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街道峡谷气流和污染物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9
1
作者 蒋德海 蒋维楣 苗世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2,共6页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中的FLUENT软件模拟了典型城市街道峡谷中的气流和污染物分布状况.建立的模型包括不同形状的建筑物所构成的街道峡谷和存在高架桥的街道峡谷.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形状的建筑物改变了街道峡谷内的风和湍流分布...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中的FLUENT软件模拟了典型城市街道峡谷中的气流和污染物分布状况.建立的模型包括不同形状的建筑物所构成的街道峡谷和存在高架桥的街道峡谷.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形状的建筑物改变了街道峡谷内的风和湍流分布,从而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的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几何比例相同的街道峡谷里,建筑物外形越趋向于流线型,街道峡谷里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越小;②高架桥对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取决于高架桥相对于街道峡谷的高度和宽度,高度越高、宽度越窄的高架桥其地面污染物的浓度越低;③FLUENT软件对街道峡谷大气环境的模拟结果基本合理,可用于研究城市大气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ENT 街道峡谷 高架桥 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广州地区边界层日变化特征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蒋德海 王成刚 +5 位作者 吴兑 邓雪娇 黄晓莹 谭浩波 李菲 邓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5,共7页
利用2010年11—12月亚运会期间设在广州五山站的车载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广州地区晴天条件下的边界层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折射率结构常数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受大气层结的抑制作用,湍流强度较弱,折射率结构... 利用2010年11—12月亚运会期间设在广州五山站的车载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广州地区晴天条件下的边界层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论表明:(1)折射率结构常数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受大气层结的抑制作用,湍流强度较弱,折射率结构常数的观测值约为10-17~10-18m-2/3;白天,湍流在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从底层大气向自由大气发展,观测值比夜间可增大两个量级,且在边界层顶部有较大阶跃。(2)利用风廓线雷达谱宽资料可算出湍流耗散率,作为一种新的风廓线雷达二次产品,该参数对湍流的描述更为准确和细致。在晴天条件下,广州地区边界层顶从08时开始迅速上升,11时前后达到1 300 m左右,在日落前基本维持这个高度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 边界层演变特征 风廓线雷达 折射率结构常数 湍流耗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广州亚运限行减排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德海 吴兑 +3 位作者 邓雪娇 谭浩波 李菲 邓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7-532,共6页
通过对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限行减排各个阶段的广州和相邻城市监测到的污染物浓度以及同期的天气背景进行分析,探讨污染源、城市的地理位置、天气条件和限行减排对亚/亚残运会期间广州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人为限行减排、城市... 通过对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限行减排各个阶段的广州和相邻城市监测到的污染物浓度以及同期的天气背景进行分析,探讨污染源、城市的地理位置、天气条件和限行减排对亚/亚残运会期间广州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人为限行减排、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扩散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亚运会期间广州统计平均的能见度基本大于10 km;机动车的限行减排对PM10的削减作用不如PM2.5和PM1明显;限行减排对广州O3浓度控制"不敏感",但是会导致浓度峰值时间相对广东东莞出现1小时左右时间"滞后";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的大气环境问题呈现区域性,而且污染程度不容乐观,将来对该区域的大气环境治理需要进行长期持续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限行减排 监测 能见度 亚运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城市冠层模式对建筑物表面太阳辐射的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蒋德海 王咏薇 蒋维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4-620,共7页
利用城市冠层模式对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辐射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部分观测作了对比,一致性较好。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由于建筑物之间的遮蔽效应和墙面间的反射作用对建筑物各墙面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建筑物墙面... 利用城市冠层模式对建筑物表面的太阳辐射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部分观测作了对比,一致性较好。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由于建筑物之间的遮蔽效应和墙面间的反射作用对建筑物各墙面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1)冬季建筑物墙面之间的遮蔽效应会明显减少建筑物的太阳辐照度,而且在早晨和傍晚尤为明显,在实际对太阳能利用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这种遮蔽效应,否则会高估壁面所获得的太阳能。墙面之间的反射会小幅增加壁面太阳辐照度10~20 W.m-2。(2)建筑物墙面间的遮蔽效应和反射辐射随建筑群的高度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特别在冬季,高而密的城市建筑区域,由于墙面的遮蔽,会使得壁面的日照时数大大减少。(3)纬度能够影响墙面遮蔽时间和太阳辐射相对于墙面的倾斜角,冬季,纬度越高,南墙日照时数越小;夏季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模式 建筑物遮蔽和反射 太阳辐射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间建筑物室内气流的大涡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德海 蒋维楣 +2 位作者 胡非 轩春怡 房小怡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2-1051,共10页
利用大涡模式对大空间建筑物室内气流进行模拟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拟的内容包括:(1)在机械通风情况下,当存储货物的仓库发生火灾时,将会改变室内的温度场和流场的分布;(2)在自然通风情况下,简单方形钝体建筑物以及大型体育馆室... 利用大涡模式对大空间建筑物室内气流进行模拟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拟的内容包括:(1)在机械通风情况下,当存储货物的仓库发生火灾时,将会改变室内的温度场和流场的分布;(2)在自然通风情况下,简单方形钝体建筑物以及大型体育馆室内的流场状况。对以上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发生火灾时,室内流场主要是由热力作用支配,通风口的位置、通风气流的热力性质、室内物品的堆放方式以及室内物品的热力属性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室内的流场和温度场。在自然通风情况下,室外的气流状况和通风口的位置对室内的气流都有很大的影响,室外的风速大小和风向分别对室内风速的大小和流场分布有重要影响,而通风口的位置主要影响室内气流分布状况。由于决定室内气流的因素很多,所以像体育馆这种对室内气流和空气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建筑物,要评价以及设计其通风效果及室内空气品质必须针对具体情况从多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涡模拟 大空间建筑物 室内气流与通风 空气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陪审制度看裁判制约 被引量:22
6
作者 蒋德海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4-68,共5页
陪审制是当代西方,特别是美国司法制度中最具特色的裁判制约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它是美国宪法精神的一个延伸。在美国陪审制中,近代以来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权力制约理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过美国陪审制度,我们大致上可以看到西方... 陪审制是当代西方,特别是美国司法制度中最具特色的裁判制约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它是美国宪法精神的一个延伸。在美国陪审制中,近代以来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权力制约理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通过美国陪审制度,我们大致上可以看到西方裁判制约制度的一个轮郭,从而有助于民主法制的建设。一、陪审制的产生现代意义上的陪审制起源于英国,差不多900年前,渡过英伦海峡的诺曼底公爵就已习用一种传召居民的行政办法,要他认对一个特别地方的皇家权益和特权宣誓作证。12世纪,英国的御任法官开始使用类似的宣誓者,在私人的争执中宣布某些权利。宣誓者还被召请检举或者告发邻近地方犯罪,以使这些人经酷刑式的审问以判定是否有罪。116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制度 陪审团 裁判制 陪审员 公正和效率 法官 权力制约 认定事实 社会主义法 权力制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监督还是诉讼监督 被引量:23
7
作者 蒋德海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92,共9页
由于检察机关的诉讼功能,我国法律监督长期被当作诉讼监督,法律监督制度变成了诉讼制度。这一错位不仅未能忠实体现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的国家职能,而且导致法律监督权威的严重缺失。中国检察制度改革必须跳出诉讼监督的传统和习惯,以法... 由于检察机关的诉讼功能,我国法律监督长期被当作诉讼监督,法律监督制度变成了诉讼制度。这一错位不仅未能忠实体现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的国家职能,而且导致法律监督权威的严重缺失。中国检察制度改革必须跳出诉讼监督的传统和习惯,以法律监督为核心重新构建法律监督制度。因此,要正确解决法律监督作为国家制度和诉讼制度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一般监督和法律监督、法律监督和其他监督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监督 诉讼监督 国家制度 诉讼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应规范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蒋德海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58,共5页
作为人民法院适法依据的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宪法和法律所作的解释,其效力源于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执行法律的需要而制定的。在我国法的效力等级中,行政法规的效力等级低于宪法和法律。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解释的效力... 作为人民法院适法依据的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宪法和法律所作的解释,其效力源于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执行法律的需要而制定的。在我国法的效力等级中,行政法规的效力等级低于宪法和法律。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解释的效力却常常低于行政法规。理论和实践中的这种错位不但违背了法治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效力等级原则,也不利于依法行政,应予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解释 行政法规 效力等级 法律效力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法律监督为本质”还是“以控权为本质”?——兼论中国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 被引量:10
9
作者 蒋德海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5,共6页
法律监督是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的逻辑起点。检察权通过检察机关所拥有并行使的一系列检察权能得以体现和实现。公诉权、诉讼监督权和检察侦查权属于检察权能结构中的第一层次,公诉权、诉讼监督权、检察侦查权又包含了诸如不起诉权、抗... 法律监督是检察权优化配置问题的逻辑起点。检察权通过检察机关所拥有并行使的一系列检察权能得以体现和实现。公诉权、诉讼监督权和检察侦查权属于检察权能结构中的第一层次,公诉权、诉讼监督权、检察侦查权又包含了诸如不起诉权、抗诉权、直接侦查权等属于第二层次的权能,而为了行使上述权能必须拥有的法律手段则属于第三层次的权能结构。优化检察权的配置,实质上就是优化检察机关各个层次的权能结构。优化检察权的权能结构,不仅指充实完善检察权的权能体系,也意味着放弃一些与检察权的法律监督属性并无多大关系的权能与职责。我国检察权的权能结构存在不足,需要通过立法授权,完善检察机关的权能结构,同时也应当放弃一些并不属于检察权内容的职权和职责。事实上,我国法律通过对检察制约和法律监督的规定,已经在刑事诉讼领域建立了以制约和监督为机制,以对警察权和审判权双重控制为特点的控权型检察制度。中国检察制度的本质特点是由检察制约和法律监督所指向,保障宪法和法律完整统一实施而对国家权力的控制。中国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应以此为前提。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检察权配置的法理研究"为总标题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现代司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着手,就我国检察权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监督机关 本质特点 检察机关 中国 控权 配置 职权 社会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被引量:9
10
作者 蒋德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3,共6页
宪法最本质的内容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才对国家权力实施控制 ,才有所谓“限权政府”。在历史上 ,宪法产生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宪法的发展和成熟意味着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完善 ,而公民权利的保障质量是宪... 宪法最本质的内容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才对国家权力实施控制 ,才有所谓“限权政府”。在历史上 ,宪法产生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宪法的发展和成熟意味着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完善 ,而公民权利的保障质量是宪法发展程度的标志。在逻辑上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也是衡量一切宪法价值包括自由、效率、秩序的基本尺度。依宪治国 ,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公民基本权利 法律保障 国家权力 保障质量 法律价值 依宪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宪法“不抵触”原则透视宪法与其他法的关系 被引量:20
11
作者 蒋德海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12-21,共10页
根据《宪法》第5条的规定,宪法与民法及其他法之间是"不抵触"关系。中国立法中"依宪法制定"的表述不仅没有宪法依据,而且存在诸多实践和逻辑上的弊病。宪法的"不抵触"原则,是宪法的本质特征及其功能决定... 根据《宪法》第5条的规定,宪法与民法及其他法之间是"不抵触"关系。中国立法中"依宪法制定"的表述不仅没有宪法依据,而且存在诸多实践和逻辑上的弊病。宪法的"不抵触"原则,是宪法的本质特征及其功能决定的。宪法作为控权法,是其他法的底线,也是最后的救济法。"不抵触"原则具有对世性、绝对性的特点,并以统一性和多样性、禁止性和开放性保障宪法权威和法治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抵触”原则 控权法 底线法 最后救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现代化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蒋德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共6页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一生奋斗追求的目标,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内容。在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的全面而自由的思想表现为公民基本权利全面而有效的保障。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与中国法...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一生奋斗追求的目标,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内容。在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的全面而自由的思想表现为公民基本权利全面而有效的保障。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与中国法治现代化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得到全面而有效保障的过程。而中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程度,则成为中国法治发展的最基本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现代化 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 价值观 公民权利 法治建设 诉讼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的德治心态──兼析官本位在中国的法律基础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德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38,共5页
中国传统的法律观主要有两家,即法家和儒家,把这两家的观点用法治与德治来概括是不准确的。法治是近代以后以启蒙思想为基础的法律观念,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中国法家有着木质不同。传统中国法治和西方法治不是法治之间的区别... 中国传统的法律观主要有两家,即法家和儒家,把这两家的观点用法治与德治来概括是不准确的。法治是近代以后以启蒙思想为基础的法律观念,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中国法家有着木质不同。传统中国法治和西方法治不是法治之间的区别,而是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废除官本位的根本在于法治建设。文章认为有必要将中国的传统法治改称为刑治,以区别于近代以来的西方法治,而德治只不过是别治的一种特殊形式。德治的灵魂是官本位。民水位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正象官本位是封建法律的灵魂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和德治 法律基础 传统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 当代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 民本位 法律观 西方法治 德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法律监督的宪法原则——监察体制改革以后我国法律监督的趋向思考 被引量:14
14
作者 蒋德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144,共9页
自监察委员会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逐渐被"检察监督"所替代。但在宪法没有修改,法律监督仍然是宪法原则的前提下,"检察监督"不但不合宪,而且给人以法律监督没有底气的感觉。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我国... 自监察委员会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逐渐被"检察监督"所替代。但在宪法没有修改,法律监督仍然是宪法原则的前提下,"检察监督"不但不合宪,而且给人以法律监督没有底气的感觉。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我国检察机关的重要国家职责和使命。监察体制改革以后,宪法对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定位并没有改变,检察机关仍然承担着法律监督的重要使命。我国检察机关的全部工作目标都与法律监督相联系,检察体制改革不能偏离法律监督的方向。应当反思的是,我国社会特别是检察机关及其主流检察理论长期以来对法律监督的理解及思维方式是否合理。在新一轮国家体制改革中,监察委员会的产生既是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定位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契机。中国检察人应当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实法律监督,完善法律监督,真正担负起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 法律监督 公诉权 监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举证责任倒置是医方举证责任的复位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德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4-65,共2页
为了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医疗纠纷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日公布并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对医疗纠纷的举... 为了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医疗纠纷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日公布并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对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作了新的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一举证责任的新规定在医务界引起较大的震动,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刊编辑部于2002年5月21日召开“医疗纠纷举证责任研讨会”,上海法学界、司法界、医务界等各方专业人士40余人出席会议。现将若干与会代表不同观点的研讨发言和文章汇编如下,以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责任 损害结果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侵权诉讼 审理 行使 诉讼权利 保证人 司法 医疗过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清单”应慎行——我国政务管理之法治原则反思 被引量:18
16
作者 蒋德海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7-74,共8页
权力清单是我国党政机构的自我限权措施,但由党政自身开列权力清单,有越权之嫌;法治社会约束公权已有"法不授权则不为"原则,权力清单不具有超越"法不授权则不为"的优越性,花大力气推出权力清单的意义和价值合理性... 权力清单是我国党政机构的自我限权措施,但由党政自身开列权力清单,有越权之嫌;法治社会约束公权已有"法不授权则不为"原则,权力清单不具有超越"法不授权则不为"的优越性,花大力气推出权力清单的意义和价值合理性值得商榷;尤其是,我国目前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尚未厘清,在这前提下划定行政机关的权力清单也难以科学合理。现代政务管理的核心是法治和依法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必要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搞创新,法律也不允许这种创新。依法行政要求的是严格遵循法律,否则就会背离法治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清单 法治原则 法不授权则不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论社会管理“归还给社会有机体”的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德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9,共9页
社会管理"归还给社会机体"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其不仅要求被政治化的社会管理权还给社会,而且要求通过社会有机体的形成和发展促进社会民主。社会管理"归还给社会有机体"本质上是社会民主的要求。社会... 社会管理"归还给社会机体"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的基本思想,其不仅要求被政治化的社会管理权还给社会,而且要求通过社会有机体的形成和发展促进社会民主。社会管理"归还给社会有机体"本质上是社会民主的要求。社会民主是国家民主的前提。国家民主是社会民主的扩展,是放大了的社会民主。将社会管理还给社会有机体,不仅是社会管理权的回归,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最重要最伟大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管理 国家 社会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裁判公正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德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2-37,共6页
裁判的本质要求就是公正。社会凝聚力的核心是裁判公正,只有在公正的旗帜下,社会才能凝聚成钢,发挥出震天撼地的伟力;否则,必然是一盘散沙。社会凝聚力的减退,社会无序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二十世纪末中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裁判公正... 裁判的本质要求就是公正。社会凝聚力的核心是裁判公正,只有在公正的旗帜下,社会才能凝聚成钢,发挥出震天撼地的伟力;否则,必然是一盘散沙。社会凝聚力的减退,社会无序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二十世纪末中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裁判公正的基本要求:一、裁判条件公正,即裁判主体和裁判客体的公正。裁判主体的公正至少包括三个内容;裁判主体人格上的独立性;裁判主体的良好道德素质;裁判主体必须是各个领域中出类拔萃的人。裁判客体的公正,包括机遇均等、客体平等和物质保障。二、裁判标准公正。法的公正性标准就是公意,最能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是最公正的法律,裁判标准的人民性,既是民主精神的体现,又是裁判公正的根据。三、裁判程序公正。除了主张程序公正以外,主要是指裁判行为公正,确立严格的规则和程序,使之不断周密、完善。公正的裁判必定是公开的裁判,裁判过程中人情因素受到抑制,裁判主客体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严密监控。四、裁判结果公正。裁判中要做到平等地体现同一规则,或者同一规则平等地适用,决不允许同一规则对同一案例有不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公正 程序公正 可预见性 结果公正 社会凝聚力 公开性原则 裁判制度 条件公正 裁判规则 道德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要超越历史的周期律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德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9,共11页
德法并举在中国历史上有长久的传统,也曾创造过灿烂的文明。但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一直是德治、法治的更替循环,严重遏制了社会的进步。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应该超越德法并治的历史周期律。这就要求在依法治... 德法并举在中国历史上有长久的传统,也曾创造过灿烂的文明。但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一直是德治、法治的更替循环,严重遏制了社会的进步。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应该超越德法并治的历史周期律。这就要求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手抓的同时,坚持民主先行。依法治国应该以民主为基础,法治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和发展。以德治国的实现,需要执政党的坚定理念,还必须有民主基础和法治保障。只有社会主义民主得到长足发展,才可超越传统德治和法治之往复循环的周期律,建立起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良性政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人治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粹主义还是公民的参与权利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德海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人民参与下的民主,最应当具有公民参与的特征和优点。中国目前的反民粹思潮与公众参与的精神不符,包含着遏制公众参与的可能。民主社会就是平民社会,平民化是民主化的必然结果。参与是民主的要求,平等是平民的特点...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人民参与下的民主,最应当具有公民参与的特征和优点。中国目前的反民粹思潮与公众参与的精神不符,包含着遏制公众参与的可能。民主社会就是平民社会,平民化是民主化的必然结果。参与是民主的要求,平等是平民的特点。民主法治的平等性正是平民社会的本质特点。而一个民主和法治的国家,维护民主社会的主体平民的利益不但合理也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公民是平民化时代的社会主人。要以最大的政治勇气和法治保障推进社会的民主化和平民化。公民参与的社会是离马克思所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最近的社会。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公众的参与并尊敬公众的参与,就是促进社会的平民化。平民化社会的核心是对特权的否定,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将反特权纳入反腐败轨道,社会主义在社会平等和取消特权方面应当比资本主义有更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平民化 民主化 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