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井湿喷过程的产尘特性和复合降尘外加剂的制备 被引量:1
1
作者 蒋仲安 司明理 +2 位作者 张国梁 曾发镔 李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5-875,共11页
矿井湿喷过程的粉尘污染是制约湿喷支护工程高效、清洁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为降低湿喷过程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提高矿山企业粉尘防治和职业健康保障的能力,运用气溶胶力学与HertzMindlin碰撞理论,构建了湿喷混凝土冲击产尘的动力... 矿井湿喷过程的粉尘污染是制约湿喷支护工程高效、清洁和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为降低湿喷过程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提高矿山企业粉尘防治和职业健康保障的能力,运用气溶胶力学与HertzMindlin碰撞理论,构建了湿喷混凝土冲击产尘的动力学模型;并针对湿喷工艺特点,建立了湿喷混凝土相似实验装置,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产尘特性进行分析;结合湿喷过程外加剂的降尘机制,对外加剂的减弹降尘性能进行研究,配置适用于湿喷工艺的高性能复合降尘外加剂。结果表明,湿喷过程中弥散在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粒径大部分在2μm以下,2μm以下(不含2μm)颗粒数占比在90%以上。湿喷产尘主要受喷射距离、喷射压力和水灰比影响。喷射距离不宜太大或太小;随着喷射距离的增加,颗粒浓度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同样,喷射压力为0.4 MPa时,较为合适。当压力太大时,会导致回弹率和粉尘质量浓度增加;当压力太小时,物料到达受喷面时的动能较小,不能很好地黏附在受喷面。同时,在保证物料流动性的同时,可通过减小水灰比来降低回弹率和产尘量。研制的复合降尘外加剂主要由速凝剂、络合剂、早强剂、黏结剂以及表面活性剂复配形成。通过正交实验以及优化实验,最终确定的湿喷复合降尘外加剂配方及其质量分数为:A-55%、B-3%、C-4.5%、D-0.5%、E-0.15%、水-36.85%。掺入该复合降尘外加剂后,湿喷过程粉尘质量浓度下降了约57%,有效降低湿喷过程的粉尘产生量,降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尘外加剂 产尘特性 粉尘 湿喷 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厂转载点多种控尘措施及智能排风效果分析
2
作者 蒋仲安 张兆盈 +2 位作者 张勇 杨向东 陈雅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7,25,共10页
为研究选煤厂转载点不同控尘措施对粉尘污染的控制效果,提升选煤厂转载点降尘效率,初步实现选煤厂转载点除尘系统的智能化,采用数值模拟、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吸尘罩、挡尘帘、风幕等多种控尘措施的降尘效率与粉尘... 为研究选煤厂转载点不同控尘措施对粉尘污染的控制效果,提升选煤厂转载点降尘效率,初步实现选煤厂转载点除尘系统的智能化,采用数值模拟、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吸尘罩、挡尘帘、风幕等多种控尘措施的降尘效率与粉尘浓度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最佳吸尘罩位置结合风幕的布置方式降尘效率高达92.0%;当吸尘罩排风量增大时,降尘效率提高,但需避免排风量过大对通风系统的不利影响;入口风速的增大会降低降尘效率,当风速为0.1 m/s时,效率降至74.8%,因此可通过适当减小入口风速以提高降尘效果。物理相似模拟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单一降尘措施的效果较为有限;通过将吸尘罩与风幕相结合,降尘效率可提高至90.5%;进一步结合使用挡尘帘,降尘效率可进一步提升至95.7%。基于此,引入智能调控技术,通过传感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实现按需调节风量,从而使降尘效率稳定超过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转载点 控尘措施 数值模拟 相似实验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幕均匀性影响因素及其隔尘效果研究
3
作者 王佩 蒋仲安 +1 位作者 陈建武 王慧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0-1010,共11页
近年来,空气幕作为一种有效隔绝易于扩散粉尘的装置,被频繁地用于矿山、隧道施工过程中产尘较多的场所,而均匀的气幕会带来更佳的隔尘效果。运用Fluent数值模拟结合相似实验的方法分析了气幕直径和气幕内部风道结构变化对气幕均匀性的影... 近年来,空气幕作为一种有效隔绝易于扩散粉尘的装置,被频繁地用于矿山、隧道施工过程中产尘较多的场所,而均匀的气幕会带来更佳的隔尘效果。运用Fluent数值模拟结合相似实验的方法分析了气幕直径和气幕内部风道结构变化对气幕均匀性的影响,并将设计后可以均匀供风的气幕安装在实际施工隧道模型中模拟分析其隔尘效果。结果表明:直径增加,供风装置内气流轴向惯性力降低,有充足的时间改变流出方向,气幕装置轴向静压更加均匀,形成气幕更加均匀,但直径的变化对气幕均匀性的影响不是线性变化的,即存在一个临界直径使直径继续增加对均匀性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并且气幕临近直径的范围会随供风装置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长度1 m、临界直径180 mm的气幕装置基础上,依据风道设计原理安装计算出的弧高为149.9 mm的楔形扇面阻体后,气幕装置内部平均压力梯度从38.4 Pa/m降低到19.3 Pa/m,出口风速均匀度从87.6%提高到93.2%,气幕均匀性显著提升;安装气幕后,隔尘区域内回弹的含尘气流被阻隔,区域内风流变得混乱复杂、涡流增加,粉尘停留时间增加,相对较大的粉尘颗粒有更长的时间沉降。整个隔尘区域粉尘浓度明显升高,气幕隔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幕 职业健康 隔绝粉尘 均匀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带输送巷道粉尘运动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6
4
作者 蒋仲安 陈举师 +2 位作者 王晶晶 牛伟 高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59-663,共5页
为解决胶带输送巷道粉尘浓度高的问题,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改善作业环境,以西石门铁矿提升车间系统11/96胶带输送斜井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胶带输送巷道粉尘运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际的粉... 为解决胶带输送巷道粉尘浓度高的问题,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改善作业环境,以西石门铁矿提升车间系统11/96胶带输送斜井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胶带输送巷道粉尘运动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际的粉尘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壁面条件、胶带输送速度及巷道风速是影响胶带输送巷道粉尘浓度的3个重要因素。在通风除尘设计中,最优排尘风速以3 m/s最为合适,粉尘浓度保持在4 mg/m3以内。同时,保持墙面润湿、减小胶带输送速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降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带输送巷道 运动规律 通风除尘 气固两相流 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水喷嘴雾化特征与降尘效果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蒋仲安 王明 +1 位作者 陈举师 林梦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7,共7页
为提高气水喷嘴在煤矿井下高浓度粉尘作业场所的喷雾降尘效率,通过实验研究了气水喷嘴的雾化特性参数,得出了雾滴平均直径与气、水流量的变化规律;以煤矿综掘工作面气水喷雾降尘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气水喷嘴... 为提高气水喷嘴在煤矿井下高浓度粉尘作业场所的喷雾降尘效率,通过实验研究了气水喷嘴的雾化特性参数,得出了雾滴平均直径与气、水流量的变化规律;以煤矿综掘工作面气水喷雾降尘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气水喷嘴降尘效率的关系式,采用Matlab软件绘制了降尘效率曲线.研究表明:水流量一定时,气体流量越大降尘效率越大;气体流量一定时,降尘效率随水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粉尘粒径越大,喷雾雾滴有效作用距离越长,粉尘越容易被沉降;要使气水喷嘴的降尘效率达到80%以上,气体流量必须大于150×10^(-5)m^3/s,最佳的气水流量比范围为100~150.依据工作面粉尘的粒径分布和降尘效率要求,参照相关曲线选择最佳的气水流量,可以达到更好的降尘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面 粉尘 气水喷嘴 喷雾 降尘效率 气水流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巷道中粉尘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6
6
作者 蒋仲安 金龙哲 +1 位作者 袁绪忠 潘大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5,共3页
根据气固两相流动的运动方程 ,导出模拟掘进巷道中的相似准则数 ,设计实验模型巷道 ,确定粉尘的分布规律 。
关键词 掘进巷道 气固两相流 粉尘浓度 分布规律 相似准则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煤厂胶带运输廊粉尘物理特性及扩散规律
7
作者 邱思然 李云 +2 位作者 何清泉 曾发镔 蒋仲安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82-488,共7页
为解决准东选煤厂胶带运输廊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新疆准东某露天矿选煤厂101胶带运输廊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测和粉尘物理性质测定,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胶带廊的粉尘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胶带廊粉尘平均接触角为87.9... 为解决准东选煤厂胶带运输廊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以新疆准东某露天矿选煤厂101胶带运输廊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测和粉尘物理性质测定,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胶带廊的粉尘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胶带廊粉尘平均接触角为87.9°,亲水性较差,胶带运输廊的粉尘质量浓度随入口风速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同时随胶带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且胶带廊壁面湿润也可有效降低粉尘浓度;该胶带廊的最优排尘风速为3 m/s,最优胶带运行速度为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物理特性 数值模拟 粉尘扩散规律 粉尘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潜孔打钻粉尘浓度分布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8
作者 蒋仲安 姜兰 陈举师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318,共6页
根据气固两相流原理建立潜孔打钻三维几何模型,利用Fluent模拟不同边界条件下打钻时粉尘浓度的分布规律,并与现场实测数据比较,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粉尘浓度在孔口水平取得最大值,沿自然风流方向渐减,且在钻机侧面及... 根据气固两相流原理建立潜孔打钻三维几何模型,利用Fluent模拟不同边界条件下打钻时粉尘浓度的分布规律,并与现场实测数据比较,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粉尘浓度在孔口水平取得最大值,沿自然风流方向渐减,且在钻机侧面及后部有粉尘积聚现象;钻具转速对粉尘浓度影响不明显;当钻孔深度为10m、风速为1.4m/s及工作风压为0.98MPa时,粉尘浓度最小;捕捉壁面条件下粉尘浓度较反弹壁面低许多.针对潜孔打钻产尘的特点,建议在钻孔位置采取湿式除尘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技术 露天矿 潜孔打钻 湿式除尘 粉尘浓度 气固两相流 几何模型 数值模拟 尘肺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型采场爆破粉尘质量浓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5
9
作者 蒋仲安 陈梅岭 陈举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0-1196,共7页
为掌握采场爆破作业时粉尘质量浓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以李楼铁矿-200m水平44号采场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巷道型采场爆破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 为掌握采场爆破作业时粉尘质量浓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以李楼铁矿-200m水平44号采场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Fluent软件对巷道型采场爆破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在采场进路断面方向,粉尘质量浓度呈由左至右、由下至上降低的分布规律;在轴线方向,粉尘质量浓度呈中间高,两侧低的分布态势;当联络巷风速为2m/s时,采场空间内粉尘沉降及排出效果较好;此外,还可通过加强壁面洒水及安装压入式通风等措施改善粉尘的沉降及排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型采场 爆破粉尘 气固两相流 浓度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综采工作面通风除尘风速优化 被引量:31
10
作者 蒋仲安 张中意 +2 位作者 谭聪 罗俊峰 闫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5-78,共4页
为解决煤矿综采工作面粉尘质量浓度较高的问题,以邢东矿2225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综采工作面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以分析风速对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风速范围内,随着风速... 为解决煤矿综采工作面粉尘质量浓度较高的问题,以邢东矿2225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综采工作面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以分析风速对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风速范围内,随着风速的增大,综采工作面的平均粉尘质量浓度会逐渐减小,但是风速过大也会对工作的环境和条件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确定进风口风速2m/s为最优风速,在不影响工作环境的条件下使粉尘质量浓度达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粉尘质量浓度 风速优化 最优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煤八矿丁一风井通风阻力测定与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蒋仲安 宋洋洋 +2 位作者 丁伟 张海庆 焦向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9期11-16,共6页
以平煤八矿丁一风井所服务的三个采区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通风阻力测定方法、测定路线选择及测点布置。运用条件平差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到测定结果,然后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得出丁一风井通风系统的... 以平煤八矿丁一风井所服务的三个采区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通风阻力测定方法、测定路线选择及测点布置。运用条件平差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得到测定结果,然后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分析。测定结果得出丁一风井通风系统的进风段、用风段和回风段阻力分布不平衡,部分区段通风阻力过大,通风总阻力超出了规定要求。结合丁一风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造成部分区段通风阻力过大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一风井 阻力测定 阻力分布 总阻力 结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巷掘进巷道长压短抽通风系统参数优化 被引量:40
12
作者 蒋仲安 闫鹏 +1 位作者 陈举师 张中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58,共5页
为了减少掘进巷道的粉尘危害,以岩巷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对岩巷掘进巷道长压短抽通风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矿山井下巷道利用长压短抽通风系统除尘效果较压入式通风系统提高30%~50%,在距离工作面20 m处粉尘质... 为了减少掘进巷道的粉尘危害,以岩巷掘进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对岩巷掘进巷道长压短抽通风系统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矿山井下巷道利用长压短抽通风系统除尘效果较压入式通风系统提高30%~50%,在距离工作面20 m处粉尘质量浓度降低到20 mg/m3以下;采用数值模拟结合现场试验得出吸尘罩罩口最优宽、高为0.6 m、0.8 m。经过试验得出,掘进巷道通风系统负压风筒高度优化为2 m,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除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巷道 长压短抽通风系统 吸尘罩 负压风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尘源耦合下呼吸性粉尘扩散的紊流系数求解 被引量:19
13
作者 蒋仲安 陈雅 王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9-134,共6页
为完善综采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扩散模型,解决模型中紊流扩散系数和紊流纵向弥散系数无法求解问题,根据气溶胶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理论,结合综采工作面实际环境和呼吸性粉尘二次飞扬特点,建立综采工作面移架产尘点与割煤产尘点耦合下的呼吸性... 为完善综采工作面呼吸性粉尘扩散模型,解决模型中紊流扩散系数和紊流纵向弥散系数无法求解问题,根据气溶胶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理论,结合综采工作面实际环境和呼吸性粉尘二次飞扬特点,建立综采工作面移架产尘点与割煤产尘点耦合下的呼吸性粉尘扩散模型,其中,呼吸性粉尘二次飞扬采用镜像法.再通过相似实验,按照原模比3∶1,搭建综采工作面实验场地,确定采样点,分别测出3种场景下各采样点的风速值与粉尘质量浓度值;结合实验数据,采用梯度下降法求解紊流系数,求解结果用于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计算.将理论值与实验值对比,结果表明,在258个采样点中,扩散模型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率为29.66%,证明了该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可用于实际矿井下工作面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 紊流系数 相似实验 梯度下降法 绝对误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矿潜孔钻泡沫抑尘剂配方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蒋仲安 姜兰 陈举师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3-907,共5页
为有效降低露天矿潜孔打钻作业产生的大量粉尘,并解决湿式抑尘用水量大的问题,基于泡沫抑尘原理,从发泡性能及湿润性能两个方面来设计复配实验。以泡沫综合指数、表面张力、接触角及反向渗透吸重为指标,优选出最佳泡沫抑尘剂配方为α-... 为有效降低露天矿潜孔打钻作业产生的大量粉尘,并解决湿式抑尘用水量大的问题,基于泡沫抑尘原理,从发泡性能及湿润性能两个方面来设计复配实验。以泡沫综合指数、表面张力、接触角及反向渗透吸重为指标,优选出最佳泡沫抑尘剂配方为α-烯烃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和椰子油单乙醇酰胺,各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0.15%,0.20%,0.05%和0.50%。经现场试验,验证该配方的泡沫抑尘效果良好,在下风向5 m工作区域内全尘除尘率平均值为87.8%,呼吸性粉尘除尘率平均值为80.7%,明显优于喷雾降尘及干式除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孔钻 粉尘 泡沫 抑尘剂 表面活性剂 露天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偏差序列的矿井供水管网可靠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蒋仲安 王佩 +1 位作者 施蕾蕾 谭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86-1691,共6页
综合考虑管网水力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结合节点和管网整体2个方面确定管段管径、管长、故障率、修复时间以及节点用水量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矿井供水管网可靠性评价模型。运用管网平差软件EPANETH进行水力模拟得到各管段故障情况下的节点实... 综合考虑管网水力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结合节点和管网整体2个方面确定管段管径、管长、故障率、修复时间以及节点用水量作为评价指标,建立矿井供水管网可靠性评价模型。运用管网平差软件EPANETH进行水力模拟得到各管段故障情况下的节点实际可用水量,然后采用低偏差序列代替伪随机序列的拟蒙特卡罗法仿真模拟求得各节点的可靠度,再以节点需水量占管网总流量的比例为权值,求得整个管网的水力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评价模型可确定管网中可靠性较低的节点和对管网水力可靠性影响较大的管段,该计算方法可作为管网优化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供水管网 水力可靠性 拟蒙特卡罗法 Sobol序列 EPANE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MC的矿井防尘供水管网水力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蒋仲安 王佩 +1 位作者 施蕾蕾 谭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399-404,共6页
为了提高矿山井下防尘供水管网水力可靠性,综合考虑机械故障和水力条件变化对管网可靠性的影响,从节点和管网整体两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建立矿井防尘供水管网水力可靠性评价模型。评价模型求解采取管网平差软件EPANETH和拟蒙特卡罗法(Q... 为了提高矿山井下防尘供水管网水力可靠性,综合考虑机械故障和水力条件变化对管网可靠性的影响,从节点和管网整体两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建立矿井防尘供水管网水力可靠性评价模型。评价模型求解采取管网平差软件EPANETH和拟蒙特卡罗法(QMC)仿真模拟求得各节点的可靠度,继而求得整个管网的水力可靠度。整个算法用Matlab结合VC#.NET计算机语言编程实现,这样可以通过不断仿真模拟观察收敛结果。将评价模型用于开滦集团林南仓矿,通过分析计算,可确定管网中可靠性较低的节点和对管网水力可靠性影响较大的管段,该计算方法可作为管网优化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防尘 供水管网 水力可靠性 拟蒙特卡罗法 Halton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蒋仲安 蒋江林 +2 位作者 王洪胜 杜翠凤 罗俊峰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1,16,共8页
利用相似原理,结合多孔介质渗流达西定律,导出模拟矿井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的相似准则数。以樟村矿2306工作面采空区为原型,建立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相似模型,对不同风速条件下U、U+L及U+I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的气流流动、瓦斯... 利用相似原理,结合多孔介质渗流达西定律,导出模拟矿井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的相似准则数。以樟村矿2306工作面采空区为原型,建立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相似模型,对不同风速条件下U、U+L及U+I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的气流流动、瓦斯运移及上隅角瓦斯浓度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风方式决定了采空区内气流流动及瓦斯运移的空间变化规律;风速决定了采空区内气流流动及瓦斯运移的波动程度和影响范围;上隅角瓦斯浓度变化受工作面通风方式及风速影响,U+I型通风方式最有利于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工作面风速过低易出现瓦斯积聚,风速过高则瓦斯浓度波动明显,风速在1.5~2.5 m/s时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采空区 相似准则 瓦斯运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卸矿站粉尘浓度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蒋仲安 陈记合 +1 位作者 王明 陈举师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185-191,共7页
为了掌握卸矿站卸矿时卸矿量、巷道风速、矿石粒径和壁面条件对巷道内粉尘浓度的影响,以国内某矿山2号卸矿站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软件对该卸矿站建模、模拟,研究巷道粉尘浓度与卸矿量、巷道风速、矿石粒径和壁面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 为了掌握卸矿站卸矿时卸矿量、巷道风速、矿石粒径和壁面条件对巷道内粉尘浓度的影响,以国内某矿山2号卸矿站为研究对象,运用ANSYS软件对该卸矿站建模、模拟,研究巷道粉尘浓度与卸矿量、巷道风速、矿石粒径和壁面条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下风向巷道粉尘浓度大小与卸矿量成正比例关系,与风速、矿石粒径成反比例关系;满足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卸矿量5 000 kg/s、巷道风速1.5 m/s时,尽可能增大矿石粒径、定期清扫巷道壁面,可有效降低巷道粉尘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矿站 粉尘浓度分布 影响因素 粉尘运移规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系统的爆破烟尘运动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蒋仲安 万善福 孙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5-29,共5页
在对爆破烟尘源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质量通量、动量通量、浮力通量分析,加之闭合假设,建立了描述爆破烟尘运动的数学模型,基于粒子系统对爆破烟尘的冲击运动、蘑菇云运动和扩散运动的烟尘云形状进行模拟研究,编制出BSMS模拟软件,... 在对爆破烟尘源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质量通量、动量通量、浮力通量分析,加之闭合假设,建立了描述爆破烟尘运动的数学模型,基于粒子系统对爆破烟尘的冲击运动、蘑菇云运动和扩散运动的烟尘云形状进行模拟研究,编制出BSMS模拟软件,实现了对爆破烟尘运动实时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系统 爆破烟尘 烟尘运动 烟尘扩散 实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磨作业场所多尘源耦合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蒋仲安 张国梁 +2 位作者 陈建武 杨斌 陈记合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131,共8页
为了改善移动打磨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的现状,以中车长客打磨车间为研究背景,利用高斯扩散模型,建立非稳态单尘源粉尘扩散模型,采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多尘源耦合扩散规律;根据实验测定的不同高度单点和多点打磨的粉尘浓度,结合气溶胶... 为了改善移动打磨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的现状,以中车长客打磨车间为研究背景,利用高斯扩散模型,建立非稳态单尘源粉尘扩散模型,采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多尘源耦合扩散规律;根据实验测定的不同高度单点和多点打磨的粉尘浓度,结合气溶胶粒子的运动方程和梯度下降法,求解出粒子扩散系数和多尘源耦合系数.将得到的粉尘扩散模型与对照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点打磨在两个打磨点中间向前一定距离处会出现聚集点,且不同高度聚集点位置不同;多点打磨空间粉尘浓度是单点打磨的2~3倍,且最大值高达45.73 mg/m3,远高于国家卫生标准;多尘源打磨作业粉尘扩散模型平均误差为14.67%,具有一定可靠性,可用于后续对打磨车间粉尘防护技术和空间优化布置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磨场所 扩散模型 多尘源耦合 浓度分布 扩散系数 梯度下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