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射器红外装置对低反射率物体的测温性能
1
作者 黄善杰 赵劲松 +3 位作者 王岭雪 许方宇 宋腾飞 蔡毅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测温准确度较低是制约红外测温在精准测温领域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红外测温的主要测量对象是低反射率物体,简称为低反体。针对传统红外装置在低反体精准测温方面的不足,采用反射器替换传统红外装置的镜头制成反射器红外装置,以提高其... 测温准确度较低是制约红外测温在精准测温领域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红外测温的主要测量对象是低反射率物体,简称为低反体。针对传统红外装置在低反体精准测温方面的不足,采用反射器替换传统红外装置的镜头制成反射器红外装置,以提高其对低反体的测温性能。计算和测试结果显示,F数为1的红外镜头被替换为反射器后,红外装置对低反体的辐射收集能力和测温准确度提高约4倍。此外,低反体充满视场后,反射器红外装置的温度测量结果与测量距离无关。反射器红外装置有望用于科研和工业领域的高精度红外测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测温准确度 发射率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对望远镜像质影响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进展
2
作者 黄善杰 赵劲松 +3 位作者 许方宇 王岭雪 宋腾飞 蔡毅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4-617,共24页
大气湍流引起的望远镜像质衰减是目前限制地基天文望远镜高分辨率观测能力的重要因素,测量和计算大气对望远镜像质的影响是天文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首先,阐述了光学和非光学方法测量大气对像质影响的理论基础,给出了两种测量... 大气湍流引起的望远镜像质衰减是目前限制地基天文望远镜高分辨率观测能力的重要因素,测量和计算大气对望远镜像质的影响是天文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首先,阐述了光学和非光学方法测量大气对像质影响的理论基础,给出了两种测量方法的代表性技术路线、测量结果和研究进展,深入剖析了这些测量方法的优缺点。然后,综述了计算望远镜内部气流对像质影响的3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并对这些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光学、非光学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并展望了计算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天文望远镜 视宁度 Kolmogorov湍流 波前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6米近红外光谱仪装调及太阳1.56微米光谱的初步观测结果 被引量:4
3
作者 许方宇 徐稚 +3 位作者 徐世春 付玉 郭泰 王瑞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主要介绍了抚仙湖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the 1-meter 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6 m水平式近红外光谱仪的安装过程和实测结果。主要讨论内容是光路设计特点、光学系统的装调以及利用该光谱仪对活动区NOAA 11662黑子进行的初步近... 主要介绍了抚仙湖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the 1-meter 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6 m水平式近红外光谱仪的安装过程和实测结果。主要讨论内容是光路设计特点、光学系统的装调以及利用该光谱仪对活动区NOAA 11662黑子进行的初步近红外光谱实测(波长1.56μm附近)。成功观测到由黑子强磁场造成的Fe I 1.56μm谱线裂变现象,并初步估算了磁场强度。该光谱的成功装调和使用,充分实现了对9 m光谱仪光学系统的整体检测,为9 m光谱仪的安装调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仪 近红外 抚仙湖1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全息计量技术及其在微小位移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计欣华 许方宇 +1 位作者 陈金龙 秦玉文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3-447,共5页
数字全息是用数字的方式记录和处理全息图像 ,避免了传统全息照相的化学处理 ,既简化了处理过程 ,更便于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式来改进图像质量和提取信息。数字全息干涉计量技术是一种全场、非接触的光学测量方法 ,该方法测量精度高 ,光... 数字全息是用数字的方式记录和处理全息图像 ,避免了传统全息照相的化学处理 ,既简化了处理过程 ,更便于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方式来改进图像质量和提取信息。数字全息干涉计量技术是一种全场、非接触的光学测量方法 ,该方法测量精度高 ,光路简单 ,对防振要求低 ,实验条件容易满足 ,特别适合微小物体的微小位移或变形的精确测量。本文运用数字全息干涉计量法测定了两端固支梁的微小离面位移 ;经实验验证数字全息计量术能精确测量物体 0 .0 1微米量级位移或变形 ;而且该方法可靠性好、成本低 ;是非接触的无损测量。数字全息计量技术的这些特点使得该技术在小物体的微小变形测量上具有特别的优越性 ,因而在MEMS结构及MEMS材料参数 (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热变形系数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 全息照相 计量技术 固支 支梁 小变形 泊松比 小位移 物体 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频域相关分析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计欣华 许方宇 +1 位作者 陈金龙 秦玉文 《光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2-464,467,共4页
提出了一种以灰度为载体的数字图像频域相关(DFC)计量的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和滤波,直接提取物体位移信息。与传统的激光散斑法比较,无需干涉光源,可用白光照明,因此对实验环境的要求很低;与数字图像相关法比较,计算速度更快,对照明要... 提出了一种以灰度为载体的数字图像频域相关(DFC)计量的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和滤波,直接提取物体位移信息。与传统的激光散斑法比较,无需干涉光源,可用白光照明,因此对实验环境的要求很低;与数字图像相关法比较,计算速度更快,对照明要求更低,不受刚体转动影响。新方法不仅设备简单、容易实现,还具有灵敏度可调,测量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的良好特征,由于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的功能,抗干扰性强,是一种适合工业现场测量的有发展前途的位移全场测试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频域相关(DFC) 位移测量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原文传递
红外整层大气透过率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志军 许方宇 +1 位作者 魏超群 杨昆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8-722,共5页
提出了基于大气辐射传输方程的红外大气透过率测量方法,使用中波红外辐射亮度测量装置在青海德令哈和北京怀柔对红外大气透过率进行了实测验证;并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只需在短时间内精确测量不同天顶角处的大气辐射亮度,采用大... 提出了基于大气辐射传输方程的红外大气透过率测量方法,使用中波红外辐射亮度测量装置在青海德令哈和北京怀柔对红外大气透过率进行了实测验证;并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只需在短时间内精确测量不同天顶角处的大气辐射亮度,采用大气辐射传输方程对测量数据进行拟合,即可得到测试波段整层大气透过率。实测结果:德令哈大气透过率0.730,相对不确定度2.4%;怀柔大气透过率0.625,相对不确定度0.8%。此测量方法不需使用大口径望远镜,简便易行;更重要的是测量不基于大气外的标准星,透过率测量精度不受标准星亮度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 整层大气透过率 辐射测量 天顶角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μm红外天空亮度测量的多元定标模型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志军 许方宇 +3 位作者 高玲 郭杰 徐世春 刘忠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1-268,共8页
传统一元定标法测量红外天空亮度,面临诸多困难,如测量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仪器动态范围不足等。提出增加积分时间为自变量的二元定标模型,解决了仪器动态范围不足的问题;然后通过改变环境温度的系列实验,掌握了二元定标模型中仪器... 传统一元定标法测量红外天空亮度,面临诸多困难,如测量易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仪器动态范围不足等。提出增加积分时间为自变量的二元定标模型,解决了仪器动态范围不足的问题;然后通过改变环境温度的系列实验,掌握了二元定标模型中仪器辐射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规律;基于此,提出再增加环境温度为自变量的三元定标模型。实验数据表明,三元模型与实测数据拟合程度很高,相关系数为1.000,模型参数a、b、d,95%置信度的相对不确定度均小于0.82%,当环境保持某一温度不变时,三元模型退化为二元模型,各模型参数稳定,其相对偏差小于0.6%。最后,通过红外天空亮度实测,验证并比较了三元和二元定标模型;结果表明,三元模型定标测量法使用条件宽泛,既扩大了仪器动态范围,又不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更重要的是,不再需要现场定标,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天空亮度 最小二乘 多元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克太阳探测器热防护系统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善杰 林隽 +2 位作者 金振宇 宋腾飞 许方宇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4期538-547,共10页
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PSP)是以现代太阳风和磁重联理论的奠基人——尤金·纽曼·帕克(Eugene Newman Parker)命名的航天器,将穿过太阳的日冕层,探测人类从未探测过的区域,对日冕和太阳风的起源和动力学特征进行... 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PSP)是以现代太阳风和磁重联理论的奠基人——尤金·纽曼·帕克(Eugene Newman Parker)命名的航天器,将穿过太阳的日冕层,探测人类从未探测过的区域,对日冕和太阳风的起源和动力学特征进行直接探测,有望破解日冕高温和太阳风加速度奇高这两大谜团,其热防护系统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目前所有航天器。首先介绍了探测太阳的意义和帕克太阳探测器的科学目标,然后简述了帕克太阳探测器轨道和轨道热环境并指出热防护的难点。分析了帕克太阳探测器热防护系统的结构,然后详细阐述了热防护系统的热盾及迎日涂层、太阳能电池板及冷却系统设计,最后总结了帕克太阳探测器热防护系统对我国抵近太阳探测器热防护系统设计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克太阳探测器 热防护系统 热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爆发抵近探测器的热防护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善杰 种晓宇 +2 位作者 林隽 金振宇 许方宇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1期87-100,共14页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次提出了太阳爆发过程及相应磁场结构抵近探测的科学项目,该项目将对太阳大气及发生在其中的剧烈活动进行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测量。为项目研制的探测器近日区域运行时间将超过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P...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次提出了太阳爆发过程及相应磁场结构抵近探测的科学项目,该项目将对太阳大气及发生在其中的剧烈活动进行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测量。为项目研制的探测器近日区域运行时间将超过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PSP)和太阳轨道探测器(Solar Orbiter),其热防护系统遇到的困难也远超后两者。首先分析了抵近探测器的轨道环境特点,提出了热防护的设计思路,然后给出了具体热防护系统设计、仿真和地面实验方案。初步研究显示,热防护系统的设计方案具有辐射散热好、耐高温、稳定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爆发的抵近探测 热防护 辐射制冷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数字散斑图像频域自动识别技术——用于逐点分析的数字相移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计欣华 赵文云 +2 位作者 许方宇 陈金龙 秦玉文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7-75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白光数字散斑图像频域位移测量技术的数字相移方法,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能力,无需增加任何设备,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四幅图像进行相移计算,得到逐点分析的条纹的未去包裹图像,从该图像确定位移的方向和大小,实现了白光数字散...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白光数字散斑图像频域位移测量技术的数字相移方法,利用计算机本身的能力,无需增加任何设备,通过计算机生成的四幅图像进行相移计算,得到逐点分析的条纹的未去包裹图像,从该图像确定位移的方向和大小,实现了白光数字散斑图像的全自动化处理。白光数字散斑方法设备简单,对环境的要求低,无需防振和相干光源,引入本文提出的数字相移技术,由于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的功能,在未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全自动位移测量,是一种适合工业现场测量的有发展前途的位移测试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 数字相移技术 位移计量 数字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典型天文台站大气红外背景辐射实测分析
11
作者 张芳 陈双远 +3 位作者 齐琳琳 韩成鸣 曾丽 许方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5-83,共9页
大气背景辐射强弱决定了红外望远镜系统极限灵敏度,直接影响系统设计,背景辐射也是反映天文台站观测性能优劣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实测了国内的阿里天文台、德令哈观测站、怀柔观测站等几个典型天文台站大气红外背景辐射,尤其是获得了... 大气背景辐射强弱决定了红外望远镜系统极限灵敏度,直接影响系统设计,背景辐射也是反映天文台站观测性能优劣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实测了国内的阿里天文台、德令哈观测站、怀柔观测站等几个典型天文台站大气红外背景辐射,尤其是获得了阿里天文台大气红外背景辐射的一手资料。实测结果表明:阿里天文台大气红外背景辐射的强弱以及辐亮度均值的昼夜变化在几个台站中均最小,其最大辐亮度均值为1.30×10^-6W·cm^-2·sr^-1,辐亮度均值的最大昼夜变化仅为18%,其红外背景辐射限最优;其次是德令哈观测站。将扫天实测辐亮度与MODTRAN模拟辐亮度进行对比,发现对于国内如阿里等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无论是标准大气模式还是实际大气模式其模拟结果与实测间皆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大气辐射 辐射测量 辐射定标 天顶角 阿里天文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地区红外大气透过率的计算和测量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飞翔 郭杰 +6 位作者 许方宇 张雨辰 陈双远 肖建国 贾钰超 罗宏 赵志军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3-852,共10页
为了得到不同海拔地区的大气透过率,探索大气透过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和实地测量方法分别对阿里(5km)、德令哈(3km)和怀柔(0km)3个不同海拔地区在4.605~4.755μm波段25km以下的大气透过率进行了计算和测量。... 为了得到不同海拔地区的大气透过率,探索大气透过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计算和实地测量方法分别对阿里(5km)、德令哈(3km)和怀柔(0km)3个不同海拔地区在4.605~4.755μm波段25km以下的大气透过率进行了计算和测量。结果表明:红外大气透过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得到3个地方的大气透过率分别为0.709、0.572和0.555;采用软件计算得到的透过率分别为0.849、0.766和0.596;采用实测方法得到的透过率分别为0.805、0.766和0.673;阿里地区海拔较高,相对湿度较低,能见度高,大气透过率最好。该结论对国内天文红外观测及空间红外目标辐射特性测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 大气透过率 数值模拟 海拔高度 能见度 辐射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文应用之红外器件性能与测试评估方法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云芳 李银柱 +2 位作者 许方宇 徐稚 郭杰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简要介绍红外技术在天文观测中的意义、天文观测对红外探测器件以及红外光学系统的独特要求。重点归纳和总结了天文观测中所关注的主要性能指标,并且给出部分指标的测试方法,为红外技术运用于天文观测建立基础。
关键词 红外天文观测 天文红外探测器 焦平面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天文观测的InGaAs近红外探测器性能测试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佰成 郭杰 +5 位作者 许方宇 范明国 龚晓霞 项永生 凌云 张雨辰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2-1008,共7页
基于天文红外探测器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的“光子转移曲线”测试方法,分别测试了液氮制冷和热电制冷的两款InGaAs近红外探测器的性能。NIRvana-LN光电子与输出数字量的转换因子为0.16ADU/e-,读出噪声实测值是83 e-,远高于标称值15 e-;NIRv... 基于天文红外探测器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的“光子转移曲线”测试方法,分别测试了液氮制冷和热电制冷的两款InGaAs近红外探测器的性能。NIRvana-LN光电子与输出数字量的转换因子为0.16ADU/e-,读出噪声实测值是83 e-,远高于标称值15 e-;NIRvana的高、低转换因子分别为1.25ADU/e-和0.097ADU/e-,读出噪声分别为105 e-和380 e-;NIRvana在高转换因子档下暗电流实测值是415 e-/s,大约是标称值的2倍。理论估算云南天文台两米环形望远镜在1.565μm太阳磁场测量时的信号电子数约8800 e-,在实测暗电流4.06 e-/s,像元曝光时间20 ms,读出噪声83.59 e-条件下,NIRvana-LN探测器信噪比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天文 InGaAs红外探测器 转换因子 读出噪声 暗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拼接镜面主动控制系统的定标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斌 戴懿纯 +2 位作者 许方宇 金振宇 杨德华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3期353-358,共6页
对拼接主镜进行主动控制是拼接镜技术的难点之一,8 m环形拼接太阳望远镜主动光学的控制性能主要取决于倾斜探测的精度与控制模型建立的准确程度。在研制主动控制系统时,需要对倾斜探测精度定标以及建立较为准确的控制模型,即对主动控制... 对拼接主镜进行主动控制是拼接镜技术的难点之一,8 m环形拼接太阳望远镜主动光学的控制性能主要取决于倾斜探测的精度与控制模型建立的准确程度。在研制主动控制系统时,需要对倾斜探测精度定标以及建立较为准确的控制模型,即对主动控制系统定标。实验系统中搭建了用于实时探测拼接子镜倾斜的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并对其重复测量精度进行了定标,精度达到0.014 arcsec,接近8 m环形太阳望远镜面形控制的要求。然后利用边缘传感器和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测量了两镜主动控制系统的控制矩阵,建立较为准确的控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接镜 主动控制 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红外太阳望远镜镜面位置误差致光轴偏移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雪岩 许方宇 +1 位作者 陈骥 罗永芳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70-876,共7页
定量分析了云南天文台1 m新真空红外太阳望远镜(简称NVST),副镜失调误差对主光轴偏移的影响。以格里高利双反射系统为例,在综合像质达到衍射极限的前提下,分析了副镜的离心和倾斜误差分别对光轴带来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两种因素综合作用下... 定量分析了云南天文台1 m新真空红外太阳望远镜(简称NVST),副镜失调误差对主光轴偏移的影响。以格里高利双反射系统为例,在综合像质达到衍射极限的前提下,分析了副镜的离心和倾斜误差分别对光轴带来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两种因素综合作用下,NVST光轴的可能的偏移量。模拟结果表明当副镜离心和倾斜单独存在且分别小于0.121 mm和0.01?时,像质可达衍射限。当副镜离心与倾斜同时存在且耦合,离心4.5 mm倾斜0.392?时,像质仍可达到衍射限,光轴已偏移0.392?,远大于望远镜设计视场0.083?。因此光轴稳定性是大型望远镜装调的一项必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望远镜 光学装调 光轴偏移 像质 弯沉 灵敏度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扩散函数的拼接镜边缘传感器定标实验研究
17
作者 王斌 戴懿纯 +1 位作者 许方宇 金振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共10页
太阳望远镜复杂的观测环境会引起机电型边缘传感器的零点漂移。采用光学探测的方法对边缘传感器进行短周期定标,解决太阳望远镜中传感器零点漂移的问题。为验证光学探测技术对边缘传感器进行短周期定标的可行性,开展了基于点扩散函数的... 太阳望远镜复杂的观测环境会引起机电型边缘传感器的零点漂移。采用光学探测的方法对边缘传感器进行短周期定标,解决太阳望远镜中传感器零点漂移的问题。为验证光学探测技术对边缘传感器进行短周期定标的可行性,开展了基于点扩散函数的子镜边缘探测研究。利用促动器、边缘传感器以及点扩散函数互相关检测法进行交叉定标实验,其检测精度优于5 nm,并在两镜系统上开展了基于点扩散函数边缘探测的主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探测精度和探测频率满足对边缘传感器的短周期定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望远镜 拼接镜面 边缘探测 光学定标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辐射传输的M′波段大气透过率实测和误差分析
18
作者 陈双远 王飞翔 +6 位作者 许方宇 郭杰 肖建国 贾钰超 徐稚 赵志军 王远方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7-52,共6页
采用自制的M′波段(4.605~4.755μm)红外辐射测量系统对阿里观测站、德令哈观测基地和怀柔观测基地的大气辐射进行实地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拟合和误差分析。首先,基于黑体定标结果和辐射传输方程,得到输出有效读数与平均大气透过率和天顶... 采用自制的M′波段(4.605~4.755μm)红外辐射测量系统对阿里观测站、德令哈观测基地和怀柔观测基地的大气辐射进行实地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拟合和误差分析。首先,基于黑体定标结果和辐射传输方程,得到输出有效读数与平均大气透过率和天顶角的关系公式;在三个站点对不同天顶角下的大气红外辐射进行扫描测量,利用上述公式,拟合出M′波段平均大气透过率。结果表明,三地透过率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0.805、0.758、0.650,透过率随时间的起伏分别为0.081、0.250、0.073,高海拔的阿里观测站透过率最高。用MODTRAN软件模拟的平均透过率分别为0.851、0.805、0.615,与实测结果接近;误差分析表明:有效读数越大,传递误差越小,此方法的理论误差优于10%。文中提供了一种不依赖气象数据,实时获得大气透过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透过率 大气辐射测量 红外系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VST垂直双光谱切换扫描系统
19
作者 谭旭 李正刚 +3 位作者 金振宇 许方宇 袁沭 徐稚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4期533-543,共11页
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的科学目标之一是对太阳活动区域进行二维光谱扫描观测。基于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多波段光谱仪(Multi-Band Spectrometer,MBS)和大色散光谱仪(High Dispersion Spectrometer,HDS)... 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NVST)的科学目标之一是对太阳活动区域进行二维光谱扫描观测。基于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多波段光谱仪(Multi-Band Spectrometer,MBS)和大色散光谱仪(High Dispersion Spectrometer,HDS)提出了垂直双光谱切换扫描系统,可实现相互垂直的两个光谱仪的光谱扫描观测任务,并实现两个光谱仪之间的切换。分析了光谱扫描观测的原理和过程,结合终端仪器系统的具体构造,完成了扫描系统的光机结构设计和装调分析,并对扫描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包括系统稳定性、扫描直线度以及扫描步幅精度。测试结果满足预期功能需求和精度要求,为后续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进行常规光谱扫描观测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 光谱扫描观测 光谱仪切换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望远镜的倒锥导流式热光阑研制
20
作者 张雨辰 王飞翔 +6 位作者 许方宇 黄善杰 谭旭 路文龙 肖建国 贾钰超 罗宏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594,共9页
对于大口径地基开放式太阳望远镜,热光阑温升将导致其像质劣化。尤其是,热光阑通光孔紧挨成像光束,其与环境的温度差对像质影响很大。这是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Chinese Giant Solar Telescope,CGST)计划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解决热光阑... 对于大口径地基开放式太阳望远镜,热光阑温升将导致其像质劣化。尤其是,热光阑通光孔紧挨成像光束,其与环境的温度差对像质影响很大。这是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Chinese Giant Solar Telescope,CGST)计划面临的诸多问题之一。解决热光阑温控问题的具体方法是设计整体冷却效率高且在关键位置得到进一步强化的热光阑结构,以达到温控均匀的目的。本文提出倒锥导流式热光阑设计方案,该方案有利于降低通光孔位置温度,使温度极高点离开通光孔。对流换热系数和光阑温度场仿真结果证明此方案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方法。倒锥导流式热光阑的极限温升为3℃,优于GREGO的极限温升(7℃);实测温度场与仿真温度场进行对照,结果在误差范围内。结果证明导流式倒锥结构具有较好的温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光阑 红外测温 CGST预研 导流式 射流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