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六甲施善华商与公众记忆——以甲必丹李为经(1614~1688)为例
1
作者 苏尔梦 罗燚英 《海洋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92-102,共11页
从我们能找到的各种碑刻集来看,似乎马六甲是东南亚唯一发现颂扬本地知名人士"颂德碑"或"功德碑"的地区(1)。在结构上,"颂"近似"赞"(故中文有"颂赞"一词),通常的结构方式是在实际铭文后接一首诗,诗为四字句式,源自《诗经&... 从我们能找到的各种碑刻集来看,似乎马六甲是东南亚唯一发现颂扬本地知名人士"颂德碑"或"功德碑"的地区(1)。在结构上,"颂"近似"赞"(故中文有"颂赞"一词),通常的结构方式是在实际铭文后接一首诗,诗为四字句式,源自《诗经·颂》。(2)《诗经·颂》是为官方的目的而作,如感谢上天仁慈的举动、颂扬王室祖先的德行、赞美王室的功绩、宣扬君主的恩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六甲 记忆 公众 结构方式 东南亚 诗经 祖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使者对下洲或南方国家的观察(1830~1844) 被引量:2
2
作者 苏尔梦 成思佳(译) 《海洋史研究》 2021年第1期158-174,共17页
尽管越南和东印度群岛之间的商业联系可以追溯到很早之前,但越南文人却鲜少对他们的南方邻居表示好奇。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漠不关心。事实上,《大越史记全书》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历代帝王本纪",即按照时间... 尽管越南和东印度群岛之间的商业联系可以追溯到很早之前,但越南文人却鲜少对他们的南方邻居表示好奇。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漠不关心。事实上,《大越史记全书》只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历代帝王本纪",即按照时间顺序记录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其中偶尔提及来自邻国的侵略、针对侵略进行的远征、外国使者的朝贡或单纯的贸易活动等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TNAM Ha chau Vietnamese Emissaries Nguyen cou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及临近海域的沟通语言(15~18世纪)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尔梦 宋鸽(译) 《海洋史研究》 2020年第2期265-289,共25页
与葡萄牙语同时,马来语是在整个印度群岛,以及波斯、印度斯坦、上至中国的范围内使用的一种语言,但不同的是,葡萄牙语更多用于西方,而马来语更常用于印度群岛东部。——范伦丁(F.Valentijn),《新旧东印度志》,1724年,第二卷,第244页。... 与葡萄牙语同时,马来语是在整个印度群岛,以及波斯、印度斯坦、上至中国的范围内使用的一种语言,但不同的是,葡萄牙语更多用于西方,而马来语更常用于印度群岛东部。——范伦丁(F.Valentijn),《新旧东印度志》,1724年,第二卷,第244页。尽管从遥远的过去中国与东南亚之间就一直保持着联系,但我们对彼此间长期的文化交流过程与沟通语言等方面却知之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流 马来语 沟通语言 东印度 葡萄牙语 中国与东南亚 18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下巴达维亚(1619~1799)的华人墓地(英文)
4
作者 苏尔梦 《海洋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76-94,共19页
当今亚洲主要城市内不再容许死者拥有一席之地,故此,十七、十八世纪,荷兰治理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期间对华人墓地的观点与处理方式值得关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理人将华人义冢视为浪费土地的态度,试图限制其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当今亚洲主要城市内不再容许死者拥有一席之地,故此,十七、十八世纪,荷兰治理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期间对华人墓地的观点与处理方式值得关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代理人将华人义冢视为浪费土地的态度,试图限制其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引起了当地华人强大的文化性抵制,从而让墓地转化为战略的权力关系领域。直到印度尼西亚独立之,人口压力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后,华人才开始重新思考他们的丧葬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达维亚 华人与荷兰人的关系 华人丧葬文化 城市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与海(11-20世纪初)
5
作者 苏尔梦 《海洋史研究》 2022年第2期24-56,共33页
其妇女亦能跳荡力斗,把舵司艭,追奔逐利。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舟语》。中国海洋史于近几十年来大幅发展,然而,却鲜少着墨论述海与近代女性。本文将尝试探索这些属于特殊社会族群——中国南方做海①的水上人家之女性,以及她们如... 其妇女亦能跳荡力斗,把舵司艭,追奔逐利。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八《舟语》。中国海洋史于近几十年来大幅发展,然而,却鲜少着墨论述海与近代女性。本文将尝试探索这些属于特殊社会族群——中国南方做海①的水上人家之女性,以及她们如何为了讨生活而成为海盗集团的一员;某些女性甚至脱颖而出,被载入官方历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新语》 水上人家 近代女性 屈大均 海洋史 尝试探索 社会族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历纪元法是在中国先使用还是在南洋先使用?(英文)
6
作者 苏尔梦 《海洋史研究》 2014年第2期266-282,共17页
学者一般认为孔子纪年的设想初步形成于1891年前后。康有为首次使用孔子纪年则是在1895年创立的《强学报》第一期上,1898年他提倡把孔历当作国历。同年在新加坡,邱菽园在其创立的《天南新报》上也开始使用孔子纪年。然而在南洋,当时孔... 学者一般认为孔子纪年的设想初步形成于1891年前后。康有为首次使用孔子纪年则是在1895年创立的《强学报》第一期上,1898年他提倡把孔历当作国历。同年在新加坡,邱菽园在其创立的《天南新报》上也开始使用孔子纪年。然而在南洋,当时孔教和孔子纪元的观念却并非新鲜事物。根据一些华文碑铭和马来文的回忆录的记载,1880年前后出生于爪哇泗水的一位改革者周[平为],已经开始使用孔子纪年,其带有双重目的:一是提醒国人中国文化的本位意识,二是引进西洋的思想。因此,不仅关于孔子纪年的起始时间、起源地区需要重新检讨,而且对于处在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前沿的南洋华人在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需要郑重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历纪元 南洋 康有为 周平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