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向胫骨骨膜下单次注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β2后成年大白兔骨膜生发层细胞组织学的变化,探讨生长因子促进骨膜生发层细胞增殖的效果。方法 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2只,分为3组,分别向两侧胫骨近端内侧骨膜下注射Tris溶液(对照组...目的研究向胫骨骨膜下单次注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β2后成年大白兔骨膜生发层细胞组织学的变化,探讨生长因子促进骨膜生发层细胞增殖的效果。方法 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2只,分为3组,分别向两侧胫骨近端内侧骨膜下注射Tris溶液(对照组)(6只)、40 ng TGFβ1(8只)、40 ng TGFβ2(8只),2个实验组均于2个相距5 mm的部位分别注射20 ng。于术后第3、5、7及10天取材。标本均进行HE染色,对生发层厚度以及细胞密度进行观察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不同时间点生发层厚度比较,对照组注射后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后第5天,TGFβ1组生发层厚度(73±10)μm和TGFβ2组生发层厚度(112±13)μm较第3天明显增加;两实验组最大厚度(117±26)μm、(130±19)μm均出现在注射后第7天(P<0.05),注射后第10天与第3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间点3组间生发层厚度比较,注射后第3天、第10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后第5天、第7天TGFβ1和TGFβ2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注射后第5天TGFβ2组厚度(112±13)μm明显大于TGFβ1组(73±10)μm(P=0.017)。细胞密度比较,3组注射后不同时间点以及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次骨膜下注射TGFβ1和TGFβ2均能一过性促进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骨膜生发层细胞增殖。相比于TGFβ1,TGFβ2促进成年兔骨膜生发层细胞增殖效应较强。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缝合钩和Fast-fix缝合Ⅳ型半月板Ramp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0月45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合并Ⅳ型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取自体腘绳...[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缝合钩和Fast-fix缝合Ⅳ型半月板Ramp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0月45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合并Ⅳ型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取自体腘绳肌腱行ACL重建,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例应用缝合钩缝合Ramp损伤,24例应用Fast-fix缝合。对比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缝合钩组手术时间[(91.2±10.6) min vs (62.5±8.4) min, P<0.001]、切口总长度[(5.9±0.5) cm vs (5.1±0.6) cm, P<0.001]均显著长于Fast-fix组,但前者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后者[(3.4±0.3)万元vs (4.3±0.7)万元, P<0.001]。两组Ramp撕裂长度、缝合针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36~72个月随访。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膝间隙压痛、麦氏征,轴移征、膝关节屈伸ROM、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两组半月板损伤分级及胫骨平台后侧骨髓水肿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MRI显示缝合钩组愈合率为90.5%、Fast-fix组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合钩和Fast-fix缝合半月板Ramp区Ⅳ型损伤均可获得满意疗效。展开更多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 LHBT)是盂肱关节内的一种特殊解剖学结构,它起源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经肱骨头上方,在结节间沟上部由内上行向外下,形成滑车复合体(pulley complex)以稳定肩关节。LHBT对肩关节生物力学...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 LHBT)是盂肱关节内的一种特殊解剖学结构,它起源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经肱骨头上方,在结节间沟上部由内上行向外下,形成滑车复合体(pulley complex)以稳定肩关节。LHBT对肩关节生物力学至关重要,被认为是与肩袖等其他结构协同作用的动态稳定装置。LHBT病理学特征是肩前部疼痛,可由慢性炎症、断裂、SLAP损伤、不稳或以上综合因素所导致。由于LHBT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征,并与肩关节内其他解剖结构相互作用的特性,因此临床上LHBT发生单一性病变是罕见的;其中,肩袖损伤与LHBT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LHBT病变的复杂性是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向胫骨骨膜下单次注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β2后成年大白兔骨膜生发层细胞组织学的变化,探讨生长因子促进骨膜生发层细胞增殖的效果。方法 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2只,分为3组,分别向两侧胫骨近端内侧骨膜下注射Tris溶液(对照组)(6只)、40 ng TGFβ1(8只)、40 ng TGFβ2(8只),2个实验组均于2个相距5 mm的部位分别注射20 ng。于术后第3、5、7及10天取材。标本均进行HE染色,对生发层厚度以及细胞密度进行观察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不同时间点生发层厚度比较,对照组注射后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后第5天,TGFβ1组生发层厚度(73±10)μm和TGFβ2组生发层厚度(112±13)μm较第3天明显增加;两实验组最大厚度(117±26)μm、(130±19)μm均出现在注射后第7天(P<0.05),注射后第10天与第3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间点3组间生发层厚度比较,注射后第3天、第10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注射后第5天、第7天TGFβ1和TGFβ2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注射后第5天TGFβ2组厚度(112±13)μm明显大于TGFβ1组(73±10)μm(P=0.017)。细胞密度比较,3组注射后不同时间点以及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次骨膜下注射TGFβ1和TGFβ2均能一过性促进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骨膜生发层细胞增殖。相比于TGFβ1,TGFβ2促进成年兔骨膜生发层细胞增殖效应较强。
文摘[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缝合钩和Fast-fix缝合Ⅳ型半月板Ramp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0月45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合并Ⅳ型半月板Ramp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取自体腘绳肌腱行ACL重建,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1例应用缝合钩缝合Ramp损伤,24例应用Fast-fix缝合。对比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缝合钩组手术时间[(91.2±10.6) min vs (62.5±8.4) min, P<0.001]、切口总长度[(5.9±0.5) cm vs (5.1±0.6) cm, P<0.001]均显著长于Fast-fix组,但前者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后者[(3.4±0.3)万元vs (4.3±0.7)万元, P<0.001]。两组Ramp撕裂长度、缝合针数、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36~72个月随访。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膝间隙压痛、麦氏征,轴移征、膝关节屈伸ROM、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两组半月板损伤分级及胫骨平台后侧骨髓水肿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MRI显示缝合钩组愈合率为90.5%、Fast-fix组为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合钩和Fast-fix缝合半月板Ramp区Ⅳ型损伤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文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ong head of the biceps tendon, LHBT)是盂肱关节内的一种特殊解剖学结构,它起源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经肱骨头上方,在结节间沟上部由内上行向外下,形成滑车复合体(pulley complex)以稳定肩关节。LHBT对肩关节生物力学至关重要,被认为是与肩袖等其他结构协同作用的动态稳定装置。LHBT病理学特征是肩前部疼痛,可由慢性炎症、断裂、SLAP损伤、不稳或以上综合因素所导致。由于LHBT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征,并与肩关节内其他解剖结构相互作用的特性,因此临床上LHBT发生单一性病变是罕见的;其中,肩袖损伤与LHBT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LHBT病变的复杂性是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