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英海滨污染美学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
2
1
作者
罗伯特.摩根
刘洪滨
《海岸工程》
1999年第4期35-45,共11页
在西方从美学的角度研究海滨环境质量是近30 年的事,近些年来发展更快,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滨海环境的评价主要有地形地貌、生态植被和水体的环境质量。其中尤其对水体的评价显得更为重要,将水质分为优质水和劣质水。优质水体表...
在西方从美学的角度研究海滨环境质量是近30 年的事,近些年来发展更快,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滨海环境的评价主要有地形地貌、生态植被和水体的环境质量。其中尤其对水体的评价显得更为重要,将水质分为优质水和劣质水。优质水体表现为洁净、生物丰富、有鱼、水鸟、没有垃圾等;而劣质水则呈深色、漂浮着垃圾、泡沫、死鱼、水底为油污,缺少生物,发出令人难以接受的恶臭等气味。传统环境质量监测可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进行,并有一系列量化指标。而美学对地貌、环境、垃圾、泡沫、噪声的评价就比较困难,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凭感官、视觉和心理反应做出评价。例如,对海滨垃圾的测量方法也处在初级阶段,不同的机构、不同的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时空上进行对比也非常困难。通常我们采用了采访和问卷的两种调查方式,同时配合出示彩色图片或录相来进行。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经历不同,对环境质量从美学上认识有一定差距,故对环境、海岸评价带来一定困难,但原始的、未被破坏的自然景观,被西方人认为是最美的。这就是油画、水彩画将自然风光做成永恒主题,经久不衰的原因。中国海滨污染从美学上进行研究还没有起步。但客观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污染的存在。例如,沿海滨的垃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海滨环境
海滨污染
中国
英国
比较研究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约翰·阿特金:定义周围空间的雕塑
2
作者
罗伯特.摩根
陈亚力
《世界美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4,共4页
雕塑作为一种隐喻,近来已开始侵蚀晚期现代主义者的反美学疆界,即"极少主义立方体"。然而,雕塑需要语境,并且这种语境要超越其作品而存在。
关键词
雕塑
空间
定义
约翰
现代主义
极少主义
反美学
立方体
原文传递
东方欲晓
3
作者
罗伯特.摩根
《东方艺术》
2017年第19期59-67,共9页
蓝的“体量水墨”(评论家刘骁纯说法)最终回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在泼墨于水的过程里,蓝的这些精制而又粗粝的浓墨画面以时间上的相对性转换了我们的空间意识。这些画具有一种玄奥的似是而非性。尽管他的大型水墨画面向的是未来...
蓝的“体量水墨”(评论家刘骁纯说法)最终回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在泼墨于水的过程里,蓝的这些精制而又粗粝的浓墨画面以时间上的相对性转换了我们的空间意识。这些画具有一种玄奥的似是而非性。尽管他的大型水墨画面向的是未来,但依然与古老的老子思想密不可分。道家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当人们的视野进入光学真空中,则会在片刻内被画作中的黑暗所吸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
中国当代艺术
空间意识
似是而非
老子思想
人与自然
评论家
水墨
原文传递
题名
中英海滨污染美学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
2
1
作者
罗伯特.摩根
刘洪滨
机构
英国哥拉莫根大学应用科学院
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
出处
《海岸工程》
1999年第4期35-45,共11页
文摘
在西方从美学的角度研究海滨环境质量是近30 年的事,近些年来发展更快,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滨海环境的评价主要有地形地貌、生态植被和水体的环境质量。其中尤其对水体的评价显得更为重要,将水质分为优质水和劣质水。优质水体表现为洁净、生物丰富、有鱼、水鸟、没有垃圾等;而劣质水则呈深色、漂浮着垃圾、泡沫、死鱼、水底为油污,缺少生物,发出令人难以接受的恶臭等气味。传统环境质量监测可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进行,并有一系列量化指标。而美学对地貌、环境、垃圾、泡沫、噪声的评价就比较困难,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凭感官、视觉和心理反应做出评价。例如,对海滨垃圾的测量方法也处在初级阶段,不同的机构、不同的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时空上进行对比也非常困难。通常我们采用了采访和问卷的两种调查方式,同时配合出示彩色图片或录相来进行。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经历不同,对环境质量从美学上认识有一定差距,故对环境、海岸评价带来一定困难,但原始的、未被破坏的自然景观,被西方人认为是最美的。这就是油画、水彩画将自然风光做成永恒主题,经久不衰的原因。中国海滨污染从美学上进行研究还没有起步。但客观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污染的存在。例如,沿海滨的垃圾。
关键词
美学
海滨环境
海滨污染
中国
英国
比较研究
污染控制
Keywords
Aesthelic
polltion
beach
分类号
X5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约翰·阿特金:定义周围空间的雕塑
2
作者
罗伯特.摩根
陈亚力
出处
《世界美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4,共4页
文摘
雕塑作为一种隐喻,近来已开始侵蚀晚期现代主义者的反美学疆界,即"极少主义立方体"。然而,雕塑需要语境,并且这种语境要超越其作品而存在。
关键词
雕塑
空间
定义
约翰
现代主义
极少主义
反美学
立方体
分类号
J3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东方欲晓
3
作者
罗伯特.摩根
出处
《东方艺术》
2017年第19期59-67,共9页
文摘
蓝的“体量水墨”(评论家刘骁纯说法)最终回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在泼墨于水的过程里,蓝的这些精制而又粗粝的浓墨画面以时间上的相对性转换了我们的空间意识。这些画具有一种玄奥的似是而非性。尽管他的大型水墨画面向的是未来,但依然与古老的老子思想密不可分。道家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当人们的视野进入光学真空中,则会在片刻内被画作中的黑暗所吸引。
关键词
东方
中国当代艺术
空间意识
似是而非
老子思想
人与自然
评论家
水墨
分类号
J120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英海滨污染美学的比较研究(英文)
罗伯特.摩根
刘洪滨
《海岸工程》
199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约翰·阿特金:定义周围空间的雕塑
罗伯特.摩根
陈亚力
《世界美术》
北大核心
2010
0
原文传递
3
东方欲晓
罗伯特.摩根
《东方艺术》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