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的大鼠脑区金属元素空间分布
1
作者 师程程 刘曼雪 +4 位作者 程琳 耿柠波 于颖 张海军 陈吉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423,共10页
金属元素的脑区分布对于理解大脑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大鼠脑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和原位成像分析,元素... 金属元素的脑区分布对于理解大脑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大鼠脑中的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和原位成像分析,元素定量分析结果进行脑区分布特征研究、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鼠脑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不同脑区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有关,其中镁、锌元素是脑中含量较丰富的元素,主要分布在胼胝体、尾壳核、侧隔核、纤维边缘以及侧嗅束部分,而铜主要分布在侧隔核、纤维边缘、第三脑室区域。痕量金属铬和镍主要分布在胼胝体。LA-ICP-MS可以对体内元素的空间分布进行原位成像,可以用于研究金属元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揭示潜在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LA-ICP-MS 原位成像 元素分析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氯化石蜡对人体正常肝细胞的代谢干扰 被引量:1
2
作者 罗云 耿柠波 +3 位作者 陈双双 程琳 张海军 陈吉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4,共9页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一类新兴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环境基质和人体样本中。SCCPs具有环境持久性以及远距离迁移能力,能够在生物体内积累并具有广泛的生物毒性效应,威胁着人类健康。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估了低剂量组(1μ...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一类新兴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环境基质和人体样本中。SCCPs具有环境持久性以及远距离迁移能力,能够在生物体内积累并具有广泛的生物毒性效应,威胁着人类健康。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估了低剂量组(1μg/L)、中剂量组(10μg/L)以及高剂量组(100μg/L)的SCCPs暴露对人体正常肝细胞L02的代谢干扰。主成分分析(PCA)与代谢扰乱水平指数(MELI)计算结果表明3个剂量组的SCCPs均能够引起L02细胞代谢活动的紊乱。在3个暴露组中,72个差异代谢物经二级质谱图信息定性或标准品验证。其中,1μg/L SCCPs暴露组与10μg/L SCCPs暴露组、100μg/L SCCPs暴露组分别有33个、36个相同的差异代谢物。10μg/L SCCPs暴露组与100μg/L SCCPs暴露组有46个相同的差异代谢物。3个暴露组有33个相同的差异代谢物。在72个经二级质谱图信息定性或标准品验证的差异代谢物中,参与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和脂质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分别有9、9以及45个。富集通路分析结果表明:SCCPs对L02细胞的代谢干扰主要表现在脂质代谢、脂肪酸β氧化以及核苷酸代谢通路上,且中、高剂量的SCCPs暴露引起更广泛的代谢通路的紊乱。SCCPs暴露干扰了甘油磷脂以及鞘脂类的代谢通路,其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以及鞘磷脂丰度的显著变化表明SCCPs暴露对细胞的生物膜有一定的损伤。同时,SCCPs暴露通过降低短链和中链酰基肉碱的含量抑制L02细胞中脂肪酸β氧化,提示细胞通过氧化脂肪酸供能减少。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剂量和低剂量SCCPs相比,高剂量的SCCPs暴露对脂肪酸β氧化的抑制作用更强。此外,SCCPs暴露诱导了核苷酸代谢通路的紊乱。次黄嘌呤水平显著升高提示SCCPs暴露可能诱导了L02细胞的缺氧、活性氧增多或者致癌等相关不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质谱 短链氯化石蜡 肝细胞 代谢组学 脂质代谢 核苷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技术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耿柠波 张海军 +3 位作者 王菲迪 任晓倩 张保琴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35,共10页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通过考察机体受刺激后体液或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生物信息统计方法,可系统全面地揭示内因和外因作用于机体的毒性效应和机制。代谢组学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逐...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一部分,通过考察机体受刺激后体液或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生物信息统计方法,可系统全面地揭示内因和外因作用于机体的毒性效应和机制。代谢组学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逐渐在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暴露的毒性效应评估方面发挥出优势。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技术的主要研究手段,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发展历程和优点,以及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重点讨论了代谢组学技术在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评估以及环境胁迫耐受性评价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环境毒理学 NMR LC/GC-MS 环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分析郑州市高新区PM_(2.5)中的金属元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耿柠波 王佳 +3 位作者 徐艺斐 张稳定 张瑞芹 陈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88-91,共4页
采集大气颗粒物细粒子(PM2.5)样品,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PM2.5中Ag、Al、Ba、Ca、Cd、Ce、Co、Cr、Fe、K、Mg、Mn、Na、Ni、Pb、Sb、Se、Sr、V、Zn等20种常量及微量金属元素的方法.样品用HNO3+HCl经微波消解后用I... 采集大气颗粒物细粒子(PM2.5)样品,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PM2.5中Ag、Al、Ba、Ca、Cd、Ce、Co、Cr、Fe、K、Mg、Mn、Na、Ni、Pb、Sb、Se、Sr、V、Zn等20种常量及微量金属元素的方法.样品用HNO3+HCl经微波消解后用ICP-MS测定,以Sc、Ge、Rh、In、Bi作为内标物质,选择适当的待测元素同位素消除质谱干扰,确定实验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20种金属元素的检出限在0.003~1.172μ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精密度良好,RSD<3.42%;回收率为80.9%~110.3%.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检测线性范围宽,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并应用于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微波消解 ICP-MS 金属元素 内标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环境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耿柠波 任晓倩 +5 位作者 张海军 曹蓉 宋肖垚 罗云 张保琴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98,共11页
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体、动态和定量的原则来研究各种蛋白质的功能,系统地分析生物体内蛋白质表达,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和翻译后修饰等特征,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蛋白质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的特... 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体、动态和定量的原则来研究各种蛋白质的功能,系统地分析生物体内蛋白质表达,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和翻译后修饰等特征,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蛋白质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的特征,能实现对蛋白质的高效快捷的定量分析。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环境毒理学研究,可从蛋白水平上研究外源性化合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机制,并从中筛选出具有较高特异型和高灵敏度的蛋白标志物,为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策略和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评估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有机污染物 空气污染 蛋白质组学 环境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氯化石蜡暴露对HepG2细胞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耿柠波 张海军 +3 位作者 张保琴 王菲迪 任晓倩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是一组成分复杂的氯代正构烷烃,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然而有关其毒性机理的信息十分有限,限制了对其健康风险的评估。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 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SCCPs)是一组成分复杂的氯代正构烷烃,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然而有关其毒性机理的信息十分有限,限制了对其健康风险的评估。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剂量的SCCPs暴露(0、1.0、10.0和100.0μg·L-1;C13-CPs;55.0%Cl)对人体肝癌细胞Hep G2的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鉴别各组代谢产物谱差异,发现3个SCCPs暴露剂量组均能够与对照组完全分开,表明SCCPs短期暴露能够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显著改变。SCCPs的低剂量暴露可明显刺激Hep G2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与对照组相比,SCCPs低剂量暴露组(1.0μg·L-1)培养基中谷氨酰胺、色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显著(P<0.05)降低。而高剂量SCCPs(100.0μg·L-1)暴露抑制了细胞对氨基酸和葡萄糖吸收,但促进了乳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的生成。氨基酸吸收的抑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同时,SCCPs的暴露使饱和脂肪酸代谢紊乱,使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上调。为确定SCCPs的毒性作用方式,有必要从转录组和蛋白组层面进一步研究其毒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CPs HEPG2 代谢物 氨基酸代谢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中、长链氯化石蜡暴露对细胞代谢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晓倩 张海军 +4 位作者 耿柠波 王菲迪 张保琴 罗云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85,共9页
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 CPs)在中国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含量较高。采用拟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比较研究了短、中和长链氯化石蜡在人体内暴露水平下(100μg·L-1)对HepG2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短、中和... 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 CPs)在中国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含量较高。采用拟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比较研究了短、中和长链氯化石蜡在人体内暴露水平下(100μg·L-1)对HepG2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短、中和长链氯化石蜡暴露引起了HepG2细胞增殖活力的降低与代谢活动的显著变化。短链氯化石蜡(SCCPs)暴露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强度略高于中链氯化石蜡(MCCPs)和长链氯化石蜡(LCCPs)。3种氯化石蜡均显著扰乱了脂质代谢,且影响程度相近。显著受影响的代谢通路包括: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和鞘磷脂代谢。同时,3种氯化石蜡暴露也显著扰乱了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此外,LCCPs还扰乱了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通路。相比于SCCPs和MCCPs,LCCPs对氨基酸代谢表现出更强的干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石蜡 HEPG2细胞 代谢组学 磷脂代谢 脂肪酸代谢 氨基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中短链氯化石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白皓 高媛 +4 位作者 朱秀华 陈吉平 耿柠波 徐甲知 马新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0-88,共9页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碳链长度为10至13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氯代衍生物。SCCP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以及毒性作用。SCCPs已被《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增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审查范围内,引起了全...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碳链长度为10至13个碳原子的正构烷烃氯代衍生物。SCCP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以及毒性作用。SCCPs已被《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增列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审查范围内,引起了全球关注。SCCPs在环境各介质及生物体内均有检出,近年来,在室内空气和灰尘中也检出了大量SCCPs,其已成为人体暴露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就大气环境及室内空气与灰尘中氯化石蜡(CPs)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污染水平与来源,及人体暴露概况进行了综合阐释,以期为我国大气和室内环境中CPs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氯化石蜡 空气 灰尘 采样与分析方法 污染现状 人体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中典型有机物的分析方法和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阿米拉 耿柠波 +3 位作者 曹蓉 张海军 朱秀华 陈吉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74-3786,共13页
有机污染物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颗粒物质量的20%—50%.颗粒物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长期暴露能够给人群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有机污染物参与气溶胶成核,影响空气质量和能见度,进而改变区域气候,其引起的健康与环境效应... 有机污染物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颗粒物质量的20%—50%.颗粒物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长期暴露能够给人群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有机污染物参与气溶胶成核,影响空气质量和能见度,进而改变区域气候,其引起的健康与环境效应已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技术是准确判断其来源和污染特征的重要一环.本文对颗粒物中常见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技术、污染特征及主要来源进行了综述.系统介绍了有机污染物的样品采样、提取净化和分离分析技术,对比了不同分析方法的优势,总结了我国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气粒分配特征,并探讨了引起相关差异的原因,为后续深入认识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提供参考.最后,对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的分析技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有机污染物 多环芳烃 分析方法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代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及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云 张保琴 +4 位作者 任晓倩 王菲迪 耿柠波 张海军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0-134,共15页
氯代多环芳烃(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Cl-PAHs)是一种多环芳烃的氯代衍生物,具有与二噁英相似的毒性效应,并且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Cl-PAHs已成为一种新型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氯代多环芳烃(chlorina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Cl-PAHs)是一种多环芳烃的氯代衍生物,具有与二噁英相似的毒性效应,并且在各种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Cl-PAHs已成为一种新型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本文从Cl-PAHs的来源、污染现状、毒性效应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Cl-PAHs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多环芳烃 来源 污染现状 毒性效应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霾期北京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曹蓉 张海军 +2 位作者 耿柠波 高媛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122,共9页
雾霾对我国尤其是华北平原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其发生常以颗粒物浓度急剧增长为特征,给人群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为进一步阐释雾霾的形成过程及其健康效应,在冬季雾霾期对北京城区大气颗粒态及气态中18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连续测... 雾霾对我国尤其是华北平原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其发生常以颗粒物浓度急剧增长为特征,给人群健康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为进一步阐释雾霾的形成过程及其健康效应,在冬季雾霾期对北京城区大气颗粒态及气态中18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连续测定,同步监测颗粒物、痕量气体污染物以及气象参数的变化,并对PAHs的浓度、组成、气粒分配等大气行为以及其与气象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北京城区大气气相和颗粒物相中ΣPAHs浓度分别为585 ng·m^-3和705 ng·m^-3。雾霾发生时,PM 2.5浓度升高了3.6倍,PAHs浓度升高了2.6倍,18种PAHs同系物的浓度均随PM 2.5的浓度线性增加,其线性相关性受PAHs来源以及氧化活性的影响;夜间较重质量数的PAHs相对比例增加,主要受日间交通源以及夜间燃烧源贡献强度影响。受颗粒物组成以及湿度的影响,雾霾天气下PAHs颗粒相分配率降低。进一步评估了北京城区人群的PAHs吸入健康效应,冬季雾霾频繁发生下其对人群癌症风险为6.2×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多环芳烃 人群健康风险 气粒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负化学源-低分辨质谱法测定人体血液不同组分中短链及中链氯化石蜡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霜 高媛 +4 位作者 朱秀华 耿柠波 代玉冰 洪建尧 陈吉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8-706,共9页
短链及中链氯化石蜡(SCCPs和MCCPs)因其持久性、生物毒性、富集性及长距离迁移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随着SCCPs和MCCPs在多种环境介质中的广泛检出,人类面临的暴露风险逐渐升高,因此开展人体内SCCPs和MCCPs的暴露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了解... 短链及中链氯化石蜡(SCCPs和MCCPs)因其持久性、生物毒性、富集性及长距离迁移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随着SCCPs和MCCPs在多种环境介质中的广泛检出,人类面临的暴露风险逐渐升高,因此开展人体内SCCPs和MCCPs的暴露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了解氯化石蜡(CPs)及其各同族体在血浆和血细胞中的分配行为及分布特征能够更好地掌握其在人体内的积累和循环情况,有助于准确、有效地评估CPs在人体内的暴露水平。本研究建立了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将人体血液分离为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4种组分,利用超声进行细胞破碎和提取,并采用多层硅胶柱去除脂质干扰。结果表明,使用80 mL正己烷-二氯甲烷(1∶1, v/v)和50 mL二氯甲烷作为样品净化的连续洗脱溶剂(合并收集)可实现血液样品中CPs与脂类大分子的选择性分离。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负化学源-低分辨质谱法(GC-ECNI-LRMS)测定人体血液不同组分中的SCCPs和MCCPs, SCCPs和MCCPs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57 ng/g湿重(n=7)和8.29 ng/g湿重(n=7),提取内标的回收率分别为67.0%~126.6%和69.5%~120.5%。采用该方法对采集的人体血液样品进行分析,所有样品中均有SCCPs和MCCPs检出,检出含量分别为10.81~65.23 ng/g湿重和31.82~105.65 ng/g湿重,其中红细胞中的SCCPs和MCCPs含量最高,其次是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CPs含量相对较低。SCCPs和MCCPs在人体血液不同组分中的分布模式相似,SCCPs以C10-CPs为主,MCCPs以C14-CPs为主。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便捷,能够满足人体血液样品的组分分离及各组分中SCCPs和MCCPs的定量分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负化学源-低分辨质谱法 短链氯化石蜡 中链氯化石蜡 样品提取与净化 人体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氯化石蜡(SCCPs)和多环芳烃(PAHs)联合暴露对HepG2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菲迪 张海军 +4 位作者 耿柠波 任晓倩 张保琴 宫玉峰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8-225,共8页
环境污染物的低剂量、联合毒性效应已经成为毒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短链氯化石蜡(SCCPs)和多环芳烃(PAHs)都是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且在人母乳和血液中都以较高的浓度水平存在。为探究PAHs和SCCPs的联合暴露毒性效应,选择了HepG2细胞作为... 环境污染物的低剂量、联合毒性效应已经成为毒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短链氯化石蜡(SCCPs)和多环芳烃(PAHs)都是典型的有机污染物且在人母乳和血液中都以较高的浓度水平存在。为探究PAHs和SCCPs的联合暴露毒性效应,选择了HepG2细胞作为受试模型,测定了PAHs、SCCPs和它们的混合物暴露后细胞增殖活性及抗氧化系统指标。结果表明,PAHs和SCCPs暴露都能引发ROS的产生,两者混合时更加剧了ROS的产生,表现为协同效应。另外,PAHs和SCCPs暴露都能引起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降低,因此两者混合时共同抑制SOD酶活性,表现为协同效应。而PAHs引起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SCCPs则显著抑制CAT酶活性,两者联合暴露时CAT酶活性仍降低,但表现为拮抗效应。另外,PAHs和SCCPs暴露都引起谷胱甘肽(GSH)含量的轻微下降,只有SCCPs暴露引起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而两者联合暴露对GSH含量和MDA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拮抗效应。表明不管是PAHs和SCCPs单独暴露还是联合暴露都能够干扰HepG2细胞内部的抗氧化系统,破坏抗氧化系统和自由基之间的平衡,使细胞氧化性损伤,甚至造成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CPs PAHS HEPG2细胞 抗氧化系统 联合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石蜡的毒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双双 耿柠波 +3 位作者 曹蓉 高媛 张海军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8,共12页
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CPs)是一类氯代烷烃混合物,其在不同环境基质甚至人体中被普遍检出,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危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CPs毒代动力学的相关研究,阐述了CPs在生物体内的吸... 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CPs)是一类氯代烷烃混合物,其在不同环境基质甚至人体中被普遍检出,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危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CPs毒代动力学的相关研究,阐述了CPs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经生物转化的代谢降解途径。重点阐明了CPs在水生、两栖和爬行生物体内的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潜能,在两栖、爬行、哺乳和鸟类动物中的母体转移过程,以及在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代谢途径及其代谢产物。最后提出了3个亟需探究的方向:开展系统的短链氯化石蜡替代品安全性评价,基于先进的分析技术全面探究CPs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开展低剂量CPs暴露的母婴转移途径和健康风险评估,以期为CPs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石蜡 毒代动力学 代谢产物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蔬菜中稀土元素的累积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代玉冰 孙帅 +5 位作者 耿柠波 曹蓉 杨甲甲 张承彬 张海军 陈吉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80-2189,共10页
为调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蔬菜样品中稀土元素的累积水平和分布特征.采集了市售叶类、根茎类、瓜果类、豆类及食用菌5类蔬菜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15种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 为调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蔬菜样品中稀土元素的累积水平和分布特征.采集了市售叶类、根茎类、瓜果类、豆类及食用菌5类蔬菜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15种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和Y)进行了分析.不同蔬菜样品中ΣREE浓度范围为2.72—55.16μg·kg^(−1)fw(鲜重),平均浓度为16.63μg·kg^(−1)fw.其中,叶类蔬菜的ΣREE含量最高(平均值为38.43μg·kg^(−1)fw),而根茎类蔬菜中ΣREE含量最低(8.82μg·kg^(−1)fw).居民通过消费蔬菜样品带来的稀土元素总摄入量为0.41μg·(kg·d)^(−1),远低于稀土元素摄入的安全剂量(70μg·(kg·d)^(−1)),表明正常饮食情况下居民通过蔬菜摄入的稀土量是安全的,但居民的稀土暴露途径还包含其它各种食品摄入,呼吸以及饮水暴露,还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的稀土摄入是否安全还需要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沿海地区 蔬菜 积累特性 饮食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胺类抗氧化剂及其氧化产物在道路尘土和附近表层土中的分布特征及人体暴露评估
16
作者 张钰莹 耿柠波 +3 位作者 闫雷 王龙星 张海军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264,共12页
N,N’-取代对苯二胺(PPD)是一类广泛添加在橡胶轮胎中的抗氧化剂,能够随着橡胶轮胎的磨损,不断释放并积聚在道路尘土中。6PPD-Q(6PPD-quinone)是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6PPD)的臭氧化产物,近期由于其对银鲑鱼表现出的高... N,N’-取代对苯二胺(PPD)是一类广泛添加在橡胶轮胎中的抗氧化剂,能够随着橡胶轮胎的磨损,不断释放并积聚在道路尘土中。6PPD-Q(6PPD-quinone)是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6PPD)的臭氧化产物,近期由于其对银鲑鱼表现出的高毒性而备受人们关注。目前对于该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十分有限,给健康风险评估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采集了大连市5个区域的尘土样品和表层土样品,研究了6种PPDs和6PPD-Q在不同区域样品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6PPD、6PPD-Q、N,N’-二-2-萘基对苯二胺(DNPD)和N,N’-(1,4-二甲基戊基)-对苯二胺(77PD)在道路尘土样品中的检出率均为100%;而在表层土壤样品中,仅6PPD、6PPD-Q和77PD在70%以上的样品中有检出,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到N-苯基-N’-环己基-对苯二胺(CPPD)。6PPD-Q在大多数道路尘土中处于较高污染水平,浓度范围为0.12~52.21 ng·g^(-1)(中值:7.18 ng·g^(-1))约占总质量浓度的34.10%,其次是DNPD和6PPD,二者浓度范围分别为0.61~113.83 ng·g^(-1)(中值:2.54 ng·g^(-1))和0.21~27.26 ng·g^(-1)(中值:1.83 ng·g^(-1))。6种PPDs总和(ΣPPDs)浓度范围为3.59~131.37 ng·g^(-1)(中值:11.24 ng·g^(-1))。城市主干道尘土中ΣPPDs和6PPD-Q的浓度显著高于居民区尘土和居民广场尘土。居民区绿化带表层土中目标化合物检出率较低,农田表层土由于距离污染源较近,污染水平高于居民区绿化带。对3种尘土样品进行人体暴露评估,6种检测到的化合物中,6PPD-Q的暴露量最高;ΣPPDs和6PPD-Q经口摄入量远大于经皮肤摄入,ΣPPDs和6PPD-Q通过道路尘土的摄入量均表现为主干道>居民区道路>居民广场,其中,主干道尘土摄入量占70%以上。主干道、居民区道路和广场尘土样品中ΣPPDs的日摄入量分别为0.13、0.02、0.01 ng·kg^(-1)·d^(-1),6PPD-Q的日摄入量分别为0.06、0.02、0.01 ng·kg^(-1)·d^(-1)。儿童对于ΣPPDs和6PPD-Q的日摄入量为0.20 ng·kg^(-1)·d^(-1)和0.11 ng·kg^(-1)·d^(-1),约为成人的2倍。由于本研究选择的5个采样区域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道路尘土中6PPD-Q具有较高浓度可能会造成潜在的人体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Ds 6PPD-Q 道路尘土 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组分的快速分离及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17
作者 代玉冰 刘佳欣 +4 位作者 耿柠波 金静 王丽霞 张海军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0-270,共11页
人体血液中元素水平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由于血浆和不同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各不相同,对不同污染物的负载量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建立血液样本中不同组分的分离方法,对于进一步开展污染物内暴露水平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Percoll... 人体血液中元素水平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由于血浆和不同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各不相同,对不同污染物的负载量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建立血液样本中不同组分的分离方法,对于进一步开展污染物内暴露水平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建立了一种血液样本不同组分的分离方法,通过优化Percoll密度梯度和离心条件实现了外周血样本中血浆、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同步快速分离。该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分离多种血细胞组分,获得的细胞纯度较高,呈单细胞分散状态。基于该分离方法,进一步利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了4种血液组分中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了其在人体外周血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元素在血液不同组分中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Ca、Mg和Cu在血浆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细胞,而Fe、Zn在红细胞中含量最高。该分离方法为污染物内暴露水平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梯度介质 血细胞分离 金属元素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东北城市近海海域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分布特征
18
作者 佟磊 杨甲甲 +3 位作者 金静 曲健 耿柠波 张海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897,共9页
海洋生物的水生环境安全直接影响着沿海地区居民的海产品膳食健康。大连作为典型东北沿海城市,毗邻渤海和黄海,其近海海域水质安全受到普遍关注。为了了解大连市近海海域表层海水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的污染状况,采用液液提... 海洋生物的水生环境安全直接影响着沿海地区居民的海产品膳食健康。大连作为典型东北沿海城市,毗邻渤海和黄海,其近海海域水质安全受到普遍关注。为了了解大连市近海海域表层海水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的污染状况,采用液液提取-层析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对大连市周围海域中6种优控PAEs的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PAEs(Σ6PAEs)的总浓度为86.40~7683 ng/L,邻苯二甲酸二丁脂(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ethylhexyl phthalate,DEHP)为主要组成成分,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7.0%和30.6%;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enzyl butyl phthalate,BB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i-n-octyl phthalate,DnOP)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与已报道数据相比,除个别采样点外,大连市近海海域中PAEs总体污染水平较低。污水排放和垃圾渗滤液可能是PAEs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DEHP对所研究的水生环境造成的生态风险大于其他测定目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海水 污染 分布
原文传递
短链氯化石蜡(SCCPs)的分析方法、环境行为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海军 高媛 +3 位作者 马新东 耿柠波 张亦弛 陈吉平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短链氯化石蜡(SCCPs)组成复杂,具有远距离环境迁移的能力、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一定的生物毒性,已被提议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附件A、B或C.我国是氯化石蜡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且尚未限制SCCPs的生产.... 短链氯化石蜡(SCCPs)组成复杂,具有远距离环境迁移的能力、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一定的生物毒性,已被提议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附件A、B或C.我国是氯化石蜡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且尚未限制SCCPs的生产.几个研究已揭示了SCCPs在我国的环境中存量较高,因此应对其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给予关注.本文重点评述了SCCPs的分析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质谱检测、定量分析及国际实验室分析比对情况,同时也对SCCPs的环境行为、生物累积和毒性效应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氯化石蜡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分析方法 污染 生物累积 毒性效应
原文传递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蔬菜中重金属累积分布特征及居民膳食暴露评估 被引量:20
20
作者 孙帅 耿柠波 +4 位作者 郭崔崔 张保琴 卢宪波 张海军 陈吉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519-5525,共7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我国东部北方和南方沿海地区市售叶类、根茎类、瓜果类、豆类及食用菌5类蔬菜样品中6种有害金属元素(Cr、Ni、As、Cd、Hg和Pb)及5种人体必需金属元素(Mn、Fe、Cu、Zn和Se)的累积水平,并研究了...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我国东部北方和南方沿海地区市售叶类、根茎类、瓜果类、豆类及食用菌5类蔬菜样品中6种有害金属元素(Cr、Ni、As、Cd、Hg和Pb)及5种人体必需金属元素(Mn、Fe、Cu、Zn和Se)的累积水平,并研究了其在不同蔬菜样品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蔬菜样品中的6种有害金属水平均远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最高限量,居民食用这些蔬菜不存在明显的非致癌风险,但因食用蔬菜导致的无机砷暴露有10^(-5)水平的潜在致癌风险.蔬菜对有害金属和必需金属的累积呈现出明显的同步趋势(P<0.01).相比其他蔬菜,食用菌表现出对有害金属及必需金属更高的累积水平,提醒人们需加强对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东部沿海 蔬菜 累积分布 膳食暴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