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流量N_2O-O_2单肺麻醉对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罗福荣 王家双 杨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低流量N2 O O2 单肺麻醉对开胸病人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2 5例ASAⅠ~Ⅱ级开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n =10 )为对照组 ,采用硬膜外 +单肺通气麻醉 ;Ⅱ组 (n =15 )为观察组 ,采用低流量N2 O O2 单肺麻醉。观察两组开胸... 目的 探讨低流量N2 O O2 单肺麻醉对开胸病人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2 5例ASAⅠ~Ⅱ级开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n =10 )为对照组 ,采用硬膜外 +单肺通气麻醉 ;Ⅱ组 (n =15 )为观察组 ,采用低流量N2 O O2 单肺麻醉。观察两组开胸后单肺通气 1小时的吸入气氧分量(FIO2 )、PETCO2 、PaO2 、PaCO2 、动脉血氧饱和度 (SaO2 )、pH、肺泡与动脉血氧分压差 (PA aO2 )、动脉血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 (Pa ETCO2 )变化。结果 Ⅰ组血气参数变化较小 ,无缺O2 和CO2 蓄积危险。Ⅱ组PaO2 和SaO2 明显下降 ,CO2 有蓄积 ,pH值降低 ,但PaO2 、SaO2 和pH仍在正常范围 ,CO2蓄积较轻 ,恢复双肺通气后即可恢复正常。结论 低流量N2 O O2 单肺麻醉发生缺O2 和CO2 蓄积的危险性有所增加 ,应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入麻醉 氧化亚氮 单肺通气 血气分析 硬膜外阻滞 开胸术 N2O-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治疗超晚期癌痛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罗福荣 王家双 +2 位作者 张立贤 杨庆耿 张艳 《广州医药》 2000年第6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治疗超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 :用上述方法治疗 16例超晚期癌痛病人。结果 :9例病人需加大吗啡浓度 ,其中 2例还需加入氯胺酮。止痛效果均满意 ,有效镇痛时间 (31 6 5± 18 71)天 ,吗啡用量 (35 94... 目的 :探讨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治疗超晚期癌痛的疗效。方法 :用上述方法治疗 16例超晚期癌痛病人。结果 :9例病人需加大吗啡浓度 ,其中 2例还需加入氯胺酮。止痛效果均满意 ,有效镇痛时间 (31 6 5± 18 71)天 ,吗啡用量 (35 94± 10 93)mg/d ,未见明显副作用 ,病人最后自身衰竭死亡。结论 :该疗法吗啡用量小 ,镇痛效果佳 ,副作用小 ,但需良好监护和护理 ,同时也限制了病人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 吗啡 超晚期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腔吗氟合剂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罗福荣 冯志顺 +1 位作者 赵丹明 王家双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吗氟合剂术后止痛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妇科手术后硬膜外腔止痛病人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2 0例 :M组止痛剂为吗啡 2mg ,M +Dr组为吗啡 2mg +氟哌啶 2 .5mg ;观察两组有效止痛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吗氟合剂术后止痛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妇科手术后硬膜外腔止痛病人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2 0例 :M组止痛剂为吗啡 2mg ,M +Dr组为吗啡 2mg +氟哌啶 2 .5mg ;观察两组有效止痛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 ,注药前、注药后 0 .2 5、0 .5、1、2、3、5h及疼痛后R、VT、MV和SpO2 变化。结果 :M +Dr组有效止痛时间明显延长 ,恶心呕吐发生率下降 ,R、VT、MV下降较M组提前 ,但下降幅度相仿 ,无明显缺氧表现。结论 :硬膜外腔氟哌啶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对吗啡的敏感性 ,使其更容易产生呼吸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腔 吗氟合剂 通气功能 手术后止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差对重度烧伤患者削痂术容量复苏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梁冰 曹阳 +2 位作者 黄浩然 罗福荣 张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1-76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削痂术中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变化,探讨Pcv-aCO2对患者术后组织灌注及氧合的影响,为烧伤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液体复苏的综合目标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 目的通过观察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削痂术中液体复苏过程中的变化,探讨Pcv-aCO2对患者术后组织灌注及氧合的影响,为烧伤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液体复苏的综合目标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流动力学监测及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术毕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70%剔出试验。依据T基(诱导前)至T0(术毕)的Pcv-aCO2变化趋势将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H-H):Pcv-aCO2在T基至T0时间点间持续≥6 mmHg;第2组(L-H):Pcv-aCO2在T基时间点<6 mmHg,T0时间点≥6 mmHg;第3组(H-L):Pcv-aCO2在T基时间点≥6 mmHg,逐步降低至T0时间点<6 mmHg;第4组(L-L):Pcv-aCO2在T基至T0时间点间持续<6 mmHg。记录术毕及术后18 h心率(HR)、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指数(CI)、Pcv-aCO2、乳酸等基本生理学指标,计算氧供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氧摄取率(O2ER)、等氧动力学指标,评价Pcv-aCO2与CI的相关性;分析液体复苏治疗后不同Pcv-aCO2水平的组织灌注及氧合变化。结果85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第1组(H-H):24例,第2组(L-H):8例,第3组(H-L):17例,第4组(L-L):36例。四组一般资料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总输液量、总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O2I在T0时间点L-L,H-L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2ER在T0时间点L-L,H-L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18时间点,4组受试者的氧供需指标及氧摄取率指标均无差异。T0时间点、T18时间点HR、血压、CI、CVP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时间点Pcv-aCO2与CI有相关性(r=-0.221),但T18相关性减弱(r=-0.0485),术后0 h至18 h乳酸清除率L-L,H-L组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烧伤休克患者的CO与Pcv-aCO2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通过监测PcvaCO2结合CO、血乳酸(Lac)等指标,可以帮助分析微循环的不同状态及病理阶段,提升复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 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术中氧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梁冰 曹阳 +2 位作者 罗健华 罗福荣 彭伟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93-1897,共5页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灌注水平和氧供需平衡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烧伤面积在40%以上患者8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常规补液组(C组)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各40例。记录麻... 目的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灌注水平和氧供需平衡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烧伤面积在40%以上患者8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常规补液组(C组)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各4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30 min(T_1)、手术开始1 h(T_2)、术毕(T_3)、术后24 h(T_4)的MAP、HR、CVP、CI、SVI。记录术中晶体输液量、胶体输液量、总输液量、总失血量、总输血量和尿量,记录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乳酸(Lac)、血糖和高敏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计算各时间点的氧供指数、氧耗指数。结果两组MAP、HR、CVP、CI、S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输液总量、胶体、尿量、失血量、输血量[(2 225.6±89.1)、(1 104.6±109.8)、(3.7±0.7)、(721.4±204.7)、(5.0±1.1)]明显多于C组[(1 735.5±119.3)、(807.4±189.4)、(2.6±0.8)、(531.3±112.3)、(3.1±0.5)](P<0.05);两组各时间点ScvO_2、L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间段G组的DO_2I明显高于C组(P<0.05),液体治疗后两组cTnI逐渐升高,术后24 h G组较C组升高(P<0.05)。结论以SVV为导向的目标的GDFT与常规治疗均能够维持患者稳定的心输出量,保证血流动力学平稳,增加机体氧供需平衡,保证组织器官微循环的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每搏变异度 大面积烧伤 氧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点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止痛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艳 陈剑龄 +3 位作者 罗福荣 周宁 冯志顺 曹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2期3609-3611,共3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止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45例,年龄34~59岁,分为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组(PR组)、氟比洛芬酯术后注射组(PO组)和对照组(CO组),每组15例。手术开始前30m...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止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45例,年龄34~59岁,分为氟比洛芬酯预先镇痛组(PR组)、氟比洛芬酯术后注射组(PO组)和对照组(CO组),每组15例。手术开始前30minPR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PO组不注药,CO组静注生理盐水5mL;手术结束时PR组再静注氟比洛芬酯25mg,PO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O组静注生理盐水5mL。分别在术后不同时点进行痛觉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后第一次需求镇痛药距术毕的时间,术后24h内使用镇痛药次数,以及出现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及异常出血等。结果:首次需求镇痛药时间PR、PO组均较CO组延迟(P<0.01)。24h内镇痛药使用次数PR组少于PO组和CO组(P<0.01)。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PR组24h内评分低于PO、CO组,而PO组4h内评分低于CO组(P<0.01)。Ramsay评分,PR、PO组8h内评分高于CO组(P<0.05)。而3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出血等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再静注氟比洛芬酯25mg,较术毕单次用药可取得良好的预先镇痛、镇静及阿片药物节俭效应,并未增加药物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氟比洛芬酯 腹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控镇痛技术作为三阶梯外疗法用于控制顽固性癌痛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家双 何淑英 +1 位作者 罗福荣 邹桂桃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 :探讨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技术 (PCA)技术用于“三阶梯疗法”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癌痛的效果。方法 :两组病人分别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技术和“三阶梯治疗法”。结果 :口服组以吗啡为主 ,缓解疼痛的优良率为 30 % ,VAS评分为 5.8,情绪评分为... 目的 :探讨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技术 (PCA)技术用于“三阶梯疗法”难以控制的顽固性癌痛的效果。方法 :两组病人分别使用病人自控镇痛技术和“三阶梯治疗法”。结果 :口服组以吗啡为主 ,缓解疼痛的优良率为 30 % ,VAS评分为 5.8,情绪评分为 5.4 ,消化道副作用较明显 ;PCA组优良率为10 0 % ,VAS评分为 2 .5,情绪评分为 2 .7,副作用明显降低。结论 :PCA用于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三阶梯”癌痛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能获得较满意的缓痛效果 ,可以作为三阶梯治疗的补充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自控镇痛技术 吗啡 三阶梯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异丙酚及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张艳 罗福荣 王家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937-938,共2页
目的 :对比观察单纯异丙酚与异丙酚 +芬太尼复合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 :拟行人工流产术女性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P组 )和异丙酚 +芬太尼组 (PF组 ) ,分别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前、用药 2min、清醒后生命体征的改变 ;异丙酚... 目的 :对比观察单纯异丙酚与异丙酚 +芬太尼复合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 :拟行人工流产术女性患者 10 0例 ,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P组 )和异丙酚 +芬太尼组 (PF组 ) ,分别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前、用药 2min、清醒后生命体征的改变 ;异丙酚诱导用量、总用量、术中肢动分级、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患者对手术刺激反应的VAS评分 ;不良反应发生率、离院时间。结果 :PF组在异丙酚用药量、术中肢动分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P组。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优于单纯异丙酚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人流 异丙酚 芬太尼 人工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氟合剂预先镇痛对腰硬联合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艳 罗福荣 +3 位作者 陈剑龄 周宁 冯志顺 曹阳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射吗氟合剂预先镇痛对腰硬联合麻醉中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全宫切除术,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人ASA分级为Ⅰ-Ⅱ级病人,随机分成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全量预先镇痛组,C组为半量预先镇痛组,观...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射吗氟合剂预先镇痛对腰硬联合麻醉中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全宫切除术,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人ASA分级为Ⅰ-Ⅱ级病人,随机分成三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全量预先镇痛组,C组为半量预先镇痛组,观察三组术中镇静程度(Ramesay评分)、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镇痛效果、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痛有效时间。结果Ramesay评分A组≈B组>C组,VAS评分A组≈B组≈C组(所有病例均<3分),镇痛有效时间A组≈C组>B组。结论对于腰硬联合麻醉辅助静脉镇痛镇静手术病人来说,硬膜外腔注射吗氟合剂预先镇痛可减少术中静脉辅助药量,对术后镇痛效果影响不大;但合理的用药时机可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使用术前硬膜外腔预注吗氟合剂半量,关腹前再注入余量的方法更能保证术后止痛有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先镇痛 腰硬联合麻醉 术后镇痛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亮 张立贤 +3 位作者 冯志顺 罗福荣 高永俭 何光范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效果。方法:60例自愿实施全麻人工流产手术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术前2h口服氯诺昔康8m g,术中使用异丙酚麻醉;异丙酚组无术前用药,术中用药同联合组。两组患者异丙酚的诱导...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效果。方法:60例自愿实施全麻人工流产手术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术前2h口服氯诺昔康8m g,术中使用异丙酚麻醉;异丙酚组无术前用药,术中用药同联合组。两组患者异丙酚的诱导剂量均为2m g/kg,术中根据患者的躯体反应必要时追加异丙酚。记录诱导前后的血压、心率、异丙酚用量、术中肢动情况、追加用药的量及例数、清醒时间及术后患者下腹疼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注药后2m in的血压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丙酚用量、术中肢动情况、清醒时间、追加用药的量及例数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清醒和定向力恢复迅速,下腹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术后5、10m in的疼痛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可减少异丙酚用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使循环更趋平稳,对患者术后的下腹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预先镇痛 异丙酚 人工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硬膜外麻醉在乳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志顺 罗福荣 张立贤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326-2327,共2页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麻醉在乳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高位硬膜外麻醉下乳癌根治术186例,观察局麻药首剂量、阻滞平面、阻滞节段,麻醉前后呼吸、循环变化。结果:应用1.3%-1.5%利多卡因149例,0.25%布比卡因37例。首剂量...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麻醉在乳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高位硬膜外麻醉下乳癌根治术186例,观察局麻药首剂量、阻滞平面、阻滞节段,麻醉前后呼吸、循环变化。结果:应用1.3%-1.5%利多卡因149例,0.25%布比卡因37例。首剂量局麻量10-15(13.7±2.4)ml,感觉阻滞平面C4-5至T7-8,平均每节段的局麻药容量为(1.15±0.41)ml。麻醉后45 min的RR、HR、MAP与基础值比较两者变化有显著阻滞性差异(P〈0.05)。SpO2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控制局麻药浓度、容量;选用短效局麻药;减少辅助用药量;术中常规吸氧;加强术中监测可提高对高位硬膜外麻醉在乳癌根治术的麻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外科学 乳房切除术 根治性 麻醉 硬膜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穿通伤的麻醉处理(附6例报告)
12
作者 张艳 陈剑龄 +3 位作者 罗福荣 何淑英 冯志顺 曹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 总结心脏穿通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男性患者6例,行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诱导、维持选用对心脏抑制轻的药物,术中根据出血情况控制输血输液量。结果4例术毕完全清醒,拔除气... 目的 总结心脏穿通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男性患者6例,行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麻醉诱导、维持选用对心脏抑制轻的药物,术中根据出血情况控制输血输液量。结果4例术毕完全清醒,拔除气管导管,1例2日后拔除气管导管,此5例均痊愈出院;1例因继发性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多脏器功能衰竭于术后13日死亡。结论心脏穿通伤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迅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麻醉手术,麻醉以浅麻醉辅助肌松药及气管插管进行控制呼吸,通常使用常规麻醉药量的1/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穿通伤 麻醉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组胺能神经介导七氟烷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淑英 罗福荣 +2 位作者 陈志能 梁勤玉 余文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中枢组胺能神经与七氟烷麻醉后发生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只健康的雄性大鼠,均行抑制性训练和记忆测试,其中,15只(B组)未进行麻醉,15只(A组)仅采用七氟烷麻醉,15只(C组)麻醉后于抑制性训练前注射使用BMI,15只(D... 目的:探讨中枢组胺能神经与七氟烷麻醉后发生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只健康的雄性大鼠,均行抑制性训练和记忆测试,其中,15只(B组)未进行麻醉,15只(A组)仅采用七氟烷麻醉,15只(C组)麻醉后于抑制性训练前注射使用BMI,15只(D组)麻醉后于记忆测试前注射使用BMI,60只大鼠均在实验后处死并行组织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对比分析四组大鼠在抑制训练时和记忆测试时进入潜伏期的情况,以及四组大鼠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抑制性训练时,四组大鼠进入潜伏期的时间均无明显差别;记忆测试时,A组大鼠进入潜伏期时间较之B组明显更短,D组较之C组明显更短;另外,A组大鼠BDNF的表达水平最低,B组最高,C组和D组较之A组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中枢组胺能神经与七氟烷麻醉后发生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相关性,激活组胺能神经的活性,最终可减轻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七氟烷 麻醉 动物 实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硬膜外腔术后止痛模式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淑英 罗福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8期36-38,共3页
目的比较单纯硬膜外腔止痛(EA)及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两种术后止痛模式镇痛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1000例下腹部手术病人,ASA I~III,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0例,硬膜外穿刺范围T11~12 至L3~4,手术结束后EA组硬膜外腔注入... 目的比较单纯硬膜外腔止痛(EA)及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两种术后止痛模式镇痛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1000例下腹部手术病人,ASA I~III,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0例,硬膜外穿刺范围T11~12 至L3~4,手术结束后EA组硬膜外腔注入M加Dr10ml(含吗啡2mg加氟哌利多1mg);PCEA组行硬膜外PCA:配方0.01%吗啡加0.1%布比卡因,负荷量5ml,持续量2ml/h,PCA量2ml,锁定时间:10分钟,镇痛时间24小时,观察两组VAS评分、病人镇痛满意度、吗啡用量和副作用。结果两组均取得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但PCEA组的VAS评分及副作用均低于ER组。结论PCEA和EA都是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PCEA用药更合理、镇痛理想、并发症更少,但价格较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腔 术后止痛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腔吗氟合剂致明显呼吸抑制13例报导 被引量:16
15
作者 罗福荣 王家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吗氟合剂 副作用 呼吸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外麻欠佳病人行硬膜外镇痛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福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吗啡 麻醉 局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17
作者 陈志凤 朱珂嘉钰 +1 位作者 罗福荣 周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5期141-143,共3页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问题,实现有效“双减”。作为英语教师,在设置作业时,需以减...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问题,实现有效“双减”。作为英语教师,在设置作业时,需以减负提质为根本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国家“双减”政策的引领下,本论文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作业设计研究现状,根据英语学科新课标的要求,融入环保和文化意识,落实体现作业的学科性、思想性、兴趣性和实践性,优化作业设计,为广大英语师范专业和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英语 作业设计优化 文化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的应用探析
18
作者 罗福荣 张锦屏 《甘肃教育》 2016年第10期100-100,共1页
插图的作用就是辅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同时加深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阅读能力和阅读素质对于人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看书还是签合同等都是需要通过阅读,然后将书面的文字的含义进行理解,才能够明白语句中所蕴含的意思。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插图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诱导期间去甲肾上腺素与去氧肾上腺素对组织血流与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梁冰 曹阳 +1 位作者 罗福荣 彭伟龙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目的研究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SVR)、氧供/氧耗指数(DO2I/VO2I)、血乳酸(Lac)水平等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 目的研究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全身血管阻力(SVR)、氧供/氧耗指数(DO2I/VO2I)、血乳酸(Lac)水平等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3例,随机分为N组(去甲肾上腺素10μg/mL)和P组(去氧肾上腺素100μg/mL),诱导期间血压下降达到20%时,予以救援剂量推注干预,测量给药前30 s和给药后150 s的血流动力学及氧动力学指标。比较等效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去氧肾上腺素对循环的救援作用。结果与给药前相比,两种药物均引起MAP、SV、CI和SVR的升高,P组HR下降,N组HR上升(P<0.05),组间MAP、CI、SVR和HR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O2I、VO2I及Lac水平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去氧肾上腺素在对抗麻醉药物导致的低血压血流动力学波动有相似的效果。但两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存在临床差异,而对组织氧合影响无临床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去氧肾上腺素 血流动力学 组织氧合 人工股骨头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说中学英语以教材整合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
20
作者 罗福荣 《东西南北(教育)》 2017年第8期68-68,共1页
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我们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接受水平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 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我们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接受水平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的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英语 教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