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伸直时髌骨与股骨滑车接触情况及其受髌骨高度影响的回顾性MRI调查研究
1
作者 许张民 纪斌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21期123-125,共3页
目的:通过调查得出没有髌股关节疾病症状的患者中,膝伸直时形成髌股关节的比例,并分析髌骨高度是否对髌骨与股骨滑车的接触产生影响。方法:从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膝伸直位MRI检查的患者中选取79例,在其髌骨正... 目的:通过调查得出没有髌股关节疾病症状的患者中,膝伸直时形成髌股关节的比例,并分析髌骨高度是否对髌骨与股骨滑车的接触产生影响。方法:从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膝伸直位MRI检查的患者中选取79例,在其髌骨正中矢状位片上进行各指标的测量,计算出形成髌股关节的比例、Insall-Salvati指数(IS)和髌股接触指数(R)。用统计学软件对IS和R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系数r。结果:在这些患者中,膝伸直时形成髌股关节的比例为100%(79/79),IS与R的相关系数r为0.03,P=0.806>0.05,说明两变量的线性相关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得出在膝伸直时形成髌股关节的比例为100%。根据现有数据得到的结果,尚不能认为IS与R呈线性相关,即尚不能认为髌骨高度对髌股关节的接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关节面 股骨滑车 髌股关节 正中矢状位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IF术式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
作者 许张民 田少斌 +7 位作者 牛志勇 宋俊杰 刘智深 康健 贺晋栋 王铁锤 刘建斌 王一雄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TLIF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间采用该手术方式对3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术者进行,术中首先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采用TLIF方法进行减压,采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植骨融合... 目的探讨TLIF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6月间采用该手术方式对36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术者进行,术中首先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采用TLIF方法进行减压,采用椎间融合器进行植骨融合。术前、术后分别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根据术前、术后腰椎动力位X线片评价腰椎稳定性及腰椎椎间融合情况,必要时应用腰椎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6~48)个月。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3.09±0.66)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2.99±0.60)分及末次随访VAS评分(2.81±0.68)分较术前VAS评分(6.67±1.05)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ODI指数(28.55±6.27)%,术后6个月ODI指数(26.97±6.48)%及末次随访ODI指数(26.73±5.50)%较术前ODI指数(74.32±9.39)%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腰椎骨性融合时间平均8.4(3~12)个月,融合率100%。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移位等,均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 TLIF术式对于退变性和外伤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满意,复查时骨性融合率高,是一种临床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IF 腰椎手术 腰椎后路 椎间植骨融合 微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老年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三间室置换术的效果探讨
3
作者 许张民 宋俊杰 田少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0期41-42,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老年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三间室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晋煤集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老年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保守治疗... 目的 :探讨对老年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三间室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晋煤集团总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老年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三间室置换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的评分、膝关节功能的评分及膝关节稳定性的评分。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的评分、膝关节功能的评分及膝关节稳定性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对老年类风湿膝关节炎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三间室置换术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三间室置换术 关节炎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匠肌肌皮瓣治疗股骨大转子部压疮 被引量:1
4
作者 牛志勇 杜张荣 +4 位作者 田少斌 陈晋伟 宋俊杰 刘智深 许张民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8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缝匠肌肌皮辩转移修复股骨大转子部压创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缝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大转子压疮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25~68岁,平均49岁。供区全部直接缝合,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8cm×10cm,最小为5cm×7cm。结果全... 目的观察缝匠肌肌皮辩转移修复股骨大转子部压创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缝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大转子压疮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25~68岁,平均49岁。供区全部直接缝合,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8cm×10cm,最小为5cm×7cm。结果全部肌皮瓣成活,压创均一期愈合。术后均随访1年,肌皮瓣颜色、质地好、压创未再发生。结论缝匠肌肌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修复大转子压疮方法可靠,转移方便,临床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匠肌肌皮瓣 股骨大转子 压创
原文传递
挽救性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失效的临床效果
5
作者 许张民 康健 +5 位作者 刘智深 田少斌 王一雄 刘建斌 张辉 李永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12期1239-1247,共9页
目的 观察挽救性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失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23-10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3例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患者。根据术后随访X线片评价股骨侧及髋臼侧假体位置、角度、大小、... 目的 观察挽救性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术后内固定物失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23-10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3例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患者。根据术后随访X线片评价股骨侧及髋臼侧假体位置、角度、大小、稳定性及肢体长度差异,并记录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假体骨长入情况,明确股骨假体周围7个区和髋臼周围3个区的透亮带宽度是否超过2 mm,是否超过总长度的50%;明确是否存在假体移位下沉、骨溶解、异位骨化、继发性骨折等并发症,必要时进行相关化验检查以排除感染。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年,平均4.2年。末次随访时,除1例平素因脑梗死后遗症长期卧床外,其余患者步态基本正常,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疼痛症状及关节功能障碍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假体周围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年、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879,P<0.001),提示患者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术后1年、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628,P<0.001),提示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者双下肢长度差异(0.04±0.12)cm,较术前(1.12±0.28)cm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49,P<0.001)。结论 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失效的临床效果良好,术后疼痛症状、髋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髋关节置换 翻修术 内固定失效
原文传递
股动脉夹闭在下肢多发开放骨折中的应用
6
作者 牛志勇 杜张荣 +4 位作者 田少斌 陈晋伟 宋俊杰 刘志深 许张民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10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暂时夹闭在下肢多发开放粉碎性骨折术中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以往患者的临床资料,用32例同侧下肢多发开放粉碎性骨折常规清创复位内固定作为对照组,36例应用腹股沟部股动脉暂时夹闭阻断下肢主要血流减少出血作... 目的探讨股动脉暂时夹闭在下肢多发开放粉碎性骨折术中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以往患者的临床资料,用32例同侧下肢多发开放粉碎性骨折常规清创复位内固定作为对照组,36例应用腹股沟部股动脉暂时夹闭阻断下肢主要血流减少出血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股动脉暂时夹闭的手术时间为(149±74)min,术中出血量为(827±509)ml;常规非股动脉夹闭组的手术时间为(221±45)min,术中出血量为(1652±707)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暂时夹闭能明显减少同侧下肢多发开放粉碎性骨折术中的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 下肢开放粉碎性骨折 股动脉 夹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