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鲁迅的绍兴成长经验对其传统文化二重态度的影响
1
作者 蔡秋培 宋剑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关于鲁迅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更多的学者认为鲁迅对待传统文化呈现二重态度。然而,学界关于鲁迅对待传统文化二重态度的分析,多集中在鲁迅后期而相对忽视了对其早期阶段的剖析。其实,鲁迅在绍兴成长期间,由于其在家庭与私塾中阅读文... 关于鲁迅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更多的学者认为鲁迅对待传统文化呈现二重态度。然而,学界关于鲁迅对待传统文化二重态度的分析,多集中在鲁迅后期而相对忽视了对其早期阶段的剖析。其实,鲁迅在绍兴成长期间,由于其在家庭与私塾中阅读文化典籍和其他各类作品的二重体验,浸染于传统文化的周围人对鲁迅予以的不同影响以及家庭变故之后鲁迅对传统文化负面性的认知,加上绍兴民俗给予鲁迅的二元化体悟,使鲁迅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逐渐呈现出二重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绍兴 成长经验 传统文化二重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内好“言说鲁迅”与“鲁迅言说”之偏离辨析——以竹内好《鲁迅》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蔡秋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4-97,共4页
竹内好的代表作《鲁迅》传入中国之后,其专注于从鲁迅精神主体去探寻鲁迅世界的研究范式启迪了国内研究者。但其解读鲁迅的玄学倾向使其言说与鲁迅自我言说存在某种偏离。在《鲁迅》中,竹内好执着于论证鲁迅文学的唯一原点源于“绍兴会... 竹内好的代表作《鲁迅》传入中国之后,其专注于从鲁迅精神主体去探寻鲁迅世界的研究范式启迪了国内研究者。但其解读鲁迅的玄学倾向使其言说与鲁迅自我言说存在某种偏离。在《鲁迅》中,竹内好执着于论证鲁迅文学的唯一原点源于“绍兴会馆”时期抓住了“回心”,而忽视了鲁迅言说其文学产生的多因素背景;他执意用深具宗教色彩的词语来解读鲁迅,把鲁迅看成“殉教”的“文学者”,并以此来评判鲁迅作品的好坏,实际上忽视了鲁迅作品自我言说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此外,竹内好把鲁迅看成是深具“抵抗”精神的“回心型”文学者,是批判日本无“抵抗”地走全盘西化之路的参照对象,但实际上鲁迅是文化的“拿来主义”者,并非竹内好设想的那种对西方文明进行“东洋的抵抗”的人,故竹内好借助鲁迅来反思日本现代化之路的做法是需要商榷的,因为它偏离了鲁迅的自我言说;只有充分认识竹内好“言说鲁迅”与“鲁迅言说”之间存在的偏离,才能更加理性地看待竹内好的鲁迅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鲁迅 文学者 赎罪 回心 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十七年散文的艺术缺陷——以杨朔、秦牧、刘白羽散文三大家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秋培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6-28,共3页
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誉为当代散文三大家,他们在十七年期间创作的散文相当程度上体现着那个阶段的散文风貌。本文试图在前人论述十七年散文艺术缺陷的基础上,从文化心理和散文的双重结构的角度对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进行分析,以... 杨朔、秦牧、刘白羽被誉为当代散文三大家,他们在十七年期间创作的散文相当程度上体现着那个阶段的散文风貌。本文试图在前人论述十七年散文艺术缺陷的基础上,从文化心理和散文的双重结构的角度对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进行分析,以找出十七年散文在艺术方面的一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散文三大家 文化心理 双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者鲁迅”乃第一要义——竹内好《鲁迅》的独特阐释
4
作者 蔡秋培 杜冰卉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70-75,共6页
竹内好《鲁迅》是日本研究鲁迅的真正起点,它以抽象难懂和观点独特著称,要正确把握它须深入竹内好论述鲁迅的内在逻辑。在《鲁迅》中,竹内好始终在立场上把鲁迅的文学看作是类似于宗教的原罪基础上产生的文学,他阐释鲁迅的目标始终着眼... 竹内好《鲁迅》是日本研究鲁迅的真正起点,它以抽象难懂和观点独特著称,要正确把握它须深入竹内好论述鲁迅的内在逻辑。在《鲁迅》中,竹内好始终在立场上把鲁迅的文学看作是类似于宗教的原罪基础上产生的文学,他阐释鲁迅的目标始终着眼于第一要义的“文学者鲁迅”。在他眼中,鲁迅正是参透了绝望、革命与政治的本质,才形成“文学者鲁迅”,而“文学者鲁迅”不仅是“启蒙者者鲁迅”得以生成的根基,而且是评判鲁迅传记及作品好坏的依据。竹内好《鲁迅》的独特阐释破除了人们对“启蒙者鲁迅”的执迷,为理解鲁迅打开了另一扇门,应成为反思鲁迅研究的重要参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鲁迅 文学者 启蒙者 文学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范老老师悲剧结局的原因
5
作者 蔡秋培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3-44,47,共3页
《范老老师》是沙汀在全国解放前发表在《新华日报》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前研究者倾向从反内战、求和平的主题和知识分子向往新生活的乐观与烦恼的角度以及战争文化心理去分析此文。本文试图在追问范老老师悲剧结局的原因上去分析此文,... 《范老老师》是沙汀在全国解放前发表在《新华日报》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前研究者倾向从反内战、求和平的主题和知识分子向往新生活的乐观与烦恼的角度以及战争文化心理去分析此文。本文试图在追问范老老师悲剧结局的原因上去分析此文,发现外在的"看客"文化和内在的自设精神"牢笼"是导致范老老师精神失常的根本原因。这告诉我们,当不拥有内在的精神解放而又处在"看客"文化的攻击下,个体的悲剧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客”文化 范老老师 精神“牢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的误区及解决策略
6
作者 蔡秋培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32-134,共3页
文本解读是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思想情感的必经途径。但是,当前不少教师把大学语文的文本解读引入了误区,其表现在:文本解读人为公式化倾向、文本解读意义单一化倾向、文本解读过于理性化倾向... 文本解读是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思想情感的必经途径。但是,当前不少教师把大学语文的文本解读引入了误区,其表现在:文本解读人为公式化倾向、文本解读意义单一化倾向、文本解读过于理性化倾向。要解决这些不良倾向,首先教师须扭转错误的教学观念,摒弃僵化的教学思维;其次,要充满激情地引导学生反复研讨文本,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切实感受,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使其在细细品味文本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公式化 单一化 理性化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代年轻人感情生活的侧面反映——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一种解读
7
作者 蔡秋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S1期16-18,共3页
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解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阐释。当我们抛开以前附加在上面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性解读,努力回到五十年代的历史现场,以一种年轻人的心灵去感受《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会体会到它侧面反映了五十年代年轻人的感情... 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解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阐释。当我们抛开以前附加在上面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性解读,努力回到五十年代的历史现场,以一种年轻人的心灵去感受《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会体会到它侧面反映了五十年代年轻人的感情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年代 感情生活 林震 赵惠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过客》意义呈现的三个层次
8
作者 蔡秋培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2011年第11期77-78,共2页
《过客》作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压卷之作,它既有梦境般的虚,也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实,其意义的呈现是复杂的。本文试图从社会历史层面、作家与作品关联的层面及作品自身的层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丰富的意蕴。
关键词 《过客》 《野草》 文本 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美育思想及其启示:以《儗播布美术意见书》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蔡秋培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0,共6页
鲁迅认为美育的功能重在“立人”,与美育紧密关联的是审美感受力与审美创造力,当美育实施者明晰审美媒介的内涵及类别,做好审美媒介的“建设”“保存”及“研究”工作时,才能更好地实现美育的目的。鲁迅的美育思想启示大学美育实施者要... 鲁迅认为美育的功能重在“立人”,与美育紧密关联的是审美感受力与审美创造力,当美育实施者明晰审美媒介的内涵及类别,做好审美媒介的“建设”“保存”及“研究”工作时,才能更好地实现美育的目的。鲁迅的美育思想启示大学美育实施者要以“立人”为宗旨,注重审美媒介的甄选,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感受力与审美创造力,致力构建多种形态的美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美育思想 《儗播布美术意见书》 大学美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在校大学生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调查研究——以广东培正学院秘书学专业为例
10
作者 梁泳妍 蔡惠聪 +2 位作者 钟嘉颖 黄棋欣 蔡秋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1年第9期39-41,共3页
在校大学生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是大学生必须面对而且要处理好的问题。为了给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时间管理建议,同时为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良好的培育对策,现以广东培正学院秘书学专业学生为主,以其他专业学生为辅,围绕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在校大学生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是大学生必须面对而且要处理好的问题。为了给在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时间管理建议,同时为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良好的培育对策,现以广东培正学院秘书学专业学生为主,以其他专业学生为辅,围绕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议题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性别、所在年级、感情状况、大学生干部身份、学业综测排名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在校大学生时间管理的重要因素。针对在校大学生在时间方面缺乏自律性、易受外部影响和时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本文建议在校大学生应加强自律性,养成做计划、勤反思、善于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另外,也建议学校加设时间管理方面的相关课程,引导在校大学生成为时间管理达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书学 大学生 时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刻板印象对高校学生专业选择和学业投入的影响探析——以广东培正学院秘书学专业学生为中心
11
作者 李杏子 沈林 蔡秋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3期122-125,共4页
国内外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刻板印象常常影响人们的专业选择和学业热情。为了摸清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的具体情况,现以广东培正学院秘书学专业学生为中心,以其他专业学生为辅,从职业刻板印象对高校学生的潜在影响... 国内外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刻板印象常常影响人们的专业选择和学业热情。为了摸清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的具体情况,现以广东培正学院秘书学专业学生为中心,以其他专业学生为辅,从职业刻板印象对高校学生的潜在影响为主题,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和当面访谈。通过调查和访谈的相关统计与分析可知,父母、学校、社会舆论是使学生产生职业刻板印象的重要因素,其次,职业刻板印象对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学业投入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规避职业刻板印象造成的负面影响,高校学生应广开源路,从多种渠道了解各种职业的真相,形成专业与职业的正确认知,此外,学校应该调整学生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对所选职业的了解度,当然,社会关于各种职业的宣传也应该正向化和透明化,以减轻职业刻板印象对高校学生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刻板印象 秘书专业选择 学业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文学中的伦理问题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仲明 杨超高 +3 位作者 蔡秋培 翟崇光 周哲 龙永琼 《百家评论》 2017年第1期82-96,共15页
主持人 贺仲明: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与者: 杨超高、蔡秋培、翟崇光、周哲、龙永琼等暨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会议时间:2016年12月10日 会议地点:暨南大学第一文科楼205室 一、文学与伦理的关系 贺仲明:在当前... 主持人 贺仲明: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与者: 杨超高、蔡秋培、翟崇光、周哲、龙永琼等暨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会议时间:2016年12月10日 会议地点:暨南大学第一文科楼205室 一、文学与伦理的关系 贺仲明:在当前中国文学中,伦理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这与我们当前社会整体的伦理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多方面的因素,如消费主义的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问题 中国文学 暨南大学 博士生导师 会议时间 市场经济 90年代 消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沈从文感悟式批评的特点及其当下启示
13
作者 蔡秋培 宋剑华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2017年第4期246-256,共11页
沈从文以小说和散文著称,研究他的小说和散文的著述颇多。但是,细心的读者也发现,沈从文写了不少文学批评。这些文学批评主要集中在《沫沫集》和《沫沫集续篇》里,其余的散见于他的杂感、散文、序跋集、术艺刍言当中。沈从文的文学批评... 沈从文以小说和散文著称,研究他的小说和散文的著述颇多。但是,细心的读者也发现,沈从文写了不少文学批评。这些文学批评主要集中在《沫沫集》和《沫沫集续篇》里,其余的散见于他的杂感、散文、序跋集、术艺刍言当中。沈从文的文学批评系统性不强,长篇大论较少,多是有感而发的中短篇。前人对他的文学批评并非完全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郁达夫 感悟式批评 文学批评家 文学作品 沫沫集 批评主体 周作人 文学博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