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童化妆品的配方设计与原料趋势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建 孟巨光 计红果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2期174-174,156,共2页
中国婴童化妆品市场在快速增长。由于儿童皮肤幼嫩,婴童化妆品在安全温和上要求更高。国内婴童化妆品标准和法规已经初步建立,简单有效的配方体系设计和严格的原料品质控制是实现安全温和产品的重中之重。高纯低残留的高品质原料是未来... 中国婴童化妆品市场在快速增长。由于儿童皮肤幼嫩,婴童化妆品在安全温和上要求更高。国内婴童化妆品标准和法规已经初步建立,简单有效的配方体系设计和严格的原料品质控制是实现安全温和产品的重中之重。高纯低残留的高品质原料是未来婴童化妆品原料发展的方向,绿色、天然来源的原料也会更多的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童化妆品 配方设计 原料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盐对玉米秸秆稀酸预处理及酶解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计红果 庞浩 +1 位作者 刘伟 廖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20-122,124,共4页
常压下在0.8%硫酸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铁对玉米秸秆粉于80~100℃搅拌、蒸煮回流预处理,反应对原料中纤维素成分破坏程度小,有效促进半纤维素水解,并对随后酶解有明显促进作用。当底物/溶液比为1∶15 g/mL,铁盐浓度为1.0mmol/L、处理4 ... 常压下在0.8%硫酸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铁对玉米秸秆粉于80~100℃搅拌、蒸煮回流预处理,反应对原料中纤维素成分破坏程度小,有效促进半纤维素水解,并对随后酶解有明显促进作用。当底物/溶液比为1∶15 g/mL,铁盐浓度为1.0mmol/L、处理4 h时效果较好,纤维素转化率可由46.9%提高到51.3%,酶水解初始速率由15.0 mg/(g.h)(指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干料所产生的还原糖)提高至17.9 m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稀酸/铁盐 预处理 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红外跟踪碱活化纤维素在LiCl/DMAc中的溶解 被引量:2
3
作者 计红果 靳焘 庞浩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9-161,共3页
LiCl/DMAc可作为纤维素的溶剂。笔者利用在线红外技术实时跟踪碱活化纤维素在LiCl/DMAc中的溶解过程。结果表明,LiCl/DMA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纤维素中氢键,实现对纤维素的溶解,无中间衍生物产生,最终溶液中纤维素主要以多聚体形式存... LiCl/DMAc可作为纤维素的溶剂。笔者利用在线红外技术实时跟踪碱活化纤维素在LiCl/DMAc中的溶解过程。结果表明,LiCl/DMA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纤维素中氢键,实现对纤维素的溶解,无中间衍生物产生,最终溶液中纤维素主要以多聚体形式存在。同时,检测出LiCl/DMAc对纤维素的高温预溶解与室温溶解过程,且此过程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LiClDMAc 在线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减水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计红果 蒋冰艳 《广州化学》 CAS 2009年第4期51-54,共4页
介绍了普通陶瓷减水剂的研究背景,简要分析了新型聚羧酸系陶瓷减水剂及复配产品的研究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陶瓷 减水剂 聚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晶纤维素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8
5
作者 计红果 《广州化学》 CAS 2013年第2期65-71,共7页
纳米微晶纤维素(NCC)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独特的物理尺寸效应,通过硫酸化、氧化、阳离子化、接枝和甲硅烷基化等化学改性可获得NCC聚合物,并赋予其独特的光学性质、流变性能和机械性能。NCC及其复合材料可应用于生物医药、航天航空、军... 纳米微晶纤维素(NCC)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独特的物理尺寸效应,通过硫酸化、氧化、阳离子化、接枝和甲硅烷基化等化学改性可获得NCC聚合物,并赋予其独特的光学性质、流变性能和机械性能。NCC及其复合材料可应用于生物医药、航天航空、军事、建筑、造纸等领域。文章综述了NCC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晶纤维素 化学聚合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红外反应系统及在反应监测及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计红果 李建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9期179-180,共2页
傅里叶变换在线红外反应系统是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进行分析、检测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可实现化学、生物等反应的实时监测,并配合强大的三维数据收集功能,获得更全面的反应过程信息特别是一些反应中间体的捕捉。该系... 傅里叶变换在线红外反应系统是化学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进行分析、检测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其最大的特点是可实现化学、生物等反应的实时监测,并配合强大的三维数据收集功能,获得更全面的反应过程信息特别是一些反应中间体的捕捉。该系统还可与一些反应装置配套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领域广泛。本文介绍了傅里叶在线红外反应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热点,结合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出一些经验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红外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胺超薄膜修饰电极上碘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7
作者 计红果 朱永春 +1 位作者 袁柏青 荣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92-395,共4页
在自制石墨—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上,于不完全的单体氧化电位下,以循环伏安法制备邻苯二胺超薄膜(UT—PPD),得到两对可逆氧化还原峰,分别归属于两种结构的电聚合产物.实验研究了碘离子在该膜中的电化学行为,得到掺杂反应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在自制石墨—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上,于不完全的单体氧化电位下,以循环伏安法制备邻苯二胺超薄膜(UT—PPD),得到两对可逆氧化还原峰,分别归属于两种结构的电聚合产物.实验研究了碘离子在该膜中的电化学行为,得到掺杂反应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0.062 s-1和离子缔合常数7.11.该UT—PPD膜对碘离子氧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能力,单位吸附量的聚合膜产生的催化效率为普通PPD膜的8.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胺超薄膜 循环伏安 掺杂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陶瓷减水剂的制备及分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蒋冰艳 计红果 +2 位作者 廖兵 刘海露 庞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4-1009,共6页
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得可用于分散陶瓷浆料的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聚丙烯酸钠。探讨了过硫酸铵用量、亚硫酸氢钠加入量、单体含量及反应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分子量的... 以丙烯酸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得可用于分散陶瓷浆料的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聚丙烯酸钠。探讨了过硫酸铵用量、亚硫酸氢钠加入量、单体含量及反应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对不同分子量的产物在陶瓷料浆中的流动性进行了考察。聚丙烯酸钠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8%,亚硫酸氢钠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12%,单体占溶液总质量的24%~26%,反应温度为70~80℃。采用FTIR、GPC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并对添加不同量聚合物的料浆Zeta电位、黏度及其复合后制得粗坯的弯曲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 g/L时,Zeta电位绝对值由16.7 mV升高到54.6 mV。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25%,料浆体系的黏度从996 mPa.s降低到179 mPa.s。与添加无机陶瓷分散剂及聚合物的陶瓷粗坯样条相比,聚合物与无机电解质三聚磷酸钠以质量比1∶1复合后制得的粗坯弯曲强度可提高3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陶瓷减水剂 分散性 弯曲强度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超痕量铜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永春 李丹 +1 位作者 岳爽 计红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1-724,共4页
以循环伏安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超声作用下铜在铂电极上的电沉积行为, 建立了超痕量铜的超声波-微分脉冲伏安法.超声波增加了铜的阳极溶出峰电流近一个数量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铜的微分脉冲阳极溶出峰电流与铜... 以循环伏安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超声作用下铜在铂电极上的电沉积行为, 建立了超痕量铜的超声波-微分脉冲伏安法.超声波增加了铜的阳极溶出峰电流近一个数量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铜的微分脉冲阳极溶出峰电流与铜离子浓度在两个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在5.00~200 nmol/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为I= 0.0453 + 0.00101c (nmol/L, R=0.9963, SD=0.0078);检出限为0.20 nmol/L (13 ng/L);在0.200~8.00 μmol/L浓度范围内,线性方程为i=0.243 + 0.0864c (μmol/L, R=0.9983, SD=0.0188).常见金属离子一般不干扰.方法简便快速, 直接用于自来水实际样品的测定, 加标回收率为95.4%~104.6%;RSD为3.36%,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微分脉冲伏安法 超痕量铜 电化学沉积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木粉的有机磺酸催化热化学液化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海荣 计红果 +3 位作者 石锦志 付铁柱 庞浩 廖兵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39,共5页
研究了对甲苯磺酸催化桉树木粉在多元醇体系的液化反应,利用在线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桉树木粉的醇解液化反应过程,探索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液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对液化产物的分析,揭示了液化产物的性质随反应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研究了对甲苯磺酸催化桉树木粉在多元醇体系的液化反应,利用在线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桉树木粉的醇解液化反应过程,探索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液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对液化产物的分析,揭示了液化产物的性质随反应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桉树木粉在聚乙二醇-丙三醇(质量比4∶1)的液化溶剂中,当对甲苯磺酸用量为3%、反应温度160℃、液固质量比4∶1、液化反应时间180 min时,其液化产率高达89.97%。液化产物的羟值随反应时间的增加在460~340 mg/g区间逐渐降低、酸值在13~20 mg/g区间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木粉 液化 多元醇 对甲苯磺酸 在线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吐温-80/酶水解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伟 庞浩 +1 位作者 计红果 廖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68-1871,共4页
比较了稀硫酸、氢氧化钠、氨水和氢氧化钙4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吐温-80/酶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钠预处理方法效果最佳,得到的总还原糖产率比未处理时提高了10.7倍。其红外光谱和广角X-射线衍射谱图表明:经氢氧化钠预处理后,玉... 比较了稀硫酸、氢氧化钠、氨水和氢氧化钙4种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吐温-80/酶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钠预处理方法效果最佳,得到的总还原糖产率比未处理时提高了10.7倍。其红外光谱和广角X-射线衍射谱图表明:经氢氧化钠预处理后,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含量降低了62%,纤维素的结晶度也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预处理 酶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制备及分散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守发 刘爱英 +2 位作者 庞浩 计红果 廖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69-1273,共5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作链转移剂,合成陶瓷用分散剂聚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其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并用在线红外监测反应过程。研究了丙烯酸单体用量、过硫酸铵用量、次亚磷酸钠用...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作链转移剂,合成陶瓷用分散剂聚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其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并用在线红外监测反应过程。研究了丙烯酸单体用量、过硫酸铵用量、次亚磷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考察其对陶瓷浆料流动时间的影响,并讨论了分散剂用量对陶瓷悬浮液的Zeta电位值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在线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合物为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钠盐,最佳合成条件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9 mL、反应温度70℃、引发剂用量0.17 g、链转移剂2 g、丙烯酸质量分数28%、反应时间3.5 h。分散剂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ζ电位最低,为-66.7 mV,增大分散剂质量,有利于降低体系剪切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 分散剂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修饰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测定对苯二酚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永春 王晶 计红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47,51,共4页
在pH7.0(Na2HPO4-NaH2PO4)的0.5mol/L KCl溶液中,二茂铁修饰的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上,对苯二酚给出较好的电化学催化行为。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建立了循环伏安法直接测定对苯二酚的痕量分析方法。在1.00~800μmol/L浓度范... 在pH7.0(Na2HPO4-NaH2PO4)的0.5mol/L KCl溶液中,二茂铁修饰的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上,对苯二酚给出较好的电化学催化行为。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建立了循环伏安法直接测定对苯二酚的痕量分析方法。在1.00~80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苯二酚阳极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μA)=1.751+0.1114c(μmol/L)(r=0.9953,SD=1.68),检出限为0.10μmol/L。方法简单、快速,直接用于污水中对苯二酚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酚 二茂铁 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 循环伏安法 化学修饰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钠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动力学的研究
14
作者 朱永春 唐丽娜 计红果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以电沉积铜为探针,循环伏安法研究硬脂酸钠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的动力学.在涂有蓖麻油的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上,硬脂酸钠自组装膜形成过程可由电沉积铜阳极峰监测,遵从高斯函数生长动力学,生长速率常数为km=0.0006292(±0.0... 以电沉积铜为探针,循环伏安法研究硬脂酸钠在蓖麻油/水界面上自组装的动力学.在涂有蓖麻油的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上,硬脂酸钠自组装膜形成过程可由电沉积铜阳极峰监测,遵从高斯函数生长动力学,生长速率常数为km=0.0006292(±0.0000294)s-1.硬脂酸钠自组装膜能较好地控制铜粒子的球形生长和生长尺度,形成硬脂酸钠自组装-铜纳米粒子复合膜.铜粒子在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上为半球形生长,而在涂油和自组装电极上为球形生长.与蓖麻油涂层相比,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与沉积铜间存在弱相互作用(ΔG0=3.86kJ/mol),而硬脂酸钠羧基与沉积铜也有较弱的相互作用(ΔG0=-2.412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钠 蓖麻油/水界面 自组装膜 循环伏安 石墨粉-环氧树脂固态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碳电极表面催化性质的薄层光谱电化学研究
15
作者 袁柏青 朱永春 计红果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5年第5期995-998,共4页
电位跃-开路驰豫-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开路情况下,玻碳电极表面对[Fe(CN)6]4-和[(phen)2Cu]2+体系的自身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获得各体系的催化反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9.02×10-4L/mol/s和1.44×10-3L/mol/s。... 电位跃-开路驰豫-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开路情况下,玻碳电极表面对[Fe(CN)6]4-和[(phen)2Cu]2+体系的自身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获得各体系的催化反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9.02×10-4L/mol/s和1.44×10-3L/mol/s。玻碳电极开路情况下的氧化还原催化性质的研究尚无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跃 薄层光谱电化学 开路驰豫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在陶瓷料浆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蒋冰艳 计红果 +2 位作者 刘海露 廖兵 庞浩 《绿色建筑》 CAS 2010年第4期58-60,共3页
概述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结构、制备方法及相关复配技术。基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独特分子结构,综述了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复合减水剂在料浆中的吸附机理与应用现状。分析了聚羧酸系减水剂应用于陶瓷领域中的稳定性和相容性问题,探讨了系列... 概述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结构、制备方法及相关复配技术。基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独特分子结构,综述了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复合减水剂在料浆中的吸附机理与应用现状。分析了聚羧酸系减水剂应用于陶瓷领域中的稳定性和相容性问题,探讨了系列化、功能化的聚羧酸系及复合型减水剂对整个陶瓷工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系减水剂 陶瓷 粘土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AMPS共聚物陶瓷分散剂的制备及分散性能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清泉 廖兵 +4 位作者 蒋冰艳 王斌 计红果 黄健恒 庞浩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9-343,共5页
以丙烯酸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铵(NH4)2S2O8作为引发剂,次亚磷酸氢钠作为链转移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共聚物PAA-AMPS。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共聚物分散剂PAA-AMPS的最佳合成条... 以丙烯酸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铵(NH4)2S2O8作为引发剂,次亚磷酸氢钠作为链转移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共聚物PAA-AMPS。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共聚物分散剂PAA-AMPS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丙烯酸(AA)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烷磺酸(AMPS)的摩尔比为8∶1;引发剂(NH4)2S2O8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链转移剂次亚磷酸氢钠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0%;单体质量分数为24%;反应温度85℃。通过FTIR、GPC及1HNMR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对添加不同量分散剂的料浆的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分数为0.3%,料浆的黏度最低,与进口产品PC-67(PAA-Na)相比,共聚物PAA-AMPS的分散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AMPS 共聚物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制电路板通孔电镀铜添加剂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倩 靳焘 +3 位作者 宗同强 曾瑜 计红果 韩亚冬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049-1052,共4页
在2.0 A/dm2、24°C和空气搅拌条件下,采用由60 g/L Cu SO4·5H2O、200 g/L H2SO4、60 mg/L Cl-和4种添加剂组成的酸性镀铜液对印制线路板通孔进行电镀铜。以PCB通孔孔口、孔中心铜层厚度和镀液的深镀能力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 在2.0 A/dm2、24°C和空气搅拌条件下,采用由60 g/L Cu SO4·5H2O、200 g/L H2SO4、60 mg/L Cl-和4种添加剂组成的酸性镀铜液对印制线路板通孔进行电镀铜。以PCB通孔孔口、孔中心铜层厚度和镀液的深镀能力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添加剂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S)、聚乙二醇(PEG-10000)、季铵盐类化合物(MX-86)和嵌段聚醚类化合物(SQ-5)的用量进行优化,得到添加剂的最优组合为:SPS 20 mg/L,SQ-5 0.5 g/L,PEG-10000 0.2 g/L,MX-86 20 mg/L。采用该配方对深径比为8∶1的通孔电镀时,深镀能力在90%以上,铜层的延展性和可靠性均能满足印制线路板的工业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通孔 电镀铜 添加剂 深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及其酶解 被引量:36
19
作者 计红果 庞浩 +1 位作者 张容丽 廖兵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9-335,共7页
从木质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酶水解糖化及酒精发酵三个部分。通过前二步获得较高还原糖总量是提高乙醇得率的关键。预处理技术及工艺直接影响酶解效果,而酶水解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变化的复杂异相动力学过程。本文主要... 从木质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酶水解糖化及酒精发酵三个部分。通过前二步获得较高还原糖总量是提高乙醇得率的关键。预处理技术及工艺直接影响酶解效果,而酶水解是一个涉及多因素变化的复杂异相动力学过程。本文主要针对这两部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一论述,并提出该领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预处理 纤维素酶 水解糖化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增强纤维素酶水解玉米秸秆 被引量:7
20
作者 计红果 庞浩 +1 位作者 刘伟 廖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为了降低木质纤维素的酶解成本,提高酶解效果,采用表面活性剂改善异相反应.从酶解体系的扩散性质、底物中木质素含量及酶解过程中的酶活力三方面考察了聚乙二醇对木质纤维素酶解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聚乙二醇能改善体系扩散性质、抑制酶... 为了降低木质纤维素的酶解成本,提高酶解效果,采用表面活性剂改善异相反应.从酶解体系的扩散性质、底物中木质素含量及酶解过程中的酶活力三方面考察了聚乙二醇对木质纤维素酶解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聚乙二醇能改善体系扩散性质、抑制酶的无效吸附及稳定酶活力,用作木质纤维素酶解的促进剂可减少酶用量,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木质素 酶解 扩散 聚乙二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