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8
1
作者 李又佳 罗宋宝 +6 位作者 丁琼 黄惠琴 黄根林 黄振华 黄燕 陈莹 吴振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1319-1322,共4页
目的比较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分为尿激酶组(26例)和阿替普酶组(38例),比较所有病人溶栓后疗效及两组入院7 d内病死率、出血事件,入院时和第7天死亡/残疾[改良Ranki... 目的比较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病人分为尿激酶组(26例)和阿替普酶组(38例),比较所有病人溶栓后疗效及两组入院7 d内病死率、出血事件,入院时和第7天死亡/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3分、生活自理(MRS 0~2分)、良好预后(MRS 0~1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生活自理和良好预后较溶栓前均明显改善(P<0.05)。入院7 d内两组病死率和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两组死亡/残疾、生活自理、良好预后率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脑梗死 尿激酶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改良Rankin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MMP-9和BDNF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预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又佳 韩小妍 +5 位作者 黄燕 罗宋宝 黄根林 黄惠琴 陈莹 吴振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和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ACI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42例为研究组,选择... 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和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6月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确诊为ACI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42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名为对照组。研究组检测入院第1天(T1)、第2天(T2)及第5天(T5)的血清MMP-9和BDNF水平,对照组检测体检时血清MMP-9和BDNF水平。研究组进行3个月随访研究。按预后情况将研究组分为预后良好组24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MMP-9和BDNF水平。结果T1时间点,研究组血清MMP-9和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预后进行分组,对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MMP-9水平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组间和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T5时间点,预后不良组MMP-9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BDNF水平进行分析,两组时间点和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预后良好组T2时间点BDNF水平高于T1时间点,T5时间点BDNF水平高于T2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T2时间点和T5时间点BDNF水平均低于T1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MP-9和BDNF的变化与ACI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在发病最初期,BDNF水平高提示预后可能不佳,在治疗数日后,MMP-9高水平、BDNF水平降低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妍 李又佳 罗宋宝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2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T2DM)脑梗死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入住我院的480例T2DM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院内肺部感染患者60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然后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T2DM)脑梗死患者发生院内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入住我院的480例T2DM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院内肺部感染患者60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然后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T2DM脑梗死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T2DM脑梗死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率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与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BMI、城乡分布、职业、文化程度相关,与入院空腹血糖(FPG)无关;2经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影响T2DM脑梗死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年龄(β=0.273,S.E=0.054,Wald=5.662,OR=1.593,95%CI为1.272~1.872,P〈0.05)、意识障碍(β=0.781,S.E=0.065,Wald=6.657,OR=1.213,95%CI为1.114~1.508,P〈0.05)、合并慢性疾病(β=0.952,S.E=0.040,Wald=7.937,OR=1.608,95%CI为1.411~1.972,P〈0.05)、球麻痹症状(β=0.405,S.E=0.052,Wald=6.334,OR=1.928,95%CI为1.771~2.334,P〈0.05)。结论 T2DM脑梗死合并院内肺部感染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其发病受年龄、意识障碍、合并慢性疾病及球麻痹症状等因素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加以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脑梗死 肺部感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降血压治疗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又佳 罗宋宝 +6 位作者 丁琼 梁玉婵 莫俊宁 黄燕 周伟坤 陈莹 吴振梅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1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降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评估两组入院第14天及第6个月时的死亡/残疾率(改良Ran... 目的研究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降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5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评估两组入院第14天及第6个月时的死亡/残疾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心脑血管事件的再发生率,以及2周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1周内晨间血压有无区别。结果入院第14天时两组死亡/残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事件再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4.373,P<0.05);14 d内NIHSS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第6个月时观察组死亡/残疾率低于对照组(χ^(2)=7.566,P<0.05);心脑血管事件再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4.718,P<0.05)。入院第3、4、5、6、7天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3.401、-5.752、-10.852、-10.671、-2.625、-4.403、-10.320、-10.466、-11.613,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恰当合理降压治疗安全有效,不会加重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前循环 降血压治疗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钟志耕 李又佳 +5 位作者 罗宋宝 韩小妍 黄燕 陈妍 黄惠琴 吴振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1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后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诊疗, rTMS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rTMS治疗。分析患者预后,比较r... 目的 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后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诊疗, rTMS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rTMS治疗。分析患者预后,比较rTMS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两组治疗后PSQI、MRS评分。结果 研究过程中无失访、脱落患者。rTMS治疗期间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均无病例死亡,无卒中复发,未发生自杀事件。治疗7 d, rTMS组的PSQI评分(7.260±2.739)分低于治疗前的(11.460±3.0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 rTMS组的MRS评分(1.683±0.522)分低于治疗前的(3.202±0.563)分, MRS评分0~2分占比74.0%高于治疗前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 rTMS组PSQI评分(7.260±2.739)分低于对照组的(9.900±3.0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 rTMS组MRS评分(1.683±0.522)分低于对照组的(2.132±0.614)分, MRS评分0~2分占比74.0%高于对照组的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rTMS治疗能安全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失眠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急性脑梗死 失眠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宋宝 吴振梅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0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251例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28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123例患者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251例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28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123例患者采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第1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以及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同时比较轻型与重型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非溶栓患者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轻型卒中、中型卒中,可降低卒中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溶栓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以及BI评分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溶栓患者使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改善NIHSS、MRS、B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轻型患者(P<0.05),同时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计数水平以及D-二聚体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提升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 脑梗死 日常活动能力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使用艾地苯醌对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宋宝 吴振梅 《北方药学》 2019年第9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使用艾地苯醌对卒中抑郁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治疗的15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74例)与研究组(78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常规药物+艾地苯醌进行治...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使用艾地苯醌对卒中抑郁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治疗的152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74例)与研究组(78例),分别给予常规药物、常规药物+艾地苯醌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就诊时两组HAMD量表评分、NIHSS评分、BI、MR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天、1个月、3个月的研究组HAMD量表评分、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第15天BI评分高于参照组,MRS量表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卒中抑郁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使用艾地苯醌治疗,可以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病率,还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艾地苯醌 卒中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降压对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梁玉婵 张鹏 +1 位作者 范凯威 罗宋宝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2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对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强化降压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38例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得到临床资... 目的:分析对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强化降压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38例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得到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的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开始1h内控制目标收缩压在160~180 mmHg之间,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开始1h内控制目标收缩压在130~140 mmHg之间,两组患者在入院后的7d内均需持续维持各自的目标收缩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血肿量、脑水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预后良好率。结果:治疗24 h后,观察组患者的脑血肿量低于对照组患者,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脑水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74.0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强化降压治疗可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降压 老年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血肿量 水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卡西平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后癫痫的疗效
9
作者 陈妍 黄振华 罗宋宝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2231-2234,共4页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脑梗死后癫痫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奥卡西平口服,0.6 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丹参...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梗死后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脑梗死后癫痫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奥卡西平口服,0.6 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丹参多酚酸盐静脉滴注,100 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应用奥卡西平6个月,观察组应用丹参多酚酸盐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两组6个月内癫痫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两组脑电图累及导联数和痫样放电情况。并比较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脑电图累及导联数、痫样放电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DMA、MCP-1、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可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减少累及导联数和痫样放电,改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降低血清ADMA、MCP-1、NSE水平,治疗脑梗死后癫痫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癫痫 奥卡西平 丹参多酚酸盐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地苯醌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宋宝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9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探究艾地苯醌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3月选取134例脑卒中后肢体障碍患者,运用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艾地苯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 目的:探究艾地苯醌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从2017年1月~2018年3月选取134例脑卒中后肢体障碍患者,运用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艾地苯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下肢)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以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57%;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FMA评分、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周、治疗6周后两组FMA评分(上肢、下肢)、MBI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在平均住院天数对比上,观察组(8.17±2.59)d短于对照组(11.58±3.05)d,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使用艾地苯醌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况良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地苯醌 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 肢体运动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春刚 冼文川 +4 位作者 罗宋宝 钟强 翁国媚 张洁茵 李莉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1742-1744,1748,共4页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1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因治疗时间窗问题未使用溶栓治疗,均接受基础治疗及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治疗1周及2周后,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 目的探讨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1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因治疗时间窗问题未使用溶栓治疗,均接受基础治疗及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治疗1周及2周后,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计算治疗有效率。结果患者的NIHSS和mRS评分均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均P<0.05)。治疗1、2周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2.46%、82.79%,治疗2周后的有效率高于治疗1周后(P<0.05)。共15例患者出现潮红、口干,未经干预自行消失,未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化卒中救治体系的建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绩效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又佳 钟志耕 +11 位作者 韩小妍 周路 黄燕 杨保生 陈锦灿 陈东梅 殷万春 莫俊宁 罗宋宝 黄惠琴 翁国媚 梅敏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 以卒中中心建设为平台,探索如何因地制宜构建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观察卒中救治体系建设对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效能提高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立前(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救治的1 029例急性... 目的 以卒中中心建设为平台,探索如何因地制宜构建急性卒中救治体系,观察卒中救治体系建设对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效能提高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建立前(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救治的1 02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卒中中心建立后(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的1 7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性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的管理绩效指标、临床治疗绩效指标、并发症预防的绩效指标、二级预防绩效指标、康复治疗绩效指标以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多学科合作建设卒中救治体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入院-静脉溶栓时间(DNT)由卒中救治体系建立前的120 min缩短至82 min,静脉溶栓比例、平均住院费用较体系建设前明显上升(P<0.0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脑卒中住院死亡率及去骨瓣减压术比例均有所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血管内治疗比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入院48 h内和出院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康复治疗比例、吞咽功能障碍筛查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化的卒中救治体系建立可显著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中心 卒中救治体系 组织化管理 多学科协作
原文传递
阿加曲班不同给药方式超早期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董董 罗宋宝 李又佳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探索阿加曲班不同给药方式对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静脉滴注组(静滴... 目的探索阿加曲班不同给药方式对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1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静脉滴注组(静滴组)和微泵+静脉滴注组(微泵+静滴组),静滴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阿加曲班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给药,每天2次,连续给药(7±1)d;微泵+静滴组患者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持续微泵(10 mL·h^(-1))24 h或者48 h,其后采用10 mg阿加曲班注射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给药,每天2次,连续给药(5±2)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静滴组总有效率(55.88%)高于微泵+静滴组(53.5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入院时NIHSS评分(P<0.05),两组间出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1分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滴组占比更高。两组患者出院时MRS评分≤2分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出血事件及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结论阿加曲班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给药方式 微泵 静脉滴注
原文传递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裕勤 罗宋宝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年第7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并观察不良反应(皮疹、头痛、腹痛等)发生率,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C反应蛋白(CRP)、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P<0.05)。治疗前两组CRP、肌酐、尿素氮、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运用于急性脑梗死中效果突出,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炎症反应消失,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