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群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乙肝疫苗同时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1
作者 王斌冰 薛文庆 +5 位作者 孟凡亚 唐继海 罗献伟 苏颖 董燕 王军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3,共6页
目的:评价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MPCV-AC)和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同时接种后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安徽省免疫规... 目的:评价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MPCV-AC)和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同时接种后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分别收集2020年至2022年安徽省适龄儿童MPCV-AC和HepB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数据和预防接种数据,比较2种疫苗同时接种和单独接种的AEFI的发生风险。结果:MPCV-AC第1剂次和HepB第3剂次同时接种、MPCV-AC第1剂次单独接种、HepB第3剂次单独接种的AEFI报告发生率分别为48.03/10万(280例)、56.37/10万(314例)、51.96/10万(283例);其中一般反应分别为43.91/10万(256例)、51.35/10万(286例)、48.65/10万(265例),异常反应分别为4.12/10万(24例)、4.85/10万(27例)、3.30/10万(18例)。同时接种组、单独接种组的AEFI发生风险、一般反应及异常反应的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PCV-AC和HepB同时接种未增加AEFI的发生风险,可作为6月龄儿童同时接种MPCV-AC和HepB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结合疫苗 乙肝疫苗 同时接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2017-2023年出生队列儿童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接种现况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2
作者 毛雷婧 任明雪 +4 位作者 林玲 董燕 谢逸石 罗献伟 王斌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38,共7页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7—2023年出生儿童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接种现况和空间聚集性。方法通过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所有2017—2023年出生儿童的PCV13接种信息,分析接种率及特征,并对覆盖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7—2023年出生儿童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接种现况和空间聚集性。方法通过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所有2017—2023年出生儿童的PCV13接种信息,分析接种率及特征,并对覆盖率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安徽省2017—2023年出生队列儿童PCV13累计覆盖率、累计基础免疫率和累计全程免疫率分别为17.19%、12.12%、9.09%。覆盖率从2017年出生队列的1.14%上升到2022年出生队列的41.59%。首剂接种年龄<3月龄、3~6月龄、7~11月龄、12~23月龄和≥24月龄的比例分别为45.35%、29.84%、5.52%、10.75%和8.53%,不同年度出生队列和不同品种疫苗首剂接种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安徽省不同地区的儿童比较,PCV13累计覆盖率、累计基础免疫率、累计全程免疫率和首剂接种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8—2023年出生队列PCV13覆盖率呈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高-高”聚集区集中在安徽中部地区。结论安徽省PCV13接种率较低,地区间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预防接种 接种率 儿童 出生队列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服务需求调查 被引量:12
3
作者 罗献伟 郭翔 +6 位作者 孙翔 丁林玲 任明雪 苏斌 王斌冰 林玲 董燕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39-743,共5页
目的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及服务需求,为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区域16029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 目的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及服务需求,为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区域16029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为87.2%。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监护人角色、文化程度、第一胎子女年龄均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以爸爸为参照,妈妈、(外)祖父母、其他亲戚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2.59(95%CI:1.84~3.66)、2.19(95%CI:1.90~2.51)、1.64(95%CI:1.28~2.09);以高中及以下为参照,大专、本科人群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2.05(95%CI:1.77~2.36)、3.34(95%CI:2.84~3.93);以怀孕中人群为参照,3岁以内、3岁及以上儿童的家长知晓率高,OR值分别为2.69(95%CI:2.17~3.33)、2.00(95%CI:1.66~2.41)。94.0%的家长愿意主动了解疫苗知识,且对“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不同种类疫苗的选择、疫苗不良反应及其处置”的知识较为关注。绝大多数家长希望通过预防接种门诊医生获得相关知识,占比为93.2%。结论长江三角洲区域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总体较高,但在涉及免疫规划程序和相关政策等细节方面知晓率不高。应进一步拓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并将宣教关口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接种 知晓率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2019年安徽省0~2岁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斌冰 毛雷婧 +2 位作者 罗献伟 陈霞 唐继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13-1618,共6页
目的分析安徽省0~2岁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免疫策略实施效果,为流脑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安徽省流脑发病数据。结果2004-2019年安徽省... 目的分析安徽省0~2岁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免疫策略实施效果,为流脑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安徽省流脑发病数据。结果2004-2019年安徽省0~2岁儿童共报告病例124例,年平均发病率0.33/10万,年平均死亡率0.10/10万,年平均病死率29.84%。发病集中于冬春季节,发病数、平均发病率最高均为合肥市。病例中检出A群、B群、C群Nm,其中A群、C群Nm均发生于2009年之前,B群Nm均发生于2012年之后。人群抗体水平调查显示69例0~2岁儿童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初次免疫后,抗体水平出现降低,3岁时A群、C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4.06%、47.83%,C群抗体水平降低更为明显。结论2004-2019年安徽省0~2岁儿童流脑发病由高发逐渐转为低发水平,安徽省基础免疫策略调整具有针对性,实验室监测提示该人群流脑流行菌群有变迁趋势,儿童在初次免疫后流脑抗体水平逐渐下降,需要及时进行加强免疫,并加强针对流脑血清群变异趋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咨询门诊规范化建设专家共识 被引量:5
5
作者 长三角宫颈癌及女性下生殖道感染防控联盟 长三角免疫规划一体化项目组 +16 位作者 隋龙 孙晓冬 丛青 郭翔 马袁英 符孜牧 李智 何寒青 林颢 邢燕 汪志国 罗献伟 陈炎 萧剑雄 谢小燕 梁亚琼 陈直平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61-66,共6页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接种是预防子宫颈癌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HPV疫苗接种率和子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低,子宫颈癌防控形势严峻。由于HPV疫苗适种人群年龄范围广泛、健康状况复杂,越来越多高危及特殊健康人群希望能...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接种是预防子宫颈癌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HPV疫苗接种率和子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低,子宫颈癌防控形势严峻。由于HPV疫苗适种人群年龄范围广泛、健康状况复杂,越来越多高危及特殊健康人群希望能够获得详细的疫苗知识和专业的接种建议,HPV疫苗接种咨询门诊应运而生。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加速消除子宫颈癌全球战略》以及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长三角宫颈癌及女性下生殖道感染防控联盟和长三角免疫规划一体化项目组组织专家在借鉴国外丰富的子宫颈癌防控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部分城市“先行先试”的经验,制定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咨询门诊规范化建设专家共识》。共识主要介绍了HPV疫苗接种咨询门诊建设的原则、标准以及运行模式,以期为各地规范化建设HPV疫苗接种咨询门诊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疫苗 接种咨询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1年适龄儿童抗A、C、W135、Y群IgG抗体水平调查
6
作者 罗献伟 董燕 +20 位作者 陈霞 周淑洁 苏颖 程鹏博 宋菲扬 汪馨 何佳丽 程晓东 林玲 任明雪 毛雷婧 张宁 徐庆华 柴瑜 王斌冰 夏志才 龚李敏 孙辉 徐海洋 陈海琴 张以法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75-280,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将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1年后适龄儿童抗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Nm)IgG抗体水平, 为进一步完善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在安徽省6个市抽取0~11岁健康儿... 目的了解安徽省将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1年后适龄儿童抗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 Nm)IgG抗体水平, 为进一步完善疫苗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在安徽省6个市抽取0~11岁健康儿童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 采用ELISA定量检测抗A、C、W135、Y群IgG抗体水平,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1 002名儿童, 抗Nm A、C、W135、Y群IgG抗体浓度达到保护性水平的儿童所占比例(阳性率)分别为89.82%、92.12%、31.04%、66.87%;中位抗体浓度分别为9.93、10.55、4.63、7.75 μg/ml。不同年龄组人群抗4个血清群IgG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7.75、17.70、132.00、122.55, P均<0.05。采用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进行加强免疫的儿童, 其抗W135群和Y群Nm 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儿童(χ^(2)值分别为10.30和38.25, P均<0.05)。结论安徽省0~11岁儿童抗A、C群Nm IgG抗体水平较高,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11年后Nm防控效果成效显著。但该人群抗W135、Y群IgG抗体水平仍较低, 应加强宣教工作, 提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价疫苗的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球菌 脑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IGG抗体 健康人群
原文传递
安徽省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状况
7
作者 苏颖 陈霞 +3 位作者 王斌冰 罗献伟 程鹏博 周淑洁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8-881,共4页
目的 监测安徽省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脑膜炎奈瑟菌带菌情况,为开展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防控工作提供支持。方法 于2021年和2022年每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亳州、阜阳、蚌埠、淮南、... 目的 监测安徽省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脑膜炎奈瑟菌带菌情况,为开展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防控工作提供支持。方法 于2021年和2022年每年9—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选取安徽省长江以北地区(亳州、阜阳、蚌埠、淮南、滁州、合肥)和长江以南地区(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宣城)4 033名3~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采集儿童青少年悬雍垂后上方咽后壁上的分泌物,采用细菌培养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同时进行菌株鉴定。采用McNemar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χ^(2)趋势检验。结果 细菌培养和核酸检测的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分别为0.47%和1.07%,核酸检测敏感性更高。检出菌群中,B群占比最大,为76.74%;其后依次为C群(4.65%)、Y群(4.65%)、W 135群(2.33%)和X群(2.33%)。男生带菌率高于女生(χ^(2)=11.44);随着年龄升高,儿童青少年带菌率呈增高趋势(χ趋势2=42.69);长江以北地区儿童青少年带菌率高于长江以南地区儿童青少年(χ^(2)=23.19);无免疫史的儿童青少年带菌率高于有免疫史的儿童青少年(χ^(2)=11.02)(P值均<0.01)。结论 B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安徽省流行菌株,高年龄段儿童青少年成为流脑防控的重点人群。应继续做好流脑疾病监测,重点关注B群流脑病例,防范学校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球菌 脑膜炎 核酸扩增技术 细菌培养 儿童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安徽省部分地区1-12岁健康儿童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观察
8
作者 王斌冰 李涛 +8 位作者 孟凡亚 唐继海 罗献伟 徐海洋 程育慧 秦伟 吴晗晗 葛轲 徐庆华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1-465,共5页
目的评价适龄儿童一款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在安徽省5个地市预防接种门诊招募1-12岁健康儿童,观察接种1剂次VarV后0-30 d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6... 目的评价适龄儿童一款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在安徽省5个地市预防接种门诊招募1-12岁健康儿童,观察接种1剂次VarV后0-30 d不良反应,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169例受试者,接种VarV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9%(100例),其中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69%(63例)、0.46%(42例),各以接种部位疼痛(0.40%)和发热(0.26%)发生率最高,未发生3级/4级或严重不良反应和特殊关注不良事件。1-3岁、4-12岁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7%(64/4347)、0.75%(36/4822)(χ^(2)=11.16,P<0.001)。结论1-12岁健康儿童接种1剂次VarV后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减毒活疫苗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照护人对儿童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淇民 李力 +11 位作者 张肇南 胡入月 陈俊磊 宋祎凡 毛雷婧 罗献伟 赵玉芹 吴静 曹雷 郑鲁 叶家楷 余文周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照护人对儿童非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疫苗接种的意愿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两个省部分农村地区1-6岁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照护人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对儿童非EPI疫苗接...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照护人对儿童非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疫苗接种的意愿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两个省部分农村地区1-6岁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的照护人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对儿童非EPI疫苗接种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照护人对儿童非EPI疫苗接种的意愿率分别为85.53%(721/843)、86.03%(751/8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高(5千元-19千元vs<5千元:OR=2.56,95%CI:1.54-4.27;≥20千元vs<5千元:OR=2.85,95%CI:1.47-5.51)、同意接种非EPI疫苗有效(OR=2.62,95%CI:1.66-4.13)和有必要(OR=4.58,95%CI:2.92-7.19)、父母外出经常询问儿童疫苗接种(OR=2.21,95%CI:1.10-4.43)和给家补贴生活费(OR=2.20,95%CI:1.37-3.52)的留守儿童照护人的意愿率更高;知道自费与免费疫苗区别(OR=3.61,95%CI:1.76-7.40)、同意接种非EPI疫苗有必要(OR=7.58,95%CI:4.95-11.61)的非留守儿童照护人的意愿率更高。结论调查地区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照护人对儿童接种非EPI疫苗接种的意愿较高;需加强非EPI疫苗接种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促进儿童非EPI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规划 疫苗 疫苗接种 意愿 影响因素 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 照护人
原文传递
安徽省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调查 被引量:16
10
作者 罗献伟 刘丹青 +2 位作者 陈霞 王晓萍 刘振武 《疾病监测》 CAS 2013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及时掌握安徽省流脑菌群变迁动向。方法查阅病例的病案资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血标本、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培养和基因型别检测。结果... 目的了解安徽省首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及时掌握安徽省流脑菌群变迁动向。方法查阅病例的病案资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血标本、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培养和基因型别检测。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惊厥、皮肤瘀点瘀斑、休克等;无流脑疫苗免疫史,无流脑病例或疑似流脑病例接触史。从病例血液标本中检出1株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Nm),从病例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中检出4株W135群Nm。对病例Nm和2株密接Nm进行MLST基因序列检测,结果均为ST-11型。结论该病例为安徽省首例W135群流脑病例,其MLST基因序列为ST-1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W135群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安徽省1~6岁儿童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献伟 毛雷婧 +4 位作者 王斌冰 任明雪 孟凡亚 张宁 苏颖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 分析安徽省1~6岁儿童11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为提升非免疫规划疫苗覆盖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1~6岁儿童(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出生)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 目的 分析安徽省1~6岁儿童11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为提升非免疫规划疫苗覆盖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1~6岁儿童(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出生)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1~6岁儿童预防接种个案4 166 212例,11种非免疫规划疫苗中,接种总剂次数为17 752 675,人均接种4.26剂次。目标儿童中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的比例分别为68.62%、 53.53%、 53.53%、 44.24%、 34.03%、 12.08%、 10.25%、8.95%、4.22%、3.26%、0.64%。1~<2岁、2~<3岁、3~<4岁、4~<5岁、5~<6岁、6岁儿童接种过11种疫苗中任意一种的比例分别为28.21%、 30.28%、 30.89%、 28.25%、 24.16%、 19.84%。结论 安徽省1~6岁儿童非免疫规划疫苗人均接种剂次数不高,应采取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进一步提升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非免疫规划疫苗 预防接种
原文传递
安徽省2006年1~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6
12
作者 罗献伟 王建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1~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状况,评价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6个县(市、区)共12个调查点的1~59岁人群中抽取2 726人,开展问卷调... 目的了解安徽省1~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感染状况,评价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6个县(市、区)共12个调查点的1~59岁人群中抽取2 726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2~4 m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检测。结果安徽省1~59岁人群HBsAg标化阳性率为6.57%,HBsAb标化阳性率为53.81%,乙肝感染标化率为52.57%。1~59岁人群HepB接种率为51.25%,其中1~岁、5~岁、15~59岁人群HepB接种率分别为99.23%、83.90%、14.35%。结论 1~59岁人群乙肝流行特征发生改变,1~14岁人群HBsAg阳性率、乙肝感染率下降较明显。安徽省实施的HepB免疫策略对保护易感人群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调查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献伟 刘丹青 +2 位作者 柴瑜 唐继海 沈永刚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0~6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6岁儿童中抽取1783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1~2ml,采用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对... 目的了解安徽省0~6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6岁儿童中抽取1783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1~2ml,采用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对标本进行HBsAb、HBsAg检测。结果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HBsAb阳性率为64.27%,HBsAg阳性率为0.07%。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调查接种率为100.00%,首针Hep B及时接种率为91.98%。结论安徽省0~岁组儿童HBsAb水平保持较高水平,而1~6岁儿童HBsAb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免疫水平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原文传递
安徽省2004-2013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献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年第6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安徽省2004-2013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安徽省流脑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2004-2013年共报告1 457... 目的分析安徽省2004-2013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安徽省流脑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2004-2013年共报告1 457例,年平均发病率0.24/10万;死亡96例,病死率6.59%。病例主要集中在江淮地区,其中合肥市发病率最高(占全省发病总数的42.48%)。10~19岁年龄组高发,主要为中小学生。流行菌株以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为主,占所有检出菌群的86.87%。结论安徽省2004-2013年流脑流行优势菌群由A群变迁为C群,导致发病率上升,并出现新的流行特征。2009年以后,流脑防控成效显著,发病率逐年下降。2012-2013年,持续出现W135群流脑病例,表明流行隐患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监测,随时掌握菌群流行动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低/无应答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献伟 王建军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77-280,共4页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很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Vaccine,HepB)是预防和控制乙肝最经济、
关键词 新生儿 乙肝疫苗 预防接种 抗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人群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丹青 王建军 +9 位作者 王斌冰 陈霞 罗献伟 晏开力 赵月萍 沈永刚 陆志坚 陆美娟 张进 戴振威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掌握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流脑的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2004-2006年度安徽省报告流脑及流脑疑似病例500例,死亡39例,病死率7.8%。500例病例中... 目的掌握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流脑的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2004-2006年度安徽省报告流脑及流脑疑似病例500例,死亡39例,病死率7.8%。500例病例中实验室确诊112例,其中C群流脑病例99例,占88.4%;全省17个市中16个市报告流脑病例,C群流脑病例分布于全省大部分市(12个);C群流脑病例的高发年龄组为13~18岁,占全部C群流脑病例数的51.5%;共发生的13起聚集性流脑疫情中有10起发生在学校;健康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阳性率为32.5%。结论C群流脑病例的增多是造成近年安徽省流脑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流脑的流行菌群发生变迁,C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安徽省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安徽省流脑预防控制的重点应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开展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工作,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学校和中小学生的预防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奈瑟球菌 脑膜炎 血清C群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主题)
原文传递
安徽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继海 罗献伟 +11 位作者 刘丹青 沈永刚 陆志坚 王斌冰 赵月萍 陈晓琴 周淑洁 陈霞 晏开力 王建军 戴振威 任军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1年第5期404-407,共4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评价儿童乙肝疫苗(HepatitisB Vaccine,HepB)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取得的效果。方法按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省6个县(区)1~14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标本,... 目的了解安徽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评价儿童乙肝疫苗(HepatitisB Vaccine,HepB)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取得的效果。方法按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省6个县(区)1~14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在1340份血清标本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标化阳性率为1.95%,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标化阳性率为62.07%,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标化阳性率为5.50%,HBV感染率为11.93%;1~14岁儿童HepB标化接种率为87.14%;城市和农村儿童标化接种率分别为92.04%和80.76%。结论安徽省儿童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下降明显,HepB纳入免疫规划管理14年来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4岁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原文传递
安徽省脑膜炎奈瑟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晏开力 刘丹青 +3 位作者 沈永刚 陈霞 赵月萍 罗献伟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1年第3期201-204,254,共5页
目的对安徽省2005~2008年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了解菌株间的遗传背景。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结合PubMLS... 目的对安徽省2005~2008年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分离的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了解菌株间的遗传背景。方法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结合PubMLST数据库相关信息,确定97株Nm的序列型别(Sequence Type,ST)。通过Splits Tree4.0、BURST分析软件处理数据,构建遗传图谱。结果 97株Nm共有25个不同ST,分属于ST-4821、ST-175、ST-198、ST-5、ST-41/44克隆群及11个散在ST。其中以ST-4821克隆群最为显著,含8个ST共75株菌。与ST-4821相比,ST-5798、ST-7277、ST-7278、ST-7279、ST-7280克隆群各有1个基因座改变,ST-6051、ST-5664克隆群各有2个基因座的改变。2006~2008年的各年份,ST-4821在ST-4821克隆群中,ST-4821克隆群在总菌株间,均保持高比重,且相对稳定,分别为占81.82%~88.50%、73.33%~80.00%。结论安徽省Nm菌株存在多个克隆群,但以ST-4821克隆群为主导,该群以ST-4821为核心,且相对稳定。尚未发现新克隆群或某一新ST的优势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菌 多位点序列分析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丹青 罗献伟 +7 位作者 苏颖 陆志坚 王晓萍 方大春 潘贵霞 张怀忠 夏志才 任军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3年第3期231-234,292,共5页
目的评价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Freeze-dried;MPCV-Fd/A+C),在婴幼儿中大规模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安徽省5个市,对>10万名6~2... 目的评价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Group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Freeze-dried;MPCV-Fd/A+C),在婴幼儿中大规模使用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安徽省5个市,对>10万名6~23月龄婴幼儿接种2剂MPCV-Fd/A+C,2剂间隔1个月,每剂0.5毫升(ml),含A群、C群荚膜多糖各10微克(g)。接种后进行30min即时反应观察,以及24、48、72h的随访观察,接种后第7天如受试者未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将结束随访观察。按照统一的病例报告表(接种日记卡)对接种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本次共接种MPCV-Fd/A+C并进行安全性观察100155人,第一剂接种3天内发热反应为2.57%,并逐天降低;全身反应的过敏、烦躁、嗜睡、厌食、呕吐、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0.04%、0.12%、0.05%、0.06%、0.05%和0.09%;局部反应的疼痛、发红、肿胀、皮下硬结的发生率分别为0.03%、0.05%、0.04%、0.02%。接种第二剂后,各种反应发生率较第一剂更低。接种MPCV-Fd/A+C后发生的各种反应>90%为轻度反应,未发生潜在的威胁生命的4级反应。结论 MPCV-Fd/A+C在婴幼儿中大规模使用后,全身和局部反应发生率低,反应轻微,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23月龄婴幼儿 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安全性 评价
原文传递
2017-2021年安徽省卡介苗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孟凡亚 史四九 +5 位作者 王斌冰 苏斌 刘洁 罗献伟 陆志坚 苏颖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2-365,共4页
目的 分析安徽省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方法 通过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1年BCG不良反应报告个案,描述性分析BCG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017-2021年安... 目的 分析安徽省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方法 通过中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1年BCG不良反应报告个案,描述性分析BCG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017-2021年安徽省共报告BCG不良反应193例,报告发生率为5.59/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2.55/10万剂(88例)和3.04/10万剂(105例),局部脓肿、淋巴结炎、全身播散性BCG感染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33/10万剂(46例)、0.93/10万剂(32例)、0.20/10万剂(7例)。结论 安徽省BCG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严重不良反应极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