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22年福建省O1群霍乱弧菌人源株基因组特征研究
1
作者 柯自立 张小玄 +5 位作者 徐海滨 高亚东 罗朝晨 黄梦颖 邱玉锋 杨劲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8-715,共8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O1群霍乱弧菌人源株基因组特征,为深入开展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22年福建省霍乱病例和带菌者来源O1群霍乱弧菌16株,肉汤稀释法检测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得到全基因组序列... 目的了解福建省O1群霍乱弧菌人源株基因组特征,为深入开展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22年福建省霍乱病例和带菌者来源O1群霍乱弧菌16株,肉汤稀释法检测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运用二代测序技术得到全基因组序列;利用snippy、Roary、Prokka等开源软件及NCBI、BacWGSTdb等在线分析网站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gSNP)、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预测、泛基因组多样性的分析。结果福建省霍乱弧菌分为5个ST(sequence type)型别,其中新发现的ST182和ST1480型是当前我国优势克隆群ST75型的进化分支,并与2010年和2013年的台湾株高度同源。产毒株和非产毒株均不同程度地携带各种毒力因子并发生变异;预测出7大类13个耐药基因,其中黏菌素类、四环素类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与耐药表型一致。泛基因组学分析发现霍乱弧菌拥有1个开放的泛基因组,Roary聚类分析表现出比cgMLST更高的分辨率。结论福建省O1群霍乱弧菌人源株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具有多态性,新发的ST1480型克隆群具有流行潜力,需加强对此类菌株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全基因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 泛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12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朝晨 谢一俊 +3 位作者 黄文龙 章灿明 陈润生 陈亢川 《现代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863-865,共3页
目的 :了解福建省近 12年来流脑的流行特点和趋势 ,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历年疫情资料用 EX-CEL建立数据库 ,采用 SPSS10 .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省自上世纪 80年代推广使用 A群流脑菌苗以来 ,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被打... 目的 :了解福建省近 12年来流脑的流行特点和趋势 ,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历年疫情资料用 EX-CEL建立数据库 ,采用 SPSS10 .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省自上世纪 80年代推广使用 A群流脑菌苗以来 ,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被打破 ,流脑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0~ 2 0 0 1年全省发病 163 5例 ,死亡 12 2例 ,发病率在 0 .0 3 /10万~1.2 3 /10万之间 ,疫情平稳 ,均以散发为主 ,大多数病例分布在山区和边远的农村 ,除厦门外 ,各地市的发病率差别不大 ,发病分布无明显地区差异。流脑的发病主要集中在 2~ 4月份 ,年龄以 14岁以下为主 ,以散居儿童的病死率最高。结论 :加强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 ,切实做好流脑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疫情控制 散居儿童 流脑多糖体菌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0-2006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罗朝晨 谢一俊 +1 位作者 李海丹 章灿明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712-715,共4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6年福建省发生的细菌性痢疾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6年福建省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波动在5.40/10万~9.28/万之间,年均发... 目的了解福建省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6年福建省发生的细菌性痢疾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6年福建省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波动在5.40/10万~9.28/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7.16/10万。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为高峰;各年龄组均可发病,0~5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为409.74/10万;在不同职业中,发病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散居儿童、农民、幼托儿童和学生。分离的志贺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及头孢噻酚高度敏感。临床诊断总符合率为81.82%。结论全省菌痢发病率维持在低发水平,但有些地区发病率仍较高。流行菌型不断变迁,志贺菌耐药日益严重,给菌痢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流行态势及我国霍乱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6
4
作者 罗朝晨 谢一俊 张静 《传染病信息》 2008年第3期153-154,192,共3页
霍乱第7次世界大流行已经40余年,目前霍乱流行主要存在于非洲和东南亚,霍乱暴发的突然性依然存在,小流行及散发不断。霍乱仍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第7次霍乱大流行向西半球的扩展和新的霍乱弧菌0... 霍乱第7次世界大流行已经40余年,目前霍乱流行主要存在于非洲和东南亚,霍乱暴发的突然性依然存在,小流行及散发不断。霍乱仍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第7次霍乱大流行向西半球的扩展和新的霍乱弧菌0139的出现,其流行特点发生了变化,在流行病学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霍乱防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流行 流行态势 防控 世界大流行 公共卫生问题 发展中国家 霍乱暴发 霍乱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卵带菌情况与实验感染霍乱弧菌的研究 Ⅱ.鳖卵中弧菌科致病菌携带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朝晨 王晓萍 +2 位作者 陈拱立 黄建炜 陈亢川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调查研究鳖卵中弧菌科致病菌的携带情况,特别是霍乱弧菌的携带频率及其血清型分布.[方法]采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庆大霉素和麦康凯琼脂分离,按有关文献鉴定目的菌;应用非O1群霍乱弧菌分型血清(VBO)对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进行血... [目的]调查研究鳖卵中弧菌科致病菌的携带情况,特别是霍乱弧菌的携带频率及其血清型分布.[方法]采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庆大霉素和麦康凯琼脂分离,按有关文献鉴定目的菌;应用非O1群霍乱弧菌分型血清(VBO)对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在4批208枚卵中,弧菌科阳性卵53枚(25.5%),分属弧菌科2属6种,其中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拟态弧菌、河弧菌的阳检率分别为11.0%、1.0%和1.0%;豚鼠气单胞菌、亲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的阳检率分别为7.7%、4.3%和0.5%.4批卵中均检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卵,阳检率6.6%~25.0%,平均11.1%;从中鉴定出O9、O10、O51、O31、O35、O40和O77等7个血清型,后4型为省内新检出.[结论]鳖的种卵中携带弧菌科致病菌相当普遍,特别是霍乱弧菌,但尚未检出引发霍乱的O1和O139血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非O139群霍乱弧菌 鳖卵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5-2010年志贺菌分离株的毒力基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爱平 李海丹 +5 位作者 熊美琴 许英英 杨劲松 罗朝晨 郑金凤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3-586,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福建省志贺菌的毒力基因,了解我省不同志贺菌菌群及血清型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以及流行模式,评估不同菌型的危害性,为菌痢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运用PCR扩增技术,对2005-2010年福建省腹泻病人中分离的104株志贺... 目的通过检测福建省志贺菌的毒力基因,了解我省不同志贺菌菌群及血清型的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以及流行模式,评估不同菌型的危害性,为菌痢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运用PCR扩增技术,对2005-2010年福建省腹泻病人中分离的104株志贺菌进行ipaH、set1(set1A和set1B)、sen、ial四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分析各毒力基因的阳检率以及毒力基因的分布模式。结果 ipaH、set1(set1A和set1B)、sen、ial毒力基因的阳检率分别为100%、36.54%、66.35%、64.42%,其中set1基因在B群(福氏志贺菌)和D群(宋内志贺菌)的阳检率分别为85%和6.25%;104株志贺分为8种毒力基因分布模式命名为I-VIII,IV型是B群志贺菌的优势基因携带模式(67.5%),VI型是D群志贺菌优势基因携带模式(39.06%),同时D群中I型、VII型和V型基因模式分布也较高。结论 ipaH可作为志贺菌属的鉴定基因,set1毒力基因主要存在于福氏志贺菌(B群)中;B群志贺菌有一个集中优势的基因流行模式IV型,D群有较多的相对优势基因流行模式;说明在志贺菌进化过程中存在复杂分化形式,同时毒力基因的插入和缺失在菌型的变异和分化中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属 毒力基因 流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与使用染有军团菌的水塔和太阳能水有关的重症军团病调查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原灵 郭维植 +6 位作者 董新平 罗朝晨 陈建辉 林震宇 王伟明 杨德林 陈秀恋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93-294,共2页
目的对一例重症军团病患者进行确诊;并调查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为防制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其军团菌抗体检测采用试管凝集法;水样按参考文献2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患者发病早期,恢复期血清的嗜肺军... 目的对一例重症军团病患者进行确诊;并调查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为防制此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其军团菌抗体检测采用试管凝集法;水样按参考文献2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患者发病早期,恢复期血清的嗜肺军团菌12型(LP12)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患者居住处的水塔水和太阳能水合用水样共8份,有4份水样嗜肺军团菌培养阳性,血清型与患者军团菌抗体血清型检测一致。结论该患者确诊为军团病;患者患有甲状腺肿大的疾病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加上使用染有军团菌的水塔水和太阳能水合用的水源,从而导致感染上军团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团病 军团菌 流行病学 水塔水 太阳能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延平区及永安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劲松 郑恩惠 +2 位作者 林杰 罗朝晨 陈爱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3-356,365,共5页
目的掌握福建省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流行特征,为防控腹泻病的流行和爆发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0-2015年延平区和永安市哨点医院腹泻病标本1 950份,接种于麦康凯(MaC)培养基,挑选平板上粉红... 目的掌握福建省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流行特征,为防控腹泻病的流行和爆发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0-2015年延平区和永安市哨点医院腹泻病标本1 950份,接种于麦康凯(MaC)培养基,挑选平板上粉红色、光滑型菌落,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分子诊断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用SPSS 17.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共检出129株,总检出率为6.62%;EPEC检出65株,检出率为3.33%,其中aEPEC 61株,tEPEC4株;ETEC和EAEC均检出32株,检出率为1.64%;未检出EHEC和EIEC。男女D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腹泻患者按照年龄分为5组,DEC检出率分别为7.03%、4.60%、3.70%、7.28%和6.21%,各组EPEC、ETEC和EA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检出率最高的月份为8月和9月;农村和城市D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地区各类型DEC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省DEC存在3种类型,以EPEC为主(其中aEPEC占绝对优势),8、9月是DEC高发月份,0~5岁婴幼儿组及成人组是DEC的高发人群,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DEC需要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多重PCR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福建省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率及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原灵 林震宇 +6 位作者 郭维植 罗朝晨 林萍 郑金莲 杨志强 罗信昌 曹春远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7期460-460,共1页
为了解福建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腩)流行前期健康人群免疫水平及带菌率状况,2006年10月对福建省4个流脑监测点进行健康人群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健康人群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带菌率 抗体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肠炎沙门菌耐药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梦颖 陈建辉 +3 位作者 邱玉锋 杨劲松 罗朝晨 徐海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324,332,共8页
目的分析福建地区腹泻病人和表观健康人群携带的肠炎沙门菌耐药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特点。方法收集福建地区腹泻患者和表观健康人群携带的肠炎沙门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PCR扩增毒力基因,多位点融数目亭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 目的分析福建地区腹泻病人和表观健康人群携带的肠炎沙门菌耐药特征及遗传多样性特点。方法收集福建地区腹泻患者和表观健康人群携带的肠炎沙门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PCR扩增毒力基因,多位点融数目亭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MLVA)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并应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福建地区肠炎沙门菌除对CIP和NOR 100%敏感外,对其他8种药物(AMP、AMC-AC、CTX、CRO、CHL、NAL、SXT和TET)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腹泻患者分离株的多重耐药率(33.33%)高于表观健康人群分离株(15.22%)。10种毒力基因(sitC、hilA、sseL、sifA、mgtC、siiE、sopB、stn、spvB和pefA)均有检出,且其在腹泻患者和表观健康人群分离株中分布不同。毒力基因谱型54个(VP1~VP54),其中VP3只存在于表观健康人群分离株,且为其优势谱型,占比为13.04%;VP4和VP5只存在于腹泻患者分离株;VP4和VP3、VP1均为腹泻患者分离株中的优势谱型,占比均为11.90%。所有分离株共分为40个MLVA型(MT0001~MT0040)、2个主要基因簇(clusterⅠ和clusterⅡ),其中clusterⅡ包含的菌株均来自表观健康人群;clusterⅠ包含的菌株来自及腹泻患者和表观健康人群。结论福建地区肠炎沙门菌呈现遗传多态性,腹泻患者分离株的耐药性和致病力均高于表观健康人群分离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MLVA 腹泻患者 表观健康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5~2006年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海丹 罗朝晨 +1 位作者 谢一俊 林震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841-1842,共2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志贺菌属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药敏特点,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复核鉴定监测点送检的阳性菌株,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系统检测。结果:两年共复核鉴定阳性菌株70株,检出志... 目的:了解福建省志贺菌属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药敏特点,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复核鉴定监测点送检的阳性菌株,按《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系统检测。结果:两年共复核鉴定阳性菌株70株,检出志贺菌49株,其中宋内志贺菌34株,福氏志贺菌15株,分别占检出菌株数的69.4%和30.6%。药敏试验显示,49株志贺菌对头孢噻肟及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全部耐药药物为四环素、利福平及复方新诺明。结论:2005~2006年福建省分离的菌株以宋内志贺菌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福氏志贺菌,并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属 监测 血清学分型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氏志贺菌PFGE和MLVA分子分型方法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劲松 陈爱平 +3 位作者 陈建辉 罗朝晨 林杰 郑恩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49,253,共6页
目的比较和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MLVA)在福建地区福氏志贺菌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FGE和MLVA技术对43株分离自福建地区的福氏志贺菌进行分子分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比较分型效果。结... 目的比较和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技术(MLVA)在福建地区福氏志贺菌研究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FGE和MLVA技术对43株分离自福建地区的福氏志贺菌进行分子分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比较分型效果。结果 43株福氏志贺菌经PFGE分型后相似度在61.70%~100%之间,按照100%的相似水平可分为36个PFGE型,没有优势PFGE型别,分辨系数为0.992 2,存在4个优势簇(G1~G4);福氏志贺菌经MLVA分型后,按照100%的相似水平可分为41个MLVA型别,遗传关联度介于6.207%~100%之间,没有优势MLVA型别,分辨系数为0.997 8,得到5个优势基因群(Cluster1~5)。在最小生成树上,部分F4c与Fx亲缘关系较近,并都由F2a和F1a分支而来,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关系。结论两种分型方法的分辨率基本一致,PFGE分型结果与流行病学背景资料及血清型别基本吻合,MLVA在分析菌株种群进化关系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志贺菌 PFGE MLVA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福建省霍乱弧菌流行菌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晓萍 郭维植 +6 位作者 詹銮峰 陈亮 罗朝晨 陈爱平 董新平 谢一俊 郑金凤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11期1965-1967,共3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霍乱弧菌流行菌型特征,为控制传染来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分型法、噬菌体-生物分型法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法对2005年霍乱疫情中不同来源的142株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分析。结果:142株霍乱弧菌血清学、噬菌... 目的:了解福建省霍乱弧菌流行菌型特征,为控制传染来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学分型法、噬菌体-生物分型法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法对2005年霍乱疫情中不同来源的142株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分析。结果:142株霍乱弧菌血清学、噬菌体-生物分型结果:流行株124株中O1群埃尔托稻叶1d型占95.16%(118/124株);其余菌株为6型以上非流行株。70株霍乱弧菌PFGE分型结果呈现3大类8种带型。结论:2005年霍乱疫情期间患者菌株与福州市闽江水系分离株菌型一致,表明具有高度同源性,而与市场水产品不相关。流行菌型更换而出现的埃尔托稻叶1d型,提示福建省今后仍有发生霍乱流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分型 菌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1975—2003年沙门菌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谢一俊 郑国櫆 +3 位作者 陈建辉 李海丹 罗朝晨 陈亢川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7-10,共4页
[目的 ]调查 1975— 2 0 0 3年福建省沙门菌血清型分布特征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在全省 5 0多个县 (市、区 )开展人、动物、食品及污水等外环境沙门菌调查。[结果 ]共检出 3 12 0株沙门菌 ,分属于 2 0个群 (亚群 )的 82个血清型(变种... [目的 ]调查 1975— 2 0 0 3年福建省沙门菌血清型分布特征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在全省 5 0多个县 (市、区 )开展人、动物、食品及污水等外环境沙门菌调查。[结果 ]共检出 3 12 0株沙门菌 ,分属于 2 0个群 (亚群 )的 82个血清型(变种 ) ,其中 7个血清型 (变种 )为国内首次检出 ,首次发现带有表面K抗原的沙门菌Ⅲb( 4 8∶a∶Z55) ;B、C1 、C2 、D1 和E1 5个群 (亚群 )是我省优势血清群 (亚群 ) ;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伤寒沙门菌等 14个血清型为我省常见血清型。我省沙门菌以A~F群血清型为主 ,90年代以来非A~F群血清型检出有增多的趋势。从人体检出 5 6个血清型 (变种 ) 22 92株 ,其中病人占 3 3个血清型 12 83株。鼠伤寒沙门菌和伤寒沙门菌 10多年来对人们危害最大。[结论 ]我省沙门菌血清型别众多 ,是食物中毒及感染性腹泻的一种重要且常见的病原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型 疾病控制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福氏志贺菌4c亚型的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爱平 杨劲松 +4 位作者 李海丹 熊美琴 罗朝晨 郑金凤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新出现的福氏志贺菌4c血清亚型的毒力基因分布,菌株间的遗传关联度以及基因组的多态性。方法运用PCR扩增技术对17株F4c菌进行ipaH、set1(set1A和set1B)、sen、ial 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同时运用脉冲肠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 目的分析福建省新出现的福氏志贺菌4c血清亚型的毒力基因分布,菌株间的遗传关联度以及基因组的多态性。方法运用PCR扩增技术对17株F4c菌进行ipaH、set1(set1A和set1B)、sen、ial 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同时运用脉冲肠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ipaH、set1(set1A和set1B)、sen、ial基因阳性的菌株分别占100%、94.12%、82.35%、88.23%;17株F4c菌分为I-IV型不同的毒力基因分布模式,I型是优势模式占76.47%;按100%的相似度,PF-GE有12种型别(P1-P12),不存在集中优势的PFGE型别;根据TENOVER原则,分为3个PFGE群(G1-G3),G1是优势群,占64.71%。结论我省分离的F4c血清亚型的志贺菌大部分菌株具有较强的毒力特征;绝大多数感染患者之间无明显的传播关系,不同克隆群在传播中存在着集中趋势,提示某一克隆群的F4c菌有可能逐步演变成为我省主要且稳定的福氏志贺菌流行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属 4c血清亚型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首次检出福氏志贺菌4c血清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海丹 罗朝晨 +2 位作者 谢一俊 周文革 林震宇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福氏志贺菌 腹泻病 卫生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鱼粉饲料中沙门菌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海丹 谢一俊 +1 位作者 罗朝晨 林震宇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088-1089,共2页
目的:了解进口鱼粉饲料中沙门菌污染状况。方法:将进口鱼粉饲料经前增菌和增菌后,划线分离至SS和DHL培养基上,继而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结果:有6份标本检出10株沙门菌,样品阳性率达8.00%,菌株阳性率达13.33%,其... 目的:了解进口鱼粉饲料中沙门菌污染状况。方法:将进口鱼粉饲料经前增菌和增菌后,划线分离至SS和DHL培养基上,继而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结果:有6份标本检出10株沙门菌,样品阳性率达8.00%,菌株阳性率达13.33%,其中,来自美国的鱼粉饲料中沙门菌阳性率最高。结论:应加强对进口鱼粉饲料的加工、销售、加工、包装、保藏条件、运输等环节的卫生检验和卫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进口鱼粉 血清型 混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1995~2001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一俊 罗朝晨 +2 位作者 黄文龙 陈建辉 李海丹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3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 ]探讨福建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福建省 1995~2 0 0 1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与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 1995~ 2 0 0 1年 ,福建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维持在 1 84/10万~ 2 ... [目的 ]探讨福建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福建省 1995~2 0 0 1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与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 1995~ 2 0 0 1年 ,福建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维持在 1 84/10万~ 2 3 1/10万 ,呈高度散发 ,主要分布在宁德市和福州市 ,病例主要发生在 6~ 9月 ;2 0~ 5 4岁多见 ,分离的部分伤寒菌株对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高度敏感。 [结论 ]福建省伤寒、副伤寒疫情呈点多、面广、常年散发 ,应加强疫情监测 ,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 ,进一步降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病学 资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8例细菌性尿道炎和阴道炎的危险因素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原灵 罗朝晨 +6 位作者 谢一俊 陈亮 董新平 郑礼宝 陈建安 陈前进 曹春远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尿道炎 阴道炎 疾病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卵带菌情况与实验感染霍乱弧菌的研究 Ⅳ.种卵污染O139/O1霍乱弧菌后在孵化期和稚鳖初期该菌的检出情况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拱立 陈亮 +2 位作者 罗朝晨 胡海林 陈亢川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鳖卵污染O139/O1霍乱弧菌后的带菌时间。[方法]采用菌液浸泡种卵后人工孵化,及菌液与沙混合后埋入卵直接孵化2种方法。孵化期间对沙、卵外壳、卵内容物,及稚鳖、养鳖用水进行O139/O1VC检测。[结果]在孵化期(39d)内,O139VC浸... [目的]探讨鳖卵污染O139/O1霍乱弧菌后的带菌时间。[方法]采用菌液浸泡种卵后人工孵化,及菌液与沙混合后埋入卵直接孵化2种方法。孵化期间对沙、卵外壳、卵内容物,及稚鳖、养鳖用水进行O139/O1VC检测。[结果]在孵化期(39d)内,O139VC浸泡卵基本阳性(仅沙和卵壳各1次阴性),卵内容物多数阳性(8/14);O1VC浸泡卵上述3项均阳性(8/8)。染菌湿沙孵化的种卵,沙及卵外壳孵化期阳性检出时间较浸泡组短,仅1枚卵内容物阳性,其它检次均阴性。从第1只稚鳖孵出的3~56d,检鳖10只(包括对照2只),检水8次,均未检出O139/O1VC。[结论]如不考虑鳖卵在沙中的重复感染因素,卵外壳和卵内O139/O1VC的带菌时间至少可达39d,但未见延续至稚鳖出壳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139/O1群霍乱弧菌 鳖卵 稚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