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肾综合症出血热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燕平 黄飚 +7 位作者 扈光伟 姚来顺 苟伟民 冯国栋 金龙哲 崔庆进 马力 张强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4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 分析吉林省肾综合症出血热流行趋势。方法 根据疫情资料和对全省部分疫源地的鼠密度、优势鼠种、鼠带毒率、带毒鼠流行型、恢复期患者血清标本、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情况等因素的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结果 吉林省肾综合症出血热疫源... 目的 分析吉林省肾综合症出血热流行趋势。方法 根据疫情资料和对全省部分疫源地的鼠密度、优势鼠种、鼠带毒率、带毒鼠流行型、恢复期患者血清标本、健康人群隐性感染情况等因素的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结果 吉林省肾综合症出血热疫源地和城市的家鼠型病例逐年增加 ,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源地逐年扩大 ,健康人群抗体水平与全国数据相近 ,延边地区疫源地检测到普马拉型病毒基因。结论 目前我省肾综合症出血热的流行趋势是由山区向平原、由农村向城市、由东向西逐渐扩延 ;流行型别由单一的姬鼠型向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演变 ,呈现由逐变到突变的过程 ,全省疫源地型别已趋向多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症出血热 疫源地 家鼠 流行趋势分析 健康人群 型别 血清标本 吉林 混合型 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苟伟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5期266-267,共2页
目的一起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依据国标检验方法,结合新的检验试剂与方法,快速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提供检验依据。方法依据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GB14938-1994(食品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结... 目的一起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依据国标检验方法,结合新的检验试剂与方法,快速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提供检验依据。方法依据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GB14938-1994(食品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结果 29人中有5人的大便中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名厨师的大便中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流行病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证实这是一起由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溶血性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存在于水、空气、尘埃、粪便及健康人和动物的口腔、鼻腔、咽喉中,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或通过皮肤、黏膜伤口感染,被污染的食品如奶、肉、蛋及其制品也会对人类进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食品污染的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食物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地区2011~2015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 被引量:1
3
作者 苟伟民 徐雪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26-130,共5页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2011~2015年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标方法及《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2011~2015年在延边地区采集的1069份食品...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2011~2015年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标方法及《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2011~2015年在延边地区采集的1069份食品样品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的监测。结果 1069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15株,总检出率为10.76%。熟肉制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凉拌菜、熟制米面制品、婴幼儿食品、乳及乳制品、速冻米面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饮用水、三明治以及流动早餐样品的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7.65%(3/17)、15.79%(3/19)、11.76%(4/34)、34.48%(10/29)、33.80%(24/71)、40.00%(12/30)、6.67%(1/15)、42.86%(6/14)、58.33%(7/12)、10.00%(1/10)和71.43%(10/14);其中2013年的总体检出率最高,达6.83%,其次是2012年,达1.87%。结论乳及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饮用水和流动早餐是延边地区的主要污染食品,作为直接入口食品的熟肉制品、凉拌菜、熟制米面制品和婴幼儿食品可能导致较高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污染 食品安全 食源性致病菌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珲春市刺扰伊蚊中辽宁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4
作者 阳玉红 金光俊 +9 位作者 张帮帅 苟伟民 殷启凯 聂凯 付士红 崔倩倩 许松涛 李樊 李兴洲 王环宇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621-627,共7页
目的对2023年在吉林省珲春市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蚊媒病毒的核酸筛查及病毒进化特征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形态学方法对蚊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对采集的蚊虫样本进行6种蚊媒病毒核酸筛查,... 目的对2023年在吉林省珲春市采集的蚊虫标本进行蚊媒病毒的核酸筛查及病毒进化特征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形态学方法对蚊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对采集的蚊虫样本进行6种蚊媒病毒核酸筛查,包括版纳病毒(Banna virus,BAV)、卡皮罗病毒(Kadipiro virus,KDV)、辽宁病毒(Liaoning virus,LNV)、塔希纳病毒(Tahyna virus,TAHV)、盖塔病毒(Getah virus,GETV)和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通过测序获取阳性样本的病毒基因组序列。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5490只蚊虫标本,包含刺扰伊蚊4400只(80.15%),中华按蚊1090只(19.85%),按采集的时间、地点、蚊种进行混样共获得41组样本。qRT-PCR检测显示,仅编号为JLHC2321的刺扰伊蚊样本呈LNV核酸阳性,其余样本对所检测病毒均呈阴性。针对LNV第10节段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株辽宁病毒与NE9731毒株亲缘关系最接近,属于II型分支。同时基于第10节段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JLHC2321与II型参考株NE9731仅存在2个氨基酸差异位点。结论本研究首次在吉林省珲春市的刺扰伊蚊中检测出LNV,为该区域蚊媒病毒的监测和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媒病毒 辽宁病毒 刺扰伊蚊
原文传递
吉林省2009-2010年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基因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剑惠 王爽 +9 位作者 魏雷雷 吴静 齐忠 刘红 苟伟民 陈创 檀晓娟 张勇 张燕 许文波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分析引起吉林省2009--2010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的基因进化特征。方法选择31株2009-2010年分离于吉林省8个地市(州)HFMD病例的EV71代表株,对VP1编码区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 目的分析引起吉林省2009--2010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的基因进化特征。方法选择31株2009-2010年分离于吉林省8个地市(州)HFMD病例的EV71代表株,对VP1编码区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使用Bioedit软件和MEGA4.0软件对VP1基因进行同源性、基因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吉林省2009-2010年的31株EV71分离株均属于C4a基因亚型,3l株EV7t株在VP1区的核苷酸的同源性在94.5%~100%之间,分属于5个分支,其中25株病毒(分离于8个地市)形成一个大的分支,属于绝对优势传播链,其余6株形成4个小分支。结论2009-2010年在吉林省内有多个EV71C4a基因型的传播链同时存在,其中分支1为绝对优势传播链,在8个地市持续传播,引起HFMD的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属 疾病传播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引起吉林省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VP1区基因的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范明 周剑惠 +10 位作者 张燕 魏雷雷 王爽 张云仙 苟伟民 马学军 齐忠 孙宇 赵海霞 孙伟 陈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7期821-824,共4页
目的分析引起吉林省2011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VP1区基因的特征。方法对2011年分离自吉林省8个市(州)HFMD病例的35株EV71分离株的VP1编码区基因进行RT-PCR扩增及序列测... 目的分析引起吉林省2011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VP1区基因的特征。方法对2011年分离自吉林省8个市(州)HFMD病例的35株EV71分离株的VP1编码区基因进行RT-PCR扩增及序列测定,应用Bioedit和MEGA 4.0软件对VP1基因进行同源性和基因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吉林省2011年的35株EV71分离株均属于C4a基因亚型;其VP1区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5.9%~100%之间,分属于3个进化枝,形成3个传播链,与2008年安徽阜阳株亲缘关系最近,VP1区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7.6%~99.3%,与2007年的北京株和2003年的浙江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2011年吉林省各市中,既存在3个EV71传播链共流行的市,同时监测到2个EV71传播链共流行的市,还发现3个只有单一EV71传播链的市,每个传播链均在5个市流行传播。结论 2011年在吉林省内,3个C4a基因亚型EV71的传播链同时循环传播引起HFMD的流行,未发现优势传播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A型 VP1区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2014年吉林省札如病毒的检测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响 吴东林 +5 位作者 杨显达 王慧 陈创 苟伟民 刘笑竹 黄鑫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5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2014年札如病毒(Sapovirus,Sa V)感染的基因型别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腹泻症候群的粪便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Sa V进行检测,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150份粪便标本... 目的了解吉林省2014年札如病毒(Sapovirus,Sa V)感染的基因型别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腹泻症候群的粪便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Sa V进行检测,对阳性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150份粪便标本中3份为Sa V感染,检测阳性率为2%;感染时间为7-8月份,感染病例为<5岁儿童,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均属于GⅠ.2基因型。结论札如病毒是吉林省引起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之一,2014年流行的优势株为GⅠ.2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札如病毒 杯状病毒 诺如病毒 基因型 腹泻
原文传递
吉林省2016年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型VP1编码区基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魏雷雷 吴东林 +5 位作者 黄飚 王岙 苟伟民 杨尧 王爽 单元春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分析吉林省2016年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流行株基因学特征及其变异情况。方法采集2016年吉林省9个市、州送检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298份标本,分离病毒获得阳性分离物,利用逆转录-聚... 目的分析吉林省2016年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流行株基因学特征及其变异情况。方法采集2016年吉林省9个市、州送检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298份标本,分离病毒获得阳性分离物,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阳性分离物VP1编码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应用Mega6和Bioedit 7. 01软件分析扩增序列基因亲缘关系和氨基酸位点变异。结果吉林省2016年分离的38株EV71同属于C4a基因亚型,并在VP1编码区共发生7处氨基酸位点的变异。结论吉林省2016年EV71流行株与C4a代表株位于同一分支属于C4a基因亚型,且发生了多位点氨基酸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氨基酸位点 变异 C4a基因亚型
原文传递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血清中汉坦病毒核酸检测与分析
9
作者 沈博 苟伟民 +2 位作者 魏雷雷 吴东林 许爽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5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对2013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血清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了解病例感染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为当地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诊断病例血清标本的Ig M抗体,从... 目的对2013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血清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了解病例感染汉坦病毒的基因型别,为当地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诊断病例血清标本的Ig M抗体,从而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实验室确诊病例,而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血清标本汉坦病毒核酸进行检测。结果 3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诊断病例中,有3例标本检测出汉滩病毒核酸,另有2例标本检测出汉城病毒核酸。结论延边州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以汉滩和汉城型汉坦病毒感染为主,该地区适宜使用肾综合征出血热双价疫苗对暴露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滩型病毒 汉城型病毒 核酸 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09~2010年肠道病毒71型VP_1编码区基因特征
10
作者 苟伟民 周剑惠 +6 位作者 王爽 徐雪梅 魏雷雷 马玉凤 刘君 曹凤瑞 常新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分析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Type71,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对2009~2010年延边州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来源的5株EV71分离株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 目的分析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州)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Type71,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对2009~2010年延边州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来源的5株EV71分离株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VP1编码区,测序并使用Bioedit和Maga4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延边州5株EV71分离株均为C4a基因亚型,其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9.3%~100%),在基因树上形成紧密的一簇。延边州的5株分离株与安徽省阜阳市2008年流行株具有最近的基因亲缘关系,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3%~99.4%。结论延边州2009~2010年EV71分离株均属于C4a亚型,至少有一个EV71传播链在延边州持续传播,引起延边州HFMD的流行。需要加强EV71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掌握本地流行的EV71基因型数据,并及时发现输入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