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必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1
作者 袁伟燕 黄中伟 +1 位作者 陈卫昌 沈雁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肝脏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p-STAT_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必净组,每组24只。模型组、血必净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肝脏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p-STAT_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必净组,每组24只。模型组、血必净组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备重症SAP大鼠模型,血必净组制模后腹腔内一次性注射血必净4 m L/kg。假手术组打开腹腔,模拟上述操作,但不注射药物。模型组、血必净组于制模3、6、12 h随机取大鼠8只,假手术组同时间各取大鼠8只,心脏穿刺取血,检测血清ALT、AST。取血后处死,取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p-STAT_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血必净组制模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同期,且制模12 h明显高于制模3、6 h(P均<0.05);血必净组制模后各时间点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同期(P均<0.05)。肝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血必净组肝损伤程度重于假手术组,但轻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组肝脏p-STAT_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血必净对重症SAP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STAT_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血必净 肝脏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袁伟燕 沈雁波 黄中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中度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中度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两者比值,评估其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与MAP组相比,SAP组与MSAP组患者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22.87±3.13)%、(34.74±3.25)%vs.(42.45±4.23)%]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0.88±0.21、1.38±0.35 vs. 1.86±0.37)均明显降低(P <0.05);与MSAP组相比,SAP组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22.87±3.13)%vs.(34.74±3.25)%]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0.88±0.21 vs.1.38±0.35)均明显降低(P <0.05)。治疗后,SAP组、MSAP组患者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42.87±5.13)%、(44.74±6.53)%]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2.14±0.56、2.20±0.57)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结论:SAP、MSAP患者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下降,经治疗病情好转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4^+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变化在判断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急性胰腺炎 中度急性胰腺炎 重度急性胰腺炎 CD4^+淋巴细胞 CD4^+/CD8^+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比较
3
作者 王微微 朱晓继 +3 位作者 丛卉 姜树中 殷建飞 袁伟燕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EMR组和ESD组,应用倾向性...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EMR组和ESD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排除一般资料差异所造成的混杂偏倚,最终两组各获得41对一般资料均衡可比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灶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24 h的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的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及粪便隐血试验;随访1年,比较术后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结果:ESD组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率高于EMR组(P<0.05);ESD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MR组(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CRP、WBC、IL-6均升高(P<0.05),但ESD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EMR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粪便隐血试验水平均下降(P<0.05);随访1年,ESD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总发生率为9.76%,EMR组为2.44%,两组患者术后12月无进展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log rankχ^(2)=1.924,P=0.165)。结论:EMR和ESD在治疗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方面整体效果相当。ESD的整块切除率更高且复发风险更低,但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最大化治疗效果并最小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治疗效果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脑损伤脑内核转录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袁伟燕 黄中伟 +1 位作者 黄华 施公胜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4,I0005,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脑组织海马区域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 p65)的表达及其与脑损伤之间关系。方法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建立SAP模型,尼氏染色检测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 目的研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脑组织海马区域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 p65)的表达及其与脑损伤之间关系。方法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建立SAP模型,尼氏染色检测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p65的表达。结果在3、6、12h三个时间点NF-κBp65mRNA的半定量结果,SAP组0.63±0.05、1.05±0.06和0.92±0.05,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0.11±0.01、0.12±0.01和0.08±0.01(P<0.05)。结论NF-κBp65参与大鼠SAP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在脑损伤的早、中期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重症急性胰腺炎 脑损伤 海马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袁伟燕 黄中伟 +1 位作者 陈卫昌 包玉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8-301,共4页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hormone,GS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SAP组和GSH组,每组又分为3、6、12 h 3个亚组。SA...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 hormone,GS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SD大鼠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S组)、SAP组和GSH组,每组又分为3、6、12 h 3个亚组。SAP组以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建立SAP模型,NS组仅向胰胆管注射与SAP组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GSH组在造模后按每100 g体重腹腔内注射25 mg GSH。分别采用尼氏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情况,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SAP组比较,GSH组在GSH治疗后3、6 h,胰腺病理评分明显改善(P均<0.05),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均<0.05)。海马NF-κB p65表达受抑,尤以GSH组GSH治疗6 h后明显。结论:GSH在SAP脑损伤的早、中期可以通过抑制大鼠海马组织NF-k B p65蛋白的表达来减轻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重症急性胰腺炎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dx4蛋白表达改变对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袁伟燕 张丽 +2 位作者 石红琴 龚小卫 姜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7-643,共7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还原酶4(peroxiredoxin 4,Prdx4)蛋白表达的改变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将表达质粒pc DNA3.0-HA-Prdx4转染HeLa细胞;LV-Prdx4 RNAi重组病毒感染HeLa细胞,构建Prdx4 shRNA HeL...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还原酶4(peroxiredoxin 4,Prdx4)蛋白表达的改变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将表达质粒pc DNA3.0-HA-Prdx4转染HeLa细胞;LV-Prdx4 RNAi重组病毒感染HeLa细胞,构建Prdx4 shRNA HeLa细胞系沉默Prdx4的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证实Prdx4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pc DNA3.0-HA-Prdx4质粒转染组He La细胞的Prd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Prdx4 shRNA HeLa稳定干扰细胞系Prdx4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rdx4过表达组HeL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转染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rdx4表达干扰组HeL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上调Prdx4蛋白表达水平可促进HeL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下调Prdx4蛋白表达水平可以明显抑制HeL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rdx4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宫颈癌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过氧化物还原酶4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7
作者 袁伟燕 陆翠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后胰腺炎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0例ERC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年龄、性别、有无胰腺炎病史、有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 papillary dive...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后胰腺炎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0例ERC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年龄、性别、有无胰腺炎病史、有无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 papillary diverticulum,JPD)、有无胆总管扩张、有无多次插管、有无多次胰管显影、乳头肌切开等,将以上情况与术后胰腺炎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有胰腺炎病史(P=0.003,P=0.0014)、JPD(P=0.013,P=0.0137)、多次插管(P=0.013,P=0.0010)、多次胰管显影(P=0.000,P=0.0000)等均明显增加了ERCP后胰腺炎的发生;4种因素均是PEP有关的独立风险因素.4种风险因素与ERCP后胰腺炎的轻、中、重程度之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性别、年龄、胆总管扩张、乳头肌切开等因素均未明显影响ERCP后胰腺炎的发生(均P>0.05).结论:有胰腺炎病史、JPD、多次插管、多次胰管显影是ERCP后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应用于留学生消化内科实习教学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袁伟燕 陆翠华 倪润州 《当代医学》 2012年第33期163-164,共2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留学生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留学生教育规模逐年扩大。医学留学生的教学上不仅要抓好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实习带教工作,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及易被学生接受的带教模式。本文就...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留学生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留学生教育规模逐年扩大。医学留学生的教学上不仅要抓好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实习带教工作,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及易被学生接受的带教模式。本文就留学生在消化内科实习带教工作中使用的PBL教学模式作一总结,旨在更好的做好留学生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促进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消化内科 PBL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袁伟燕 陆静贤 +1 位作者 徐碧霞 陆翠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5期406-407,共2页
目的:探讨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效果及转归。结果:80例患者行硬化剂注射治疗过程均顺... 目的:探讨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效果及转归。结果:80例患者行硬化剂注射治疗过程均顺利,其中一次性急诊止血成功76例;4例于第1次硬化剂注射治疗后72 h内仍有活动性出血,其中1例经第2次硬化剂注射治疗后止血成功,2例再出血后予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成功,另1例于注射后0.5 h死亡。80例患者中予硬化剂注射后有胸骨后疼痛12例,低热8例。结论: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硬化剂注射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CRP水平及ESR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袁伟燕 景永丽 包玉华 《交通医学》 2020年第5期470-471,47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与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UC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按内镜下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亚组各20例,选择同期无消化道疾病...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与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UC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按内镜下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亚组各20例,选择同期无消化道疾病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UC患者与对照组血清TNF-α、CRP水平及ESR,并分析UC患者血清TNF-α、CRP水平及ESR与疾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轻度UC患者血清TNF-α、CRP及ESR分别为2.79±0.46 pg/mL,6.72±2.31 mg/L和19.72±3.33 mm/h。中度UC患者分别为3.16±0.55 pg/mL,15.26±2.72 mg/L和24.64±4.12 mm/h。重度UC患者分别为6.28±0.93 pg/mL,16.25±6.34 mg/L和42.82±5.52 mm/h,分别高于对照组的1.04±0.26 pg/mL,4.37±1.42 mg/L和14.67±3.25 m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EMS评分与TNF-α(R2=0.9073)、CRP(R2=0.9079)及ESR(R2=0.8847)呈正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CRP水平及ESR明显升高,并与UC肠道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可作为监测UC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SLC在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霞 周国雄 +4 位作者 丁晓凌 曹维 瞿利帅 袁伟燕 张海峰 《胃肠病学》 2013年第9期540-543,573,共5页
背景: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是一种CC型趋化因子,主要功能为趋化各种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组织或器官归巢。既往研究发现结肠组织SLC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目的:明确SLC在UC中的作用及其作为UC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背景: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是一种CC型趋化因子,主要功能为趋化各种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组织或器官归巢。既往研究发现结肠组织SLC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目的:明确SLC在UC中的作用及其作为UC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SS模型组和地塞米松(DXM)治疗组,后两组饮用5%DSS溶液7 d诱导实验性结肠炎以模拟人类UC,DXM治疗组于造模第3 d起腹腔注射DXM 0.4 mg/kg qd×5 d。实验过程中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第8 d处死各组小鼠,行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以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检测结肠组织SLC表达。结果:对照组结肠组织SLC表达微弱,DSS模型组SLC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DXM治疗组SLC表达较DSS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伴DAI以及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改善(P<0.01)。结论:结肠组织SLC表达增高与UC发病有关,针对SLC的靶向治疗可作为UC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趋化因子CCL21 受体 CCR7 淋巴细胞归巢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布司他中间体2-异丁氧基-5-溴苯甲腈的合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廷剑 黄赟 +3 位作者 王绍杰 袁伟燕 陈秋晨 孟繁浩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12期59-60,共2页
以水杨醛为起始原料,经溴代、氰基化、烃化3步反应合成了2-异丁氧基-5-溴苯甲腈,总收率为47.7%,产品结构经1 HNMR和MS确证。该工艺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2-异丁氧基-5-溴苯甲腈 非布司他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和血清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大鼠胰腺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雁波 袁鼎山 +3 位作者 袁伟燕 陈瑜 沈艳 黄中伟 《交通医学》 2009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研究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1.5%和5%牛磺胆酸钠经胰胆管逆行注射制备轻症胰腺炎(MAP)和重症胰腺炎(SAP)模型。每组再分... 目的:研究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1.5%和5%牛磺胆酸钠经胰胆管逆行注射制备轻症胰腺炎(MAP)和重症胰腺炎(SAP)模型。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制模后6、12及24小时收集试验鼠尿液,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TAP;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测血清PCT水平,然后处死大鼠,取其胰腺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分。结果:两组大鼠在制模后6、12和24小时胰腺病理评分逐渐增加,SAP组胰腺病理评分明显重于MAP组(P<0.05),尿TAP和血清PCT水平也相应增高,尿TAP和血清PCT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增加,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阳性似然比增加。结论:尿TAP和血清PCT水平与大鼠胰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联,二者联合检测可以增加敏感度和特异度,提高阳性似然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降钙素原 胰腺炎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合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护理教育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评价
14
作者 袁伟燕 刘倩 +1 位作者 由天辉 毛俊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4期110-113,共4页
目的构建多种教学方式融合思政元素的护理教育学教学新模式及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药科大学护理专业17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20级83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的传统大班授课教学方式;2021级90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 目的构建多种教学方式融合思政元素的护理教育学教学新模式及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药科大学护理专业17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20级83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的传统大班授课教学方式;2021级90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线上线下结合学习的多元化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护理教育学期末成绩、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得分及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方式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护理教育学总成绩、人文关怀能力及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教学方式融合思政元素的护理教育学教学新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人文关怀能力,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较高。本研究实现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可为推进护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育人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教育学 课程思政 多元化教学 小班研讨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拮抗剂PDTC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15
作者 陆翠华 肖明兵 +4 位作者 潘亮 朱净 黄华 袁伟燕 李晶菁 《交通医学》 2013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拮抗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DTC)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阴性治疗对照组和PDTC治疗组。以四氯化碳(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在注射CCl4造模的同时,腹腔注射NF...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拮抗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DTC)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阴性治疗对照组和PDTC治疗组。以四氯化碳(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在注射CCl4造模的同时,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PDTC。注射6周末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NF-κB、TNF-α、Ⅰ、Ⅲ型胶原在4个组中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NF-κB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核内,TNF-α位于肝细胞的胞浆,Ⅰ、Ⅲ型胶原位于汇管区和中央静脉周围。4种蛋白表达正常对照组为-或+,模型组和阴性治疗对照组均为强阳性表达(+++),PDTC治疗组多为+,少数++表达,PDTC治疗组与模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RT-PCR检测结果:4种蛋白表达量正常对照组最低,肝纤维化模型组及阴性治疗对照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C治疗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F-κB拮抗剂PDTC能明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核转录因子ΚB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 肿瘤坏死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
16
作者 袁伟燕 刘倩 毛俊 《科教文汇》 2024年第24期109-112,共4页
在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特别是在医学院校,如何在培养医护人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该文以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为出发点,探讨如... 在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途径。特别是在医学院校,如何在培养医护人才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该文以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为出发点,探讨如何通过构建系统的思政育人机制,丰富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资源库,设计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推进护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详细阐述了思政教育在护理学科中的独特作用,强调了教师在课程中的引导作用。研究表明,这一改革路径能够有效促进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为培养政治素养过硬、职业技能扎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学专业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36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袁伟燕 《交通医学》 2002年第5期572-572,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诊断 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 脑膜脑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ESM-1、TuM2-PK联合结肠镜检查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18
作者 王微微 朱晓继 +3 位作者 丛卉 姜树中 殷建飞 袁伟燕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2-PK)联合结肠镜检查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2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n=52)、良性组(n=68),两组均行血清ESM-1、TuM2-PK...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2-PK)联合结肠镜检查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2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恶性组(n=52)、良性组(n=68),两组均行血清ESM-1、TuM2-PK检测及结肠镜检查,分析ESM-1、TuM2-PK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血清ESM-1、TuM2-PK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结肠镜检查阳性率高于良性组(P<0.05);结肠镜阳性患者血清ESM-1、TuM2-PK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ESM-1、TuM2-PK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2.12%与69.12%、67.31%与63.24%、78.85%与66.18%,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75、0.83;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血清ESM-1、TuM2-PK联合结肠镜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Kappa值分别为98.08%、80.88%、88.33%、0.77。结论:血清ESM-1、TuM2-PK联合结肠镜对早期结直肠癌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检测与病理检查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 结肠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海马NF-κB与Caspase-3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伟燕 肖明兵 +1 位作者 黄华 黄中伟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015-2017,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脑损伤时脑组织海马区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4%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建立SAP模型(SD大鼠32只,SAP组),对照组32只SD大... 目的研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脑损伤时脑组织海马区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4%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建立SAP模型(SD大鼠32只,SAP组),对照组32只SD大鼠应用生理盐水(NS组)。尼氏染色检测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NF-κB p65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在3、6、12h,SAP组NF-κB p65和Caspase-3的表达均明显增加,6h达高峰(P<0.05),且海马神经元损伤也明显加重(P<0.05)。结论 NF-κB p65参与了SAP大鼠脑损伤的发生、发展;NF-κB p65可能通过促进Caspase-3的表达来加速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核因子-ΚB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 凋亡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脑损伤时海马神经元凋亡与核转录因子-κB的关系
20
作者 袁伟燕 周国雄 +2 位作者 黄华 许海玲 黄中伟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合并脑损伤时脑组织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其与NF-κB p65之间的关系.方法 64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ANP组.胰胆管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尼氏染色法检测脑组织海马神... 目的 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合并脑损伤时脑组织海马神经元凋亡及其与NF-κB p65之间的关系.方法 64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和ANP组.胰胆管逆行注入4%牛磺胆酸钠制备ANP模型.尼氏染色法检测脑组织海马神经元的损伤,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RT-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 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ANP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缺失,胞核固缩,核仁欠清晰,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损伤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ANP组大鼠制模后3、6、12 h的神经元凋亡指数分别为10.63±0.24、21.02±0.25、17.12±0.36,显著高于NS组同时点的0.33±0.19、0.71±0.67、0.45±0.33(P值均<0.01);NF-κB p65 mRNA表达量分别为0.63±0.05、1.05±0.06、0.92±0.05,显著高于NS组同时点的0.11±0.01、0.12±0.01、0.08±0.01(P值均<0.05).NF-κB p65蛋白的变化与其mRNA的变化一致.结论 ANP大鼠脑损伤的早、中期与神经元凋亡关系密切,其机制可能与NF-κB p65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脑损伤 神经元 细胞凋亡 核转录因子-Κ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