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胸部CT平扫的20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肺部正常组(544例)、普通肺部感染组(526组)和...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胸部CT平扫的20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肺部正常组(544例)、普通肺部感染组(526组)和继发性肺结核组(934例)。按照随机分组(通过R语言的sample函数实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完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1402例,70.0%)和测试集(602例,30.0%)。所有图像采用肺野自动分割算法,获得肺野区域。进一步采用BasicNet和DenseNet算法进行三组间的分类研究。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评价模型的分类性能。最后,在测试数据中,将最优模型与3位不同年资的放射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2例独立测试集中,DenseNet模型的性能优于BasicNet模型,两种模型的平均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1%和89.4%、79.7%和74.0%、89.4%和86.6%、86.2%和83.3%。其中,DenseNet模型的诊断性能优于低年资医生(准确率分别为90.7%和89.1%,Kappa=0.677),与中年资和高年资医生的诊断水平(准确率分别为90.7%、92.2%和95.3%,Kappa值分别为0.746和0.819)保持高度一致性。结论:DenseNet模型能较准确地识别继发性肺结核,与放射科中年资医师的诊断水准相当,可以作为继发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工具。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HIV感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43例(观察组)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与同期经病理证实的43例HIV阴性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对照组...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HIV感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43例(观察组)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与同期经病理证实的43例HIV阴性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病灶3个月内发生明显进展26例(60.5%),对照组11例(25.6%)(χ~2=18.726,P<0.05);观察组病灶分布在Ⅶ区48.8%(21/43),最大层面长径≥4 cm 74.4%(32/43),形态不规则100%(43/43),边缘模糊93.0%(40/43),融合伴脓腔形成93.0%(40/43),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93.0%(40/43),均多于对照组的7%(3/43)、27.9%(12/43)、62.8%(27/43)、44.2%(19/43)、51.2%(22/43)、62.8%(2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02、11.092、19.657、23.808、18.726、11.417;P均<0.05)。观察组淋巴结钙化9.3%(4/43),病灶均匀强化4.7%(2/4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2%(16/43)、53.5%(2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783、24.870,P均<0.05)。结论 HIV感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呈多区域广泛分布与肺部及胸内淋巴结结核的播散密切相关,病变进展速度较HIV阴性患者更快,CT表现病灶范围大,脓肿融合形态不规则,肉芽肿及钙化灶形成较少。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胸部CT平扫的20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肺部正常组(544例)、普通肺部感染组(526组)和继发性肺结核组(934例)。按照随机分组(通过R语言的sample函数实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完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1402例,70.0%)和测试集(602例,30.0%)。所有图像采用肺野自动分割算法,获得肺野区域。进一步采用BasicNet和DenseNet算法进行三组间的分类研究。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评价模型的分类性能。最后,在测试数据中,将最优模型与3位不同年资的放射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2例独立测试集中,DenseNet模型的性能优于BasicNet模型,两种模型的平均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1%和89.4%、79.7%和74.0%、89.4%和86.6%、86.2%和83.3%。其中,DenseNet模型的诊断性能优于低年资医生(准确率分别为90.7%和89.1%,Kappa=0.677),与中年资和高年资医生的诊断水平(准确率分别为90.7%、92.2%和95.3%,Kappa值分别为0.746和0.819)保持高度一致性。结论:DenseNet模型能较准确地识别继发性肺结核,与放射科中年资医师的诊断水准相当,可以作为继发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工具。
文摘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HIV感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43例(观察组)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与同期经病理证实的43例HIV阴性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病灶3个月内发生明显进展26例(60.5%),对照组11例(25.6%)(χ~2=18.726,P<0.05);观察组病灶分布在Ⅶ区48.8%(21/43),最大层面长径≥4 cm 74.4%(32/43),形态不规则100%(43/43),边缘模糊93.0%(40/43),融合伴脓腔形成93.0%(40/43),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93.0%(40/43),均多于对照组的7%(3/43)、27.9%(12/43)、62.8%(27/43)、44.2%(19/43)、51.2%(22/43)、62.8%(2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02、11.092、19.657、23.808、18.726、11.417;P均<0.05)。观察组淋巴结钙化9.3%(4/43),病灶均匀强化4.7%(2/4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2%(16/43)、53.5%(2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783、24.870,P均<0.05)。结论 HIV感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呈多区域广泛分布与肺部及胸内淋巴结结核的播散密切相关,病变进展速度较HIV阴性患者更快,CT表现病灶范围大,脓肿融合形态不规则,肉芽肿及钙化灶形成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