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景观价值类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茌文秀 林广思 《景观设计》 2021年第2期22-29,共8页
随着对文化景观研究的深入,目前在学术领域出现了多种对文化景观的解读视角,阐述其中蕴含的不同价值。然而,目前缺乏对这些解读视角的全面研究,系统地表达文化景观的价值。本文从价值的社会关系本质出发,提出了由客观价值、建构价值和... 随着对文化景观研究的深入,目前在学术领域出现了多种对文化景观的解读视角,阐述其中蕴含的不同价值。然而,目前缺乏对这些解读视角的全面研究,系统地表达文化景观的价值。本文从价值的社会关系本质出发,提出了由客观价值、建构价值和体验价值构成的文化景观价值分类。结合文化景观的属性和不同的解读视角,分析了每一种价值产生的基础、评判标准和具体体现。该价值分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人与文化景观的客观与主观方面的联系,为文化景观价值研究提供了系统的思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真实性 客观价值 建构价值 体验价值
原文传递
城市公园的环境–活动游憩机会谱模型研究——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广思 李雪丹 茌文秀 《风景园林》 2019年第6期72-78,共7页
城市公园游憩体验的研究对于解决多样化的游憩需求与有限的游憩资源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将游憩机会谱理论应用于城市公园游憩体验质量改善,提出环境–活动游憩机会谱模型(E-A ROS)。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统计... 城市公园游憩体验的研究对于解决多样化的游憩需求与有限的游憩资源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将游憩机会谱理论应用于城市公园游憩体验质量改善,提出环境–活动游憩机会谱模型(E-A ROS)。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统计分析法,从物质、社会、管理3个方面构建珠江公园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指标量化方法,从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和行为偏好3个方面进行活动因子研究,探讨珠江公园使用者活动规律,构建珠江公园游憩机会谱。从而为城市公园环境–活动游憩机会谱模型的应用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憩机会谱 环境–活动模型 游憩需求 游憩体验 城市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景观规划项目的实施保障机制研究——以珠三角绿道网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茌文秀 林广思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30,共6页
大尺度景观规划项目是涉及多方利益的社会-生态实践,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珠江三角洲绿道网作为区域性生态实践的典范,为大尺度景观规划项目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尚缺乏对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实施及建设保障机制形成过程的研究,因... 大尺度景观规划项目是涉及多方利益的社会-生态实践,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珠江三角洲绿道网作为区域性生态实践的典范,为大尺度景观规划项目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尚缺乏对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实施及建设保障机制形成过程的研究,因而限制了该项目建设经验的推广。通过对珠三角绿道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工作文件进行梳理,认为该项目实施保障体系包括规划文件、技术文件、管理文件和地图汇编,涵盖了规划设计、建设、管护和成果推广工作,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建设、长效管理和效益发挥。最后,指出珠三角绿道网实施保障体系应完善法规的制定和建设成果的推广,其中,主管部门是影响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成功的生态实践案例中为大尺度景观规划项目的实施保障体系总结出指导性框架,在实践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道 绿色基础设施 景观规划 规划实施 项目管理 社会-生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存在主义现象学的景观体验和场所意义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茌文秀 林广思 《风景园林》 2021年第1期99-103,共5页
现象学在存在层面为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围绕体验和场所意义的解读方法,然而在国内有关景观感知的研究中,尚缺乏从对“存在”概念的深入理解中解读景观体验及场所意义的研究。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对“存在”层面的景观... 现象学在存在层面为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围绕体验和场所意义的解读方法,然而在国内有关景观感知的研究中,尚缺乏从对“存在”概念的深入理解中解读景观体验及场所意义的研究。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对“存在”层面的景观进行解读,指出真实性是进入和理解现象学中景观体验的途径。从客观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存在真实性3个关于真实性的维度对景观体验进行系统的解读,并以真实性体验为基础,建构出景观对于参与者的意义,包括感官享受、情感联结、自我探索3个层次,为景观体验和场所意义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体验 场所意义 存在主义现象学 海德格尔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