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对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苗新宇 方福生 +5 位作者 成晓玲 闫双通 卢艳慧 李剑 李春霖 田慧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对糖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我院行糖尿病筛查的中老年人群,所有受检者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以评估糖代谢状态;根据OGTT结果分为...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对糖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5月-2007年5月在我院行糖尿病筛查的中老年人群,所有受检者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以评估糖代谢状态;根据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o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R)组及新诊断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以校正胰岛素抵抗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HBCI/IR)评估β细胞功能,以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作为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标。结果共纳入756例受检者。糖代谢状态从NGT→IGR→DM,校正胰岛素抵抗后的胰岛β细胞功能(HBCI/IR)逐渐下降(P<0.001),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逐渐增加(P<0.001)。单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HBCI/IR与糖代谢状态(β=-10.0;95%CI:-12.6,-7.3;P<0.001)显著相关。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后,胰岛β细胞功能(HBCI/IR)是中老年人群糖代谢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β=-0.003;95%CI:-0.006,0.000;P<0.05)。结论胰岛β细胞功能是中老年人群糖代谢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糖代谢状态 胰岛Β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苗新宇 朱潇潇 +2 位作者 龚燕平 谷昭艳 李春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0-235,共6页
目的建立血管衰老模型,观察比较高葡萄糖(HG)、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过氧化氢(H_2O_2)及棕榈酸(PA)对原代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诱导衰老作用。方法取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组织贴块法提取原代RAEC并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3... 目的建立血管衰老模型,观察比较高葡萄糖(HG)、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过氧化氢(H_2O_2)及棕榈酸(PA)对原代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诱导衰老作用。方法取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组织贴块法提取原代RAEC并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D31的表达并进行鉴定。分别应用30 mmol/L葡萄糖(HG)、 10μmol/L AngⅡ、 100μmol/L H_2O_2、 0.5 mmol/L PA处理原代RAEC 24 h。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 mRNA的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6、 P21、 P53蛋白水平;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P16的表达, CCK-8法观察细胞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RAEC中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细胞增加,以H_2O_2、 PA处理组更明显; HG、 AngⅡ、 H_2O_2、 PA处理均可增加RAEC的P16 mRNA水平; AngⅡ、 H_2O_2、 PA处理均可增强RAEC的P16、 P21蛋白水平,以H_2O_2组最显著。各处理组细胞P16表达均增强,与对照组相比, HG组与AngⅡ组细胞存活率变化不大, H_2O_2组与PA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结论 HG、 AngⅡ、 H_2O_2及PA均可诱导建立RAEC衰老模型,以H_2O_2诱导衰老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 原代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情境模拟教学在军队保健人员急救培训与考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苗新宇 刘源 +5 位作者 刘朝阳 王浩 尹明 骆雷鸣 魏星 黄海力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了解全程情境模拟教学对军队保健人员的急救培训考核的效果。方法对在作者医院进修的73名北京地区军队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局所属干休所保健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院前、院内全程情境模拟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考核对象共分... 目的了解全程情境模拟教学对军队保健人员的急救培训考核的效果。方法对在作者医院进修的73名北京地区军队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局所属干休所保健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院前、院内全程情境模拟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考核对象共分为15组,成绩优秀团队10组(66.67%),良好团队4组(26.67%),及格团队1组(6.66%)。问卷调查显示,65人(89.04%)评价全程情境模拟真实度在90分以上;57名(78.08%)受训医护人员认为本次培训考核非常有帮助,体现在有助于对急诊全流程的整体掌握、发现各环节不足、提升处置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能力。72.60%的受训医护人员建议增加不同疾病的模拟病例;69.86%的医护人员希望先有培训,后考核。结论全程情境模拟教学在急危重症救治培训方面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升军队保健人员急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模拟教学 医学教育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救医学 保健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保护胰岛β细胞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苗新宇 刘瑜 李春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1-509,共9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肠促胰岛素.大量研究表明,除刺激胰岛素分泌外,GLP-1可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抑制β细胞凋亡,从而增加胰岛β细胞量.本文就其相关分子信号转导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 Β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苗新宇 李剑 +3 位作者 李春霖 李楠 孙般若 马丽超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64-367,共4页
目的观察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6例于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就诊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单用或联用沙格列汀5 mg,1次/d调节血糖。比较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代谢相关指... 目的观察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沙格列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6例于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就诊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均单用或联用沙格列汀5 mg,1次/d调节血糖。比较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代谢相关指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并记录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1),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较用药前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体质量、血压、血脂、血尿酸、肝肾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淀粉酶及脑利钠肽前体无明显变化。用药期间均能耐受治疗,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及心脑血管事件。结论沙格列汀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沙格列汀 中老年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样肾上腺皮质病鉴别诊断切点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苗新宇 林璐 +14 位作者 李乐乐 陈康 吕朝晖 巴建明 裴育 谷伟军 杜锦 王先令 郭清华 臧丽 李一君 闫文华 李春霖 母义明 窦京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79-684,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样肾上腺皮质病(PPNAD)、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BMAH)和肾上腺皮质腺瘤(ADA)三种疾病的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尿游离皮质醇变化比值,探讨PPNAD患者的鉴别诊断切点。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20年12月于解... 目的通过比较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样肾上腺皮质病(PPNAD)、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BMAH)和肾上腺皮质腺瘤(ADA)三种疾病的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后尿游离皮质醇变化比值,探讨PPNAD患者的鉴别诊断切点。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病理明确诊断为PPNAD(7例)、PBMAH(31例)及ADA(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患者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LDDST)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DDST)抑制后24 h尿游离皮质醇(24 h UFC)与抑制前(基线)24 h UFC比值(post UFC/pre UFC)为检测变量,以是否为PPNAD为状态变量,寻找鉴别诊断PPNAD的最佳切点。结果PPNAD、PBMAH及ADA三组患者基线及LDDST、HDDST后血皮质醇(F)水平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受抑制,且PBMAH组基线及HDDST后ACTH水平最高,ADA组ACTH水平最低(P<0.05);三组患者基线24 h UFC均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BMAH、ADA组比较,PPNAD组患者LDDST post UFC/pre UFC[1.88(1.39,2.59)]明显高于PBMAH组[1.13(0.82,1.37),P=0.001]及ADA组[1.11(0.70,1.49),P=0.003],且HDDST抑制后的post UFC/pre UFC[2.31(1.23,3.08)]亦高于PBMAH组[1.22(0.94,1.63),P=0.004]及ADA组[1.39(1.08,1.53),P=0.008]。与PBMAH、ADA组比较,PPNAD组患者LDDST中post UFC/pre UFC诊断切点为1.385,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1.5%;HDDST中post UFC/pre UFC诊断切点为2.290,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95.0%。结论地塞米松抑制试验post UFC/pre UFC切点对PPNAD患者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当LDDST中post UFC/pre UFC为1.385以上,HDDST中post UFC/pre UFC为2.290以上可能诊断为PPN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疾病 库欣综合征 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样肾上腺皮质病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微观内涵、发展机理和政策取向 被引量:16
7
作者 任保平 苗新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8,共11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的结果,是从微观企业到中观产业再到宏观社会经济三个层面依次递进的过程。作为数实融合的基本单元,实体企业与外部数字环境的交互联结及其内部数字化转型共同构成了微观层面...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的结果,是从微观企业到中观产业再到宏观社会经济三个层面依次递进的过程。作为数实融合的基本单元,实体企业与外部数字环境的交互联结及其内部数字化转型共同构成了微观层面数实融合的主要内容。以实体企业为研究对象,从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和数字环境三个方面明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微观内涵,从实体企业的生产过程、组织管理过程、研发创新过程、绿色发展过程和供应链过程五个维度解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微观发展效应。针对效应形成机制和环境制约因素,应加快构建和完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设施生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人才生态和治理生态,以生态系统建设进一步强化数实深度融合的微观发展效应,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数实融合 数字技术 数据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组随访13年的老年人死亡原因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苗新宇 田慧 +7 位作者 李春霖 邵迎红 李剑 杨彦 方福生 刘敏燕 闫双通 成晓玲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793-796,共4页
目的一组随访13年的老年人死亡原因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关系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009年老年人群查体和病历资料,比较不同代谢性疾病对人群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本组2 160例老年人在13年的随访中共死亡576例,总死亡率26.67%;死亡原... 目的一组随访13年的老年人死亡原因与代谢综合征之间关系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009年老年人群查体和病历资料,比较不同代谢性疾病对人群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本组2 160例老年人在13年的随访中共死亡576例,总死亡率26.67%;死亡原因排位前三名的是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6.98%、31.42%和18.2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7,95%CI=1.144-1.193)和高血压(OR=1.39,95%CI=1.078-1.779)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单个代谢疾病死亡率比较,仅高血压组死亡率(29.31%)高于非高血压组(19.80%,P〈0.01),肥胖、糖、脂代谢异常组与对应非肥胖、非糖尿病、非高血压组死亡率相似。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叠加,心、脑血管患病率显著增加,但死亡原因仍以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结论本组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为主要死亡原因,增龄及高血压增加老年人群死亡风险,代谢综合征组分叠加未增加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死亡原因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多因素综合干预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苗新宇 杨彦 +7 位作者 田慧 李春霖 邵迎红 李剑 裴育 刘敏燕 方福生 成晓玲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对已接受基础治疗仍不达标的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进行多因素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各代谢指标达标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89例老年男性MS(CDS标准)患者进行10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代谢指标控制较差者75例行6个月综合干预,... 目的对已接受基础治疗仍不达标的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进行多因素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各代谢指标达标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89例老年男性MS(CDS标准)患者进行10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代谢指标控制较差者75例行6个月综合干预,余114例为对照。综合干预包括:强化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调整药物治疗(分别针对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水平进行治疗)。随访结束时干预组中56例参加填写MS知识问卷。结果 (1)干预组干预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显著改善(P<0.01),血尿酸水平亦有改善(P<0.05)。(2)对照组各代谢指标达标率除LDL-C增加(P<0.05)外,余指标均无改善。(3)调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血TC、TG及LDL-C水平,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更有效。(4)MS知识问卷统计,85.11%的患者认为代谢指标控制不佳原因为自我约束力差,48.94%的患者认为是对MS的危害没有充分认识、缺乏调整治疗知识。结论本组老年男性MS患者各代谢指标达标率以血压、体重最差;对于病程长、已行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仍未达标的老年MS患者,体重、血糖、血压达标为治疗难点;加大调脂治疗力度,可使血TG、TC、LDL-C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达标 干预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PBL、多媒体教学法在内分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苗新宇 李春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7-8,共2页
内分泌学涉及全身多系统,渗透至临床各学科领域,知识结构复杂,有效的知识传承、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对于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师至关重要。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 内分泌学涉及全身多系统,渗透至临床各学科领域,知识结构复杂,有效的知识传承、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对于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师至关重要。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内分泌教学增添了新的变革和生机。CBL、PBL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内分泌学科教学质量,开辟新的教学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PBL 多媒体教学 内分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苗新宇 李春霖 《药品评价》 CAS 2015年第17期15-17,24,共4页
二甲双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已有50多年,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地有效、安全的降糖药物,目前作为一线口服降糖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鉴于其常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临床应用广泛,可能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血药浓度、增加药... 二甲双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已有50多年,是一种经得起时间考验地有效、安全的降糖药物,目前作为一线口服降糖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鉴于其常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临床应用广泛,可能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其血药浓度、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与二甲双胍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药物相互作用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期糖尿病普查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48
12
作者 方福生 田慧 +7 位作者 于英 马琴 李春霖 成晓玲 王良宸 苗新宇 李晨曦 李楠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观察定期糖尿病普查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以北京某院校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06年2、008年及2010年5月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糖尿病普查,2008-2010年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对部分糖尿病前期人群定期进... 目的观察定期糖尿病普查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方法以北京某院校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06年2、008年及2010年5月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糖尿病普查,2008-2010年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对部分糖尿病前期人群定期进行生活方式督导,观察糖尿病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2008-2010年研究人群的糖尿病年发病率为7.2‰,低于2006-2008年的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06年检出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中,2008年有14.9%转为糖尿病;而在2008年检出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中,2010年仅5.1%转为糖尿病(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OR=1.58,95%CI1.019~2.439,P〈0.05)和高血压(OR=9.60,95%CI 1.070~86.141,P〈0.05)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性别和年龄后仍显示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OR=0.51,95%CI 0.297~0.889,P〈0.05)。结论定期糖尿病普查和健康教育及对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管理后糖尿病发病率降低,增龄、糖尿病前期、高血压与糖尿病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查 健康教育 糖尿病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波动对非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福生 成晓玲 +5 位作者 田慧 李春霖 刘敏燕 钟文雯 苗新宇 闫双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非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某社区年度查体的人群,所有受试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评估糖代谢状态,以糖负荷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的差值(△PG)判断血糖波动情况。检测踝臂脉搏波...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非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北京某社区年度查体的人群,所有受试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评估糖代谢状态,以糖负荷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的差值(△PG)判断血糖波动情况。检测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比较血糖波动(A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非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20例非糖尿病人群。以APG四分位分层(Q1-Q4),Q4的baPWV(1431±325cm/s)显著高于其他3组(Q1-0.3分别为1265±204、1278±199、1307±200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Q3的baPWV高于Q1(P〈0.05),Q2与Q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HbAlc四分位分层,Q4的baPWV(1397±289cm/s)显著高于其他3组(Ql-Q3分别为1276±200、1290±212、1293±23l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1-Q3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PG(β=70.9,95%CI51.4~90.3,P〈0.001)和HbAlc(β=137.4,95%CI82.1~192.6,P〈0.001)均与baPWV相关。多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在进行多因素调整后,仅△PG(模式1,β=21.4,P=0.009;模式2,β=14.9,P=0.045)是非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因素。结论血糖波动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是非糖尿病人群动脉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曲古菌素A促人白血病细胞株Molt-4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洪振亚 易莉莎 +3 位作者 苗新宇 卢运萍 周剑锋 刘文励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46-953,共8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抑制剂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A,TSA)能以较低浓度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但具体机制不甚明了。本实验拟研究TS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Molt-4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抑制剂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A,TSA)能以较低浓度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但具体机制不甚明了。本实验拟研究TS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株Molt-4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MTT、PI单标流式细胞术、DNAladder观察TSA诱导Molt-4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凋亡的作用,用基因芯片(microarray)、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特定浓度TSA作用Molt-4细胞一定时间后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TSA能以时间、浓度依赖性方式诱导Molt-4细胞凋亡,相同浓度和时间范围内TSA对PBMC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TSA处理9h,基因芯片分析发现Molt-4细胞中表达下调的基因有313个。下调基因编码产物包括信号转导分子、转录因子、酶、受体等,其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发育、凋亡等。其中STAT5A下调80.4%,MYC下调77.3%,ikaros下调83.1%,半定量RT-PCR验证均显示TSA作用9h后这些基因的表达下调,同时STAT5A及MYC蛋白在TSA作用24h时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TSA能诱导Molt-4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但对PBMC无明显作用。TSA对Molt-4细胞的这种选择性诱导凋亡和抑制增殖的机制与促进增殖、抗凋亡基因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菌素A MOLT-4细胞 凋亡 基因芯片 基因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琪 李楠 +12 位作者 刘敏燕 李春霖 金萌萌 苗新宇 钟文雯 方福生 龚燕平 卢艳慧 李剑 裴育 闫双通 田慧 成晓玲 《中国医药》 2015年第6期831-833,共3页
目的 评价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年龄≥65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8例,在原有降糖方案基础上加用磷酸西格列汀100 mg,1次/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 目的 评价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年龄≥65岁的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8例,在原有降糖方案基础上加用磷酸西格列汀100 mg,1次/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并记录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加用磷酸西格列汀后患者HbA1c由(7.4±1.3)%下降至(6.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空腹合并餐后高血糖患者加用磷酸西格列汀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空腹血糖:(7.0±1.1)mmol/L比(8.3±1.5) mmol/L,餐后血糖:(9.6 ±0.5)mmol/L比(14.0±3.4) mmol/L,HbA1c:(7.0±0.4)%比(8.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过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磷酸西格列汀 老年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脂肪酶的一种新方法——纳米机破碎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苗新宇 滕利荣 +3 位作者 袁立佳 王贞佐 孟庆繁 高波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6-508,共3页
采用纳米颗粒机提取脂肪酶,其比活较传统超声方法约提高3倍,且具有快速、高效、可大量生产等特点,适于工业化生产.对脂肪酶活力检测乳化液的制备方法进行优化,得到了较稳定的活力数据.
关键词 纳米颗粒机 脂肪酶 纯化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岁以上男性体质量指数、体质成分、骨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江颖 裴育 +5 位作者 苗新宇 金萌萌 谷昭艳 李剑 李春霖 田慧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探讨50岁以上老年男性随增龄,体质成分(body composition)、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9-2011年度门诊358例50岁以上老年男性患... 目的探讨50岁以上老年男性随增龄,体质成分(body composition)、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趋势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9-2011年度门诊358例50岁以上老年男性患者的体质成分及BMD测定资料,根据年龄和BMI分组,比较各年龄组间体质成分的差别,分析体质成分的变化对BMD的影响。结果 (1)该人群身高、体质量随增龄而降低(P=0.000),但BMI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体质量指数(lean mass index,LMI)及非脂肪体质量指数(fat free mass index,FFMI)随增龄而下降(P均=0.000),而脂肪体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随增龄而增加(P=0.015);骨矿含量(bone mass content,BMC)及瘦体质量(lean mass,LM)的绝对值随增龄而降低(P=0.003,P=0.000),而脂肪含量(fat mass,FM)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体质成分比例上看,随增龄%FM升高,而%LM降低(P均=0.000)。(2)随增龄股骨颈(femoral neck,FN)和全髋骨(total hip,TH)BMD降低(P=0.000,P=0.003),而腰椎1-4(L1-4)BMD无明显变化。(3)按BMI分组,随着BMI增加,各部位BMD增高(P均<0.01),而骨质疏松症及骨量减少的检出率相应减少(P均<0.01)。(4)将20≤BMI<24 kg/m2设为1,以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结局,采用回归分析,提示BMI降低是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BMI增加是BMD的保护因素。(5)分别以FMI、LMI和FFMI四分位统计,随FMI增高,L1-4部位BMD增高(P=0.000),而FN和HP的BMD则随着LMI和FFMI的增加而增加(P均=0.000)。结论 50岁以上老年男性,BMI过低更易患骨质疏松症,而体质成分中FMI是腰椎的保护因素,LMI和FFMI是髋部BMD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男性 体质成分 体质量指数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诱导MOLT-4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苗新宇 洪振亚 +1 位作者 易莉莎 周剑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作用前后MOLT-4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初步探讨TSA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机制。方法TSA以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作用MOLT-4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的变化。提取细胞RNA,应用... 目的通过研究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作用前后MOLT-4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初步探讨TSA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机制。方法TSA以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作用MOLT-4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的变化。提取细胞RNA,应用基因芯片方法分析TSA作用前后的基因表达变化,RT-PCR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MOLT-4细胞对TSA非常敏感,纳摩尔级水平即可诱导显著的细胞凋亡,而且这种凋亡与TSA作用浓度及时间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基因芯片结果显示,200nmol/LTSA作用MOLT-424h后共有952个基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上调的有477种,下调的有475种,部分结果经RT-PCR证实。结论TSA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菌素A MOLT-4细胞 周期阻滞 细胞凋亡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健体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用药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海英 田慧 +3 位作者 孙般诺 苗新宇 王良宸 杨彦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0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医疗保健体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收集2009年在我院就诊的108名老年2型糖尿病干部患者,及北京某社区随诊的98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治疗模式、费用及... 目的:比较不同医疗保健体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收集2009年在我院就诊的108名老年2型糖尿病干部患者,及北京某社区随诊的98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治疗模式、费用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分析比较两组人群降糖药治疗模式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结果: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分别为老干部组和社区组约半数患者的主要降血糖药物。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控制标准,老干部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分别为64.8%和41.7%,高于社区组(分别为11.2%和30.6%)。老干部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达标率也明显高于社区组。老干部组日均降糖药费用高于社区组,日均降糖药费用在10元以内的老干部组占46.3%、社区组占73.5%。联合2种或2种以上降糖药治疗的老干部组占66.7%,社区组占53.1%。社区组仍有少数患者应用格列苯脲和苯乙双胍。结论:两组老年患者降糖药物应用模式基本相近,老干部组用药合理性优于社区组,血糖、血脂各项控制达标率也高于社区组,可能与老干部组更多联合用药和降糖药费用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降糖药 老年患者 药物治疗 合理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对脉搏波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敏燕 田慧 +5 位作者 成晓玲 方福生 邵迎红 卢艳慧 苗新宇 杨彦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分析某查体人群合并代谢综合征对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某单位健康查体人群,常规体检及测定相关代谢指标,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肢体的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评估标准,确定有无代谢... 目的分析某查体人群合并代谢综合征对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某单位健康查体人群,常规体检及测定相关代谢指标,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肢体的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评估标准,确定有无代谢异常并分组,比较各组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特点,分析代谢异常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结果该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是13.26%,其中四项代谢异常者占2.43%。随着代谢异常组分和年龄的增加,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逐渐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男女各组趋势与总趋势一致。即使单一代谢成分异常,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单纯高血压组增高最显著。以年龄分为<40岁组,40~59岁组及≥60岁组,前两组均有随着代谢异常数增加,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逐渐增加趋势,≥60岁组此趋势不明显。相关分析可见代谢异常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存在相关性(左侧r=0.42,P<0.01,右侧r=0.45,P<0.01)。结论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均是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加的危险因素,随着代谢异常数的增多,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 脉搏波速度 动脉粥样硬化 患病率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