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HHO-Stacking集成模型的车辆驾驶性评估
1
作者 莫易敏 王相 +2 位作者 王哲 蒋华梁 李琼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5,共7页
为解决车辆驾驶性主观评价一致性差及客观评价无法反映主观感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堆叠(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的评价模型,首先研究了车辆加速工况特性,定义了工况驾驶性客观评价指标,使用评价指标作为输入特征训练Stacking集成模型... 为解决车辆驾驶性主观评价一致性差及客观评价无法反映主观感受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堆叠(Stacking)集成学习方法的评价模型,首先研究了车辆加速工况特性,定义了工况驾驶性客观评价指标,使用评价指标作为输入特征训练Stacking集成模型,并且使用改进的哈里斯鹰优化(IHHO)算法优化了Stacking集成模型,提高了预测性能。最后通过道路试验表明,IHHO-Stacking集成模型的性能均优于单个机器学习模型,IHHO-Stacking集成模型预测合格率达95%,能够更有效完成驾驶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性 主观评价 改进的哈里斯鹰算法 STACKING 集成模型 客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与GRU神经网络结合的锂电池SOH估计 被引量:2
2
作者 莫易敏 余自豪 +2 位作者 叶鹏 范文健 林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239,共7页
为解决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过程中单体剩余使用寿命估计困难、测试流程复杂与能耗高等问题,提出迁移学习与GRU网络结合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设计的基础模型结构为输入层+GRU层+全连接层+输出层;根据健康因子的得分,选择训练基础... 为解决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过程中单体剩余使用寿命估计困难、测试流程复杂与能耗高等问题,提出迁移学习与GRU网络结合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方法;设计的基础模型结构为输入层+GRU层+全连接层+输出层;根据健康因子的得分,选择训练基础模型的数据集、划分电池相似度等级并制定对应的迁移学习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模型相比,分别使用数据集的前40%与前25%训练得到的基础模型与迁移学习模型,两者的精度分别最大提高42.48%与95.28%,而预测稳定性分别最大提高55.38%与9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迁移学习 锂电池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健康状态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电连接器接触性能的影响及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莫易敏 余波 +1 位作者 彭承荣 徐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7-293,共7页
接触电阻是直接反映电连接器接触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片簧式电连接器的公母端子过盈量、簧片片宽、簧片悬臂梁长度、簧片厚度四种结构参数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电连接器接触电阻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利用ABAQUS对... 接触电阻是直接反映电连接器接触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片簧式电连接器的公母端子过盈量、簧片片宽、簧片悬臂梁长度、簧片厚度四种结构参数对接触电阻的影响,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电连接器接触电阻的理论计算模型,并利用ABAQUS对接触电阻进行仿真分析,设计了正交试验对某款电连接器四种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了四种结构参数对接触电阻影响的显著性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片簧式电连接器四种结构参数中簧片悬臂梁长度、簧片厚度对其影响更为显著;且公母端子过盈量和簧片片宽与接触电阻呈线性变化、簧片悬臂梁长度和簧片厚度与接触电阻呈抛物线变化;电连接器结构参数优化后接触电阻减小了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器 接触电阻 结构参数 赫兹接触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轴承性能对后桥传动效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章德平 吕俊成 +3 位作者 莫易敏 胡强 徐铁 高勇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3期5-7,11,共4页
轮毂轴承作为微型汽车后桥的核心零件之一,其综合性能的优劣对微型汽车后桥的传动效率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优化其内部结构对改善微型汽车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对影响轮毂轴承综合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某微型... 轮毂轴承作为微型汽车后桥的核心零件之一,其综合性能的优劣对微型汽车后桥的传动效率具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优化其内部结构对改善微型汽车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对影响轮毂轴承综合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某微型汽车后桥的结构特点,通过制作后桥样机并实施传动效率测试,研究了轮毂轴承的工作游隙、密封形式选择以及润滑脂性能表现对后桥传动效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轮毂轴承的工作游隙、密封形式选择以及润滑脂性能表现均对后桥传动效率值的大小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若选用工作游隙范围为大游隙的后桥轮毂轴承,相比轮毂轴承工作游隙采用小游隙,其后桥传动效率值最高可提高约0.38%;若选用密封形式为非接触式密封的后桥轮毂轴承,相比于采用接触式密封,其后桥传动效率值最高可提高约0.53%;轴承内部采用低阻力润滑脂,相比于采用常规润滑脂,其后桥传动效率值最高可提高约0.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汽车后桥 传动效率 轮毂轴承装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输送机分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舒海龙 莫易敏 +2 位作者 张峰 蔡沁曦 丁明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866-10873,共8页
为提高振动输送机对大流量烟梗输送需求的适应能力,实现生产过程中烟梗物料的柔性分流。在振动输送机进料口处增设一分流机构,通过理论分析了烟梗颗粒的抛掷运动轨迹和影响分流机构分流效果的关键参数;设计一组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运... 为提高振动输送机对大流量烟梗输送需求的适应能力,实现生产过程中烟梗物料的柔性分流。在振动输送机进料口处增设一分流机构,通过理论分析了烟梗颗粒的抛掷运动轨迹和影响分流机构分流效果的关键参数;设计一组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运用工程离散单元法(engineer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EDEM)对分流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得到最优参数组合:挡板距离振槽底部高度为70 mm、导板倾角为45°、导板长度为60 mm、挡板距离振槽端部距离为245 mm和导板宽度为80 mm;在此基础上,以STC12C5A60S2为核心设计一套分流控制系统,来调控烟梗输送过程中的短时间内流量波动的现象。最终通过现场实验验证表明,该分流系统能将分流后的振动输送机两物料通道的流量差值控制在3%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输送机 离散元 参数优化 正交试验 均匀分流 STC12CA60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损自补偿理论设想 被引量:35
6
作者 莫易敏 邹岚 +1 位作者 赵源 徐建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0-41,共2页
基于选择性转移研究成果和仿生摩擦学的概念,提出磨损自补偿理论设想,说明磨损自补偿的三种功能状态,并对各种功能状态进行讨论。
关键词 摩擦副 选择性转移 仿生摩擦学 磨损自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簧垫圈在高强度螺栓连接中的防松性能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莫易敏 王赓 +3 位作者 满健康 王晓斌 陈璟 梁绍哲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3-76,共4页
为了探讨弹簧垫圈在高强度螺栓中的防松效能,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同一规格(M10×1.25-8.8)、不同头部结构及组合方式(六角头、六角法兰、六角头+平垫、六角头+弹垫和六角头+平垫+弹垫)的高强度螺栓进行了横向振动试验。通过对比分... 为了探讨弹簧垫圈在高强度螺栓中的防松效能,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同一规格(M10×1.25-8.8)、不同头部结构及组合方式(六角头、六角法兰、六角头+平垫、六角头+弹垫和六角头+平垫+弹垫)的高强度螺栓进行了横向振动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在8.8级高强度螺栓充分拧紧的条件下,弹簧垫圈的防松作用并不显著,这对于实际生产中的成本节约以及装配质量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螺栓 弹簧垫圈 防松 横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高强度螺栓的防松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莫易敏 梁绍哲 +1 位作者 晏熙 陈璟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92,共4页
建立了螺纹联接拧紧力矩与松脱力矩的计算模型,得出拧紧力矩与松脱力矩计算的规律,粗牙螺栓的松脱力矩为拧紧力矩的80%,细牙螺栓的松脱力矩为拧紧力矩的85%。对螺栓防松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横向振动试验验证了不同头部... 建立了螺纹联接拧紧力矩与松脱力矩的计算模型,得出拧紧力矩与松脱力矩计算的规律,粗牙螺栓的松脱力矩为拧紧力矩的80%,细牙螺栓的松脱力矩为拧紧力矩的85%。对螺栓防松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横向振动试验验证了不同头部结构、弹簧垫圈、预紧力、表面处理等对螺栓防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六角法兰螺栓的防松性能较好,弹簧垫圈在预紧力较小时具有一定的防松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预紧力、摩擦系数增大,防松性能越好;粗牙螺栓的防松性能较细牙螺栓好。并且提出了部分高强度螺栓的使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松性能 高强度螺栓 弹簧垫圈 头部结构 预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速度对磨损自补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莫易敏 邹岚 +4 位作者 赵源 黎英武 陈祥斌 李博 俞宝良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15,共5页
研究了5组滑动速度下钢-铜摩擦副在不同润滑介质作用下的摩擦学特性,发现摩擦副加有自补偿添加剂SW4和常规润滑剂具有不同的摩擦学特性:总的说,前者的钢、铜及副的磨损均比后者低得多;其相对耐磨性也随速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在某些... 研究了5组滑动速度下钢-铜摩擦副在不同润滑介质作用下的摩擦学特性,发现摩擦副加有自补偿添加剂SW4和常规润滑剂具有不同的摩擦学特性:总的说,前者的钢、铜及副的磨损均比后者低得多;其相对耐磨性也随速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在某些速度下自补偿剂作用使钢出现负磨损;速度越低,磨损自补偿效应越显著。自补偿添加剂SW4能提高低速运行下钢-铜摩擦副(如丝杆螺母副、蜗轮蜗杆副)的磨损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磨损 磨损自补偿 滑动速度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行程对磨损自补偿性的效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莫易敏 邹岚 +3 位作者 赵源 陈祥斌 俞宝良 李博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16,共3页
研究了摩擦行程对磨损自补偿性能的影响。SW_4添加剂对钢-铜摩擦副具有优异的磨损自补偿功能。在自补偿添加剂SW_4作用下,钢-铜摩擦副的相对耐磨性在一定范围内随行程增加而有所提高。
关键词 摩擦 磨损 自补偿 润滑添加剂 润滑剂 钨酸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M的嵌入式电脑横机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0
11
作者 莫易敏 陈彪 金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在分析比较2种电脑横机常用控制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ARM的嵌入式全自动电脑横机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介绍了该控制器的硬件结构设计、软件系统设计以及该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并就该系统如何实时控制电脑横机各执行机构运动以及... 在分析比较2种电脑横机常用控制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ARM的嵌入式全自动电脑横机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介绍了该控制器的硬件结构设计、软件系统设计以及该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并就该系统如何实时控制电脑横机各执行机构运动以及检测各种中断信号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横机 ARM 嵌入式 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C梯形图转化为指令表算法及实现 被引量:13
12
作者 莫易敏 章德平 周哲 《控制工程》 CSCD 2006年第6期573-576,共4页
针对目前PLC梯形图编辑软件的缺陷和不足,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将梯形图转化为指令表的优化算法。介绍了语法检查、构造逻辑树结构和遍历树结构得到相应指令集三个具体过程的解决方案。结合灵活的类管理机制,将该算... 针对目前PLC梯形图编辑软件的缺陷和不足,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将梯形图转化为指令表的优化算法。介绍了语法检查、构造逻辑树结构和遍历树结构得到相应指令集三个具体过程的解决方案。结合灵活的类管理机制,将该算法应用于编辑软件,成功地解决了图形语言向文本语言的转化。由于指令程序比较接近于机器语言,将梯形图转换成指令表以后,通过指令解释器对指令表的解释得出程序的逻辑,可以在PC机上执行程序。使用该算法开发出来的PLC编辑软件,作为一个编写PLC程序的通用开发平台,它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图 指令表 扫描 编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损自补偿的摩擦学原理 被引量:11
13
作者 莫易敏 邹岚 赵源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2-34,共3页
本文根据已完成的自补偿油润滑下钢—铜摩擦副的摩擦学试验和摩擦表面分析,对比分析了传统的边界润滑和磨损自补偿润滑的不同之处,提出了磨损自补偿的六条摩擦学原理,这些理论能较好地解释试验结果,为磨损自补偿理论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磨损自补偿 边界润滑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补偿摩擦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莫易敏 邹岚 +2 位作者 赵源 冯常勤 黎英武 《机械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58-460,463,共4页
进行了钢-铜摩擦副的原始表面、常规润滑油和自补偿滑油润滑下的表面微观形貌测试和分析;对自补偿润滑下和常规润滑下钢、铜表面的粗糙度和表面轮廓特征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了载荷、摩擦行程对自补偿润滑下钢、铜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 进行了钢-铜摩擦副的原始表面、常规润滑油和自补偿滑油润滑下的表面微观形貌测试和分析;对自补偿润滑下和常规润滑下钢、铜表面的粗糙度和表面轮廓特征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了载荷、摩擦行程对自补偿润滑下钢、铜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得出了钢-铜摩擦副的磨损在一定范围内与载荷无关、其磨损不随摩擦行程线性增加、自补偿添加剂SW4更适应于重载工况和经过大的摩擦行程后仍起作用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形貌 磨损自补偿 行程 摩擦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油粘度对磨损自补偿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莫易敏 邹岚 +3 位作者 赵源 陈祥斌 俞宝良 李博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4-36,共3页
本文对两种载荷下钢—铜摩擦副在不同粘度的润滑介质(其中包括含有和未含自补偿剂SW_4)作用下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自补偿添加剂SW_4与常规润滑添加剂不同,基础油粘度越低,载荷越大,钢—铜摩擦副的磨损越小,其磨损自补偿性能越好... 本文对两种载荷下钢—铜摩擦副在不同粘度的润滑介质(其中包括含有和未含自补偿剂SW_4)作用下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自补偿添加剂SW_4与常规润滑添加剂不同,基础油粘度越低,载荷越大,钢—铜摩擦副的磨损越小,其磨损自补偿性能越好.因此,自补偿添加剂SW_4为油品的低粘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自补偿 基础油粘度 添加剂 钢-铜/摩擦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补偿的磨损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莫易敏 邹岚 赵源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10,共3页
本文以钢厂轧机压下系统的丝杆螺母副为例,考虑了金属直接接触、流体膜和磨损自补偿膜的减磨作用,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综合的基础上,建立了磨损自补偿润滑下钢—铜摩擦副的磨损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一系列摩擦学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
关键词 磨损自补偿 磨损模型 流体膜 金属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截面形状薄壁梁的轴向吸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莫易敏 石志华 +1 位作者 苏东 徐敏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0-193,共4页
以汽车前纵梁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模拟仿真和动态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截面形状对薄壁梁吸能特性的影响。首先在引入平均压溃载荷理论公式基础上,对影响平均压溃载荷的参数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HYPERMESH/LS-DYNA非线性有限元... 以汽车前纵梁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模拟仿真和动态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截面形状对薄壁梁吸能特性的影响。首先在引入平均压溃载荷理论公式基础上,对影响平均压溃载荷的参数特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HYPERMESH/LS-DYNA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截面形状薄壁梁的吸能特性进行碰撞仿真模拟和计算,最后通过落锤试验对模拟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各截面参数变化对薄壁梁吸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增加截面折叠单元(SFE)数目、增加相邻边夹角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薄壁梁的吸能特性,使变形模式更加稳定、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梁 截面形状 吸能特性 S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理论对磨损自补偿过程的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莫易敏 史玉升 +1 位作者 邹岚 赵源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9,共4页
本文通过钢—钢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磨损自补偿添加剂SW4作用下,钢—钢摩擦副也象钢—铜摩擦副一样具有磨损自补偿性能,其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相对下降了很多;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理论对钢—钢摩擦副的摩擦学过程,特别是... 本文通过钢—钢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磨损自补偿添加剂SW4作用下,钢—钢摩擦副也象钢—铜摩擦副一样具有磨损自补偿性能,其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相对下降了很多;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理论对钢—钢摩擦副的摩擦学过程,特别是其磨损自补偿过程进行了预测,该方法与传统的建模方法相比,具有运算时间短,使用数据少,不需要严格的数学模型等优点,其预测值与试验值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自补偿 BP神经网络 钢-钢摩擦副 添加剂SW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游隙对轮毂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莫易敏 何超 +1 位作者 高勇 姚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19,共4页
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负游隙对其摩擦力矩存在较大的影响。为了明确轮毂轴承负游隙对其摩擦力矩的具体影响,研究了汽车轮毂轴承摩擦力矩的计算方法,以某型号轮毂轴承为例,建立了轮毂轴承负游隙的接触理论模型,分析表明... 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负游隙对其摩擦力矩存在较大的影响。为了明确轮毂轴承负游隙对其摩擦力矩的具体影响,研究了汽车轮毂轴承摩擦力矩的计算方法,以某型号轮毂轴承为例,建立了轮毂轴承负游隙的接触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负游隙对钢球与内外圈滚道的接触载荷存在影响。设计了相关试验进一步探究负游隙对轮毂轴承摩擦力矩的关系,试验表明,负游隙对轮毂轴承的摩擦力矩存在较明显的影响,摩擦力矩的平均差值达到了0.2Nm,且随着负游隙绝对值的减小,摩擦力矩呈减小的趋势,这一结论可以为提升轮毂轴承的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轴承 负游隙 接触载荷 摩擦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的发动机故障诊断 被引量:5
20
作者 莫易敏 姚亮 +2 位作者 王骏 胡强 黄华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6年第1期85-88,共4页
汽车发动机的故障类型很多,文中以发动机怠速不稳为例提出了其主成分分析与前馈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多维输入变量进行预处理,选择输入变量的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既减少了输入变量的维数,... 汽车发动机的故障类型很多,文中以发动机怠速不稳为例提出了其主成分分析与前馈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多维输入变量进行预处理,选择输入变量的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既减少了输入变量的维数,又消除了各输入变量的相关性,从而简化了网络的结构,提高了网络收敛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诊断准确度高、处理时间短、泛化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提取 BP神经网络 怠速不稳 数据处理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