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半夏’无菌繁殖体系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桂芝 腊贵晓 +3 位作者 郭军旗 苏秀红 董诚明 陈随清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0,共8页
以‘唐半夏’块茎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以及电流刺激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以期为‘唐半夏’无性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适不定芽诱导培... 以‘唐半夏’块茎为试材,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增殖、生根的影响以及电流刺激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以期为‘唐半夏’无性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1)6-BA+0.1 mg·L^(-1)NAA,平均每个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最多(9.38个)且诱导率为93.75%;采用电流刺激不仅提高不定芽的增殖倍数,且对‘唐半夏’植株的生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20 mA、5 min处理下,不定芽增殖倍数最大(13.31倍),组培苗生长健壮且出现生根的现象。最适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 MS+0.2 mg·L^(-1)NAA,生根率为100%,生根数为23.75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半夏’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电流刺激 不定芽 生根
原文传递
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41
2
作者 苏秀红 宋小玲 +1 位作者 强胜 段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8-311,共4页
以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通过相对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活力指数3个指标,研究了14个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Spreng.)的耐旱能力,并采用模糊隶属法用上述3个指标对14个不同种群的耐旱性进行... 以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通过相对发芽率、萌发抗旱指数、活力指数3个指标,研究了14个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EupatoriumadenophorumSpreng.)的耐旱能力,并采用模糊隶属法用上述3个指标对14个不同种群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LP、PZH、YJ种群较为耐旱,耐旱隶属函数总平均值分别0.766、0.689、0.658,SM种群则较为敏感,耐旱隶属函数总平均值为0.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种群 水分胁迫 耐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组织培养物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苏秀红 董诚明 +1 位作者 王伟丽 冯卫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80-1083,共4页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次生代谢产物 组织培养物 积累动态 二萜类化合物 抗菌活性成分 迷迭香酸 多酚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耐热性差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苏秀红 强胜 宋小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66-1771,共6页
以采集于紫茎泽兰(E up a torium ad enophorum Spreng.)危害较为严重的云南、广西、贵州、四川以及澳大利亚共17个种群的紫茎泽兰为实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气候法、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法(测定了净光合速率、M DA、叶绿素荧光)比较了不... 以采集于紫茎泽兰(E up a torium ad enophorum Spreng.)危害较为严重的云南、广西、贵州、四川以及澳大利亚共17个种群的紫茎泽兰为实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气候法、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法(测定了净光合速率、M DA、叶绿素荧光)比较了不同种群紫茎泽兰耐热性.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云南元江与其它种群相比热害指数最低、隶属函数值较高,最为耐热,其次为元谋种群;而云南大理种群热害指数较高,隶属函数均值也较低,其次为广西隆林.说明元江、元谋种群较为耐热,而隆林、大理种群则较为敏感.结合其生境来看,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种群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反映了其对入侵地环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种群 高温胁迫 耐热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叶片形态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苏秀红 董诚明 +4 位作者 冯卫生 陈随清 王龙 王伟丽 黄严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51-2353,共3页
目的通过对8种不同叶型冬凌草叶片形态特征、叶表皮特征的观察及叶片主要性状的测量,探讨冬凌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冬凌草叶型多样性进行了观察描述,并采用直尺对叶片主要性状如:叶长、叶宽、叶... 目的通过对8种不同叶型冬凌草叶片形态特征、叶表皮特征的观察及叶片主要性状的测量,探讨冬凌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冬凌草叶型多样性进行了观察描述,并采用直尺对叶片主要性状如:叶长、叶宽、叶先端长、宽度进行了测量;对不同叶型冬凌草叶表皮进行了剥离和临时制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其叶表皮特征。结果不同叶型的冬凌草其表皮细胞的形状、气孔类型均相同,但其叶基形状、叶长、叶宽、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细胞的数目、气孔长度、宽度及气孔密度等)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冬凌草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叶外部形态特征及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出现了一定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叶型 叶表皮特征 气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测定 被引量:5
6
作者 苏秀红 董诚明 +2 位作者 王春雷 王龙 王伟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0-316,共7页
以冬凌草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冬凌草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并对不同外植体(茎、叶)诱导愈伤、芽的分化能力及再生植株内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MS+2.0 mg/L 6-BA+1.0 mg/L NAA培养... 以冬凌草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冬凌草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并对不同外植体(茎、叶)诱导愈伤、芽的分化能力及再生植株内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MS+2.0 mg/L 6-BA+1.0 mg/L NAA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效果较好;在MS+2.0 mg/L 6-BA的培养基上诱导芽的效果较好;叶片和茎段在愈伤诱导培养基上均能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但其再分化能力以茎段最好;再生苗生根培养基以0.3 mg/L IBA最好;以叶为外植体诱导的再生植株中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均高于以茎为外植体诱导的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愈伤组织 冬凌草甲素 迷迭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苏秀红 董诚明 王伟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78-3279,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方法将再生植株置于不同光质的培养箱中,观察不同光质下再生植株的生长情况,并测定其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绿光最有利于冬凌草再生植株...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方法将再生植株置于不同光质的培养箱中,观察不同光质下再生植株的生长情况,并测定其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绿光最有利于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其体内冬凌草甲素和迷迭香酸的积累,其次为白光;红光对于冬凌草再生植株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均不利。结论不同光质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冬凌草甲素和迷迭香酸)积累均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再生植株 光质 次生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转录组SSR位点分析及多态性初步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苏秀红 李庆磊 +3 位作者 陈随清 董诚明 杨晶凡 尹雷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96,共4页
以冬凌草转录组为研究对象,使用Microsatellite(MISA)软件进行SSR搜索,分析冬凌草中SSR位点信息,并利用Primer 3设计SSR引物,对其多态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共发现11 114个SSR,分布于8 873条独立基因(Unigenes)中,SSR位点出现... 以冬凌草转录组为研究对象,使用Microsatellite(MISA)软件进行SSR搜索,分析冬凌草中SSR位点信息,并利用Primer 3设计SSR引物,对其多态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共发现11 114个SSR,分布于8 873条独立基因(Unigenes)中,SSR位点出现频率为24.90%,共有55种重复基元,平均每3 517bp含1个SSR位点。SSR位点所包含的重复类型中,二核苷酸重复是主要类型,占总SSR的47.71%;其次是单碱基重复类型(35.46%)。SSR所包含的重复基元中,单核苷酸重复基元A/T和二核苷酸重复基元AG/CT是优势重复基元,分别占总SSR的34.95%、30.16%。多态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冬凌草转录组SSR类型丰富,多态性潜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转录组 SSR
原文传递
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之刍探 被引量:9
9
作者 苏秀红 纪宝玉 董诚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7-168,共2页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针对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做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药用植物学》中显微结构部分教学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苏秀红 娄玉霞 董诚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107-108,共2页
植物显微结构部分是药用植物学中很重要的部分,该章节的内容与《中药鉴定学》密切相关,因此该部分内容掌握的好坏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鉴于此,笔者以根的组织构造为例,主要从重在理解、切勿死记硬背,利用显微摄像系统及... 植物显微结构部分是药用植物学中很重要的部分,该章节的内容与《中药鉴定学》密切相关,因此该部分内容掌握的好坏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鉴于此,笔者以根的组织构造为例,主要从重在理解、切勿死记硬背,利用显微摄像系统及多媒体教学、结合相关课程教学等几个方面对《药用植物学》显微结构部分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与同仁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秀红 张飞 +4 位作者 王超 侯益民 陈随清 刘雅敏 刘孟奇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6期136-138,共3页
针对我院传统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显微摄像系统、编写思考题、学生自主准备实验材料、实物教学等,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下,最大限度地拓宽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并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实验教学 实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阈值的冲击信号去噪 被引量:11
12
作者 苏秀红 李皓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7年第1期204-208,220,共6页
冲击信号是非线性的并且容易受到噪声污染;为研究冲击信号去噪的问题,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去噪和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EMD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单纯的EMD去噪方法会在去除高频噪声的同... 冲击信号是非线性的并且容易受到噪声污染;为研究冲击信号去噪的问题,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去噪和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EMD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单纯的EMD去噪方法会在去除高频噪声的同时压制高频的有效信息;EMD与小波阈值去噪相结合,利用连续均方误差准则确定含噪较多的高频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对高频IMF分量进行小波阈值去噪,以分离并保留这些分量中的有效信息,同时保持低频IMF分量不变;对模拟数据和实际冲击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结果表明,基于EMD的小波阈值去噪方法的去噪效果优于单纯的EMD去噪方法和小波阈值去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阈值 经验模态分解 冲击信号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在冬凌草植株内空间积累的动态规律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秀红 李雪菊 +1 位作者 董诚明 王伟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1期5-6,共2页
目的:揭示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在冬凌草植株内空间积累的动态规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在同一株植物内,从上到下随着叶位及节间的降低,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本结果为... 目的:揭示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在冬凌草植株内空间积累的动态规律。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在同一株植物内,从上到下随着叶位及节间的降低,冬凌草甲素、迷迭香酸的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本结果为确定冬凌草的最佳采收部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冬凌草甲素 迷迭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DI)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秀红 尹磊 陈随清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0-85,共6页
以冬凌草无菌苗为试验材料,在冬凌草转录组信息数据的基础之上,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克隆到冬凌草二萜类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somerase,IDI),并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以冬凌草无菌苗为试验材料,在冬凌草转录组信息数据的基础之上,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克隆到冬凌草二萜类合成的关键酶基因: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sopentenyl diphosphate isomerase,IDI),并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IDI cDNA基因全长1 050bp,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06bp,编码301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序列理论分子量为27.4kDa,等电点为5.06,是一种亲水性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发现IDI在叶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愈伤组织中表达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二萜 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基因(IDI)
原文传递
基于Nand Flash的高速存储器结构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秀红 李春枝 申川 《电子设计工程》 2014年第23期4-7,共4页
Nand Flash存储器具有容量较大,改写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存储,因而在业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设计大容量、高存储速度、易扩展的存储系统,本文通过分析理论存储速度,结合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技术、交替双平面编程和... Nand Flash存储器具有容量较大,改写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存储,因而在业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设计大容量、高存储速度、易扩展的存储系统,本文通过分析理论存储速度,结合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技术、交替双平面编程和流水线技术,设计了一种高效的高速存储体系结构。本文同时利用并行存储技术来提高存储速度。通过对此存储系统的存储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最高存储速度可以达到319.2 MB/s,在某弹载存储器中能实现200 MB/s的实际数据存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存储系统 DMA 流水线技术 交替双平面编程 并行存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传感器在强噪声环境下的响应输出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秀红 周桐 黄海莹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40-43,共4页
目的考察强噪声场下振动传感器的性能。方法采用GJB 150.17—86对振动传感器进行噪声鉴定试验,并分析传感器在噪声场中的响应输出,对比试验前后的传感器性能指标。结果振动传感器经过强噪声场试验后的性能正常,振动传感器在强噪声场中... 目的考察强噪声场下振动传感器的性能。方法采用GJB 150.17—86对振动传感器进行噪声鉴定试验,并分析传感器在噪声场中的响应输出,对比试验前后的传感器性能指标。结果振动传感器经过强噪声场试验后的性能正常,振动传感器在强噪声场中的响应相对较小,单项振动试验中的噪声场不会影响振动传感器的测试结果。结论该传感器可以完成振动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传感器 噪声试验 响应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行网络考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秀红 李汉伟 +1 位作者 董诚明 张丽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1期116-117,共2页
目的:通过同一专业网络化考试班级与普通班考试班级的比较,探索《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行网络考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试验于2008年开始进行,网络考试班级为本院2006级中药学本科班,普通考试班为2007级中药学本科班,为排除其他因... 目的:通过同一专业网络化考试班级与普通班考试班级的比较,探索《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行网络考试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试验于2008年开始进行,网络考试班级为本院2006级中药学本科班,普通考试班为2007级中药学本科班,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两个班级的课程均由同一个资历较深的教师主讲。结果:普通考试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分别为75分、95.28%,要高于网络考试班(66分、86.11%),并且普通考试班90分以上人数为5人,网络考试班为0人,普通与网络两种考试形式的平均成绩有明显差异(P<0.05),及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的普及,网络考试系统已成为这一教学手段的有效工具。与传统考试相比,网络考试具有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具有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 网络考试 中药学专业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HT在爆炸振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苏秀红 《电子设计工程》 2016年第10期156-158,162,共4页
HHT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因其高度的自适应性和高效性,近年来受到学者的广泛研究。在某炸药件销毁的过程中,本文借助振动测试系统开展了炸药件爆炸振动波的测试,并且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数据... HHT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因其高度的自适应性和高效性,近年来受到学者的广泛研究。在某炸药件销毁的过程中,本文借助振动测试系统开展了炸药件爆炸振动波的测试,并且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对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处理,从数据分析的结果中探究爆炸波的特点,可为大药量炸药爆炸的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尔伯特黄变换 EMD分解 振动信号分析 爆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概论》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苏秀红 董诚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5期76-77,共2页
《生物工程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制药工程专业开设本课程是近几年才提出的,因此在讲授本课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近年来在《生物工程概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与同仁进行交流。
关键词 生物工程概论 生物技术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AFLP技术分析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5
20
作者 段惠 强胜 +3 位作者 苏秀红 吴海荣 朱云枝 刘琳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2109-2114,共6页
利用AFLP技术,选择EcoRI/MesI这一酶切组合,应用6对E+3/M+3引物组合进行选择性扩增,检测了24个地区的紫茎泽兰种群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共扩增出509个遗传位点,其中392个多态位点,多态率为77.01%。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0,Nei’s基因... 利用AFLP技术,选择EcoRI/MesI这一酶切组合,应用6对E+3/M+3引物组合进行选择性扩增,检测了24个地区的紫茎泽兰种群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共扩增出509个遗传位点,其中392个多态位点,多态率为77.01%。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并通过Jaccard的方法将电泳带矩阵转化为遗传相似性系数矩阵,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被检测的24个紫茎泽兰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丰富程度与入侵定植时间有关,最早受紫茎泽兰入侵的云南省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变异最大,大致分为9个类群,紫茎泽兰的遗传基因可能对该省多样的气候条件或生境产生了明显的适应性变化;新入侵地区的则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并与云南省临近地区具有明显的种源地的地源性亲缘关系。子实的风媒传播是紫茎泽兰入侵的主要途径,样点间均具有明显的地源性亲缘关系;水媒也可能是该草传播的途径之一。紫茎泽兰可能首先从缅甸、越南、老挝经风媒入侵我国云南南部,逐渐扩散入侵中北部,又从云南北部和东部传入四川、贵州、广西、湖北等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AFLP 遗传多样性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