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密钥管理协议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文威 杨小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0-43,共4页
本文在分析目前密码管理协议的基础上,针对DSPS系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并实现一种密钥管理协议。目前普遍的密钥交换算法,采用时间戳或随机数来确认产生的会话密钥的新鲜性,本文引入了新的密钥产生函数KHF,保证通信双方只有同步交换信息时... 本文在分析目前密码管理协议的基础上,针对DSPS系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并实现一种密钥管理协议。目前普遍的密钥交换算法,采用时间戳或随机数来确认产生的会话密钥的新鲜性,本文引入了新的密钥产生函数KHF,保证通信双方只有同步交换信息时,才能得到正确的会话密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钥管理协议 设计 密钥交换协议 密钥散列函数 密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TRPV1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明甫 覃丽萍 +4 位作者 韦雨露 舒发明 秦祖杰 蔡文威 黄姣姣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29-534,共6页
目的观察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Ⅴ成员1(TRPV1)的影响。方法将9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对照1组(n=32)、对照2组(n=32),分别给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 目的观察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Ⅴ成员1(TRPV1)的影响。方法将9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对照1组(n=32)、对照2组(n=32),分别给予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中医针灸围刺治疗、加巴喷丁胶囊口服治疗。治疗后第42天评价3组的临床疗效。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1天、治疗后第42天,评估3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检测其静脉血和穴位血的TRPV1含量及TRPV1 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30/32)、81.25%(26/32)和68.75%(22/3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2组(P<0.05)。3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其中,治疗后第42天,对照2组、对照1组、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依次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1组的静脉血和穴位血TRPV1含量及TRPV1 mRNA表达水平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其中,治疗后第21天、第42天,对照2组、对照1组、观察组静脉血和穴位血TRPV1含量及TRPV1 mRN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结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PHN疗效显著,镇痛效果优于中医针灸围刺及加巴喷丁胶囊口服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RPV1的表达来抑制炎症介质进一步释放,从而降低痛觉过敏,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Ⅴ成员1 临床效果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症研究概况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文威 秦祖杰 +2 位作者 黎仁权 黄栎屾 周慈 《广西中医药》 2021年第1期66-68,共3页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理论,认为失眠是睡眠的质和(或)量使人不满意并维持较长时间,见于睡眠维持障碍、入睡困难、过早醒来、日间功能受影响等症状[1-2]。在病因病机方面,中医认为失眠病因主要有: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年迈病...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理论,认为失眠是睡眠的质和(或)量使人不满意并维持较长时间,见于睡眠维持障碍、入睡困难、过早醒来、日间功能受影响等症状[1-2]。在病因病机方面,中医认为失眠病因主要有:情志不舒、饮食不节、年迈病后、禀赋不足等,影响心神而失眠。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3]。壮医学认为失眠为“年闹诺”,属壮医龙路病范畴,指龙路功能失调导致睡眠时间过少、睡眠质量不佳的一种病症,其病因多样,凡三道功能失调,两道功能失职,使气血化生不足,“咪心头”(心)和“巧坞”(脑)失养,血虚则生气不足,气不足则影响运血功能,进而引起龙路瘀滞发为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外治法 失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壮医三气同步理论谈慢性胃炎的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11
4
作者 蔡文威 秦祖杰 +3 位作者 韦雨露 黄栎屾 周慈 黎仁权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8期211-214,共4页
根据壮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以三气同步理论作为切入点,探讨慢性胃炎的病机与治疗,总结壮医内外治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特色方法。壮医认为,慢性胃炎病变部位主要在谷道,主要病机为三气不调导致气结"咪胴"(胃),谷道受阻,不通则痛;... 根据壮医对慢性胃炎的认识,以三气同步理论作为切入点,探讨慢性胃炎的病机与治疗,总结壮医内外治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特色方法。壮医认为,慢性胃炎病变部位主要在谷道,主要病机为三气不调导致气结"咪胴"(胃),谷道受阻,不通则痛;或谷道虚弱,运化功能低下,谷道气血乏源,不能濡养脏腑,不荣则痛,临床上两者兼有则更为多见。治疗慢性胃炎主要以调气、补虚为总法。壮医内治遣方可予调气汤加减为主,结合食疗方补谷健脾汤;外治法可选用针刺脐内环穴以调气为主、调神为本,促使三气复归同步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壮医 三气同步 调气汤 补谷健脾汤 脐内环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气同步理论指导下壮医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措施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文威 秦祖杰 +3 位作者 黎任权 黄栎 周慈 韦雨露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8期20-22,共3页
流行性传染病,壮医尚无相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壮医可归属为"瘟痧"范畴,认为此病乃内因体弱气虚,外感染痧、热、暑毒,或饮食不节,内伤谷道等,导致体内天、地、人三部之气不能同步运行而出现全身胀累、头昏... 流行性传染病,壮医尚无相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疾病特点,壮医可归属为"瘟痧"范畴,认为此病乃内因体弱气虚,外感染痧、热、暑毒,或饮食不节,内伤谷道等,导致体内天、地、人三部之气不能同步运行而出现全身胀累、头昏脑胀、胸腹烦闷、恶心呕吐、倦怠乏力、甚至昏迷、四肢厥冷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根据壮医对"瘟痧"的认识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经验,认为该病传染性强,致病广泛,应积极防控,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关键在于预防。基于壮医三气同步理论指导,从防病意识、药物防病、民俗养生防病、药膳防病、体育保健防病、隔离辟秽防病等方面论述,为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提供可行性方案,以贡献出民族医学的一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传染病 壮医 三气同步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药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魏江存 秦祖杰 +5 位作者 蔡文威 马秀梅 覃丽萍 马艳 郑玲 谭雨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7-682,688,共7页
目的筛选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方法使用MTT法确定壮药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RAW264.7细胞安全给药浓度范围,通过ELISA法测定赪桐乙酸乙酯部... 目的筛选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方法使用MTT法确定壮药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RAW264.7细胞安全给药浓度范围,通过ELISA法测定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TNF-a、IL-12、IL-6、IL-1β含量,筛选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结果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在0.06~2.0 mg/ml浓度范围内,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浓度在0.5 mg/ml以上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在0.5 mg/ml以下对细胞活力具有增强作用。二氯甲烷-甲醇洗脱部位高剂量能抑制炎症因子IL-12、IL-6、TNF-a、IL-1β释放,对NO的分泌没有抑制作用。结论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的二氯甲烷-甲醇部位抗炎机制是通过抑制NO、TNF-a、IL-12、IL-6、IL-1β炎症因子的分泌,二氯甲烷-甲醇(50:1)洗脱部位和二氯甲烷-甲醇(30:1)洗脱部位的抗炎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赪桐 乙酸乙酯部位 流份部位 RAW264.7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防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述评 被引量:3
7
作者 黎仁权 蔡文威 +2 位作者 秦祖杰 廖建明 戴铭 《河南中医》 2020年第11期1779-1782,共4页
壮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方法较多,如壮医药线点灸法、火针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等。但在实验研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大部分实验研究主要围绕壮医药线点灸进行,其他外治法鲜有报道,缺乏普遍性。... 壮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方法较多,如壮医药线点灸法、火针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等。但在实验研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大部分实验研究主要围绕壮医药线点灸进行,其他外治法鲜有报道,缺乏普遍性。(2)实验样本量过少,缺乏大数据分析。(3)科研设计不够严谨,优质随机对照实验少,随机对照实验不够充分,样本量估计不到位,结果缺乏科学性。在临床应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壮医治疗PHN主要以外治法为主,关于内治法的报道相对较少;(2)大多研究疗效的评价倾向于患者主观临床症状的改善,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数据较少;(3)治疗时间较短,缺乏巩固治疗及长期随访。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拓展研究其他疗法治疗PHN的机理;扩大样本量,增加数据;科学严谨地制定实验方案;制定规范的疗效标准及观察指标;尝试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深入研究壮医药治疗疾病的机理;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观察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壮医药 外治法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眼科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栎屾 秦祖杰 +2 位作者 周慈 蔡文威 郭姝璇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5期9-12,共4页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广西壮族地区广泛流传。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的特点,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且疗效良好。如今,随着电子产品使用率明显上升,眼科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疗...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广西壮族地区广泛流传。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的特点,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且疗效良好。如今,随着电子产品使用率明显上升,眼科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疗效显著。结合该疗法的特色理论,从中医及壮医的视角比较分析常见的三个眼科病种(麦粒肿、老年性白内障、红眼病)的病因病机,综述该疗法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眼科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慈 黄栎屾 +1 位作者 蔡文威 秦祖杰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12期20-22,共3页
收集整理近5年来与莲花针拔罐瘀逐疗法相关的文献,研究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及其联合疗法对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等诸多疾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为临床推广莲花拔罐逐瘀疗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壮医莲花针拔罐 逐瘀疗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提升医院数据库系统性能和优化
10
作者 蔡文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18年第12期70-71,共2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随着医院的发展,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医院的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医院必须对其数据库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医疗技术的发展。随着医院的发展,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医院的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医院必须对其数据库进行优化,以提升系统的性能,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促进医院的发展。本文将对医院数据库的优化和系统性能的提升方案进行分析与探讨,帮助医院选择最佳的优化方案,提升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数据库 系统性能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赪桐总黄酮抗炎作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魏江存 秦祖杰 +4 位作者 覃丽萍 马秀梅 马艳 蔡文威 周慈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赪桐总黄酮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方法: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等炎症模型,评价赪桐总黄酮对急、慢性炎症的药理活性。建立二甲苯致摘除双侧肾上腺小鼠耳肿胀、角... 目的:探讨赪桐总黄酮的抗炎、抗氧化作用。方法: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等炎症模型,评价赪桐总黄酮对急、慢性炎症的药理活性。建立二甲苯致摘除双侧肾上腺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摘除双侧肾上腺小鼠足肿胀模型,判断抗炎作用是否依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系统,测定足跖炎性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总抗氧化能力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以此来评价赪桐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赪桐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和足肿胀度显著降低(P<0.01,P<0.05),显著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在摘除双侧肾上腺小鼠模型中,阳性对照组和赪桐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和足肿胀度显著降低(P<0.01,P<0.05);足趾组织中MDA、NO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赪桐总黄酮对机体组织中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等都有较好的清除能力,与其质量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赪桐总黄酮具有抗炎活性和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抗炎作用的发挥可能不依赖HPAA系统,与降低MDA、NO水平,提高SOD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赪桐 总黄酮 抗炎 抗氧化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