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霉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对肺结核患者并发慢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向长港 孙曼 +3 位作者 童胜兰 徐曙玲 蒋在慧 刘本德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曲霉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检测在肺结核(PTB)患者并发慢性肺曲霉菌病(C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例PTB患者,根据是否并发CPA将PTB患者分为CPA组(21例)和非CPA组(179例)。检测曲霉菌特异性IgM... 目的探讨曲霉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检测在肺结核(PTB)患者并发慢性肺曲霉菌病(CP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例PTB患者,根据是否并发CPA将PTB患者分为CPA组(21例)和非CPA组(179例)。检测曲霉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B患者并发CPA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霉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诊断PTB患者并发CPA的价值。结果CPA组血清曲霉菌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均高于非CPA组(P均<0.05)。肺空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高水平曲霉菌特异性IgM抗体、高水平曲霉菌特异性IgG抗体是PTB患者并发CPA的危险因素(P均<0.05)。曲霉菌特异性IgM、IgG抗体诊断PTB患者并发CP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666,联合曲霉菌特异性IgM、IgG抗体诊断PTB患者并发CPA的曲线下面积为0.873,高于单独曲霉菌特异性IgM抗体(P均<0.05),但与单独曲霉菌特异性IgG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B并发CPA患者血清曲霉菌特异性IgG和IgM抗体水平升高,曲霉菌特异性IgG抗体在PTB并发CPA诊断中有较高价值,曲霉菌特异性IgG和IgM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PTB并发CPA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慢性肺曲霉菌病 曲霉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 曲霉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抗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蒋在慧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4期65-65,69,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50例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恩替卡韦治疗12个月,分析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病毒血清学(乙型肝炎病毒...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50例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恩替卡韦治疗12个月,分析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病毒血清学(乙型肝炎病毒DNA、HBeAg)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5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谷丙转氨酶复常41例,谷丙转氨酶复常率为82.0%,谷草转氨酶复常36例,谷草转氨酶复常率为72.0%,HBeAg转阴9例,HBeAg转阴率为18.0%,HBeAg血清学转阴7例,HBeAg血清学转阴率为14.0%,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31例,DNA转阴率为62.0%。治疗期间,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包括腹泻5例(10.0%)、消化不良4例(8.0%)、恶心呕吐4例(8.0%)、疲劳3例(6.0%)和腹痛2例(4.0%)。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酶复常率、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DNA转阴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高效安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复常率 转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泡大蒜辅助治疗复治肺结核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蒋在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1期81-82,共2页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的慢性传染病。由于治疗不规范,很多结核患者成为复治患者,标准抗结核方案对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起效时间相对较长,对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要求较高,并且容易产生耐药。为进一步探讨更加有效的方法,本院自2008...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的慢性传染病。由于治疗不规范,很多结核患者成为复治患者,标准抗结核方案对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起效时间相对较长,对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要求较高,并且容易产生耐药。为进一步探讨更加有效的方法,本院自2008年3月~2012年11月,应用蜂蜜泡大蒜联合抗痨药物治疗88例复治肺结核涂(+)的患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蜂蜜 大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4
作者 蒋在慧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9期1118-1120,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发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淋巴细胞亚群被认为是HBV病毒引起自身肝细胞损伤的最主要机制。
关键词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拉米夫定 香菇多糖 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托溴铵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血气参数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邓翔 周雄平 蒋在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2期1951-1953,1958,共4页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血气参数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据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噻托溴铵干粉吸入治疗。治疗1个月...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血气参数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依据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噻托溴铵干粉吸入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显著上升,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PaO_2、PaCO_2、PaO_2/FiO_2和血清PCT水平变化不明显,而治疗组PaO_2和PaO_2/FiO_2水平显著上升,PaCO_2和血清中PCT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可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参数,减轻了炎症,提高了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肺功能 血气参数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阻肺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危险因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 被引量:57
6
作者 邓翔 胡芬 +1 位作者 蒋在慧 白云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4-326,331,共4页
目的检测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感染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未... 目的检测和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感染因素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未并发慢阻肺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观察组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鉴定;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慢阻肺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0例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7株,以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4株,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无糖尿病、住院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短、有无机械通气,均与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ELISA法检测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及TGF-β分别为(1.79±0.24)ng/L和(96.35±9.82)ng/L,非感染组分别为(1.25±0.16)ng/L和(87.16±8.90)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高龄、合并糖尿病、长期住院、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及机械通气均会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肺部感染者血清TNF-α和TGF-β水平升高,可作为确定诊断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800例肺结核患者复发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邓翔 蒋在慧 吕凯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611-612,634,共3页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复发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肺结核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0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治愈后随访2年统计分析患者复发情况,分析影响疾病复发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复发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肺结核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0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治愈后随访2年统计分析患者复发情况,分析影响疾病复发的相关因素。使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800例肺结核患者复发46例,复发率为5.75%,复发时间(1.22±0.12)年。复发肺结核患者年龄平均为(58.77±5.72)岁,未复发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51.46±5.17)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3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肺结核患者转归复发与年龄、耐药、职业、户籍、治疗方案、治疗管理方式、空洞及患者来源均有关(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体力型劳动(OR=1.649)、流动人口(OR=1.614)、耐药情况(OR=2.241)及空洞(OR=2.331)均为治愈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结核患者治愈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需要关注体力型劳动、流动人口、耐药情况及空洞肺结核患者,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患者 复发 因素 预防
原文传递
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熊巍鹏 蒋在慧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S01期60-62,共3页
目的对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协和江南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诊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 目的对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协和江南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诊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8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根据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一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一共40例纳入到对照组,剩余一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接受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一共40例纳入到研究组,比较两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接受各自治疗方案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接受各自治疗方案之后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之后的症状改善时间、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接受各自治疗方案之后的整体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其提供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肺泡灌洗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缩短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疾病整体治疗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部感染 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肺泡灌洗 治疗效果 动脉血氧分压 住院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