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研究,为临床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混合研究系统评价设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Scopus数据库中...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研究,为临床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混合研究系统评价设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Scopus数据库中与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27日。采用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学者团队研制的混合方法评价工具评价所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两名研究者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研究中心提出的聚敛整合方法收集、分析和整合数据。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合计4949例患者,提炼出45个研究主题,归纳组合成8个类别,最终整合出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个体因素、外部支持和应对策略3个方面。结论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存在差异。个体因素影响患者的反刍性沉思水平,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思考与积极应对方式可促进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形成,年龄、家庭收入和居住地对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聚焦解决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从数据库建立到2023...目的系统评价聚焦解决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从数据库建立到2023年12月18日,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21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聚焦解决模式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焦虑[SMD=-1.34,95%CI(-1.87,-0.82),P<0.001]和抑郁评分[SMD=-1.20,95%CI(-1.52,-0.88),P<0.001],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SMD=-2.54,95%CI(-3.80,-1.28),P<0.001],增加患者Barthel指数量表(BI)的评分[SMD=1.56,95%CI(0.98,2.15),P<0.001]。根据干预时间行亚组分析,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干预12周的效果优于4周;对NIHSS评分干预12周的效果优于8周;对BI评分干预12周的效果优于4周、8周。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该结论仍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医药学文献资料库(Embase)、PubMed、Web of Sc...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医药学文献资料库(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主要结局指标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下肢部分(FMA-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包括改良Barthel指数(MBI)、Barthel指数(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6篇文献,共33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FMA-U评分[MD=6.84,95%CI(3.61,10.08),P<0.0001]、VAS评分[MD=-0.99,95%CI(-1.33,-0.65),P<0.00001]、FMA-L评分[MD=5.43,95%CI(2.32,8.54),P=0.0006]、FMA评分[MD=8.50,95%CI(6.21,10.80),P<0.00001]、NHISS/CSS评分[SMD=-1.51,95%CI(-2.07,-0.95),P<0.00001]、BBS评分[MD=6.62,95%CI(5.63,7.61),P<0.00001]及BI、MBI或ADL评分[SMD=1.68,95%CI(1.32,2.03),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能够缓解疼痛,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在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显著。但今后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确定最佳透药方和最佳穴位,以最大程度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展开更多
目的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脑卒中质性研究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法计算机检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数据合集发表的脑卒中质性研究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脑卒中质性研究文献的分...目的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脑卒中质性研究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法计算机检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数据合集发表的脑卒中质性研究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脑卒中质性研究文献的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846篇文献,涉及86个国家/地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国家在该领域成果较多,医疗保障、流行、初级保健、预防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结论脑卒中质性研究相关领域得到了持续关注,且关注度持续上升。英国在该领域有坚实的研究基础。Mant J是该领域的代表研究人员。未来脑卒中质性研究应着重关注:第一,关注卒中患者及照顾者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第二,注重预防和保健,加强多学科合作与交流,减轻脑卒中总体负担。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病人照顾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混合方法研究系统评价设计,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获取脑卒中...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病人照顾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混合方法研究系统评价设计,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获取脑卒中病人照顾者获益感的相关研究,对纳入文献采用聚敛整合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5篇定性研究、12篇定量研究),涉及2858名脑卒中照顾者,整合可能影响脑卒中病人照顾者获益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病人相关因素、照顾者相关因素、家庭功能因素和社会资源因素4个主题。结论:脑卒中病人照顾者获益感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医护工作者应挖掘照顾者在照护病人过程中的获益感,探讨各个因素的影响机制,以期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而提高病人照护质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研究,为临床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混合研究系统评价设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Scopus数据库中与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27日。采用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学者团队研制的混合方法评价工具评价所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两名研究者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研究中心提出的聚敛整合方法收集、分析和整合数据。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合计4949例患者,提炼出45个研究主题,归纳组合成8个类别,最终整合出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个体因素、外部支持和应对策略3个方面。结论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水平存在差异。个体因素影响患者的反刍性沉思水平,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思考与积极应对方式可促进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的形成,年龄、家庭收入和居住地对脑卒中患者反刍性沉思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聚焦解决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时间为从数据库建立到2023年12月18日,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217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聚焦解决模式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焦虑[SMD=-1.34,95%CI(-1.87,-0.82),P<0.001]和抑郁评分[SMD=-1.20,95%CI(-1.52,-0.88),P<0.001],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SMD=-2.54,95%CI(-3.80,-1.28),P<0.001],增加患者Barthel指数量表(BI)的评分[SMD=1.56,95%CI(0.98,2.15),P<0.001]。根据干预时间行亚组分析,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干预12周的效果优于4周;对NIHSS评分干预12周的效果优于8周;对BI评分干预12周的效果优于4周、8周。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该结论仍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文摘目的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脑卒中质性研究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方法计算机检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数据合集发表的脑卒中质性研究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软件对脑卒中质性研究文献的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846篇文献,涉及86个国家/地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国家在该领域成果较多,医疗保障、流行、初级保健、预防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结论脑卒中质性研究相关领域得到了持续关注,且关注度持续上升。英国在该领域有坚实的研究基础。Mant J是该领域的代表研究人员。未来脑卒中质性研究应着重关注:第一,关注卒中患者及照顾者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第二,注重预防和保健,加强多学科合作与交流,减轻脑卒中总体负担。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病人照顾者获益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混合方法研究系统评价设计,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获取脑卒中病人照顾者获益感的相关研究,对纳入文献采用聚敛整合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5篇定性研究、12篇定量研究),涉及2858名脑卒中照顾者,整合可能影响脑卒中病人照顾者获益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病人相关因素、照顾者相关因素、家庭功能因素和社会资源因素4个主题。结论:脑卒中病人照顾者获益感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医护工作者应挖掘照顾者在照护病人过程中的获益感,探讨各个因素的影响机制,以期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而提高病人照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