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cGIS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1
作者 计会凤 马明舟 徐爱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0-372,共3页
为了研究ArcGIS软件在解决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组织和空间分析的优势,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数据的组织模式。利用ArcToolBox软件及其二次开发功能建立了某市的城市交通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站站查询、交通设施数量统计、缓冲... 为了研究ArcGIS软件在解决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组织和空间分析的优势,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数据的组织模式。利用ArcToolBox软件及其二次开发功能建立了某市的城市交通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站站查询、交通设施数量统计、缓冲区分析等功能模块,并通过建立带权几何网络实现了最短路径查询功能。该成果对城市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几何网络 缓冲区 最短路径查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jkstra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2
作者 计会凤 徐爱功 隋达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222-223,共2页
针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网络分析的一个关键问题——最短路径分析,采用经典的Dijkstra算法,并在VC环境下实现自定义有向图,主要包括结点和边的绘制与修改,以及权重的更改等功能。能够实现几何网络中任意两结点间的最短路径查找。该程序在单... 针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网络分析的一个关键问题——最短路径分析,采用经典的Dijkstra算法,并在VC环境下实现自定义有向图,主要包括结点和边的绘制与修改,以及权重的更改等功能。能够实现几何网络中任意两结点间的最短路径查找。该程序在单项、双向,以及单双混合网络中都进行了验证,运算结果正确,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网络分析 最短路径 DIJKSTR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系统 被引量:5
3
作者 关颖 朱翊 +1 位作者 李汝雯 计会凤 《地理信息世界》 2014年第3期54-58,共5页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发展中的必然现象,也是现今区域经济领域中的热点问题。针对传统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方法中忽略空间因素影响和可视化不理想的问题,本文将GIS技术引入到区域经济的研究中,以区域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VB+AE集成开发... 区域经济差异是区域发展中的必然现象,也是现今区域经济领域中的热点问题。针对传统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方法中忽略空间因素影响和可视化不理想的问题,本文将GIS技术引入到区域经济的研究中,以区域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VB+AE集成开发技术设计出以空间查询、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分析等为核心功能的区域经济分析系统。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系统能揭示出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变化,并将结果可视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ARCGIS ENGINE 区域经济差异 Ni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影象几何纠正的理论研究
4
作者 王崇倡 计会凤 武文波 《矿山测量》 2004年第2期5-6,11,共3页
数字影象的高精度几何纠正一般采用分块的方法 ,在进行分块纠正时 ,必须解决影象分割、纠正的影象公共边的连续、纠正采用数学模型的适应性问题。文中从数学上证明了多项式纠正影象边界连续性问题 。
关键词 多项式 数字影象 几何纠正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损失评估建库方法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计会凤 蒋涛 张军 《遥感信息》 CSCD 2005年第1期50-54,43,共6页
研究了灾害损失评估数据库和模型的建立方法。在此基础上 ,确定适合模型的数据组织结构、属性信息及编码。以局部区域内滑坡体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 ,利用GIS的数据分析方法 。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损失评估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中国乡村人口总量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计会凤 金赛 +1 位作者 许颖 高更和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2年第4期7-10,共4页
我国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对国家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神经网络模型对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乡村人口数量变化和未来演变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乡村人口数量在1996年由增... 我国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对国家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神经网络模型对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乡村人口数量变化和未来演变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乡村人口数量在1996年由增长转为减少,在2011年其总量开始低于城镇人口数量。2005年以后,在除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外的32个省区中,乡村人口数量减少最快的是河南省,其次是四川省、江苏省和山东省,而上海市、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乡村人口数量已趋于平稳。中国现阶段乡村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还将处于逐年减少的状态中,预计2035我国的乡村人口数量将减少至42000万人左右。模型均等系数为1,相对误差最大值为0.16,表明建立的乡村人口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口 BP神经网络 人均GDP 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金赛 计会凤 +1 位作者 孙美茹 高更和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8期59-62,共4页
充分利用POI(Point of Interest)、OSM(Open Stree Map)、人口密度1 km分辨率数据、土地利用10 m分辨率数据等地理空间大数据,以信阳市自然村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核密度分析、Moran′s I、Getis-OrdGi^(*)等方法对信阳市自然村落空间分布... 充分利用POI(Point of Interest)、OSM(Open Stree Map)、人口密度1 km分辨率数据、土地利用10 m分辨率数据等地理空间大数据,以信阳市自然村落为研究对象,应用核密度分析、Moran′s I、Getis-OrdGi^(*)等方法对信阳市自然村落空间分布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信阳市自然村落在各个县域的数量分布上不均衡,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且信阳市自然村落空间分布呈集聚状态。信阳市自然村落空间分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与水源、道路、人口、乡镇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与坡度未呈现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市 自然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计会凤 徐爱功 陈旭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96,87,共3页
配送中心是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对于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合理配置库存资源,提高物流的共同化程度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G IS网络分析方法和改进P中心选址算法,建立了配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该模型由几何网络确定配送中心与需求点间... 配送中心是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对于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合理配置库存资源,提高物流的共同化程度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G IS网络分析方法和改进P中心选址算法,建立了配送中心选址优化模型。该模型由几何网络确定配送中心与需求点间距离、并引入租金、坡度、库存量等因素参与模型计算,通过总费用最小化确定仓库的最佳位置。因采用多因素参与决策和算法的改进,提高了配送中心选址精度,降低了用户选择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物流配送 几何网络 选址模型
原文传递
相关法自适应滤波在动态行程时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计会凤 徐爱功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8-160,共3页
动态行程时间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为避免卡尔曼滤波中白噪声方差对行程时间预测结果的影响,本文把相关法自适应滤波理论引入到动态行程时间预测中,提出了应用浮动车GPS数据建立相关法自适应滤波模型的方法。预测结果表明... 动态行程时间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为避免卡尔曼滤波中白噪声方差对行程时间预测结果的影响,本文把相关法自适应滤波理论引入到动态行程时间预测中,提出了应用浮动车GPS数据建立相关法自适应滤波模型的方法。预测结果表明,相关法自适应滤波模型的涉动性小,精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法 自适应滤波 GPS数据 动态行程时间预测
原文传递
基于AO土地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计会凤 刘福新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75-176,80,共3页
本文探讨了与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有关的若干关键技术,并从功能和性能上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构建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最后基于ArcObjects控件和VB语言开发实现了图层管理、地图操作、量算、查询、空间分析、土地信息管理及数... 本文探讨了与土地信息系统建设有关的若干关键技术,并从功能和性能上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构建了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最后基于ArcObjects控件和VB语言开发实现了图层管理、地图操作、量算、查询、空间分析、土地信息管理及数据输出等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统计土地利用信息提供便利,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土地信息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信息管理系统 ARCOBJECTS 空间分析 专题地图
原文传递
农民工回流创业区位研究——以河南省14个村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更和 段小薇 +1 位作者 计会凤 朱纪广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71-2884,共14页
农民工回流创业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创业区位选择反映了创业者的空间决策能力,并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河南省14个村田野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多值logistic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回流创业区位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农民工回流创业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创业区位选择反映了创业者的空间决策能力,并对创业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河南省14个村田野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多值logistic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回流创业区位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①回流农民工创业区位具有以村庄为中心的近距离分布特征,绝大多数创业者分布于以村庄为中心50 km范围内,约一半的回流者在家门口创业,在时间距离上,主要集中于0.5 h工作圈和1 h工作圈内。②创业区位主要选择于本村和县城,其次为镇及附近的中心城市。③创业企业除了少数较大规模外,大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创业企业产值与距离正相关。除村庄区位农业项目较多外,其余各类创业区位之间行业差别并不明显。④创业区位选择是以取得经济利润为前提,综合考虑个人因素、务工因素、社区因素和创业因素的结果。其中,学历、村回流比、第二产业创业项目类型对于选择非村落区位具有正向影响,而工龄、务工地数、无务工技能、村庄为平原和丘陵、第一产业创业项目类型则具有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回流 创业区位 河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