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雪艳 王芳 +7 位作者 李春华 唐光孝 郑娇凤 王惠秋 李玉蕊 王佳男 舒伟强 吕圣秀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7,共9页
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胸部CT平扫的20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肺部正常组(544例)、普通肺部感染组(526组)和... 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的继发性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3年4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接受胸部CT平扫的20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肺部正常组(544例)、普通肺部感染组(526组)和继发性肺结核组(934例)。按照随机分组(通过R语言的sample函数实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完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1402例,70.0%)和测试集(602例,30.0%)。所有图像采用肺野自动分割算法,获得肺野区域。进一步采用BasicNet和DenseNet算法进行三组间的分类研究。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评价模型的分类性能。最后,在测试数据中,将最优模型与3位不同年资的放射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2例独立测试集中,DenseNet模型的性能优于BasicNet模型,两种模型的平均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1%和89.4%、79.7%和74.0%、89.4%和86.6%、86.2%和83.3%。其中,DenseNet模型的诊断性能优于低年资医生(准确率分别为90.7%和89.1%,Kappa=0.677),与中年资和高年资医生的诊断水平(准确率分别为90.7%、92.2%和95.3%,Kappa值分别为0.746和0.819)保持高度一致性。结论:DenseNet模型能较准确地识别继发性肺结核,与放射科中年资医师的诊断水准相当,可以作为继发性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工智能 模型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与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佳 吕圣秀 +5 位作者 唐光孝 舒伟强 王惠秋 杨长萍 刘雪艳 李春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初治与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经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诊的1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初治患者80例,作为初治组;复治患者106例,作为复治组。对比两组患者病变范围... 目的探讨初治与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经药物敏感性试验确诊的1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初治患者80例,作为初治组;复治患者106例,作为复治组。对比两组患者病变范围、病灶形态(树芽征、腺泡结节、斑片状影、大片状影、条索状影、钙化影)、空洞数量及形态、空洞壁、支气管扩张等CT表现,对CT表现等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复治组肺毁损者占20.8%(22/106)、病灶范围≥3叶者占90.6%(96/106)、病灶位于中叶及舌段者占85.8%(91/106),以及出现索条状影者占54.7%(58/106)、钙化灶者占27.4%(29/106)、支气管扩张者占77.4%(82/106),与初治组比较[分别为6.2%(5/80)、71.2%(57/80)、72.5%(58/80)、23.8%(19/80)、10.0%(8/80)、31.2%(25/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730、11.656、5.098、18.021、8.621、39.670,P值均<0.05)。复治组发生胸廓塌陷者占21.7%(23/106)、纵隔移位者占35.8%(38/106)、胸膜增厚者占78.3%(83/106),与初治组比较[分别为5.0%(4/80)、7.5%(6/80)、53.8%(4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943、20.288、12.576,P值均<0.05)。复治组患者空洞发生率为83.0%(88/106)、空洞≥3个者占59.4%(63/106)、厚壁空洞者占70.8%(75/106)、薄壁空洞者占40.6%(43/106)、虫蚀样空洞者占40.6%(43/106)、空洞呈簇聚集者占40.6%(43/106)、空洞内壁不光滑者占20.8%(22/106),与初治组比较[分别为56.2%(45/80)、23.8%(19/80)、51.2%(41/80)、12.5%(10/80)、16.2%(13/80)、16.2%(13/80)、7.5%(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034、23.551、7.390、17.626、12.810、12.810、6.264,P值均<0.05)。结论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病变范围,肺毁损、多发空洞且呈簇聚集、干酪性肺炎伴虫蚀样空洞及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等CT表现与初治组比较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再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相关患者组 诊断显像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空洞的胞内分枝杆菌肺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佳 吕圣秀 +4 位作者 李春华 舒伟强 王惠秋 唐光孝 刘雪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探讨伴空洞的胞内分枝杆菌肺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差异。方法搜集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纳入标准(具有治疗前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既往未经过抗NTM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排... 目的探讨伴空洞的胞内分枝杆菌肺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差异。方法搜集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纳入标准(具有治疗前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既往未经过抗NTM及抗结核药物治疗,排除并发尘肺、糖尿病、HIV或其他感染,且均伴有直径>10mm空洞者)的全部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同期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标准与观察组相同)的862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中抽取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CT检查表现的支气管扩张分类及分布、空洞形态及邻近胸膜增厚、肺体积缩小、肺气肿、纵隔淋巴结肿大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支气管扩张、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肺部病灶钙化、肺体积缩小、肺气肿、薄壁空洞、空洞邻近胸膜增厚分别占92.3%(24/26)、88.5%(23/26)、57.7%(15/26)、69.2%(18/26)、57.7%(15/26)、73.1%(19/26)、80.8%(21/26),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占60.0%(24/40)、35.0%(14/40)、15.0%(6/40)、15.0%(6/40)、10.0%(4/40)、25.0%(10/40)、37.5%(15/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29、18.28、13.24、20.03、17.48、14.79、11.90,P值均<0.05);观察组大结节影(直径≥10mm)、结节边缘模糊、单发空洞、厚壁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及心包增厚者分别占19.2%(5/26)、34.6%(9/26)、7.7%(2/26)、26.9%(7/26)、23.1%(6/26)、7.7%(2/26),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占57.5%(23/40)、72.5%(29/40)、37.5%(15/40)、75.0%(30/40)、47.5%(19/40)、30.0%(1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5、9.26、7.32、14.79、3.99、4.69,P值均<0.05)。观察组无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占1~2叶的发生率分别为11.5%(3/26)、19.2%(5/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0%(16/40)、50.0%(2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6.23、6.34,P值均<0.05);观察组支气管扩张占3~4叶、占≥5叶的发生率分别为30.8%(8/26)、38.5%(10/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0%(2/40)、5.0%(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 2值分别为6.26、9.72,P值均<0.05);观察组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占3~4叶的发生率为26.9%(7/26),明显高于对照组(5.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χ^ 2值为4.70,P<0.05)。结论伴有空洞的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患者CT表现中薄壁空洞、肺体积缩小、肺气肿、双肺广泛静脉曲张状及囊状支气管扩张多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大结节影(直径>10mm)、结节边缘模糊、单发空洞、厚壁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少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以上特征有助于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感染 非典型性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其与CD4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春华 吕圣秀 +5 位作者 王惠秋 舒伟强 杨长萍 李同心 杨坤 严晓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97-603,共7页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其与CD4细胞的关系,以提高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13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及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肺结核患者130例...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其与CD4细胞的关系,以提高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13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及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肺结核患者130例(对照组)。根据CD4细胞〈200个/μl、200~400个/μl、〉400个/μl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分为A、B、C及AI、BI、CI各3个小组。两组患者均做胸部CT扫描及CD4细胞检测。对病变范围、形态、性质等CT表现及CD4细胞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观察组的影像表现与CD4细胞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病变累及3个肺叶以上的患者分别为118例(86.1%)、69例(53.1%),全肺受累分别为84例(61.3%)、26例(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4.73,47.00,P值均〈0.01)。在病变形态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多发播散结节85例(62.0%)、39例(30.0%),纵隔淋巴结肿大101例(73.7%)、29例(22.3%),多发空洞96例(70.1%)、22例(16.9%),胸膜增厚86例(62.8%)、36例(27.7%),增殖90例(65.7%)、35例(26.9%),纤维灶75例(54.7%)、28例(21.5%),并发毁损33例(24.1%)、7例(5.4%),支气管扩张95例(69.3%)、22例(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7.54,62.85,76.40,33.08,40.27,31.04,18.32,74.46,P值均〈0.05)。观察组空洞平均内径(30.3±4.9)mm,大于对照组的(21.3±4.2)mm(t=10.19,P〈0.01)。其中观察组A、B、C小组空洞平均内径分别为(21.4±3.0)mm、(24.7±3.4)mm、(30.7±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6,P〈0.01)。观察组CD4细胞平均(425.6±156.5)个/μl,低于对照组的(734.4±215.6)个/μl(t=-13.45,P〈0.01)。B小组平均(303.8±57.9)个/μl,B1小组平均(352.3±65.3)个/μl,两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P〈0.01)。C小组平均(603.8±188.3)个/μl,C1小组平均(852.5±231.4)个/μl,两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1)。结论观察组CD4细胞低于对照组患者,前者肺内病灶分布广泛,容易多叶段受累、多发播散,多发空洞、慢性病程及并发症表现较多,其CT表现与CD4细胞的高低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T淋巴细胞亚群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水平与CT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舒伟强 李春华 +2 位作者 王惠秋 戴欣 吕圣秀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水平与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并发初治肺结核(DM-PTB)住院患者99例,根据空腹血糖(FPG)值分为3组:轻型组38例,FPG≤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水平与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资料完整的2型糖尿病并发初治肺结核(DM-PTB)住院患者99例,根据空腹血糖(FPG)值分为3组:轻型组38例,FPG≤11mmol/L;中型组32例,FPG11~16.7mmol/L;重型组29例,FPG≥16.7mmol/L。分别对各组胸部CT特征、血糖水平及痰菌阳性情况进行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不同血糖水平组CT特征及痰菌检查结果采用7。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9例DM-PTB患者中,CT发现右肺上叶前段病变65例,左肺上叶前段病变59例,右肺下叶基底段病变59例,左肺下叶基底段病变58例,3叶及以上同时发现病变者71例。27例病变形态为斑片、结节状影,其余72例以片状、团片状干酪性病变为主;各组干酪性病变CT发现率分别为47.37%(18/38)、81.25%(26/32)和96.55%(2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38,P=0.000);各组空洞发现率分别为34.21%(13/38)、59.38%(19/32)和75.86%(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54,P=0.03)。各组患者痰菌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65.63oA(21/32)和89.66oA(2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5,P=0.000)。结论DM-PTB胸部CT检查有其特征性的表现,血糖水平与干酪性病变、空洞性病变存在相关性,能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结核 高血糖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结核与正常免疫肺结核的CT表现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春华 吕圣秀 +3 位作者 舒伟强 何颖竹 王惠秋 刘雪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24-928,共5页
目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结核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阳性率低,影像表现多样。本研究探讨AIDS合并肺结核与正常免疫肺结核的临床与影像表现,以提高对AIDS合并肺结核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42例A... 目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结核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阳性率低,影像表现多样。本研究探讨AIDS合并肺结核与正常免疫肺结核的临床与影像表现,以提高对AIDS合并肺结核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42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及150例非AIDS肺结核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影像学资料,影像学资料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密度、性质、纵隔肿大淋巴结强化方式及胸膜受累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呼吸困难、乏力、纳差、体重下降、头痛、腹泻、视物模糊、尿路刺激征、口腔黏膜白斑、皮肤瘙痒、皮疹、合并其他肺部感染及肺外结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173~68.542,P〈0.05、P〈0.01、P〈0.001)。观察组痰涂片抗酸杆菌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χ~2=30.376、9.254、16.200,P〈0.05)。影像学表现:观察组I型、II型、IV型、V型患者多于对照组(χ~2=5.977、8.621、18.769、20.864,P〈0.05、P〈0.01、P〈0.001),病灶位于中下肺及累及3叶以上均多于对照组(χ~2=18.692、5.860,P〈0.05、P〈0.001)。粟粒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观察组多于对照组(χ~2=13.404、34.704、19.469,P〈0.001);钙化、纤维化、空洞及支气管扩张少于对照组(χ~2=6.539、4.658、7.280,P〈0.05、P〈0.01、P〈0.001)。结论当AIDS患者出现全身多发症状,肺内病灶位于中下肺并累及3叶以上,同时出现粟粒结节、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表现时应考虑合并肺结核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结核 并发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雪艳 李春华 +2 位作者 吕圣秀 舒伟强 戴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96例尘肺并发肺结核的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并发结核病变的发生部位、范围、形态、类型及并... 目的探讨尘肺并发肺结核的胸部CT表现特点。方法搜集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96例尘肺并发肺结核的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96例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并发结核病变的发生部位、范围、形态、类型及并发其他脏器结核情况进行观察。结果96例患者中,尘肺Ⅰ期1例,Ⅱ期23例,Ⅲ期72例。受累范围:多肺叶90例(93.8%)。发生部位:尖后段93例(96.9%),前段48例(50.0%),中叶或(和)舌段49例(51.0%),背段68例(70.8%),基底段53例(55.2%)。病变形态:斑片状影85例(88.5%),大片状影48例(50.0%),空洞64例(66.7%)[其中多发空洞占67.2%(43/64)],树芽征56例(58.3%),胸腔积液36例(37.5%),胸膜增厚72例(75.0%),纵隔淋巴结肿大85例(88.5%),纵隔淋巴结钙化58例(60.4%)。Ⅱ期尘肺患者薄壁空洞发生率为47.8%(11/23),高于Ⅲ期尘肺患者[15.3%(11/72)](X2=10.378,P〈0.05)。Ⅲ期尘肺患者大片状影、树芽征、厚壁空洞、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9.7%(43/72)、69.4%(50/72)、56.9%(41/72)、83.3%(60/72)、93.1%(67/72)、69.4%(50/72),高于Ⅱ期尘肺患者[分别为21.7%(5/23)、26.1%(6/23)、8.7%(2/23)、52.2%(12/23)、78.3%(18/23)、34.8%(8/23)](X2值分别为10.061、13.541、14.489、9.224、4.051、8.808,P值均〈0.05)。结论尘肺不同分期患者并发肺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差异,以浸润灶为主,常伴有多发空洞、树芽征、胸腔积液、肺外结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结核 共病现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疾病特征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并发肺结核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舒伟强 吕圣秀 +3 位作者 李春华 刘雪艳 戴欣 王惠秋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并发肺结核病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88例经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研究组)的胸部CT表现,并与同时期86例经临床确诊的普通肺结核患者(对照组)的胸... 目的探讨艾滋病并发肺结核病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88例经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研究组)的胸部CT表现,并与同时期86例经临床确诊的普通肺结核患者(对照组)的胸部CT进行比较,总结研究组CT影像特点。结果(1)病变性质与形态: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常见的表现有片状影、粟粒影、弥漫结节影、磨玻璃影、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腋窝淋巴结肿大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少见的表现有斑片状影、树丫征、空洞性病变、干酪性病变、纤维条索影、钙化、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等(P<0.05)。(2)病变分布:研究组较对照组更易在肺结核的非好发部位出现病变(P<0.05)。(3)病变范围:研究组较对照组病变范围更广泛(P<0.05)。(4)肺外结核:两组肺外结核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CD+4T淋巴细胞计数:研究组平均82.27±61.09个/μL,对照组平均392.09±175.86个/μ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并发肺结核的胸部多层螺旋CT表现不典型且表现形式多样,片状影、粟粒影、弥漫结节影、磨玻璃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是其常见表现,尤其是双肺弥漫结节影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坏死,高度提示艾滋病并发肺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并发症 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CT表现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雪艳 李春华 +8 位作者 舒伟强 王惠秋 杨佳 唐光孝 戴欣 邓静 严晓峰 吕圣秀 李咏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3-1647,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及其治疗期间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观察其首次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首次胸部CT于10例(10/10,100%)均见多发肺结节,周围伴晕征;其中4例(4/10,40.00%)... 目的观察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及其治疗期间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观察其首次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首次胸部CT于10例(10/10,100%)均见多发肺结节,周围伴晕征;其中4例(4/10,40.00%)病变弥漫分布(弥漫分布组),6例(6/10,60.00%)散在分布(散在分布组)。10例中,4例(4/10,40.00%)见斑片或大片状影,3例(3/10,30.00%)见片状磨玻璃影。10例(10/10,100%)纵隔淋巴结均增大,8例(8/10,80%)伴肺门淋巴结增大;4例(4/10,40.00%)存在小叶间隔增厚;5例(5/10,50%)出现浆膜腔积液。弥漫分布组与散在分布组间组织胞浆菌暴露时长、住院时长及首次CD4+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2.35、-2.34,P均<0.05)。治疗过程中,2例(2/10,20.00%)病变持续吸收好转,8例(8/10,80.00%)先后出现病变进展;治疗3个月后病变均好转。结论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治疗前及治疗过程行胸部CT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 诊断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活动性与活动性肺结核的CT表现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春华 刘雪艳 +6 位作者 唐光孝 舒伟强 王媱 王佳男 郑娇凤 李咏梅 吕圣秀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29-335,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非活动性肺结核与活动性肺结核CT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181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非活动组)和16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活动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非活... 目的:对比分析非活动性肺结核与活动性肺结核CT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181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非活动组)和16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活动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非活动组病变累及1叶者[19.9%(36/181)]和2叶者[25.4%(46/181)]均明显多于活动组[分别为10.8%(18/166)和13.3%(22/166)](χ^(2)值分别为5.392、8.128,P值分别为0.020、0.004),而5叶均受累者[21.5%(39/181)]明显低于活动组[48.2%(80/166)](χ^(2)=27.283,P=0.000);病变在右肺中叶、下叶及左肺下叶者[分别为38.7%(70/181)、45.3%(82/181)、46.4%(84/181)]均明显少于活动组[69.9%(116/166)、77.1%(128/166)、68.7%(114/166)](χ^(2)值分别为33.903、36.657、17.520,P值均为0.000)。非活动组中小片状实变影、干酪性病变、空洞、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和树芽征等CT表现的发生率[分别为22.1%(40/181)、0.6%(1/181)、16.6%(30/181)、0.6%(1/181)、18.8%(34/181)、18.2%(33/181)]均明显低于活动组[分别为80.1%(133/166)、7.2%(12/166)、27.1%(45/166)、31.9%(53/166)、53.6%(89/166)、66.9%(111/166)](χ^(2)值分别为116.598、10.703、5.671、64.868、45.906、84.365,P值分别为0.000、0.001、0.017、0.000、0.000、0.000),但边缘清楚的支气管扩张、薄壁空洞、胸膜钙化、钙化结节、硬结性病变、纤维条索影的发生率[分别为61.3%(111/181)、12.2%(22/181)、10.5%(19/181)、34.8%(63/181)、37.0%(67/181)、91.7%(166/181)]均明显高于活动组[分别为44.0%(73/166)、4.2%(7/166)、3.6%(6/166)、16.9%(28/166)、0.6%(1/166)、27.7%(46/166)](χ^(2)值分别为10.464、7.124、6.135、14.403、70.576、149.222,P值分别为0.001、0.008、0.013、0.000、0.000、0.000)。结论:非活动性肺结核病变分布较少累及下叶,CT表现以纤维条索影、边缘清楚的支气管扩张、硬结性病变、结节和胸膜钙化更常见。CT检查对肺结核活动性的判断具有重要辅助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女性乳腺结核患者的CT特征分析
11
作者 王惠秋 吕圣秀 +2 位作者 李春华 舒伟强 杨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结核的CT征象,探讨CT扫描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乳腺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女性乳腺结核患者,分析其CT表现及邻近组织及器官受累情况... 目的分析女性乳腺结核的CT征象,探讨CT扫描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行胸部CT检查时发现乳腺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女性乳腺结核患者,分析其CT表现及邻近组织及器官受累情况。结果20例乳腺结核中12例发生于右乳,8例发生于左乳;13例为单发,7例为多发;16例呈结节状,1例呈团块状,3例呈片状;病灶大小1.0cm×1.5cm^5.1cm×3.2cm。CT平扫显示,11例病灶呈等密度,9例呈稍低密度,4例病灶内见结节状钙化,17例显示边界模糊;12例邻近皮肤呈均匀性增厚。CT增强扫描显示,15例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3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均匀强化,2例伴窦道形成;其中13例并发同侧或双侧腋窝淋巴结结核,伴环形强化;5例并发同侧胸壁结核,伴边缘强化;10例并发肺结核。结论乳腺结核的特征性CT表现为环形强化,同时常并发同侧腋窝淋巴结结核、胸壁结核及肺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乳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支气管结核诊治中的应用
12
作者 舒伟强 吕圣秀 +3 位作者 李春华 杨长萍 戴欣 王惠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1114-1115,共2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特点。方法选择该院经临床证实的支气管结核患者85例,全部先进行常规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然后在AW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最后在PACS工作站上分析总结支...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分析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特点。方法选择该院经临床证实的支气管结核患者85例,全部先进行常规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然后在AW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最后在PACS工作站上分析总结支气管结核的CT表现特点。结果共发现支气管病变153处:右主支气管15处,右肺上叶24处,右肺中间段支气管14处,右肺中叶21处,右肺下叶8处;左主支气管18处,左肺上叶43处(其中舌叶13处),左肺下叶10处。单发27例,多发58例。管壁不规则增厚113处(占73.9%),均匀性增厚40处(占26.1%)。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支气管结核病变优势显著,可为临床诊治支气管结核提供重要影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结核 计算机断层摄影 X线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结核48例CT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舒伟强 吕圣秀 +1 位作者 戴欣 何颖竹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11期1695-1697,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48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 48例患者中出现CT表现116例次:Ⅰ型(CT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肿大淋巴结,增强后强化方式与邻近肌...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48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 48例患者中出现CT表现116例次:Ⅰ型(CT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肿大淋巴结,增强后强化方式与邻近肌肉组织相近)14例次(12.1%),Ⅱ型(CT平扫也表现为密度均匀,增强后强化不均匀、周围脂肪间隙清晰)37例次(31.9%),Ⅲ型(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表现为环形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清晰)27例次(23.3%),Ⅳ型(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可见分隔样及环形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38例次(32.8%)。病灶分区:Ⅰ区11例[22.9%(11/48)],Ⅱ区29例[60.4%(29/48)],Ⅲ区29例[60.4%(29/48)],Ⅳ区34例[70.8%(34/48)],Ⅴ区13例[27.1%(13/48)],Ⅵ区6例[12.5%(6/48)],Ⅶ区7例[14.6%(7/48)],锁骨上区25例[52.1%(25/48)],共154个淋巴结区受累。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有较典型特异性改变,CT检查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和邻近结构等情况,但CT诊断需要平扫、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同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6例颅内结核的临床及CT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吕圣秀 李春华 +3 位作者 戴欣 何颖竹 杨长萍 舒伟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884-4886,共3页
目的探讨276例颅内结核临床及头颅CT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76例确诊颅内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头颅CT影像学特点。结果 276例颅内结核均合并肺结核,其中血液传播型肺结核占49.6%;中青年患者(72.5%)居多;发热(70.0%)和头痛(66.2%)居多;夏... 目的探讨276例颅内结核临床及头颅CT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76例确诊颅内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头颅CT影像学特点。结果 276例颅内结核均合并肺结核,其中血液传播型肺结核占49.6%;中青年患者(72.5%)居多;发热(70.0%)和头痛(66.2%)居多;夏秋季发病率高,有167例(80.7%)。头颅CT平扫检查阳性率63.4%,增强扫描阳性率98.6%。其中结核性脑膜炎236例(85.5%);结核性脑炎158例(57.2%);结核瘤144例(52.2%);结核性血管炎133例(48.2%)。结论颅内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头颅CT平扫检查多有异常,增强扫描阳性率明显增加,脑膜、脑血管、脑实质病变常常相伴而行。诊断依据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头颅CT,尤其要重视头颅增强CT扫描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结核 临床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低剂量CT在AIDS合并PCP体质量正常患者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圣秀 曾勇明 +3 位作者 戴欣 李春华 何颖竹 舒伟强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4115-4116,4119,共3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正常体质量111例患者的临床应用,评价其可行性,并建立相应的扫描方案。方法使用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FII双排螺旋CT机,其管电压值固定为120kV,分别采用常规... 目的研究低剂量CT扫描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正常体质量111例患者的临床应用,评价其可行性,并建立相应的扫描方案。方法使用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FII双排螺旋CT机,其管电压值固定为120kV,分别采用常规扫描(自动调制mAs)与低剂量扫描,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50mAs组(所用管电流为50mAs)、40mAs组(所用管电流为40mAs)、30mAs组(所用管电流为30mAs),将其影像学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制定其相应的低剂量扫描方案。结果常规扫描与50mAs组优质片率各占70.3%、62.2%,良级片率分别为29.7%、37.8%,两者均未出现差级片;常规扫描与40mAs组优质片率各占67.6%、56.8%,良级片率分别为32.4%、43.2%,两者均未出现差级片;常规扫描与30mAs组:优质片各占70.3%、56.8%,良级片分别为29.7%、43.2%,两者均未出现差级片。图像质量均以优和良为主,在达到诊断要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与低剂量扫描(50mAs、40mAs、30mAs),辐射剂量分别为:7.6、2.6、2.1、1.5mGy,以30mAs组最低,剂量为原来的19.8%。111例患者采用常规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均达到影像学诊断要求,无1例漏诊、误诊。结论胸部低剂量CT扫描在AIDS合并PCP体质量正常患者影像学表现中完全能满足临床诊治要求,切实可行;同时,为确保图像质量的稳定性,可以采用首次常规剂量扫描,复查中进行低剂量CT扫描;胸部低剂量CT扫描电压固定为120kV,电流采用30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肺炎 肺囊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的增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16
作者 舒伟强 赵攀 +2 位作者 吕圣秀 李春华 何颖竹 《右江医学》 2013年第4期565-566,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25例患者的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平扫发现异常40例,增强检查发现异常115例。CT平扫表现为基底池透光度降低、边界模糊、狭窄,脑实质... 目的探讨增强CT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125例患者的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平扫发现异常40例,增强检查发现异常115例。CT平扫表现为基底池透光度降低、边界模糊、狭窄,脑实质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节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脑积水;增强后显示基底池明显强化,脑实质结节灶均匀或环状强化。结论增强CT扫描较CT平扫能更有效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的各种病理改变,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治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CT改变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唐光孝 刘雪艳 +5 位作者 李春华 王惠秋 舒伟强 赵静 刘羽 吕圣秀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691-695,共5页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患者胸部CT病灶变化与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为评估患者病情变化、预测患者转归和评价疗效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20年1月24日—2020年3月15日间收治的COVID-19确诊...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患者胸部CT病灶变化与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为评估患者病情变化、预测患者转归和评价疗效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20年1月24日—2020年3月15日间收治的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灶在CT图像的吸收情况分为三种类型,明显持续吸收型为A组;稳定缓慢吸收为B组;进展后吸收型为C组。根据病灶吸收情况分析其CT变化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患者47例,其中A组18例、B组14例、C组15例。入院首次、疗程中、治疗末次不同时期T淋巴细胞水平,均表现为A组>B组>C组。在病灶吸收时,CD4^(+)T淋巴细胞较高,平均为(544.43±163.34)cell/ul;病灶少量变化和病灶增多时,CD4^(+)T淋巴细胞不同程度下降。在治疗过程中,A、B两组CD4^(+)T淋巴细胞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以上,其中A组CD4^(+)T淋巴细胞平均升高134 cell/ul,升高幅度低于B组(192 cell/ul)和C组(149 cell/ul);末次T淋巴细胞均达到正常水平,但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在复查时,52次病灶吸收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544.43±163.34)cell/ul,31次病灶少量变化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339.06±145.98)cell/ul,16次CT病灶进展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230.50±95.24)cell/ul,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当患者肺部病灶进展增多时,提示其自身免疫功能较差,需加强免疫调节。反之,病程中检测到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时,要注意病灶进展的风险,及时复查CT观察病灶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免疫水平 T淋巴细胞 CT CD4^(+)
原文传递
艾滋病并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春华 刘雪艳 +5 位作者 吕圣秀 王惠秋 舒伟强 杨佳 唐光孝 戴欣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1-1104,共4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并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本院确诊的83例艾滋病并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同期94例艾滋病病毒阴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 目的分析艾滋病并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本院确诊的83例艾滋病并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同期94例艾滋病病毒阴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CT表现特点。结果研究组痰菌阳性、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发热、咳嗽、乏力、盗汗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纳差、体重下降、合并其他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粟粒结节的大小、密度及分布表现为均匀一致者低于对照组(P均<0.05);斑片影、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淋巴结肿大及肺外结核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艾滋病并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粟粒结节多呈"三不均匀"分布,常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原文传递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表现及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雪艳 唐光孝 +6 位作者 李春华 鲁雁秋 杨佳 舒伟强 戴欣 李咏梅 吕圣秀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2月6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17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回顾性... 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2月6日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17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其首次胸部CT检查表现及诊疗中的影像学动态变化。结果:17例患者首次胸部CT检查表现示病变以周边优势分布16例;受累肺叶为3叶者2例,4叶者1例,5叶者14例;磨玻璃影17例,实变影10例,胸膜下线7例,充气支气管征象9例,小叶间隔增厚3例,支气管扩张2例,少许胸腔积液2例;淋巴结肿大3例,短径为1.0~1.2 cm。16例复查CT患者中,8例患者病灶呈持续性好转,8例患者病灶呈波动性变化。结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CT检查表现以磨玻璃影及实变影为主,呈周边优势分布。病变范围广泛,以5叶受累居多。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少见。动态监测胸部CT检查变化对该病的疗效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2019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HIV阳性与阴性者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及CT表现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佳 吕圣秀 +4 位作者 舒伟强 王惠秋 刘雪艳 唐光孝 李春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HIV感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43例(观察组)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与同期经病理证实的43例HIV阴性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HIV感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43例(观察组)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与同期经病理证实的43例HIV阴性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病灶3个月内发生明显进展26例(60.5%),对照组11例(25.6%)(χ~2=18.726,P<0.05);观察组病灶分布在Ⅶ区48.8%(21/43),最大层面长径≥4 cm 74.4%(32/43),形态不规则100%(43/43),边缘模糊93.0%(40/43),融合伴脓腔形成93.0%(40/43),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93.0%(40/43),均多于对照组的7%(3/43)、27.9%(12/43)、62.8%(27/43)、44.2%(19/43)、51.2%(22/43)、62.8%(2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02、11.092、19.657、23.808、18.726、11.417;P均<0.05)。观察组淋巴结钙化9.3%(4/43),病灶均匀强化4.7%(2/4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2%(16/43)、53.5%(2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783、24.870,P均<0.05)。结论 HIV感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呈多区域广泛分布与肺部及胸内淋巴结结核的播散密切相关,病变进展速度较HIV阴性患者更快,CT表现病灶范围大,脓肿融合形态不规则,肉芽肿及钙化灶形成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颈部淋巴结结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