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味子乙素抗肾纤维化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海洲 张杰 +2 位作者 肖程程 秦聪 徐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分别不同剂量的五味子乙素给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小鼠灌胃。通过Masson染色对各组小鼠肾纤维化进行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分别不同剂量的五味子乙素给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小鼠灌胃。通过Masson染色对各组小鼠肾纤维化进行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α-SMA、CollagenⅠ、上皮性钙粘蛋白(E-cadher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p-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五味子乙素治疗组较I/R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及小管萎缩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较I/R组α-SMA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较I/R组E-cadherin表达增高,α-SMA、CollagenⅠ、TGF-β1和p-Smad3表达均下降,且呈现出剂量效应。结论五味子乙素具有抗肾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提示五味子乙素有望成为抗肾纤维化的临床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纤维化 五味子乙素 缺血再灌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苦苷对HK-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涛 秦聪 +2 位作者 肖程程 郑海洲 张杰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31-934,I0002,共5页
目的分析橄榄苦苷对HK-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17年1-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HK-2细胞,应用无糖无血清培养基和三气培养箱建立缺糖缺氧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缺... 目的分析橄榄苦苷对HK-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17年1-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HK-2细胞,应用无糖无血清培养基和三气培养箱建立缺糖缺氧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24 h复氧3 h组(IR组)和缺氧24 h复氧3 h加不同浓度(10μmol/L、50μmol/L、100μmol/L、200μmol/L)的橄榄苦苷干预组。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A450值,与对照组比较计算细胞的存活率,Hoechst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 X protein,Bax)的蛋白表达量,结果橄榄苦苷随浓度升高能够提高HK-2细胞在缺糖缺氧环境下的细胞存活率,100μmol/L组存活率最高,但至200μmol/L组存活率呈降低趋势;Hoechst染色显示橄榄苦苷可减少缺糖缺氧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100μmol/L组凋亡率最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橄榄苦苷能够增加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结论橄榄苦苷对HK-2细胞的缺糖缺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苦苷 HK-2细胞 缺糖缺氧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基础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程程 张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7期45-48,共4页
纤维化造成的正常肾实质破坏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渐进性损伤的常见致病因素。了解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基础可以为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更好的选择。虽然其机制较为复杂,但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1)间质性炎性反应,同时参与致病和修复过程;(2)... 纤维化造成的正常肾实质破坏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渐进性损伤的常见致病因素。了解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基础可以为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更好的选择。虽然其机制较为复杂,但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1)间质性炎性反应,同时参与致病和修复过程;(2)主要来源于肾间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的肌纤维母细胞形成独特的间质细胞群,参与细胞外基质与间质瘢痕形成;(3)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损伤早期参与损伤过程,在损伤后期由于其再生能力的丧失成为纤维化的受害者;(4)间质毛细血管完整性的破坏导致氧输送受阻,发生恶性级联缺氧-氧化应激,加重了肾损伤和纤维化,由于缺乏足够的血管生成反应,无法维持健康的间质毛细血管网络。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心肾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肾脏纤维化的高发病率和病死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间质毛细血管 肾纤维化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三唑/纳米TiO_2改性PPS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媛媛 尚小冬 +3 位作者 肖程程 郑凡 施巧洪 占海华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为了改善聚苯硫醚(PPS)纤维的光稳定性能,将苯并三唑与纳米二氧化钛(Ti O2)按一定比例复配与PPS切片进行共混熔融纺丝,制得改性PPS纤维,研究了改性PPS纤维的可纺性及其性能。结果表明:苯并三唑/纳米Ti O2复配物的质量分数大于1.5%时,改... 为了改善聚苯硫醚(PPS)纤维的光稳定性能,将苯并三唑与纳米二氧化钛(Ti O2)按一定比例复配与PPS切片进行共混熔融纺丝,制得改性PPS纤维,研究了改性PPS纤维的可纺性及其性能。结果表明:苯并三唑/纳米Ti O2复配物的质量分数大于1.5%时,改性PPS纤维的可纺性变差;当复配物质量分数小于等于1.5%时,改性PPS纤维的表观形貌和可纺性满足工业生产要求;随着苯并三唑/纳米Ti O2的添加量增加,改性PPS纤维的断裂强度有所降低,断裂伸长率和热性能变化不大;当苯并三唑质量分数为1.5%,Ti O2为0时,PPS的结晶速率最大,改性PPS纤维的光稳定性能最好,光照前后的色度变化值为1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纤维 苯并三唑 纳米二氧化钛 共混纺丝 可纺性 抗氧化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气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肾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峰 綦海燕 +2 位作者 肖程程 蒋楠 吴帅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656-660,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肾气丸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4—7月。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①假手术组;②肾缺血再灌注组(肾I/R组);③肾气丸低剂量组;④肾气丸... 目的探讨肾气丸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4—7月。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0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①假手术组;②肾缺血再灌注组(肾I/R组);③肾气丸低剂量组;④肾气丸高剂量组。分组后肾气丸低剂量组每天给予10.5 g/kg的肾气丸灌胃,肾气丸高剂量组每天给予21.0 g/kg的肾气丸灌胃,持续2周;假手术组和肾I/R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构建肾I/R损伤模型,24 h处死小鼠并取材。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HE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损伤及凋亡水平;PCR及免疫组化检测B淋巴细胞瘤 2(Bcl 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及TUNEL染色表明,与肾I/R组比较,肾气丸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肾细胞组织损伤程度减轻,肾小管的上皮细胞肿胀、脱落及凝固坏死等病变损伤减轻,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损伤程度更轻,说明肾气丸可抑制细胞损伤及凋亡。与假手术组中Scr(135.65±11.21)μmol/L、BUN(8.37±1.80)mmol/L、MDA(3.75±0.33)mmol/L、SOD(175.69±16.29)U/mL、Caspase 3(0.45±0.06)、Bcl 2(1.96±0.18)、PI3K(0.81±0.09)和AKT(0.86±0.1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检测指标比较,肾I/R组Scr(413.47±36.68)μmol/L、BUN(67.45±8.40)mmol/L、MDA含量(13.21±1.39)mmol/L、Caspase 3水平(1.76±0.19)均升高(P<0.05),SOD活性(79.36±7.04)U/mL、Bcl 2水平(0.61±0.09)、PI3K(0.09±0.01)和AKT(0.11±0.0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肾I/R组比较,肾气丸低剂量组Scr(308.32±17.36)μmol/L、BUN(43.32±4.82)mmol/L和MDA(11.37±1.02)mmol/L、Caspase 3水平(1.35±0.16)均降低(P<0.05),而SOD活性(95.61±9.71)U/mL、Bcl 2(0.94±0.11)、PI3K(0.23±0.02)和AKT(0.27±0.0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肾气丸高剂量组Scr(225.59±21.05)μmol/L、BUN(20.63±2.77)mmol/L和MDA(5.57±1.04)mmol/L、Caspase 3水平(0.89±0.11)均降低(P<0.05),而SOD活性(145.72±14.68)U/mL、Bcl 2(1.52±0.16)、PI3K(0.45±0.05)和AKT(0.53±0.06)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与肾气丸低剂量组比较,肾气丸组高剂量组Scr、BUN和MDA含量、Caspase 3水平均降低(P<0.05),SOD活性、Bcl 2水平、PI3K和AKT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肾气丸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小鼠I/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中药疗法 再灌注损伤 基因 bcl 2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肌酸酐 血尿素氮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细胞凋亡 肾气丸 磷脂酰肌醇3 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稳定剂对聚苯硫醚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媛媛 许志强 +4 位作者 尚小冬 肖程程 郑凡 施巧洪 占海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33-40,共8页
以苯并三唑/纳米TiO2复配作为光稳定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不同比例的PPS/苯并三唑/纳米TiO2复配体系进行纺丝制备纤维,借助扫描电镜、DTA/TG、DSC、结晶速率仪、电脑测色配色仪等对共混纤维进行外观形貌、结晶速率和光稳定性能的表... 以苯并三唑/纳米TiO2复配作为光稳定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不同比例的PPS/苯并三唑/纳米TiO2复配体系进行纺丝制备纤维,借助扫描电镜、DTA/TG、DSC、结晶速率仪、电脑测色配色仪等对共混纤维进行外观形貌、结晶速率和光稳定性能的表征,并研究苯并三唑/纳米TiO2复配添加对PPS纤维可纺性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苯并三唑/纳米TiO2含量的增加,纤维可纺性变差,当含量≤1.5%时纤维形貌及可纺性能满足工业生产要求.另外,苯并三唑/纳米TiO2的复配添加对PPS纤维热性能影响不大,对PPS纤维的结晶速率有促进作用,对PPS纤维的耐光性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S纤维 苯并三唑 纳米二氧化钛 热性能 可纺性 纤维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支持细胞瘤2例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朱帅之 邓军 +3 位作者 肖程程 王璐 郑雨 祝海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864-867,共4页
目的 分析睾丸支持细胞瘤(sertoli细胞瘤)患者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泌尿外科收治的2例经病理诊断为sertoli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 目的 分析睾丸支持细胞瘤(sertoli细胞瘤)患者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泌尿外科收治的2例经病理诊断为sertoli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本文中2例患者因肿物直径均<5 cm,术中病理提示性索间质肿瘤可能,结合患者及家属意愿,决定行部分睾丸切除术(TSS),保留患侧睾丸,术后6月门诊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睾丸支持细胞瘤术前确诊较为困难,对肿物<5 cm、术中冰冻提示性索间质来源肿瘤并无明显恶性征象的肿瘤,应考虑到sertoli细胞瘤的可能性,采用行TSS手术并术后严密随访的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生殖系统 睾丸肿瘤 睾丸支持细胞瘤 睾丸部分切除术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项目中计量支付管理研究
8
作者 肖程程 《华东公路》 2023年第2期54-56,共3页
计量支付工作是高速公路施工建造阶段投资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当前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中,存在计量支付不及时、计量困难的现象,通过研究计量支付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分析了计量支付在项目管理中的难... 计量支付工作是高速公路施工建造阶段投资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当前高速公路项目管理中,存在计量支付不及时、计量困难的现象,通过研究计量支付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分析了计量支付在项目管理中的难点,以某高速项目为例,对如何做好高速公路项目计量支付管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计量支付 项目管理 信息化 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针夹子位置与回血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吴建佳 肖程程 +1 位作者 刘学利 宋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343-344,共2页
研究留置针夹子位置与回血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前壁留置22G BD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患者150例,依据夹子位置方法分为0~3cm组、3~6cm组、6~9cm组三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回血情况、导管内堵管发生情况、... 研究留置针夹子位置与回血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前壁留置22G BD密闭式Y型静脉留置针患者150例,依据夹子位置方法分为0~3cm组、3~6cm组、6~9cm组三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三组患者的回血情况、导管内堵管发生情况、更换贴膜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舒适度。结果:0~3cm组患者的回血率低于3~6cm组、6~9cm组,3~6cm组患者的回血率低于6~9cm组(χ2=6.502,P<0.05)。0~3cm组患者的导管内堵管发生率、贴膜更换率均低于3~6cm组、6~9cm组,3~6cm组患者的导管内堵管发生率、贴膜更换率均低于6~9cm组(χ2=11.054,P<0.05)。0~3cm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3~6cm组、6~9cm组,3~6cm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6~9cm组(F=81.877,P<0.05)。0~3cm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于3~6cm组、6~9cm组,3~6cm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于6~9cm组(χ2=13.448,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完成输液后留置针夹子位置在0~3cm具有最低的回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夹子位置 回血 导管内堵管 更换贴膜 留置针留置时间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曹继双 肖程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73-76,共4页
观察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某医院收治的10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半月板... 观察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某医院收治的104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因子水平、疼痛程度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KDC评分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GE2、5-HT水平和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可提高治疗优良率、IKDC评分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降低PGE2、5-HT水平和VAS评分,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脊柱后路手术中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金鑫 夏长所 +1 位作者 肖程程 张才龙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8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脊柱后路手术中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D组在麻醉诱导前开始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5 min后减量至0.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脊柱后路手术中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D组在麻醉诱导前开始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5 min后减量至0.2μg&#183;kg-1&#183;h-1,手术结束前15 min停药;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输注速率均为0.3μg&#183;kg-1&#183;min-1,复合丙泊酚维持麻醉。术毕所有患者均行PCIA。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麻醉前(T0)、术后4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及皮肤机械痛阈值,T1、T2、T3、T4时点的VAS评分,术后首次PCIA按压时间,术后48 h 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追加曲马朵的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丙泊酚的用量D组少于C组(P<0.05);T1、T2时与D组比较,C组患者皮肤机械痛阈值降低,血浆皮质醇浓度增高(P<0.05);T1时与D组比较,C组VAS评分增高(P<0.05);与D组比较,C组术后首次PCIA按压时间缩短,术后48 h PCIA按压次数增多、舒芬太尼用量增多、追加曲马朵的例数增多(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脊柱后路手术中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的痛觉过敏,减少麻醉药用量,可能与减少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EdobuRon INTRAFIX 可吸收螺钉
原文传递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三种下肢长度测量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程程 王昌耀 +2 位作者 金鑫 王英振 夏长所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12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3种下肢长度测量方法的临床结果,探讨其均衡下肢长度及预防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10例,男49例,女61例,年龄25~91岁,平均63.2岁。术中采用...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3种下肢长度测量方法的临床结果,探讨其均衡下肢长度及预防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10例,男49例,女61例,年龄25~91岁,平均63.2岁。术中采用3种不同的下肢长度测量方法,39例采用克氏针定位测量法(A 法),41例采用臀小肌相对位移测量法(B 法),30例采用心电导联定位测量法(C法)。术后摄片测量双下肢长度差,比较其准确性及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结果上述3种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方法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平均值分别为(3.4±2.6)mm、(4.7±3.7)mm、(7.4±6.0)mm,A、B 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准确性均好于C法(P均<0.05)。3种方法术后下肢不等长的比例分别为2.6%、7.3%、20%;A、B法之间及B、C法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法的发生率较C法低(P=0.038)。结论上述3种方法中,A、B两种方法准确性均好于C法。在临床上,建议使用A、B两种方法进行术中测量,不建议单独使用C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下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