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MPCV-AC)和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同时接种后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安徽省免疫规...目的:评价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MPCV-AC)和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同时接种后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分别收集2020年至2022年安徽省适龄儿童MPCV-AC和HepB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数据和预防接种数据,比较2种疫苗同时接种和单独接种的AEFI的发生风险。结果:MPCV-AC第1剂次和HepB第3剂次同时接种、MPCV-AC第1剂次单独接种、HepB第3剂次单独接种的AEFI报告发生率分别为48.03/10万(280例)、56.37/10万(314例)、51.96/10万(283例);其中一般反应分别为43.91/10万(256例)、51.35/10万(286例)、48.65/10万(265例),异常反应分别为4.12/10万(24例)、4.85/10万(27例)、3.30/10万(18例)。同时接种组、单独接种组的AEFI发生风险、一般反应及异常反应的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CV-AC和HepB同时接种未增加AEFI的发生风险,可作为6月龄儿童同时接种MPCV-AC和HepB的科学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适龄儿童一款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在安徽省5个地市预防接种门诊招募1-12岁健康儿童,观察接种1剂次VarV后0-30 d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6...目的评价适龄儿童一款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在安徽省5个地市预防接种门诊招募1-12岁健康儿童,观察接种1剂次VarV后0-30 d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69例受试者,接种VarV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9%(100例),其中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9%(63例)、0.46%(42例),各以接种部位疼痛(0.40%)和发热(0.26%)发生率最高,未发生3级/4级或严重不良反应和特殊关注不良事件。1-3岁、4-12岁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7%(64/4347)、0.75%(36/4822)(χ^(2)=11.16,P<0.001)。结论1-12岁健康儿童接种1剂次VarV后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照护人对儿童非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疫苗接种的意愿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两个省部分农村地区1-6岁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照护人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对儿童非EPI疫苗接...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照护人对儿童非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疫苗接种的意愿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两个省部分农村地区1-6岁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照护人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对儿童非EPI疫苗接种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照护人对儿童非EPI疫苗接种的意愿率分别为85.53%(721/843)、86.03%(751/8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高(5千元-19千元vs<5千元:OR=2.56,95%CI:1.54-4.27;≥20千元vs<5千元:OR=2.85,95%CI:1.47-5.51)、同意接种非EPI疫苗有效(OR=2.62,95%CI:1.66-4.13)和有必要(OR=4.58,95%CI:2.92-7.19)、父母外出经常询问儿童疫苗接种(OR=2.21,95%CI:1.10-4.43)和给家补贴生活费(OR=2.20,95%CI:1.37-3.52)的留守儿童照护人的意愿率更高;知道自费与免费疫苗区别(OR=3.61,95%CI:1.76-7.40)、同意接种非EPI疫苗有必要(OR=7.58,95%CI:4.95-11.61)的非留守儿童照护人的意愿率更高。结论调查地区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照护人对儿童接种非EPI疫苗接种的意愿较高;需加强非EPI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促进儿童非EPI疫苗接种。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安徽省0~6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6岁儿童中抽取1783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1~2ml,采用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对...目的了解安徽省0~6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6岁儿童中抽取1783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1~2ml,采用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对标本进行HBsAb、HBsAg检测。结果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HBsAb阳性率为64.27%,HBsAg阳性率为0.07%。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调查接种率为100.00%,首针Hep B及时接种率为91.98%。结论安徽省0~岁组儿童HBsAb水平保持较高水平,而1~6岁儿童HBsAb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展开更多
目的了解安徽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评价儿童乙肝疫苗(HepatitisB Vaccine,HepB)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取得的效果。方法按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省6个县(区)1~14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目的了解安徽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评价儿童乙肝疫苗(HepatitisB Vaccine,HepB)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取得的效果。方法按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省6个县(区)1~14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在1340份血清标本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标化阳性率为1.95%,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标化阳性率为62.07%,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标化阳性率为5.50%,HBV感染率为11.93%;1~14岁儿童HepB标化接种率为87.14%;城市和农村儿童标化接种率分别为92.04%和80.76%。结论安徽省儿童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下降明显,HepB纳入免疫规划管理14年来效果显著。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Freeze-dried;MPCV-Fd/A+C),在婴幼儿中大规模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安徽省5个市,对>10万名6~2...目的评价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Freeze-dried;MPCV-Fd/A+C),在婴幼儿中大规模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安徽省5个市,对>10万名6~23月龄婴幼儿接种2剂MPCV-Fd/A+C,2剂间隔1个月,每剂0.5毫升(ml),含A群、C群荚膜多糖各10微克(g)。接种后进行30min即时反应观察,以及24、48、72h的随访观察,接种后第7天如受试者未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将结束随访观察。按照统一的病例报告表(接种日记卡)对接种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本次共接种MPCV-Fd/A+C并进行安全性观察100155人,第一剂接种3天内发热反应为2.57%,并逐天降低;全身反应的过敏、烦躁、嗜睡、厌食、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0.04%、0.12%、0.05%、0.06%、0.05%和0.09%;局部反应的疼痛、发红、肿胀、皮下硬结的发生率分别为0.03%、0.05%、0.04%、0.02%。接种第二剂后,各种反应发生率较第一剂更低。接种MPCV-Fd/A+C后发生的各种反应>90%为轻度反应,未发生潜在的威胁生命的4级反应。结论 MPCV-Fd/A+C在婴幼儿中大规模使用后,全身和局部反应发生率低,反应轻微,安全性良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MPCV-AC)和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同时接种后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分别收集2020年至2022年安徽省适龄儿童MPCV-AC和HepB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数据和预防接种数据,比较2种疫苗同时接种和单独接种的AEFI的发生风险。结果:MPCV-AC第1剂次和HepB第3剂次同时接种、MPCV-AC第1剂次单独接种、HepB第3剂次单独接种的AEFI报告发生率分别为48.03/10万(280例)、56.37/10万(314例)、51.96/10万(283例);其中一般反应分别为43.91/10万(256例)、51.35/10万(286例)、48.65/10万(265例),异常反应分别为4.12/10万(24例)、4.85/10万(27例)、3.30/10万(18例)。同时接种组、单独接种组的AEFI发生风险、一般反应及异常反应的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CV-AC和HepB同时接种未增加AEFI的发生风险,可作为6月龄儿童同时接种MPCV-AC和HepB的科学依据。
文摘目的评价适龄儿童一款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在安徽省5个地市预防接种门诊招募1-12岁健康儿童,观察接种1剂次VarV后0-30 d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69例受试者,接种VarV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9%(100例),其中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9%(63例)、0.46%(42例),各以接种部位疼痛(0.40%)和发热(0.26%)发生率最高,未发生3级/4级或严重不良反应和特殊关注不良事件。1-3岁、4-12岁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7%(64/4347)、0.75%(36/4822)(χ^(2)=11.16,P<0.001)。结论1-12岁健康儿童接种1剂次VarV后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
文摘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照护人对儿童非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疫苗接种的意愿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两个省部分农村地区1-6岁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照护人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对儿童非EPI疫苗接种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照护人对儿童非EPI疫苗接种的意愿率分别为85.53%(721/843)、86.03%(751/8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高(5千元-19千元vs<5千元:OR=2.56,95%CI:1.54-4.27;≥20千元vs<5千元:OR=2.85,95%CI:1.47-5.51)、同意接种非EPI疫苗有效(OR=2.62,95%CI:1.66-4.13)和有必要(OR=4.58,95%CI:2.92-7.19)、父母外出经常询问儿童疫苗接种(OR=2.21,95%CI:1.10-4.43)和给家补贴生活费(OR=2.20,95%CI:1.37-3.52)的留守儿童照护人的意愿率更高;知道自费与免费疫苗区别(OR=3.61,95%CI:1.76-7.40)、同意接种非EPI疫苗有必要(OR=7.58,95%CI:4.95-11.61)的非留守儿童照护人的意愿率更高。结论调查地区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照护人对儿童接种非EPI疫苗接种的意愿较高;需加强非EPI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促进儿童非EPI疫苗接种。
文摘目的了解安徽省0~6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6岁儿童中抽取1783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1~2ml,采用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对标本进行HBsAb、HBsAg检测。结果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HBsAb阳性率为64.27%,HBsAg阳性率为0.07%。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调查接种率为100.00%,首针Hep B及时接种率为91.98%。结论安徽省0~岁组儿童HBsAb水平保持较高水平,而1~6岁儿童HBsAb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文摘目的评价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Freeze-dried;MPCV-Fd/A+C),在婴幼儿中大规模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安徽省5个市,对>10万名6~23月龄婴幼儿接种2剂MPCV-Fd/A+C,2剂间隔1个月,每剂0.5毫升(ml),含A群、C群荚膜多糖各10微克(g)。接种后进行30min即时反应观察,以及24、48、72h的随访观察,接种后第7天如受试者未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将结束随访观察。按照统一的病例报告表(接种日记卡)对接种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本次共接种MPCV-Fd/A+C并进行安全性观察100155人,第一剂接种3天内发热反应为2.57%,并逐天降低;全身反应的过敏、烦躁、嗜睡、厌食、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0.04%、0.12%、0.05%、0.06%、0.05%和0.09%;局部反应的疼痛、发红、肿胀、皮下硬结的发生率分别为0.03%、0.05%、0.04%、0.02%。接种第二剂后,各种反应发生率较第一剂更低。接种MPCV-Fd/A+C后发生的各种反应>90%为轻度反应,未发生潜在的威胁生命的4级反应。结论 MPCV-Fd/A+C在婴幼儿中大规模使用后,全身和局部反应发生率低,反应轻微,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