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创新型城市发展模式与路径:基于文献综述的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马蓝
杨红
罗赟敏
李蹊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
出处
《时代经贸》
2024年第10期18-22,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青海涉藏地区生态环境多主体共治的模式及其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XMZ092)
青海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青海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2ZCZD005)。
-
文摘
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科技与知识化加速渗透,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及地区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因素。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国家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综合分析了创新型城市的内涵、特征及其构成要素,明确提出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和形成条件,归纳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高质量、渐进式、政策引导带动发展模式及相应发展路径,为创新型城市的研究、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模式
路径
-
分类号
F290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西安市多利益主体旅游供需协调感知差异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罗赟敏
马耀峰
刘军胜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114,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58)
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项目(TYETP201346)
-
文摘
以入境游客、旅游企业、居民、政府4个利益主体为研究对象,基于设计的22项关于旅游供需协调的测量条款数据,采用均值和方差分析法,对西安市旅游供需协调的感知及其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大利益主体对旅游吸引物要素中的城市风光、旅游景区价值和类型以及民俗风情感知度普遍较高。(2)入境游客与旅游企业、居民间的感知差异较显著。(3)四大利益主体对旅游接待设施的感知差异较小。(4)旅游企业与居民在市内交通和景区内部交通感知差异显著。
-
关键词
利益主体
供给与需求
协调
旅游感知
西安市
-
Keywords
stakeholder groups
supply and demand
coordination
perceptions of tourism
Xi'an City
-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青海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5
- 3
-
-
作者
罗赟敏
马耀峰
陈青松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2,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因素及模型与机制研究--六大城市入境旅游为例》阶段性成果之一,批准号:41270058
-
文摘
本文以国家A级景区为例,通过运用地理数学方法,对青海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A级景区以3A和4A为主;A级旅游景区在全省中呈集中分布特征,并且分布均匀度低,空间上表现为不平衡。主要分布在西宁市及其海东市以及玉树和果洛地区;青海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受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旅游发展、旅游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以及客源市场等的影响。
-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
青海省
-
Keywords
Scenic Spot
Spatial Distribution
Qinghai Province
-
分类号
G958
[文化科学]
-
-
题名近十年国内宗教旅游研究综述
被引量:3
- 4
-
-
作者
罗赟敏
先巴
唐仲霞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
-
出处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8年第6期850-854,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550002)
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编号:15019)
2017年青海省智库重点研究项目(编号:19)
-
文摘
通过梳理和分析2007—2017年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旅游相关文献,对宗教旅游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回顾,以期把握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分析发现,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宗教旅游概念界定、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者研究、宗教旅游资源价值与宗教旅游开发、宗教旅游影响、宗教旅游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结果发现,近十年我国宗教旅游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宗教旅游者、宗教旅游影响、宗教旅游利益相关者等主题开始成为热点;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同时也呈现了宏观向微观、定性向定量的变化趋势,主要运用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理论来研究宗教旅游问题,基础理论研究仍很薄弱。
-
关键词
宗教旅游
宗教旅游者
宗教旅游开发
宗教旅游影响
-
Keywords
religious tourism
religious tourists
religious tourism development
impact of religious tourism
-
分类号
F590.75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近年来国内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罗赟敏
马耀峰
陈蓉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
出处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16年第1期91-95,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因素及模型与机制研究六大城市入境旅游为例”资助(编号:41270058)
-
文摘
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归纳和梳理了近年来国内民族地区旅游研究内容,以期把握近年来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民族地区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旅游对民族地区的影响、民族地区文化变迁与文化适应、社区参与、民族地区女性研究、民族地区利益相关者。分析发现,我国民族地区旅游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研究深度逐渐加强;实证研究较多,应用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
-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民族文化
旅游
-
Keywords
ethnic area
ethnic culture
tourism
-
分类号
F592.3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青海省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融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 6
-
-
作者
罗赟敏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5-20,共6页
-
基金
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青海省旅游与特色文化产业融合路径与模式研究"(15019)
-
文摘
文化是旅游的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具有天然的耦合性。通过分析近年来青海省旅游产业中的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产业投资、宣传和营销、全域旅游和智慧旅游等方面的发展态势,并从经济和社会效益、公共文化、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青海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而阐释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关系,一方面是旅游对文化产业的扩展效应,主要表现为延伸产业链、扩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是文化对旅游产业的提升效应,主要表现为提高旅游项目竞争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等方面。通过研究发现,两者的互动将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强大的区域产业竞争力,促进青海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实现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
-
关键词
青海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融合
-
Keywords
Qinghai
tourism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
-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社会关系对异地养老旅游者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罗赟敏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
出处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第7期21-25,共5页
-
基金
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019)
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WMYC20151062)
-
文摘
以西双版纳过冬养老的青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究社会关系对异地养老旅游者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社会关系影响老年人出行的信息来源,表现为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影响老年人的住宿选择,他们倾向于集中居住;影响老年人的出行方式,以结伴而行为主;影响老年人的日常休闲活动,在新的社会关系下,与当地老年人互动并参加多种休闲活动。
-
关键词
社会关系
养老旅游
西双版纳
影响
-
Keywords
social relationship
tourism for the aged
Xishuangbanna
influence
-
分类号
F590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二十年来青藏高原交通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 8
-
-
作者
陈蓉
马耀峰
罗赟敏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2期109-114,共6页
-
基金
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海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批准号:130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因素及模型与机制研究"(批准号:41271158)
-
文摘
青藏高原主体省份青海和西藏为研究区域,依据1995年以来20年间的交通业和旅游业发展的统计数据,以协同论思想为指导,建立了青藏交通-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度模型。实证显示:统计期内,青藏高原交通系统和旅游系统各自综合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两系统间存在较强相关性,但总体耦合协调度不高。分析了青藏两省区交通-旅游经济协调度演化态势及成因。
-
关键词
交通
旅游经济
耦合协调度
青藏高原
-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AHP-SWOT分析
被引量:2
- 9
-
-
作者
魏晓燕
毛旭锋
范钟庆
唐仲霞
罗赟敏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出处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0年第2期66-74,共9页
-
文摘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其优质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文化,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基础。为定量分析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和不足,本研究调查了三江源国家生态旅游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筛选出该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模型,并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对模型中13个要素进行加权排序,最终确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扬长处–补短板–抓机遇–避风险”的发展战略,以期为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地开展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三江源国家公园
SWOT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
Keywords
Eco-Tourism
Three River Sources National Park
SWOT
AHP Method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青海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范钟庆
薛华菊
魏晓燕
罗赟敏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出处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第19期127-131,共5页
-
基金
青海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9-ZJ-608)。
-
文摘
旅游产业集群是近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业态新趋势,是市场需求与产业关联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后,青海旅游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逐渐积累起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在地方社会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长为地区支柱性产业。“十二五”后高原旅游业增速明显,省内河湟地区和西部重要城镇周边的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和产业集群现象逐渐突出,发展轨迹也渐清晰,但在产业发展上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通过产业的集群现状研究,可发现产业集聚规律,找到旅游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
关键词
青海省
旅游产业集群
产业集聚
区位熵
-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青海省旅游收入增长因子实证分析
- 11
-
-
作者
王小梅
陈蓉
罗赟敏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生地学院
-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2期59-62,共4页
-
基金
青海省科协国家级调研项目(编号:2011-10)
-
文摘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有高度的一致性.近年来青海旅游经济发展步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但旅游总量放大的同时并没有形成旅游收入的同步增长.究其青海旅游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取9个影响旅游收入的因子给予实证分析,以客观揭示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寻求青海省旅游经济科学合理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关键词
青海省
旅游收入
影响因子
-
Keywords
Qinghai Province
tourism income
impact-factor
-
分类号
K901.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西宁市旅游业供需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陈蓉
罗赟敏
殷万丽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
基金
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智库重点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青海省旅游+发展研究"(ZK17018)
-
文摘
旅游业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影响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青海省的省会西宁,其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对青海省旅游业有着深远影响。文章基于协同理论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了旅游供给与需求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2008~2017年间西宁旅游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西宁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从极度失调状态逐渐发展到初级协调状态。但总体上,西宁旅游供给与需求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依旧处于初级协调阶段。
-
关键词
协调发展
旅游供给
旅游需求
西宁市
-
Keyword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ourism supply
Tourism demand
Xining City
-
分类号
F592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避寒”养老旅游者行为特征研究
被引量:6
- 13
-
-
作者
罗赟敏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
出处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年第4期32-34,共3页
-
基金
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研究型英才培养项目"(WMYC20151062)
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15019)
-
文摘
以西双版纳"避寒"过冬的青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究老年人在异地养老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和规律。通过分析发现,在西双版纳"避寒"的养老旅游者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行为特征:(一)健康养生是养老旅游的首要动机;(二)人际交往对出行决策具有重要作用;(三)闲暇时间和经济条件成为老年人出行的重要保障;(四)养老旅游兼具居家生活和旅游生活双重性质;(五)住宿集中性、旅游组团性;(六)老年人会主动融入当地社区文化。
-
关键词
异地养老
青海
老人
老年人
旅游
西双版纳
云南
旅游者
-
分类号
D669.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