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东市平安区土壤与农作物Se含量分布特征
1
作者 苏宁 谢惠春 +4 位作者 乔枫 蒋礼玲 祁得胜 王路昊 耿贵工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6-102,114,共8页
为探究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土壤及农作物的硒含量及富集特征,系统地采集分析了平安区七个乡镇152份0~50 cm深度土壤样品及1161份植物样品,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及作物硒含量。结果表明,平安区表层硒含量平均值为0.27 mg/... 为探究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土壤及农作物的硒含量及富集特征,系统地采集分析了平安区七个乡镇152份0~50 cm深度土壤样品及1161份植物样品,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及作物硒含量。结果表明,平安区表层硒含量平均值为0.27 mg/kg,高于全国及世界土壤硒平均值,有75.36%的地区处于适量硒状态,且三合镇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古城乡最低,总体上各乡镇采集的0~10 cm、10~20 cm、20~30 cm、30~50 cm土层之间的硒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硒含量逐渐降低。在几种作物中,油菜的平均硒含量最高,达到富硒标准,小麦、玉米、豌豆、燕麦、马铃薯硒含量平均值均达到足硒标准,青稞和蚕豆在土壤硒含量较高的三合镇达到足硒标准以上。综合分析,土壤硒含量与相应的作物籽粒硒含量呈正相关,油菜、小麦、玉米硒的富集系数较高,对硒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因此适宜在相应的富硒地发展富硒农产品,豌豆、蚕豆、燕麦、青稞属于中等富硒作物,马铃薯的富集系数最小而变异系数最高,适合在硒含量较高的地方种植马铃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安区 土壤 农作物 分布特征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模式对能源微藻生物质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蒋礼玲 张亚杰 +3 位作者 范晓蕾 罗生军 李潇萍 郭荣波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3-86,共4页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烟道气(15%CO2+85%N2)分别研究批次、流加和半连续3种不同培养模式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对15%的CO2具有很好的耐受性,生物量明显增加;流加氮源(硝酸钠...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烟道气(15%CO2+85%N2)分别研究批次、流加和半连续3种不同培养模式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对15%的CO2具有很好的耐受性,生物量明显增加;流加氮源(硝酸钠)可以提高小球藻的生物量,比批次培养高0.355g/L;采用半连续培养模式,更新率为1/4,1/3时,小球藻的生物质产率分别为253mg/(L·d),198mg/(L·d),均高于批次培养的产率。说明通过采用不同培养模式利用烟道气CO2培养普通小球藻提高生物量是完全可行的,为微藻规模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模拟烟道气CO2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蒋礼玲 张亚杰 +1 位作者 李潇萍 郭荣波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62,共7页
微藻培养模式的选择对于提高微藻生长速率具有重要作用,批次培养、流加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是4种不同的微藻培养模式。文章综述了4种不同培养模式在微藻培养过程中的应用与最新研究进展,概括了不同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范围和实施... 微藻培养模式的选择对于提高微藻生长速率具有重要作用,批次培养、流加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是4种不同的微藻培养模式。文章综述了4种不同培养模式在微藻培养过程中的应用与最新研究进展,概括了不同培养模式的具体应用范围和实施效果,对不同培养模式促进微藻生长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旨在为能源微藻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发展以及能源微藻工业化培养模式的选择和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培养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环境因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蒋礼玲 张怀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8-490,共3页
综述了自然环境因素中纬度、海拔、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并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 5个方面工作。
关键词 小麦 自然环境因素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青稞新品种昆仑15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被引量:8
5
作者 任又成 吴昆仑 +2 位作者 姚晓华 蒋礼玲 陈丽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1-1161,共1页
昆仑15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青稞优良新品种,原代号为09YN-04。2013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昆仑15号。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品质优良、抗倒伏、中抗条纹病和云纹病、丰产性好、适应广等特点。1选育经... 昆仑15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青稞优良新品种,原代号为09YN-04。2013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昆仑15号。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品质优良、抗倒伏、中抗条纹病和云纹病、丰产性好、适应广等特点。1选育经过2007年选用优良青稞品种柴青1号作母本、优质青稞品种昆仑1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2007年冬季在云南元谋进行了混选。2008年在西宁进行了穗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病 农作物品种审定 区域试验 云南元谋 年有效积温 北青 半矮秆 实收产量 播量 播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青稞昆仑13号产量成因分析及栽培措施优化方案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又成 姚晓华 +1 位作者 蒋礼玲 吴昆仑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62,共4页
为了解青稞新品种昆仑13号的产量影响因素,本试验以昆仑13号为材料,研究了在三类不同生态区的肥料和密度试验对其产量、田间群体密度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肥料和密度试验表明生态环境对昆仑13号产量的影响较大,昆仑13号... 为了解青稞新品种昆仑13号的产量影响因素,本试验以昆仑13号为材料,研究了在三类不同生态区的肥料和密度试验对其产量、田间群体密度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肥料和密度试验表明生态环境对昆仑13号产量的影响较大,昆仑13号在3个生态区的平均产量变幅为3 148-6 510 kg/hm2,生态环境和播种量对昆仑13号田间群体密度产生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试验给出了昆仑13号在3个生态区达到目标产量需要施入尿素、磷酸二铵和播量的最优实施方案.这些栽培措施组合和不同生态区高产分析建议可以作为昆仑13号青稞新品种在青海省青稞主产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栽培措施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 青稞 昆仑13号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Hva1基因的表达模式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7
作者 姚晓华 吴昆仑 +1 位作者 任又成 蒋礼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59-1464,共6页
为了解青稞种子胚胎成熟晚期丰富蛋白(LEA)基因Hva1与青稞抗旱性的关系,以抗旱性强的旱地紫青稞和抗旱性弱的大麻青稞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PEG胁迫下Hva1基因在两个青稞品种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Hva1基因在抗旱性不同的两个青稞品... 为了解青稞种子胚胎成熟晚期丰富蛋白(LEA)基因Hva1与青稞抗旱性的关系,以抗旱性强的旱地紫青稞和抗旱性弱的大麻青稞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PEG胁迫下Hva1基因在两个青稞品种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Hva1基因在抗旱性不同的两个青稞品种中的表达均呈单峰模式,且抗旱性强的旱地紫青稞表达峰值和对应的PEG胁迫浓度均高于抗旱性弱的大麻青稞;PEG胁迫浓度大于13.18%时,旱地紫青稞的Hva1基因表达量高于大麻青稞。可见,Hva1基因的表达在青稞的抗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成功构建了青稞Hva1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期望为抗逆性基因在青稞中的应用和抗旱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Hva1基因 表达模式 半定量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絮凝剂对小球藻浓缩收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亚杰 罗生军 +1 位作者 蒋礼玲 郭荣波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8,共4页
研究了3种代表性阳离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浓缩效果,并对其实际应用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絮凝剂均能高效浓缩小球藻,但浓缩成... 研究了3种代表性阳离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浓缩效果,并对其实际应用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絮凝剂均能高效浓缩小球藻,但浓缩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亟需开展优化絮凝工艺过程和开发高效低成本的絮凝剂研究,解决限制能源微藻产业快速发展的收集瓶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阳离子絮凝剂 经济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原地区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创新利用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马晓岗 蒋礼玲 +1 位作者 许媛君 任建东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2-1276,共5页
青海高原地区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青海境内以及周边生态类似地区内的分布资源。根据近10多年来该地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研究的工作基础,分析了本地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认为本地区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青海高原地区作物种质资源是指青海境内以及周边生态类似地区内的分布资源。根据近10多年来该地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研究的工作基础,分析了本地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认为本地区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较好的基础工作积累,研究团队和力量得以加强和完善,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不断得以强化,但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与现今飞速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以及突破性的种质创新和利用的要求仍然相去甚远,特别表现在对库存资源的精准评价和鉴定方面,难以为育种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与支持。借助于国家种质复份库的平台优势和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发挥高原特异资源优势,引进和借助外来优异资源进行种质创制、及对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农业种质资源研究,以期为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应作为今后本地资源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现状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新品种昆仑14号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又成 张志斌 +2 位作者 吴昆仑 蒋礼玲 姚晓华 《中国种业》 2014年第8期85-85,共1页
昆仑14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青稞优良新品种,原代号09YN-13,大麦属变种。2013年12月4日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昆仑14号。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品质优良、植株矮抗倒伏、中抗条纹病和云纹病、丰产性... 昆仑14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青稞优良新品种,原代号09YN-13,大麦属变种。2013年12月4日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昆仑14号。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品质优良、植株矮抗倒伏、中抗条纹病和云纹病、丰产性好、适应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昆仑 青稞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品质优良 大麦属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青稞新品种昆仑15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11
作者 任又成 吴昆仑 +2 位作者 姚晓华 蒋礼玲 陈丽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昆仑15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青稞优良新品种,原代号为09YN-04。2013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昆仑15号。该品种具有生育期短、品质优良、抗倒伏、中抗条纹病和云纹病、丰产性好、适应广等特点。
关键词 优良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昆仑 高产优质 选育 青稞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育成小麦5个主效矮秆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晶晶 蒋礼玲 +1 位作者 马晓岗 宋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4-572,共9页
为系统了解青海小麦矮秆基因的分布特点,并进一步为青海高原小麦的株高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5个矮秆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82份青海小麦品种资源中的矮秆基因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矮秆基因的降秆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 为系统了解青海小麦矮秆基因的分布特点,并进一步为青海高原小麦的株高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5个矮秆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82份青海小麦品种资源中的矮秆基因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矮秆基因的降秆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2份青海育成小麦品种中有49份材料至少含有一个矮秆基因,其中Rht-B1b的分布频率最高,约占参试材料的28.0%,其次是分布频率为23.2%的Rht8基因,而矮秆基因Rht-D1b、Rht5以及Rht12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8%、13.4%、9.8%。在49份含有不同种类矮秆基因的材料中,其中16份材料同时含有2种及以上的矮秆基因,即RhtB1b和Rht8、Rht-D1b和Rht8、Rht-B1b和Rht5、Rht-D1b和Rht5、Rht8和Rht5、Rht-B1b和Rht12、Rht5和Rht12,并未发现同时含有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的品种;2份材料分别含有3种矮秆基因,即Rht-B1b、Rht8、Rht12和Rht-B1b、Rht5、Rht8;其余31份材料仅含有1种矮秆基因。82份青海育成小麦材料中仅含有Rht-B1b的材料11份,平均株高为86.2 cm,其降秆效应为5.7%;只含有Rht-D1b的材料有5份,平均株高为84.9 cm,其降秆效应为7.1%;仅含有Rht8的材料有9份,平均株高为88.6 cm,其降秆效应为3.1%。因此,在青海育成小麦品种中,矮秆基因的降秆效应为Rht-D1b>Rht-B1b>Rht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小麦 矮秆基因 分子标记 检测 分布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亚静 蒋礼玲 +1 位作者 吴昆仑 迟德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122,共4页
以青海省9个地区主栽的高产青稞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粮高产型品种的产量高于粮草双高型和其他类型品种,并且其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本试验条件下,相关分析表明原粮高产... 以青海省9个地区主栽的高产青稞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的青稞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粮高产型品种的产量高于粮草双高型和其他类型品种,并且其穗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本试验条件下,相关分析表明原粮高产型、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青稞品种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均为正值,其相关性穗数大于穗粒数、千粒质量。偏相关分析表明所有供试品种、原粮高产型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的青稞品种穗数每增加1个单位(1万穗/hm2)产量分别增加1.292、1.140、1.108、1.133 kg/hm2;穗粒数每增加1个单位(1粒/穗)产量分别增加9.096、8.898、10.303、9.528 kg/hm2;千粒质量每增加1个单位(1 g)产量分别增加7.171、10.423、7.266、9.529 kg/hm2。通径分析表明,所有供试品种产量三因素对产量均有正向效应,其中穗数的贡献最大。原粮高产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有正值也有负值,而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说明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品种的产量三因子必须要高度协调、平衡发展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综上所述,原粮高产型、粮草双高型、其他类型青稞品种只有在保证单位面积一定穗数的基础上,高度协调产量构成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产量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品种肚里黄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3
14
作者 危文波 蒋礼玲 +1 位作者 吴昆仑 迟德钊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4-46,共3页
以青稞品种"肚里黄"成熟胚为外植体,设置不同成熟胚切割方式、不同基础培养基、不同激素及配比、不同碳源,研究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绿苗分化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实现青稞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将刮碎的成熟胚接种... 以青稞品种"肚里黄"成熟胚为外植体,设置不同成熟胚切割方式、不同基础培养基、不同激素及配比、不同碳源,研究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绿苗分化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实现青稞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将刮碎的成熟胚接种在以麦芽糖为碳源,附加6 mg/L的2,4-D的MS培养基上最为合适,愈伤质量最好;添加1.5 mg/L6-BA和1.5 mg/L KT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效果最佳,绿苗率达44.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愈伤诱导和分化的优化,肚里黄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均可以达到较高水平,适合于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成熟胚 出愈率 愈伤诱导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青霉菌实时定量PCR内参基因挖掘与应用
15
作者 张真真 蒋礼玲 +3 位作者 李婉炘 王谨凡 贾举庆 黄胜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1-267,共7页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因其高效且便捷的特点在基因表达检测中被广泛应用。实时定量PCR结果数据处理策略之一是使用内参基因进行基因表达数据的标准化。文章基于扩展青霉菌孢子不同生长阶段的RNA-...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因其高效且便捷的特点在基因表达检测中被广泛应用。实时定量PCR结果数据处理策略之一是使用内参基因进行基因表达数据的标准化。文章基于扩展青霉菌孢子不同生长阶段的RNA-seq数据,挖掘和注释了694个稳定表达的候选内参基因;随机挑选出Knr4、Isy1、Spt5、Nucb、Hp1、Hp2、Whth、Hp3、Gph3、Pwi、Taf4、Hp4、Asy、GTPase在内的14个基因,以4、25℃条件下PDB培养基生长6、12、24、36 h的扩展青霉菌为材料,进行实时定量PCR实验。实时定量PCR数据基于geNorm和NormFinder 2种软件的综合分析,表明Isy1、Spt5、Nucb、Hp1适合作为内参基因。以Isy1和Spt5分别作为内参基因,检测Gh30基因在4、25℃条件下扩展青霉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显示出一致的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了挖掘得到的内参基因的可靠性。该研究为扩展青霉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优良的内参基因,同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内参基因的挖掘和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参基因 扩展青霉菌 RNA-seq数据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育成小麦品种Ppo基因的分子检测
16
作者 徐晶晶 蒋礼玲 +1 位作者 马晓岗 宋娇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为全面了解青海省历年育成小麦品种籽粒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高低,本研究以82份青海省育成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PPO18,PPO16和PPO29这三个功能标记检测Ppo基因在Ppo-A1和Ppo-D1位点的等位变异和基因组成。结... 为全面了解青海省历年育成小麦品种籽粒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高低,本研究以82份青海省育成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PPO18,PPO16和PPO29这三个功能标记检测Ppo基因在Ppo-A1和Ppo-D1位点的等位变异和基因组成。结果表明:在Ppo-A1位点,有44份小麦含Ppo-A1a(高PPO活性)型等位基因,38份小麦含Ppo-A1b(低PPO活性)型等位基因。在Ppo-D1位点,42.7%的小麦含Ppo-D1a(低PPO活性)型等位基因,57.3%的小麦含Ppo-D1b(高PPO活性)型等位基因。在Ppo-A1和Ppo-D1 2个位点共检测到4种类型的组合:Ppo-A1a/Ppo-D1a,Ppo-A1a/Ppo-D1b(双高PPO活性),Ppo-A1b/Ppo-D1b,Ppo-A1b/Ppo-D1a(双低PPO活性),分布频率分别为24.4%,29.3%,28.0%和18.3%。两个基因组合类型中分布频率最低的是Ppo-A1b/Ppo-D1a(双低PPO活性),分布频率最高的是Ppo-A1a/Ppo-D1b(双高PPO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育成小麦 多酚氧化酶 等位基因 活性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
17
作者 赵珂 李秋荣 +4 位作者 侯璐 白耀博 蒋礼玲 魏有海 郭青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5-601,共7页
研究分析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成株期的抗条锈病基因遗传规律,为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春小麦Taichung29与MY004730杂交、ZM018243与MY004730杂交的方式分别创建F 2:3代分离群体进行2 a的田间测试,对抗条锈病基因遗传... 研究分析2份春小麦种质资源成株期的抗条锈病基因遗传规律,为春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春小麦Taichung29与MY004730杂交、ZM018243与MY004730杂交的方式分别创建F 2:3代分离群体进行2 a的田间测试,对抗条锈病基因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F 2:3群体的病害严重度和反应型在2个试验点均未呈现连续性分布,且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初步推测,MY004730与ZM018243对春小麦条锈病的成株期抗性具有质量性状特征。Taichung29与MY004730杂交构建的F 2:3群体单株/家系抗感分离符合由1对基因作用的3R:1S的分离比,表明MY004730的成株期抗条锈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ZM018243与MY004730杂交构建的F 2:3群体的单株/家系抗感分离比均符合9R:7S,即符合由2对显性基因共同作用的分离比,ZM018243中可能也含有1对显性成株期抗条锈性基因。下一步可以进行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找到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服务,同时还能在抗-抗杂交群体中直接筛选抗病基因聚合材料,为育种提供优良抗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抗条锈病基因 种质资源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数据揭示藜麦RLP基因的进化特征和胁迫应答差异
18
作者 陈思宇 蒋礼玲 +8 位作者 李益 何晶晶 刘洋 孙珂嵘 刘凯旋 杨宇若 王明雪 贾举庆 黄胜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8,共10页
类受体蛋白RLP(receptor-like protein)属于植物细胞表面受体.大量RLP被证明参与了植物的非生物胁迫耐受和生物胁迫的防御应答反应.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藜麦RLP基因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挖掘、序列特征阐述、进... 类受体蛋白RLP(receptor-like protein)属于植物细胞表面受体.大量RLP被证明参与了植物的非生物胁迫耐受和生物胁迫的防御应答反应.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藜麦RLP基因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挖掘、序列特征阐述、进化动力解析、不同组织器官和多个非生物逆境胁迫下表达模式分析和编码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在藜麦基因组中鉴定得到106个RLP基因;其中40个RLP基因涉及串联倍增事件.系统进化树中RLP基因聚成4个大组;RLP基因编码蛋白序列的保守结构域组成具有明显的组别特异性.串联倍增与全基因组倍增被证明是藜麦RLP基因数目扩张的主要动力.转录组数据表明12个RLP基因在藜麦花簇、叶片和茎中呈现出组织特异性的表达模式.干旱、高温、盐、低磷胁迫下,CqRLP003、CqRLP010、CqRLP12、CqRLP052和CqRLP061的表达水平在多个胁迫条件下显著地降低.胁迫转录组中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的互作网络显示CqRLP001、CqRLP070、CqRLP082和AUR62007584是网络中重要的调控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藜麦RLP基因家族成员进化特征差异明显,且广泛参与了调控藜麦的多种非生物胁迫耐受能力.(图12参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类受体蛋白 进化 比较基因组 转录组 蛋白互作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青稞WRKY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礼玲 陈丽华 +3 位作者 尼玛扎西 马晓岗 黄胜雄 李高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0-379,共10页
WRKY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广泛调控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基于青稞白粉病侵染幼苗的转录组测序数据,本研究鉴定得到41个青稞WRKY转录因子,被划分为3个大组:Ⅰ组(6个)、Ⅱ组(21个)和Ⅲ组(12个)。另外,Hv WRKY40和Hv WR... WRKY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广泛调控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基于青稞白粉病侵染幼苗的转录组测序数据,本研究鉴定得到41个青稞WRKY转录因子,被划分为3个大组:Ⅰ组(6个)、Ⅱ组(21个)和Ⅲ组(12个)。另外,Hv WRKY40和Hv WRKY41没有分组。青稞WRKY基因进化分析的聚类结果和分组结果一致,进一步支持了我们分组的正确性。包括HvWRKY2、HvWRKY8、HvWRKY13、HvWRKY34和HvWRKY41,以及HvWRKY4、HvWRKY7、HvWRKY20、HvWRKY26和HvWRKY30在内的两组WRKY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先升高(36 h和72 h),后降低(168 h)的基因表达趋势。这些WRKY基因很可能参与了调控青稞抗白粉病的分子应答机制。青稞WRKY家族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Hv WRKY3、Hv WRKY8、Hv WRKY9属于网络中的主要中心节点。此外,Hv WRKY3、Hv WRKY8、Hv WRKY9、Hv WRKY30、HvWRKY34、Hv WRKY38、Hv WRKY39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是蛋白互作网络的核心网络。本研究挖掘了青稞的WRKY家族成员,系统分析了家族成员的分组、家族成员的WRKY保守域特点、家族成员之间的进化关系、白粉菌侵染下的基因表达水平和家族成员的蛋白互作网络。本研究可为今后青稞的抗逆研究提供优良的候选WRKY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KY 青稞 转录组 系统进化 蛋白互作网络
原文传递
藜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与系统进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礼玲 王琳超 +4 位作者 黄新荣 杨宇若 王明雪 贾举庆 黄胜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5-1261,共7页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主要遗传自母本,具有基因组小、结构简单、序列高度保守等特点.利用系统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对4种藜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编码基因组成、基因组结构、重复序列、变异位点在内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以及基于叶绿...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主要遗传自母本,具有基因组小、结构简单、序列高度保守等特点.利用系统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对4种藜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编码基因组成、基因组结构、重复序列、变异位点在内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以及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藜亚科植物的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表明,4种藜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平均大小为151936bp,平均GC含量为37.16%,具体基因的拷贝数和总的基因数目差异很小,非常保守.除灰绿藜以外,其余3种藜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LSC、SSC和IR区域的边界几乎完全一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扩张与收缩.基因组的重复序列中,相较于SSR,长重复序列片段的比例更高.相比较IR区域,4种藜属植物的LSC和SSC区域之间存在更大的核苷酸位点差异;52-59 kb的基因组区域为4种藜属植物间核苷酸位点变异最大的区段.基于全基因组和LSC+SSC序列,分别构建了包括4种藜属植物在内的藜亚科植物的系统进化树,进化关系完全一致.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藜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进化特征,可为藜属植物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优良的候选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属 叶绿体基因组 变异位点 重复序列 系统进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