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tC辅助治疗方案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翟京宇 屈乐 +1 位作者 刘旭正 罗建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6期764-768,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C)辅助治疗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该院的84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常规治疗组(n=42)和VitC辅助治疗组(n=42)。常规治疗组进行脓毒症支... 目的探讨维生素C(VitC)辅助治疗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炎症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该院的84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常规治疗组(n=42)和VitC辅助治疗组(n=42)。常规治疗组进行脓毒症支持治疗及激素治疗,VitC辅助治疗组在其基础上静脉输注VitC。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CD4^(+)T/CD8^(+)T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M、IgG]、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降钙素原(PCT)]、血细胞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及氧化应激指标[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差异。对比两组治疗期间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VitC辅助治疗组CD4^(+)T细胞比例、CD4^(+)T/CD8^(+)T细胞、IgM、IgG、IL-10、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P<0.05),CRP、IL-6、NLR、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输注VitC有利于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且持续输注VitC不会增加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老年脓毒症患者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维生素C 免疫功能 炎症水平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通过去乙酰化酶3激活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雷帕霉素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心肌炎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林爽 翟京宇 罗彬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肠道粪菌移植(FMT)对脓毒症心肌炎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改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FMT治疗组(CLP+FMT组)及FMT联合去乙酰化酶3(SIR... 目的探讨正常肠道粪菌移植(FMT)对脓毒症心肌炎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改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建立的脓毒症模型组(CLP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FMT治疗组(CLP+FMT组)及FMT联合去乙酰化酶3(SIRT3)抑制剂(3-TYP)治疗组(CLP+FMT+3-TYP组),每组各10只。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液中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IL-1β、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去乙酰化酶3(SIRT3)、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雷帕霉素(mTOR)及p-mTOR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大鼠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LP组、CLP+FMT组、CLP+FMT+3-TYP组心肌组织SIRT3和p-mTOR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心肌组织p-AMPK和血液中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与CLP组比较,CLP+FMT组心肌组织SIRT3和p-mTO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而心肌组织p-AMPK和血液中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与CLP+FMT组比较,CLP+FMT+3-TYP组心肌组织SIRT3和p-mTO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而心肌组织中p-AMPK和血液中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与sham组比较,CLP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显著下降;与CLP组比较,CLP+FMT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显著增加;与CLP+FMT组比较,CLP+FMT+3-TYP组线粒体膜电位的红/绿荧光强度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肠道菌群通过SIRT3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心肌炎和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均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粪菌移植 脓毒症心肌炎 线粒体损伤 去乙酰化酶3 单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雷帕霉素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桂枝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在肺卫不固型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应用及对鼻炎体征的影响
3
作者 祁贝贝 王新荣 +2 位作者 高艺真 高红梅 翟京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15-218,共4页
分析桂枝汤联合蝶腭神经节针刺在肺卫不固型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应用及对鼻炎体征的影响。方法 从2023年7月1日~2024年12月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耳鼻喉科、中医科住院、门诊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中选取80例满足纳入/排除... 分析桂枝汤联合蝶腭神经节针刺在肺卫不固型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应用及对鼻炎体征的影响。方法 从2023年7月1日~2024年12月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耳鼻喉科、中医科住院、门诊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中选取80例满足纳入/排除标准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试验组给予桂枝汤联合针刺蝶腭神经节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鼻腔粘膜体征、鼻塞及流清涕严重程度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鼻阻力的改变。结果 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无组间差别(P>0.05);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鼻腔粘膜体征评分、鼻塞、流清涕VAS评分、鼻阻力两组均有差异,且治疗后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应用桂枝汤联合蝶腭神经节针刺可有效减轻肺卫不固型鼻炎患者的各种症状,降低鼻阻力,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针刺蝶腭神经节 肺卫不固型 过敏性鼻炎 鼻炎体征 鼻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并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翟京宇 丛立 +1 位作者 陈颖 杨晓红 《新疆医学》 2017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及血样标本79例,包括17例确诊恶性肿瘤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合并组),同期31例确诊单纯恶性肿瘤患者(...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病例资料及血样标本79例,包括17例确诊恶性肿瘤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合并组),同期31例确诊单纯恶性肿瘤患者(单纯肿瘤组)及31例确诊单纯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单纯栓塞组)。血样标本通过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因子含量。结果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多发生于高龄、肥胖、肿瘤中晚期、近期术后制动的患者。合并组患者以肺部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多见,其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合并组与单纯肿瘤组比较,ADAMTS-13、TT值减低,vW F、D-D、FIB值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合并组与单纯栓塞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合并组好转8例,无效5例,死亡4例,单纯栓塞组好转25例,无效4例,死亡2例。合并组无效或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栓塞组(P<0.05)。结论高龄、肥胖、肿瘤中晚期、近期术后制动的恶性肿瘤患者更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ADAMTS-13、vW F、D-D、FIB可能均具备独立预测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意义。恶性肿瘤合并静脉栓塞症预后较差,我们应对静脉栓塞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合并镰刀菌感染一例
5
作者 张建 杨梦琪 翟京宇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5期652-654,共3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通常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具有趋向于危重化的临床特征。而镰刀菌是条件致病菌,是一种土壤中常见的腐... 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通常起病急,来势凶猛,病情进展快,具有趋向于危重化的临床特征。而镰刀菌是条件致病菌,是一种土壤中常见的腐生菌,可引起侵袭性或局限性的感染。近20年来免疫抑制患者如恶性血液病、骨髓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化疗、严重的烧伤等由镰刀菌引起的侵袭性和播散性感染逐渐增多[1-2]。而非免疫抑制患者,国内外尚未见镰刀菌侵袭性或者播散性感染的报道,仅有数例外伤后创面或者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镰刀菌感染报道[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社区获得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镰刀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