术思想 被引量:1
6
作者 唐秀松 赵心怡 +3 位作者 蓝绍航 吕挺 罗业浩 黄安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9期137-140,157,共5页
庞宇舟认为,“毒邪源于内外,分为无形有形”为“毒病”病因,“无形之毒易伤气血,有形之毒多损脏腑”为“毒病”病机,治疗上须遵循从毒求因、以毒论病、辨毒设法、解毒施治四大原则,倡导“内去外引”施治。研发形成了壮药龙钻通痹颗粒、... 庞宇舟认为,“毒邪源于内外,分为无形有形”为“毒病”病因,“无形之毒易伤气血,有形之毒多损脏腑”为“毒病”病机,治疗上须遵循从毒求因、以毒论病、辨毒设法、解毒施治四大原则,倡导“内去外引”施治。研发形成了壮药龙钻通痹颗粒、金草消毒颗粒及胃毒清等一系列内治解毒方药,以及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壮医药线点灸清毒疗法、壮医热敏探穴针刺逐毒疗法等一系列外治解毒法,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病 壮医 学术思想 庞宇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业浩 陈秋霞 +3 位作者 吕挺 区佩琪 曹知勇 段雪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919-2923,共5页
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外泌体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外泌体参与细胞因子分泌、巨噬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重塑及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介导肝纤维化的进程。总结了肝纤维化的逆转通过减少外泌体参与的促炎和纤维化细胞因子,减少细胞外基质蛋... 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外泌体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外泌体参与细胞因子分泌、巨噬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重塑及肝星状细胞活化从而介导肝纤维化的进程。总结了肝纤维化的逆转通过减少外泌体参与的促炎和纤维化细胞因子,减少细胞外基质蛋白的产生,增加胶原酶的活性,最后导致活化的肌成纤维细胞消失。认为外泌体在治疗肝纤维化中具有重要价值,是潜在的诊断和治疗的标志物,在日后的研究中,可以提高外泌体的提取技术及治疗定量的标准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外泌体 病理过程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阳培土”法辅助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月桥 廖南盛 +3 位作者 罗业浩 吴凤兰 蓝绍航 毛德文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30-33,共4页
肝衰竭是肝脏受损导致相应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是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单纯运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肝衰竭治疗难度高,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因此寻求合理、有效且预... 肝衰竭是肝脏受损导致相应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是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单纯运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肝衰竭治疗难度高,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因此寻求合理、有效且预后较为良好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研究通过查阅中外文献发现,辨证运用“扶阳培土”法结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肝衰竭阴阳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浆内毒素及降低病死率。因此,从“扶阳培土”法结合西医综合疗法的理论依据、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培土法 阴阳黄 中西医结合治疗 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罗业浩 许栋涵 +1 位作者 黄安 阎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5-151,共7页
胃癌目前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病死率位居肿瘤类疾病前三,对于胃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和放化疗为主,同时联合生物疗法、中医药等方式的综合性诊疗方式已变成胃癌临床医学干预的大势所趋。系统地整理中医药对于胃癌的临床诊疗用药、穴位规... 胃癌目前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病死率位居肿瘤类疾病前三,对于胃癌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和放化疗为主,同时联合生物疗法、中医药等方式的综合性诊疗方式已变成胃癌临床医学干预的大势所趋。系统地整理中医药对于胃癌的临床诊疗用药、穴位规律,阐述了近年来中医在胃癌领域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通过整理131篇临床相关文献发现,胃癌的发病主要内因为脾胃气虚,感受体外邪毒为致病外因;在诊断方面,临床诊断多用各类教材及诊疗规范为主,评估指标多采取有效率、实体瘤疗效评价、中医证候评分、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等多个结局指标组合评价。临床主要以中药、针灸配合化疗药联合治疗胃癌,在针灸治疗上,针灸选取穴位主要以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居多,所涉及经脉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为主,特定穴位则以五腧穴为主;在中药治疗上,主要以补气药、利水消肿药及理气药使用频次最高;安全性评价方面则主要以消化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情况等为评价要素;随访内容多以患者生存率及复发情况为主;在纳入的临床文献中,虽然提及随机方法文献超过半数,但具体方法披露仅占小部分。通过整理与概述,以期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客观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胃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业浩 方刚 +3 位作者 许栋涵 陈格尔 韦露秋 庞宇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113-4119,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和慢性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和滑膜关节破坏,从而导致严重的活动功能障碍[1]。RA是最常见的系统性炎症性关节炎,全世界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妇女、吸烟者及有该病家族史的人...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性和慢性自身免疫性炎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和滑膜关节破坏,从而导致严重的活动功能障碍[1]。RA是最常见的系统性炎症性关节炎,全世界的终生患病率高达1%。妇女、吸烟者及有该病家族史的人最容易受到影响[2]。RA患者不仅伴随进行性加剧的关节疼痛及关节变形等症状,而且更容易感染淋巴组织增生性癌症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桂枝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潜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吕挺 罗业浩 +5 位作者 罗筱凡 区佩琪 施朝佳 曹知勇 黄安 庞宇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5-926,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桂枝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并阐述其科学原理。方法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桂枝附子汤中5味药所含的有效成分,通过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将其导入Cytoscape软件,生成药物-活性成...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桂枝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并阐述其科学原理。方法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桂枝附子汤中5味药所含的有效成分,通过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将其导入Cytoscape软件,生成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进而构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图(PPI),再进行基于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生物通路富集分析以及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研究桂枝附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来模拟活性成分作用于靶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TCMSP共获得有效成分82个,相关靶点205个。药物-疾病共同靶蛋白157种,通过PPI得出连线较多的有AKT1、ALB、IL-6、VEGFA、CASP3等。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结果表明,作用较突出的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芒柄花黄素、苜蓿素、β-胡萝卜素等。而被影响最多的靶点为PTGS2、HSP90AA1、NOS2、PPARG、MAPK14等。GO功能分析发现,关键靶点基因在生物过程(BP)主要参与了对脂多糖的反应、细胞对药物的反应、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等;分子功能(MF)分析发现,关键靶点基因主要参与核受体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配体激活转录因子的活性等;细胞组分(CC)分析发现,关键靶点基因主要作用于膜筏、膜微区、膜区等。据此推测,作用机制可能与信号转导蛋白以及活性酶调节、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发现桂枝附子汤治疗RA,不仅发挥了抗炎作用,还与调节机体免疫、保护细胞、抑制骨破坏等多个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附子汤 类风湿关节炎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抗炎 机体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乳腺癌关键代谢基因及生存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业浩 唐秀松 +4 位作者 许栋涵 吕挺 游香华 庞宇舟 李仁锋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0期74-80,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乳腺癌的关键代谢基因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获取乳腺癌转录组数据,利用GSEA数据库查找相关代谢基因,匹配TCGA数据库相关基因,明确最终代谢基因...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乳腺癌的关键代谢基因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获取乳腺癌转录组数据,利用GSEA数据库查找相关代谢基因,匹配TCGA数据库相关基因,明确最终代谢基因;利用Lasso模型构建,得出生存预后分析结果。结果:得到了3个与乳腺癌相关的代谢基因,分别为POLR2K、NMNAT2、SUCLA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最长生存时间均为24年,年龄、状态、肿瘤分期这3个因素可作为单因素的独立预后。结论:POLR2K基因是最为明显的高表达基因,且初步显示该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相关性,但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乳腺癌 代谢基因 生存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挺 庞宇舟 +5 位作者 罗业浩 罗筱凡 李宏一 施朝佳 曹知勇 方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05-111,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并阐述其科学原理。方法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桂枝芍药知母汤中9味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通过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将其导入Cytoscape软件,生成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并阐述其科学原理。方法首先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桂枝芍药知母汤中9味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通过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将其导入Cytoscape软件,生成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进而构建痛风相关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图(PPI),再进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的生物通路富集分析以及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研究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结果TCMSP共获得有效成分207个,相关靶点784个。药物-疾病共同靶蛋白65种,通过PPI得出连线较多的有CXCL2、CCL2、CAT、EGF、IL1B、IL6等。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结果表明,度值较高的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木樨草素、山柰酚等。而被影响最多的靶点为PTGS2、HSP90AA1、NOS2等。GO功能分析发现,关键靶点基因在生物学过程(BP)主要参与了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起源分子的反应、对营养水平的反应等;对分子功能(MF)分析发现,关键靶点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信号受体激活物的活性等;细胞成分(CC)分析发现,关键靶点基因主要作用于膜筏、膜微结构域、膜区等。据此推测,作用机制可能与信号转导蛋白以及活性酶调节、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有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涉及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结论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发现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特点,从抗炎、调节机体免疫、保护细胞、抑制骨破坏等多个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芍药知母汤 痛风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柴胡桂枝汤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蓝绍航 罗俊 +5 位作者 李娜娜 罗业浩 陈秋霞 陈静芹 李宏一 方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31期22-27,F0004,共7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柴胡桂枝汤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收集柴胡桂枝汤中9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DrugBan...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柴胡桂枝汤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收集柴胡桂枝汤中9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DrugBank、TTD等数据库获取抑郁症相关靶点,利用STRING在线平台构建潜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利用R语言获取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运用Cytoscape3.7.2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对其进行拓扑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 vina等软件对网络中度值较高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到柴胡桂枝汤中槲皮素、山柰酚等154种主要化学成分和250个相关靶点,其中关键靶点有JUN、Akt1、ESR1等;GO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2900条富集结果,主要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的调节;KEGG通路分析共得到170条通路富集结果,主要涉及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力强。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了柴胡桂枝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抑郁症的协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桂枝汤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胃癌中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付宇蕾 罗业浩 +1 位作者 方刚(综述) 庞宇舟(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4-318,共5页
细胞焦亡是依赖于Gasdermin家族蛋白诱导细胞质膜形成膜孔的可调控的细胞死亡,以质膜孔隙形成和促IL-18、IL-1炎症因子生成释放为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焦亡在癌症中的生物学作用日益凸显。细胞焦亡各关键组分尤其是Gasdermin家族... 细胞焦亡是依赖于Gasdermin家族蛋白诱导细胞质膜形成膜孔的可调控的细胞死亡,以质膜孔隙形成和促IL-18、IL-1炎症因子生成释放为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焦亡在癌症中的生物学作用日益凸显。细胞焦亡各关键组分尤其是Gasdermin家族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显示出关键作用。细胞焦亡与胃癌的关系复杂,一方面细胞焦亡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细胞焦亡作为促炎性死亡的一种,可以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形成适宜的肿瘤微环境,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就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胃癌与细胞焦亡的相关研究探讨该生物学过程在胃癌中的作用,以期为胃癌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胃癌 肿瘤 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比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昆 胡振斌 +3 位作者 张旭 李瑛 罗业浩 张云燕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对比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ochrane、Embase和PubMed等数据库,查找建库至今中医药...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对比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ochrane、Embase和PubMed等数据库,查找建库至今中医药对比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RCT研究,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运用Stata 14.0和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入选10篇文献,纳入6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普萘洛尔治疗,中医药在降低门静脉内径,提高门静脉血流速度,控制门静脉血流量,降低脾静脉内径,以及提高脾静脉血流速度方面均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比普萘洛尔治疗,中医药治疗在降低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具有更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中医药 普萘洛尔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防治慢性病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韦露秋 罗业浩 +3 位作者 尚昱志 黄安 庞宇舟 方刚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探讨壮医防治慢性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三大中文数据库为文献资料来源,采用数据软件Endnote X9和Excel结合图谱绘制工具CiteSpace 5.6.R4对1993年1月至2020...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探讨壮医防治慢性病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三大中文数据库为文献资料来源,采用数据软件Endnote X9和Excel结合图谱绘制工具CiteSpace 5.6.R4对1993年1月至2020年6月壮医防治慢性病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288篇,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壮医防治研究热点集中在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慢性胃炎等疾病谱;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壮医药线点灸、壮药、壮药龙钻通痹方、刮痧排毒疗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等。结论:壮医防治慢性病研究前景良好,特别在壮药与民族技法的临床疗效研究方面,建议研究者与研究机构之间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挖掘壮医防治其他慢性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壮医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浅析庞宇舟教授临床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笛 李统 +4 位作者 罗业浩 唐秀松 罗筱凡 李宏一 庞宇舟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庞宇舟教授临床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庞宇舟教授治疗RA的门诊处方用药记录,并对处方中的高频药物进行使用频次分析,药性、药味、归经和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方...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庞宇舟教授临床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庞宇舟教授治疗RA的门诊处方用药记录,并对处方中的高频药物进行使用频次分析,药性、药味、归经和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方剂46首,涉及中药111味,使用频次≥15次的药物(高频药物)有甘草、桂枝、当归、白芍、附子、防风、威灵仙、白术、大枣、知母、茯苓、麻黄、生姜、川芎、牛膝、秦艽、乳香、细辛、独活、没药共20味。高频药物以补虚药、解表药居多,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脾、心、肺、肝经。针对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共挖掘出10组关联药物组合,其中甘草-桂枝、甘草-当归、甘草-白芍、桂枝-附子等药物组合的关联性较强。聚类分析共挖掘出5组药物组合:第一组为乳香、没药、当归,第二组为白术、麻黄、知母、附子、大枣、生姜、白芍、防风、桂枝,第三组为甘草,第四组为秦艽、独活、川芎、威灵仙、牛膝,第五组为茯苓、细辛。结论庞宇舟教授临床论治RA的原则为解毒补虚,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兼证加减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药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用药经验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翳的形成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宏一 罗业浩 黄安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5期1786-1790,共5页
血管翳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过程中一个特征性的病理产物,是引起关节破坏、畸形及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及病理基础。血管翳的形成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过度增生和巨噬细胞样滑膜细胞极化,以及滑膜中的血管生成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血管翳... 血管翳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过程中一个特征性的病理产物,是引起关节破坏、畸形及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及病理基础。血管翳的形成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过度增生和巨噬细胞样滑膜细胞极化,以及滑膜中的血管生成均有着密切的关系。血管翳形成后侵入关节软骨和骨质并破坏关节结构,促进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展。靶向血管翳的治疗,有望成为快速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改善关节功能、阻止关节病变进展的方法。本文就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翳的形成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翳 形成 治疗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经病因病机古文献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许栋涵 罗业浩 +1 位作者 方刚 颜培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77-80,共4页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工作生活,其病因病机复杂,中医经过几千年的经验积累对痛经的发病有颇深的见解,故该文系统梳理了从东汉时期开始至今的古现代文献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整理后发现痛经的发病有虚有实,虚者多...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工作生活,其病因病机复杂,中医经过几千年的经验积累对痛经的发病有颇深的见解,故该文系统梳理了从东汉时期开始至今的古现代文献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整理后发现痛经的发病有虚有实,虚者多由气血及肝、脾、肾三脏之虚导致,实者则由寒热湿瘀或气郁导致。该病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历代医家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从外感实邪到本虚标实,从六淫辨证到脏腑辨证,将痛经的病因病机主要归纳为外感风寒湿邪、虚寒、虚热、气血失和(气滞血瘀、气血虚弱、气虚血滞)、脏腑功能失调(肝气乘脾、肝郁化火、肝肾亏虚、肾虚),当代医家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同时加入新的认识,认为痛经是由六淫、情志所伤及起居不慎所引起,并且与体质强弱、经期前后体内环境改变有着密切关系。作者通过对痛经的古文献整理与概述,以期为现代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痛经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献 痛经 病因病机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