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致密储层CO_(2)/N_(2)换油机理研究
1
作者 陈汉钊 吴正彬 +3 位作者 李轩 舒坤 蒋恕 陈掌星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7,共12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致密油的赋存状态以及CO_(2)置换致密油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建立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烷烃在岩石壁面的赋存状态模型,研究了烷烃分子在不同岩石壁面的赋存特征,分析了CO_(2)和N_(2)置换...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来研究致密油的赋存状态以及CO_(2)置换致密油的机理。采用蒙特卡洛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算法,建立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烷烃在岩石壁面的赋存状态模型,研究了烷烃分子在不同岩石壁面的赋存特征,分析了CO_(2)和N_(2)置换致密油的微观机理。模拟温度和压力条件(343.13 K、20 MPa)选取四川盆地致密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测得石英壁面和方解石壁面中,C7在CO_(2)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1.88×10^(−5) m/s^(2)和1.83×10^(−5) m/s^(2),在N_(2)中分别为6.4×10^(−6) m/s^(2)和9.01×10^(−6) m/s^(2)。结果将CO_(2)置换致密油的效果明显好于N_(2)。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烷烃分子从岩石壁面置换的难度增大,方解石壁面对烷烃分子的吸附作用要强于石英壁面。根据本研究模拟结果将CO_(2)置换机理大致分为4个阶段:分子扩散阶段、竞争吸附阶段、乳化溶解阶段以及混相阶段(低相对分子质量烷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_(2) N_(2) 赋存状态 驱油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SHAP算法的声波测井曲线重构及可解释性分析
2
作者 黎子豪 蒋恕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1-331,共11页
测井技术是查明地下岩性、地层及地质流体的关键技术手段,在石油勘探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仪器损坏、井眼条件等因素,经常造成测井数据缺失、曲线不全等问题,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或经验公式方法无法合理地构建测井曲线间... 测井技术是查明地下岩性、地层及地质流体的关键技术手段,在石油勘探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仪器损坏、井眼条件等因素,经常造成测井数据缺失、曲线不全等问题,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或经验公式方法无法合理地构建测井曲线间的关系模型使得曲线重构精度相对较低,机器学习算法虽能在大量数据之间找到最为合适的数据映射关系进而提高模型精度,但相较而言其所构建的黑箱模型无法得到良好的解释。近期,可解释性算法的运用使得机器学习在重构测井曲线中的应用更为合理。通过将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简称SV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简称RF)以及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简称XGBoost)和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方法(linear regression,简称LR)的对比对英国能源局22-30b-11号井声波测井曲线进行了模型重构并基于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算法对XGBoost模型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XGBoost在测试集上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996,6.371,优于SVR的0.990、15.755和RF的0.993、9.871,而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则为0.969、48.895,表明XGBoost对声波时差曲线的重构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更好的泛化性能。创新性地采用SHAP算法对XGBoost黑箱模型的解释表明,在模型构建选择重要特征时,XGBoost模型采用地层温度数据作为特征明显合理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采用的井径测井数据。最后基于SHAP对模型进行了单点和全局特征交互解释。上述结果表明在声波测井曲线重构方面,机器学习算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并证明了SHAP算法在声波测井曲线重构机器学习模型解释方面的可行性,为后续机器学习在测井解释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重构 机器学习 模型解释 SHAP算法 声波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地质资源勘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
作者 严德天 王华 +2 位作者 甘华军 蒋恕 张利伟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5期29-33,共5页
新工科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和措施之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开展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值得深入探讨。在详细剖析国内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 新工科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和措施之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开展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值得深入探讨。在详细剖析国内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该文从创新课程体系、学科竞赛体系、科研实践平台体系、校企融合与多学科交叉以及融入全球化创新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地质资源勘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解决方案,助力新工科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 资源勘查工程 人才培养 应用创新 新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知识图谱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成彬 王明果 +3 位作者 王博 陈建国 马小刚 蒋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6,共11页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极大地促进了矿产勘查的发展,创新了矿产预测研究范式,提升了地质找矿大数据的挖掘与集成能力。在资源定量预测领域,知识-数据联合驱动的综合信息智能预测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如何实现数据和知识联合驱动是目前亟待解...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极大地促进了矿产勘查的发展,创新了矿产预测研究范式,提升了地质找矿大数据的挖掘与集成能力。在资源定量预测领域,知识-数据联合驱动的综合信息智能预测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如何实现数据和知识联合驱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知识图谱可以整合多源、异构的地质找矿大数据,其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则在驱动地球科学领域的知识发现方面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本文针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对资源定量预测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求,结合知识图谱相关技术的特点,探讨融合知识图谱技术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法路线。重点剖析面向矿产预测的成矿-勘查系统多时序全要素知识图谱构建和基于知识图谱从“求同”和“求异”的角度建立找矿预测模型,知识图谱中的知识嵌入到地物化遥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以及融合知识图谱的资源定量预测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拟希望将知识图谱中知识表达和推理融入到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技术方法流程中,协助地质专家来确定矿产预测模型,提高矿产预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 资源定量预测 矿产预测智能化 地质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微观力学特征及控制机理———以涪陵地区平桥区块JYA井深层页岩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孔令运 宋广朋 +3 位作者 蒋恕 王子航 李继庆 时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3-697,共15页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深层页岩气具有构造复杂、地应力高、地应力差大、地层温度高、致密化程度高、低孔低渗、孔渗变化规律复杂等地质特征,不同井之间产量差异大,原因之一是对于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地质力学特征和控制机理认识不足,适合压裂... 四川盆地涪陵地区深层页岩气具有构造复杂、地应力高、地应力差大、地层温度高、致密化程度高、低孔低渗、孔渗变化规律复杂等地质特征,不同井之间产量差异大,原因之一是对于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地质力学特征和控制机理认识不足,适合压裂的甜点区间识别不准确。因此,对涪陵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进行研究,围绕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微观地质力学特征与控制机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通过微观岩石力学实验、数字光斑实验、X射线衍射、总有机碳含量、SEM扫描电镜等5个系列实验设计,结合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精细刻画了龙马溪组页岩在加载条件下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化及微观裂纹扩展过程,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的变形与破裂特征。实验测得深层页岩总有机碳含量约为4.2%,石英含量为55.4%,黏土矿物含量为26.9%,明确了深层页岩的微观损伤变化的5个过程,即压密、弹性、裂纹均匀扩展、裂纹扩展破坏及脆性破坏。在石英等脆性矿物及有机质等软组分的控制作用下,深层页岩微观破裂具有多种裂缝扩展模式。同时,计算了深层页岩样品的断裂韧性指数,其中Ⅰ型断裂韧性指数为18.279 MPa·√m,Ⅱ型断裂韧性指数为1.243 MPa·√m。实验得到的断裂韧性指数可应用于评价深层页岩的脆性,也可为深层页岩的压裂改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力学特征 脆性特征 压裂改造 深层页岩 涪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盆中隆起缓坡带重力流沉积形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蒋恕 王浩 +5 位作者 郭涛 张如才 杜晓峰 张钰莹 刘恩豪 王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3-832,共10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重力流沉积形成的岩性圈闭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辽西凸起东部斜坡带(辽中凹陷西斜坡)勘探程度低,近期在该盆中隆起缓坡带发现的具高密度浊流性质的重力流扇体表现出良好的岩性地层油气...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重力流沉积形成的岩性圈闭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辽西凸起东部斜坡带(辽中凹陷西斜坡)勘探程度低,近期在该盆中隆起缓坡带发现的具高密度浊流性质的重力流扇体表现出良好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建立辽西凸起东斜坡古近系东营组三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并基于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对体系域内重力流沉积的形态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综合研究。辽西凸起东部缓坡带主要发育4种形态的斜坡扇:舌形扇、花瓣扇、朵叶扇及河道扇。斜坡陡缓程度和重力流物质来源(远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富砂程度共同控制扇体形态。坡折类型影响湖底扇长宽比:坡折类型越复杂,坡度越陡,湖底扇的长宽比越大,表现为长舌形;坡折类型越简单,坡度越缓,湖底扇的长宽比越小,表现为朵形。物源富砂性决定湖底扇河道化程度及稳定性:砂质含量越高,河道的成型性越差;泥质含量越高,河道越稳定。因此,陡-富砂地质条件易形成舌形扇,缓-富砂地质条件易形成朵叶扇,缓-富泥地质条件易形成河道扇,花瓣扇为过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高密度浊流 沉积形态 层序地层 盆中凸起缓坡带 辽东湾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凹陷中深层储层质量评价及隐蔽砂体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蒋恕 蔡东升 +2 位作者 朱筱敏 朱光辉 胡孝林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4期224-228,共5页
从成岩作用分析入手,探讨了辽中凹陷中深层储层质量问题,并运用古地貌和坡折带共同控制隐蔽砂体展布的理论,对该凹陷深洼区低位隐蔽砂体的发育背景和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辽中凹陷中深层次生孔隙发育带是潜在的有利储层,其孔渗性能较... 从成岩作用分析入手,探讨了辽中凹陷中深层储层质量问题,并运用古地貌和坡折带共同控制隐蔽砂体展布的理论,对该凹陷深洼区低位隐蔽砂体的发育背景和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辽中凹陷中深层次生孔隙发育带是潜在的有利储层,其孔渗性能较好;该凹陷深洼区发育低位隐蔽砂体,这些隐蔽砂体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易于形成自生自储或下生上储的隐蔽油气藏;深洼超压区发育的低位隐蔽砂体是该凹陷中深层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中深层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坡折带 隐蔽砂体 成藏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辽中凹陷成岩作用与中深层孔隙演化 被引量:21
8
作者 蒋恕 蔡东升 +2 位作者 朱筱敏 朱光辉 胡孝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2-369,共8页
根据大量的岩石薄片、X衍射、地球化学等测试资料,对辽河坳陷辽中凹陷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5个成岩阶段: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晚成岩A期、晚成岩B期和晚成岩C期。次生孔隙演化特点、形成机理及其与成... 根据大量的岩石薄片、X衍射、地球化学等测试资料,对辽河坳陷辽中凹陷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5个成岩阶段: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晚成岩A期、晚成岩B期和晚成岩C期。次生孔隙演化特点、形成机理及其与成岩演化的关系研究表明,中深层两个主要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别对应于早成岩B期和晚成岩A期,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源于粘土矿物迅速演化、油气生成及超压发育。因此,辽中凹陷中深层超压区次生孔隙发育带油气藏勘探是当前乃至今后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 次生孔隙 机理 中深层 辽中凹陷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地区孔隙演化的机理 被引量:13
9
作者 蒋恕 蔡东升 +2 位作者 朱筱敏 朱光辉 胡孝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6-372,共7页
孔隙演化机理对研究中深层储层控制因素、预测中深层有利储层及中深层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辽东湾地区的辽中凹陷、辽西凸起及辽西凹陷孔隙演化分析表明,辽东湾地区凹陷和凸起的孔隙演化阶段是一致的,即在总体降低的背景中存... 孔隙演化机理对研究中深层储层控制因素、预测中深层有利储层及中深层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辽东湾地区的辽中凹陷、辽西凸起及辽西凹陷孔隙演化分析表明,辽东湾地区凹陷和凸起的孔隙演化阶段是一致的,即在总体降低的背景中存在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所不同的是凹陷的次生孔隙发育带相对凸起深,次生孔隙发育带与成岩演化、有机质的演化、粘土矿物的转化、超压、油气的早期充注密切相关.探讨了孔隙演化过程中孔隙度降低和次生孔隙发育的机理,认为辽东湾地区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形成主要源于有机酸对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岩屑的溶蚀以及超压和早期油气充注对孔隙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地区 孔隙演化 次生孔隙 演化机理 成岩 有机质演化 早期油气充注 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8
10
作者 蒋恕 王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4-751,共8页
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研究表明,油气藏与层序地层体系域关系密切:南部陡坡带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位于低位和高位体系域中;中央凹陷带岩性透镜体油气藏主要是低位特殊地质体和高位白云岩缝洞储层构成的油气藏;北部缓坡带与层序地层密切相关的... 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研究表明,油气藏与层序地层体系域关系密切:南部陡坡带上倾尖灭油气藏主要位于低位和高位体系域中;中央凹陷带岩性透镜体油气藏主要是低位特殊地质体和高位白云岩缝洞储层构成的油气藏;北部缓坡带与层序地层密切相关的是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及断层-不整合油气藏,断层-岩性、断鼻等油气藏在高位体系域较发育。此外,北部斜坡区存在低位三角洲以及湖扩体系域地层超覆油气藏和高位滑塌岩性体油气藏。结合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特点和各种类型油气藏分布规律,总结了泌阳凹陷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油气藏成藏模式。油气成藏模式表明,深凹区环盐湖带是当前岩性-地层类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这类隐蔽油气藏主要有低位特殊地质体、低位三角洲、湖扩体系域地层超覆、高位白云岩缝洞油气藏、高位浊积体、高位断层-岩性等潜在的岩性-地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层序地层 油藏类型 成藏模式 隐蔽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中凹陷中深层储层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蒋恕 蔡东升 +2 位作者 朱筱敏 朱光辉 胡孝林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37,73,共4页
辽中凹陷沙河街组及部分东营组储层埋藏深度大及储层物性变化大的特点制约了中深层油气的勘探;通过分析沉积相、储层组成特点、成岩作用、异常高压、油气充注等对储层物性的控制,提出了中深层存在次生孔隙发育带,其形成主要源于岩屑长... 辽中凹陷沙河街组及部分东营组储层埋藏深度大及储层物性变化大的特点制约了中深层油气的勘探;通过分析沉积相、储层组成特点、成岩作用、异常高压、油气充注等对储层物性的控制,提出了中深层存在次生孔隙发育带,其形成主要源于岩屑长石砂岩中长石、碳酸盐岩胶结物、岩屑的溶蚀以及超压和早期油气充注对储层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中凹陷 古近系 中深层储层 主控因素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地热勘探潜力区预测方法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恕 王帅 +5 位作者 祁士华 程万强 旷健 黄学莲 田峰 肖志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信息资料是预测地热系统的关键。热源、流体或热量的运移途径、地热储层、盖层和保温条件对一个有效的地热系统的形成和保存至关重要。同时,地热勘探应考虑地形、地震活动、野生动物保护、环境敏感区和... 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信息资料是预测地热系统的关键。热源、流体或热量的运移途径、地热储层、盖层和保温条件对一个有效的地热系统的形成和保存至关重要。同时,地热勘探应考虑地形、地震活动、野生动物保护、环境敏感区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全球地热数据库调研分析表明:目前只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整合了不同的地热数据库中历史积累的数据,能够初步用于地热勘探潜力区预测。大多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地热数据库数据缺乏统一的数据组织方式,查询和分析功能不完善,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潜及有效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和数学方法的引入,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可以整合不同属性的数据,运用模糊逻辑方法或机器学习方法方法,叠加潜力区带分析思想,从而预测隐藏式地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地热数据库 地热系统 潜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断陷湖盆特殊低位地质体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以泌阳凹陷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蒋恕 王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568,584,共5页
海相盆地及大型陆相盆地中一些低位扇体往往与油气富集有关。鉴于小型断陷湖盆的层序地层格架中低位地质体特征不明显的特点,笔者在研究小型断陷湖盆过程中引出了特殊低位地质体的概念,并在典型小型断陷湖盆——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研究的... 海相盆地及大型陆相盆地中一些低位扇体往往与油气富集有关。鉴于小型断陷湖盆的层序地层格架中低位地质体特征不明显的特点,笔者在研究小型断陷湖盆过程中引出了特殊低位地质体的概念,并在典型小型断陷湖盆——泌阳凹陷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在层序地层格架内找到了一些特殊低位地质体。这些特殊低位地质体均具有明显的特征:地震反射呈双向下超结构;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呈箱型或钟型,电阻率测井曲线呈指状形态;均方根振幅体与其周围振幅明显不同;经测井约束反演的波阻抗明显比周围数据体大。这些地球物理特征不仅能证实特殊低位地质体找寻的可靠性,也是找寻特殊低位地质体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湖盆 特殊低位地质体 泌阳凹陷 层序地层 隐蔽油气藏 地球物理特征 断陷湖盆 特征研究 地质体 低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钻特殊井方法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恕 李子丰 +1 位作者 阳鑫军 刘乃震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26,共4页
尽管三次采油过程的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经济、合理、最大限度的开采石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许多技术目前尚处于部分工业运用及实验室研究阶段 ,加上许多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油藏的复杂性 ,导致其效果并不理想。随着钻井技术的... 尽管三次采油过程的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经济、合理、最大限度的开采石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许多技术目前尚处于部分工业运用及实验室研究阶段 ,加上许多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和油藏的复杂性 ,导致其效果并不理想。随着钻井技术的进步 ,水平井、侧钻水平井、分支井、大位移井等特殊井在提高石油采收率上的贡献日见报道 ,但是从观念认识上 ,往往没有把这些钻井方法列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之列。文中在讨论目前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 ,提出了对现有采收率技术不适用的油藏而言 ,用特殊井提高采收率比现有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优越 ,并阐述了钻井方法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优点及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水平井 分支井 大位移井 石油钻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花粉壁发育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恕 黄金生 姜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5-30,共6页
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研究了杉木花粉壁的发育。杉木花粉壁的发育可分为3个阶段:即减数分裂、四分体和游离小孢子。研究认为,杉木花粉壁的各层除乌氏体及部分物质外,均由小孢子自身发育而成。
关键词 杉木 小孢子 花粉壁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头处的边界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恕 李子丰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35,共2页
多年来,在下部钻具组合计算的边界条件中,人们都假设钻头与地层之间的弯矩为零,钻头看作铰支。由于许多教科书和文献中提到钻头处某些极个别时刻存在弯矩,有些国内研究者便否定以前的假设,即将钻头处看作固定支。文中通过对钻井机... 多年来,在下部钻具组合计算的边界条件中,人们都假设钻头与地层之间的弯矩为零,钻头看作铰支。由于许多教科书和文献中提到钻头处某些极个别时刻存在弯矩,有些国内研究者便否定以前的假设,即将钻头处看作固定支。文中通过对钻井机理的探讨,分析了原来假设观点正确的原因,并通过受力分析给出了铰支假设下钻头处的边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头 边界条件 受力分析 钻井 钻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开发地质理论创新与钻完井技术进步 被引量:40
17
作者 蒋恕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3,共7页
页岩气的开采是全球能源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回顾美国页岩气从勘探到商业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可以证明页岩气的成功来自于地质理论认识的创新和先进的钻完井技术的完美结合。地质上将页岩从单纯作为烃源岩到可作为烃源岩,及对盖层和储层... 页岩气的开采是全球能源史上里程碑式的进步。回顾美国页岩气从勘探到商业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可以证明页岩气的成功来自于地质理论认识的创新和先进的钻完井技术的完美结合。地质上将页岩从单纯作为烃源岩到可作为烃源岩,及对盖层和储层的认识,改变了人们对页岩气系统中页岩功能的认识。其他地质相关的理论进展,如页岩气来源、储集空间、在地质历史和构造沉积域的分布、岩相、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物、岩石物理、岩石力学和原位页岩气储量等,使人们认识到超大规模页岩气储量的存在是开采该类非常规能源的基础。地质认识的进步、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和高价的耦合,促进了钻井和压裂技术革新。工程技术上的革新,包括滑溜水/轻砂压裂、水平井多级压裂、重复压裂、同步和顺序压裂等,及页岩储层改造中压裂液配方选择和水力压裂设计等。详细的地质研究可以确定页岩气地质上的甜点,进一步结合详细的岩石物理、岩石力学、不同矿物脆性及和可压裂性的研究,才能找到页岩气开发首选的地质和工程相叠合的甜点区。地质和工程紧密结合是未来全球页岩气勘探和开发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理论 钻井工程 完井 水平井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高校育人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恕 王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68-169,共2页
针对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呈现的高速化、综合化和异化特点 ,在透视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基础上 ,从深层次分析了高等教育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 ,着重阐述了高等教育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应彻底改革教育观念 ,进一... 针对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呈现的高速化、综合化和异化特点 ,在透视我国高等教育现状的基础上 ,从深层次分析了高等教育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 ,着重阐述了高等教育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应彻底改革教育观念 ,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不断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 ,而且还应将科学教育与德育、法制观念等人文教育相结合 ,构建完善的师生评价体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技 高校 育人模式 改革 思路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超微结构——Ⅱ.四分体、小孢子、绒毡层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恕 黄金生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9-12,共4页
研究发现杉木四分体属同时型。四分小孢子时期细胞质极浓厚,细胞质的代谢活动旺盛,外壁内层直接由细胞质分泌物形成。游离小孢子分为收缩期和液泡期,进入液泡期出现大的中央液泡,小孢子体积显著增大。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出现大量膜内... 研究发现杉木四分体属同时型。四分小孢子时期细胞质极浓厚,细胞质的代谢活动旺盛,外壁内层直接由细胞质分泌物形成。游离小孢子分为收缩期和液泡期,进入液泡期出现大的中央液泡,小孢子体积显著增大。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出现大量膜内褶,形成港湾结构;小孢子发育后期,绒毡层细胞内出现大量髓鳞脂体以及自体吞噬泡。研究表明,杉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代谢作用十分旺盛;细胞结构变化明显;绒毡层参与小孢子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小孢子 超微结构 四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井眼的产生机理及其防治思路 被引量:11
20
作者 蒋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61,共3页
井眼质量一般和井眼的光滑程度及扭曲有关 ,由于钻具和地层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随着进尺的增加 ,井眼曲率和挠率不断变化 ,在井壁的限制和钻进惯性的影响下 ,实际钻出的井眼基本都是螺旋井眼 ,它的形成造成了轴向和周向摩擦力增大、钻压... 井眼质量一般和井眼的光滑程度及扭曲有关 ,由于钻具和地层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随着进尺的增加 ,井眼曲率和挠率不断变化 ,在井壁的限制和钻进惯性的影响下 ,实际钻出的井眼基本都是螺旋井眼 ,它的形成造成了轴向和周向摩擦力增大、钻压传递困难、钻进机械钻速低、下套管阻力大、测井仪器下放困难、钻具失效快、井眼清洁困难、倒划眼切削新岩石等问题。目前衡量井眼质量很少提到螺旋的问题 ,对于其产生的机理和防治措施方面所做工作甚少。为了减少建井费用、提高井眼质量 ,研究螺旋井眼的产生、危害及其防治提上了日程。文章介绍了国外这方面研究新进展 ,着重并探讨了螺旋井眼产生的危害、机理、预防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井眼 产生机理 井眼清洁 钻具 防治工作 钻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