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和整合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被引量:6
1
作者 蔡昌群 龚行 +3 位作者 费俊杰 李春艳 陈效兰 陈小明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17期239-241,共3页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课程是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和化工专业的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实验的着重点是物质的性质、制备以及常数的测定等;分析化学实验着重点则在物质的成分、量、结构和信息的分析测试等。两者之间的着重点虽然不同,但在实验原... 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课程是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和化工专业的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实验的着重点是物质的性质、制备以及常数的测定等;分析化学实验着重点则在物质的成分、量、结构和信息的分析测试等。两者之间的着重点虽然不同,但在实验原理和实验技术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分开设置两个实验体系,各自组织实验教学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内容上的重复,因此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急需改革。通过合理的改革,增强学生获取知识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整合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 被引量:6
2
作者 蔡昌群 万承龙 +3 位作者 陈方煜 武慎彬 汪开山 阳中明 《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观察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口服利培酮或氯氮平各治疗精神分裂症 2 5例 ,疗程 8周 ,以 PANSS评定疗效 ,以 TESS观察副反应。结果 两药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 ,利培酮副反应有 EPS及失眠 ,氯氮... 目的 观察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口服利培酮或氯氮平各治疗精神分裂症 2 5例 ,疗程 8周 ,以 PANSS评定疗效 ,以 TESS观察副反应。结果 两药对精神分裂症均有较好疗效 ,利培酮副反应有 EPS及失眠 ,氯氮平副反应有流涎、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过度镇静、白细胞减少及心电图异常。结论 利培酮与氯氮平疗效相近 ,但副反应小 ,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抗精神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氯氮平 治疗 精神分裂症 疗效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障碍药物治疗现状 被引量:5
3
作者 蔡昌群 王道金 《四川精神卫生》 2010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关键词 药物治疗 强迫障碍 进行性精神障碍 躯体变形障碍 精神疾病 OCD 主要表现 强迫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蔡昌群 万承龙 +3 位作者 陈方煜 武慎彬 汪开山 阳中明 《四川精神卫生》 2000年第3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利培酮 氯氮平 治疗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年度心理热线电话咨询内容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昌群 万勤 万承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05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心理热线 电话咨询 咨询内容 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染料百里酚蓝与纳克级核酸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特性及其分析应用
6
作者 蔡昌群 陈小明 +2 位作者 罗和安 曾金祥 谭琰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在 p H6 .0 0— 7.0 0和离子强度低于 0 .0 5 0 mol/ L的条件下 ,研究了百里酚蓝 (TB)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B) -核酸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 (RLS) ,影响因素及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条件下 ,体系的ΔIRL S与 y DNA、ct DNA和 fs ... 在 p H6 .0 0— 7.0 0和离子强度低于 0 .0 5 0 mol/ L的条件下 ,研究了百里酚蓝 (TB)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B) -核酸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 (RLS) ,影响因素及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条件下 ,体系的ΔIRL S与 y DNA、ct DNA和 fs DNA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 1.30 ng/ m L。该方法简便、快速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应用于合成样品中核酸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酚蓝 核酸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共振光散射(R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研究Meta分析
7
作者 蔡昌群 张军 阳中明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22-323,共2页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Meta分析对7项关于阿立哌唑与其他抗精神病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析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3方面,阿立哌唑治疗前与治疗...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Meta分析对7项关于阿立哌唑与其他抗精神病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析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3方面,阿立哌唑治疗前与治疗后组内比较的效应依次为-1.93、-2.61、-1.96,95%可信区间(CI)依次为(-3.51,-0.34)、(-4.16,-1.07)、(-3.76,-0.15),阿立哌唑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效应依次为1.03、0.70、1.00,95%CI依次为(0.51,1.91)、(-0.14,1.53)、(-0.03,2.03)。结论:阿立哌唑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对躯体功能维度的改善优于对照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恋物症”临床分析
8
作者 蔡昌群 万勤 万承龙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265-265,共1页
关键词 恋物症 心理治疗 性偏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应用阿立哌唑致锥体外系症状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9
作者 曹娟 黄书才 +3 位作者 戴媛媛 蔡昌群 宋传福 夏仲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2104-2107,共4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时锥体外系症状(EPS)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309例单独服用阿立哌唑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纳入对象,通过其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人口学...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时锥体外系症状(EPS)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309例单独服用阿立哌唑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纳入对象,通过其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用药情况等,将其分为EPS组和非EPS组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所有纳入病人中EPS的发生率为17.80%。EPS组与非EPS组在年龄[(31.75±9.52)岁比(36.84±12.92)岁,Z=3.353,P=0.001]、病程[50(14,98)月比72(25,132)月,Z=2.807,P=0.005]、最大服药剂量[(19.82±4.51)mg比(17.93±3.29)mg,Z=2.943,P=0.004]、每公斤体质量服药剂量[(0.344±0.086)mg比(0.294±0.057)mg,Z=4.120,P<0.001]及服药季节(χ^2=16.88,P=0.001)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及既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与EPS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性(OR=0.953,P=0.003;OR=0.279,P=0.001),而最大服药剂量与每公斤体质量服药剂量与EPS的发生呈显著的正相关性(OR=1.114,P=0.034;OR=3.875,P=0.029),夏季服药出现EPS的风险性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临床上阿立哌唑所致EPS并不少见;年龄、每公斤体质量服药剂量及服药季节是影响EPS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副作用 锥体外束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品红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金祥 陈小明 +1 位作者 蔡昌群 罗和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64-666,共3页
基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对有机染料碱性品红的共振光散射增强效应,拟订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在pH=6.75~7.25的范围内,碱性品红在594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yDNA和ct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0.20~1.60 μg/mL和0~1... 基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对有机染料碱性品红的共振光散射增强效应,拟订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在pH=6.75~7.25的范围内,碱性品红在594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yDNA和ct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0.20~1.60 μg/mL和0~1.50μ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4,检出限可达26.5 μg/L.该方法简便、快速,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品红 脱氧核糖核酸 共振光散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天青S共振光散射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琰 蔡昌群 +1 位作者 陈小明 罗和安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介绍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B)存在下阴离子染料铬天青S(CAS)共振光散射(RLS)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方法。在pH =5 .2 7的六次甲基四铵 -盐酸缓冲溶液中 ,研究了CAS -CTMAB -yDNA体系的RLS光谱特征、影响因... 介绍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MAB)存在下阴离子染料铬天青S(CAS)共振光散射(RLS)法测定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方法。在pH =5 .2 7的六次甲基四铵 -盐酸缓冲溶液中 ,研究了CAS -CTMAB -yDNA体系的RLS光谱特征、影响因素和最佳反应条件。在最佳条件下 ,体系的RLS强度增加值ΔI与yDNA的浓度在 5 0~ 80 0 μg/L和 10 0 0~ 2 0 0 0 μg/L呈线性关系 ,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ΔI=0 .4 8c+2 .5 6和ΔI=0 .14c +17.86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97和 0 .9991,检出限为 4 .3ng/mL。该方法简便、快速 ,应用于合成样品中yDNA的测定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93%~ 4 .71% ,回收率为 97.8%~ 10 5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天青S 四铵 共振光散射 相对标准偏差 最佳反应条件 CTMAB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DNA 脱氧核糖核酸 测定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青Ⅰ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金祥 陈小明 +2 位作者 罗和安 蔡昌群 张丽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5-38,共4页
基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对混合有机染料天青Ⅰ的共振光散射增强效应,拟定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在pH9.5~10.5的范围内,天青Ⅰ在299、355、400、570、630nm附近均有较弱的共振光散射信号,随着DNA的加入,共振光散射信号大大增强。... 基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对混合有机染料天青Ⅰ的共振光散射增强效应,拟定了一种测定DNA的共振光散射法。在pH9.5~10.5的范围内,天青Ⅰ在299、355、400、570、630nm附近均有较弱的共振光散射信号,随着DNA的加入,共振光散射信号大大增强。在355nm处,其散射光增强强度与DNA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I=-96.62+606.6ρ,线性范围为0 20~0.60μg mL,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为11.2μg L。该方法可应用于合成样品中DNA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糖核酸 天青Ⅰ 共振光散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文礼 尹良爽 +5 位作者 蒋克中 曹斌 陈金波 蔡昌群 梁可美 王道金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组)及同期574例无凶杀记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凶杀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危险因素进行...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组)及同期574例无凶杀记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凶杀组)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凶杀组首次发病年龄明显高于非凶杀组[(28.7±9.6)岁vs(24.8±7.6)岁,t=4.136,P<0.001],受教育年限和总病程明显低于非凶杀组[(7.3±3.1)年vs(9.6±3.0)年;t=6.227,P=0.001;(9.0±7.3)年vs(11.2±9.2)年,t=-2.049,P<0.041];凶杀组男性、无伴侣、无业、农村居民、经济状况差、既往暴力行为、未规律服药及有被害妄想的比率明显高于非凶杀组(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暴力行为、经济状况差、无业、居住在农村、有被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而规律服药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有凶杀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发病晚、病程短、教育年限低的特点;对既往有暴力行为、经济状况差、无业、居住在农村、有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予以积极治疗及恢复期坚持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凶杀行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行为危险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文礼 尹良爽 +4 位作者 曹斌 汪传超 程万良 蔡昌群 沈棫华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85例安徽省监狱总医院有犯罪记录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犯罪组,将同时期芜湖市精神病医院481例无犯罪记录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非犯罪组。对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的危险因素。方法:85例安徽省监狱总医院有犯罪记录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犯罪组,将同时期芜湖市精神病医院481例无犯罪记录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非犯罪组。对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各种暴力倾向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相对于非犯罪组,犯罪组受教育年限低(χ~2=31.322,P=0.000)、未婚(χ~2=19.505,P=0.000)、无业(χ~2=43.723,P=0.000)、经济状况差(χ~2=112.408,P=0.000)、有暴力行为(χ~2=12.347,P=0.000)、不规律服药(χ~2=8.224,P=0.004)、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χ~2=5.612,P=0.018)、存在被害妄想(χ~2=35.477,P=0.000)的比例高于非犯罪组,而合并躯体疾病(χ~2=5.138,P=0.023)的比例低于非犯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经济状况、被害妄想和受教育年限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犯罪的4个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无业、经济状况差、存在被害妄想及受教育年限低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犯罪行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发性抑郁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P300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小泉 王祖森 +7 位作者 沈棫华 蔡昌群 宋传福 梁可美 康海燕 周光胜 阚博 赵付岳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探讨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2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及118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听觉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采用酶法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目的探讨晚发性抑郁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2例晚发性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及118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听觉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采用酶法测定所有受试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患者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P300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血清Hcy水平与P300波幅、潜伏期及HAMD总分均无相关性(P>0.05),患者组HAMD总分与P300波幅、潜伏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晚发性抑郁症存在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Hcy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无直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同型半胱氨酸 P300 晚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安徽省部分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网络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文礼 尹良爽 +4 位作者 沈棫华 王国春 程志元 蔡昌群 李安平 《安徽医学》 2020年第8期969-972,共4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安徽省部分居民的心理状态。方法自行设计COVID-19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称问卷),于2020年2月8~22日借助"问卷星",通过网络平台调查安徽省常住居民(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安徽省部分居民的心理状态。方法自行设计COVID-19疫情期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称问卷),于2020年2月8~22日借助"问卷星",通过网络平台调查安徽省常住居民(年龄>18周岁)在全省实行小区封闭管理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心理状态评估。心理状态评估采用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定。统计居民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不同性别、居住地、职业人群在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心理健康状态,分析影响居民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回收问卷1 560份,其中有效问卷1 400份,有效率89.74%;1 400份问卷中,有GAD-7、PHQ-9及PSQI任一评分异常者共603人(43.07%),其中GAD-7评分异常者506人(36.14%),PHQ-9评分异常者369人(26.36%),PSQI评分异常者136人(9.71%);医护人群PHQ-9评分异常比例低于非医护人群,定点医院医护人员GAD-7、PHQ-9评分异常比例均高于非定点医院医护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OR=1.247,95%CI:1.025~1.613)及硕士以上学历(OR=0.617,95%CI:0.990~1.568)是导致心理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安徽省部分居民在COVID-19疫情暴发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存在心理状况异常;医护人员产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低于其他职业人群;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医护人群和硕士以上高学历人群易产生心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安徽省 焦虑 抑郁 失眠 网络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Meta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阳中明 蔡昌群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用Meta分析对13项文拉法辛与其他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再分析。结果: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前后症状学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与对照药比较文拉法辛起效较快,两组疗效相...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用Meta分析对13项文拉法辛与其他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的文献进行再分析。结果: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前后症状学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与对照药比较文拉法辛起效较快,两组疗效相仿;文拉法辛引起恶心呕吐明显多于对照药物。结论:文拉法辛与对照药的疗效相仿,但起效快,不良反应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抑郁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伴自杀未遂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小泉 王祖森 +3 位作者 沈蒶华 蔡昌群 宋传福 梁可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8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自杀的影响,为快速改善抑郁症伴自杀未遂患者的症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在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伴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MECT联合文拉...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自杀的影响,为快速改善抑郁症伴自杀未遂患者的症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在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伴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MECT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和对照组43例(文拉法辛治疗),两组文拉法辛剂量范围125-225mg/d,均作4周的持续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1、2、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及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39例完成治疗,对照组43例完成治疗。研究组在治疗后1、2、4周末的HAMD-17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0,P=0.023)。治疗前两组SIO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的第1、2、4周末,研究组的SIO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9,-5.342,-4.339;P=0.000);在治疗4周末,研究组及对照组的SIO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t=18.520,18.112;P=0.000)结论:与单用文拉法辛相比,文拉法辛联合MECT能更快速有效的改善伴有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无抽搐电休克 自杀未遂 文拉法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合成及其色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燕芝 陈小明 +3 位作者 陈琨 蔡昌群 罗和安 易兰花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74,共5页
以单(6-O-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为中间体,合成了L-苯丙氨酸衍生化的β-环糊精。为了提高其涂渍性能,使其能更好地适用于气相色谱分析,用乙酸酐将其乙酰化,得到了一种橙黄色的粘稠液体。产物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用热重分析测试其热... 以单(6-O-对甲苯磺酰基)-β-环糊精为中间体,合成了L-苯丙氨酸衍生化的β-环糊精。为了提高其涂渍性能,使其能更好地适用于气相色谱分析,用乙酸酐将其乙酰化,得到了一种橙黄色的粘稠液体。产物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并用热重分析测试其热稳定性能。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动态涂渍在石英毛细管柱。在该毛细管上对一系列化合物的分离和保留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固定相对位置异构体和对映异构体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显示了较强的立体选择性和较好的手性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苯丙氨酸 气相色谱 固定相 手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燕芝 罗潇 +2 位作者 陈小明 庹苏行 蔡昌群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9,共4页
设计并合成向列相液晶化合物对乙基苯甲酸对氯基苯酚酯,用红外光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用偏光显微镜(POM)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其液晶行为进行研究.将该液晶化合物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通过色谱柱柱效和极性的测试,以及GROB... 设计并合成向列相液晶化合物对乙基苯甲酸对氯基苯酚酯,用红外光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用偏光显微镜(POM)和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其液晶行为进行研究.将该液晶化合物作为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通过色谱柱柱效和极性的测试,以及GROB试剂、正烷烃和二取代苯位置异构体在色谱柱上的分离,研究其色谱性能,并根据其形成超分子体系和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分子的结构特点,应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该液晶化合物的色谱分离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固定相 液晶 位置异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