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在实性成分为主的胰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魏珏 李彬彬 +2 位作者 蒋计生 曾欣 谢渭芬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31-735,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US-FNA)在以实性成分为主的胰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行EUS-FNA的50例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胰腺肿瘤均获EUS-FNA或外科手术后病理确诊。分...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术(EUS-FNA)在以实性成分为主的胰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上海长征医院行EUS-FNA的50例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胰腺肿瘤均获EUS-FNA或外科手术后病理确诊。分析其临床特征、超声内镜(EUS)特点、病理特征,评价EUS-FNA的诊断价值。结果 EUS可以清晰地显示胰腺肿瘤的部位、回声、大小、形态、边界和淋巴结转移、胰周血管侵犯等情况。EUS-FNA平均每人穿刺1.64针,无并发症发生。50例患者中,EUS-FNA联合细胞学涂片、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87.8%、50.0%和96.0%,三者联合可将EUS-FNA的阳性率提高至98%。结论 EUS可以精准地显示肿瘤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胰周血管侵犯情况,EUS-FNA联合细胞学涂片、TCT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以实性成分为主的胰腺肿瘤的病理诊断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 超声内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月板无血管区急性纵形损伤中成纤维细胞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岚 张中南 +2 位作者 区士欢 蒋计生 陈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采用在活体关节腔内~3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单标记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用环锯钻洞法治疗半月板无血管区急性纵形损伤后肉芽组织修复中细胞成份的形态变化,用图象分析仪对不同愈合时期肉芽组织中不同功能状态的纤维细胞随机进行几... 采用在活体关节腔内~3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单标记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用环锯钻洞法治疗半月板无血管区急性纵形损伤后肉芽组织修复中细胞成份的形态变化,用图象分析仪对不同愈合时期肉芽组织中不同功能状态的纤维细胞随机进行几何参数的测试,为临床采用最佳方法治疗半月板损伤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图象分析 成纤维细胞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相关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3
作者 夏春燕 刘会敏 +3 位作者 何金 李玉莉 孙静 蒋计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32-1034,共3页
目的 :检测耐药相关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临床乳腺癌的多药耐药问题。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P-糖蛋白 (P- gp)、抗凋亡因子 (Bcl- 2 )、拓扑异构酶 (Topo )、谷胱甘肽转移酶 pi (GST-π)及雌激素... 目的 :检测耐药相关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临床乳腺癌的多药耐药问题。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P-糖蛋白 (P- gp)、抗凋亡因子 (Bcl- 2 )、拓扑异构酶 (Topo )、谷胱甘肽转移酶 pi (GST-π)及雌激素、孕激素受体 (ER、PR)在乳腺正常组织、纤维腺瘤、原位癌及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情况 ,并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作定量分析。 结果 :P- gp在乳腺正常组织及良、恶性肿瘤中均呈低水平表达 ;GST-π、Bcl- 2在乳腺浸润性癌中呈较低水平表达 ,且与 ER、PR呈正相关 ;Topo 在乳腺浸润性癌中呈较高水平表达。 结论 :P- gp、Bcl- 2、Topo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提示原发乳腺癌对化疗药物较敏感 ,Bcl- 2可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个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肿瘤 耐药性 孕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垂体腺瘤功能分类的研究
4
作者 刘会敏 杜晓冰 +3 位作者 叶挺军 何金 蒋计生 陈伯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446-448,共3页
本文对41例垂体腺瘤经免疫组化定位标记分7个类型:PRL腺瘤,GH腺瘤,ACTH腺瘤,TSH腺瘤,FSH腺瘤,多激素腺瘤和无功能腺瘤。电镜下,GH腺瘤和PRL腺瘤可分为致密颗粒型和稀疏颗粒型,患者的内分泌症状与腺瘤所... 本文对41例垂体腺瘤经免疫组化定位标记分7个类型:PRL腺瘤,GH腺瘤,ACTH腺瘤,TSH腺瘤,FSH腺瘤,多激素腺瘤和无功能腺瘤。电镜下,GH腺瘤和PRL腺瘤可分为致密颗粒型和稀疏颗粒型,患者的内分泌症状与腺瘤所含的激素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 分类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创伤后神经轴突损伤的机理探讨
5
作者 杜晓冰 陈詠莲 +3 位作者 蒋计生 张光霁 宫钦志 朱诚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6-198,共3页
本实验用焦锑酸盐法,对脑创伤后皮质神经轴突的Ca ̄(2+)分布及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创伤后轴突及其髓鞘内Ca ̄(2+)明显增加,分布不规则,轴突变形,轴浆溶解,髓鞘泡体化。病变部位均有明显的Ca ̄(2+... 本实验用焦锑酸盐法,对脑创伤后皮质神经轴突的Ca ̄(2+)分布及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创伤后轴突及其髓鞘内Ca ̄(2+)明显增加,分布不规则,轴突变形,轴浆溶解,髓鞘泡体化。病变部位均有明显的Ca ̄(2+)聚集沉积。结果表明,Ca ̄(2+)增多与脑创伤后轴突及其髓鞘病变有密切关系,在细胞损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 轴突 髓鞘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腹水中T细胞类别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叶廷军 刘会敏 蒋计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探讨恶性胸、腹水中T细胞类别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对于肿瘤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恶性胸、腹水标本60例,其中免疫治疗组25例,化疗组18例,未治疗组17例。另取10例良性胸腹水作为对照。应用免疫酶标EnVisonTM二步法,对胸腹水中的T细胞进... 目的探讨恶性胸、腹水中T细胞类别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对于肿瘤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恶性胸、腹水标本60例,其中免疫治疗组25例,化疗组18例,未治疗组17例。另取10例良性胸腹水作为对照。应用免疫酶标EnVisonTM二步法,对胸腹水中的T细胞进行亚群表达分类,并进行相关形态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胸腹水中淋巴细胞分布不均,以几个或数个分布,一般以肿瘤细胞为中心,形成花瓣状,淋巴细胞围绕的肿瘤细胞多数可发生形态改变。恶性胸、腹水组的T细胞亚型CD4、CD8、CD25、CD3、CD45RO、S100、CD34表达的阳性相对值免疫治疗组显著高于化疗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刺激或诱导T细胞产生,从而调控T细胞亚群,能够有效地诱导肿瘤免疫,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水 恶性腹水 T淋巴细胞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组织中硫酸软骨素的免疫组化研究
7
作者 王红蓓 孔宪涛 +2 位作者 何金 叶延军 蒋计生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8-70,共3页
本文应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人正常肝脏、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组织中的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Sulfate,CS),发现正常肝脏中CS多散在分布于肝脏细胞中和肝板表面,肝硬化组织中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和细胞外间... 本文应用PAP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人正常肝脏、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组织中的硫酸软骨素(ChondroitinSulfate,CS),发现正常肝脏中CS多散在分布于肝脏细胞中和肝板表面,肝硬化组织中假小叶的纤维间隔和细胞外间质中CS大量不均匀分布,肝细胞癌组织亦见CS分布范围扩大,在癌细胞周围结缔组织中大量存在。提示:肝纤维化或癌变时伴随CS的大量合成和胞外沉积,对前者是参与纤维组织过度增生的重要因素,对后者可能是一种癌胚现象,与癌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免疫组织化学 肝硬变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腔内[^3H]—TdR标记放射自显影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岚 蒋计生 张中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7-358,共2页
手术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常造成生理状态失衡,导致骨性关节炎发生。随着关节镜的发展,保留半月板的手术治疗受到重视,并在动物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尽可能多的保留半月板。但从组织形态上更准确地观察半月板损伤缝合后组织再生和修复能... 手术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常造成生理状态失衡,导致骨性关节炎发生。随着关节镜的发展,保留半月板的手术治疗受到重视,并在动物实验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尽可能多的保留半月板。但从组织形态上更准确地观察半月板损伤缝合后组织再生和修复能力,了解邻近滑膜组织,关节面的软骨细胞的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腔 氚标记胸苷 放射显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成骨蛋白体外诱导小鼠肌肉内成骨的研究
9
作者 唐国民 孔宪涛 +5 位作者 屠开元 徐印坎 张文明 祝念林 区士欢 蒋计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11-514,共4页
取昆明种新生小鼠后肢肌肉1 mm^3置于普通培养皿内,在含羊成骨蛋白(sBMP)1、5、10、50 μg/ml的1640培养基内培养10 d,sBMP各浓度组均有成软骨反应,10μg/ml组成骨反应最好,成骨率达80%,有4个肌肉块完全转化成软骨团。本实验建立了一... 取昆明种新生小鼠后肢肌肉1 mm^3置于普通培养皿内,在含羊成骨蛋白(sBMP)1、5、10、50 μg/ml的1640培养基内培养10 d,sBMP各浓度组均有成软骨反应,10μg/ml组成骨反应最好,成骨率达80%,有4个肌肉块完全转化成软骨团。本实验建立了一个体外诱导成骨的实验模型,为骨诱导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简便的组织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蛋白 诱导成骨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IN THE TRANSITIONAL MUCOSA ADJACENT TO COLORECTAL CANCER
10
作者 王强 高瀚 +5 位作者 王福民 王元和 陈泳莲 何金 张伯平 蒋计生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1期45-49,共5页
A combined histopathological, mucin histochem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the transitional mucosa (TM) adjacent to colorectal cancer is presented. Twenty-six resected specimens were studied by hematoxylin an... A combined histopathological, mucin histochem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the transitional mucosa (TM) adjacent to colorectal cancer is presented. Twenty-six resected specimens were studied by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and high iron diamine-alcian blue (HID-AB).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was demonstrated by peroxi-dase antiperoxidass (PAP) technique. The appearance of the TM is usually thicker, longer and dilated crypts with increased immature and intermediate cells. Variable amount of sialomucins and decrease sulphomucins content as well as increased CEA content are found in the TM. These changes are not seen in non-transitional zone and normal colorectal mucos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ucin changes and expression of CEA in the TM may indicate an early primary premalignant changes and 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TM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arge bowel cancer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IN THE TRANSITIONAL MUCOSA ADJACENT TO COLORECTAL CANCER 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骨生长板创伤性骨桥形成的MRI与病理学对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晨光 肖湘生 +5 位作者 刘光华 洪庆坚 蒋计生 刘会敏 徐雪元 陶志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859-861,共3页
目的研究MRI对长骨生长板创伤后骨桥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5周龄新西兰幼兔30只,钻孔法制成生长板创伤模型。术后3天、1周、2周、4周、6周分别采用0.35TMRI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所有骨标本均行常规病理组... 目的研究MRI对长骨生长板创伤后骨桥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5周龄新西兰幼兔30只,钻孔法制成生长板创伤模型。术后3天、1周、2周、4周、6周分别采用0.35TMRI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所有骨标本均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MRI对照。结果MRI平扫对软骨创伤区的检出率达100%。创伤后3天创伤区内有大量红细胞充填,MRI平扫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GdDTPA增强后无强化;创伤后1周创伤区内已出现大量的肉芽组织,平扫无特异性改变,但GdDTPA增强后创伤区有明显强化;创伤后2~4周创伤区内出现数量逐渐增多的骨小梁结构,GdDTPA增强后强化带逐渐变窄、强化减弱;创伤后6周创伤区内完全由骨性结构修复,GdDTPA增强后无强化,MRI平扫信号取决于其内部成分(红骨髓或脂肪)。结论MRI平扫对生长板创伤检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损伤 骨骺板损伤 骨桥形成 病理学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小腿肌内神经肌肉错构瘤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静 蒋计生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7-157,共1页
患儿女,2个月。出生1个半月时发现左小腿肿块。于1997年5月24日入院。体检:左小腿内侧下1/3处有一3cm×2cm大小的肿块,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触痛,左腿运动和感觉正常。术中见肿块位于肌束内,表面光滑... 患儿女,2个月。出生1个半月时发现左小腿肿块。于1997年5月24日入院。体检:左小腿内侧下1/3处有一3cm×2cm大小的肿块,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触痛,左腿运动和感觉正常。术中见肿块位于肌束内,表面光滑,质韧,其与周围组织相粘连。行肿块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肌 神经肌肉错构瘤 病理 诊断
原文传递
几丁质管防治创伤性神经瘤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刘会敏 蒋计生 +3 位作者 陈咏莲 侯春林 藏鸿声 苟三怀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6,共2页
几丁质管防治创伤性神经瘤的实验研究刘会敏蒋计生陈咏莲侯春林藏鸿声苟三怀周围神经离断后形成神经瘤是一种常见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都不令人满意。笔者采用几丁质管套接新西兰兔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断端来预防创伤性神经瘤,取... 几丁质管防治创伤性神经瘤的实验研究刘会敏蒋计生陈咏莲侯春林藏鸿声苟三怀周围神经离断后形成神经瘤是一种常见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都不令人满意。笔者采用几丁质管套接新西兰兔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断端来预防创伤性神经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神经瘤 几丁质管 再生 防治
原文传递
影响肾移植成败的因素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玉莉 蒋计生 何长民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8-140,T000,共4页
研究肾移植失败的原因。方法对168例移植肾作了病因及病理组织学的观察。结果1.造成移植肾无功能最主要原因是排异反应。超急排异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有白细胞血栓及纤维蛋白红细胞性血栓形成,阻塞小血管,引起梗死。2.感染是... 研究肾移植失败的原因。方法对168例移植肾作了病因及病理组织学的观察。结果1.造成移植肾无功能最主要原因是排异反应。超急排异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有白细胞血栓及纤维蛋白红细胞性血栓形成,阻塞小血管,引起梗死。2.感染是移植肾失败的重要原因。结论上述白、红细胞血栓的双重作用加重了超急排异损伤。大量免疫抑制药使用,导致某些非致病菌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病理学 排异反应 感染
原文传递
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低温保存尸体供肾的加时研究(附3例光镜与电镜观察)
15
作者 区士欢 李玉莉 +7 位作者 蒋计生 叶挺军 徐淑琴 贺宗理 何长民 闵志廉 郑尊 赵慧娟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1984年第1期5-7,后插1,共4页
关键词 高渗 枸橼酸盐腺嘌呤液 低温保存 尸体供肾 光镜 电镜观察 SOLU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