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外侧部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9
1
作者 许达生 余深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54-458,共5页
关键词 颈外侧部病变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仿真胃肠内窥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许达生 李子平 孟悛非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265-268,共4页
:螺旋CT 容积扫描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结合产生了CT 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对此技术在胃肠道应用中的操作方法、扫描条件选择、病人检查前准备、图像分析、发现病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与纤维内窥镜比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均有学者... :螺旋CT 容积扫描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结合产生了CT 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对此技术在胃肠道应用中的操作方法、扫描条件选择、病人检查前准备、图像分析、发现病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与纤维内窥镜比较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均有学者研究。目前的研究认为1 、胃CTVE 检查,可得到类似光学纤维镜所见的胃腔内表面轮廓,还可结合横断图像观察病变对胃外浸润的情况,病人无痛苦,检查无盲区,因此,胃CTVE 具有取代钡餐检查的可能。2 、小肠CTVE 检查是可能的,对大小4 m m 以上的病变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其临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3 、CTVE 有利于发现患者结肠内0 .5cm 以上的隆起息肉。作为非侵入性的方法,结肠CTVE 检查安全、快捷、病人无痛苦。因此,结肠CTVE 有望成为结肠、直肠息肉理想的普查工具。虽然此技术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已显示了其在医学教育、影像诊断及减少侵入性治疗诸方面的巨大潜能。本文结合文献和作者有限的经验,就此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的价值和局限性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内窥镜 CT 仿真内窥镜 临床应用 CT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双重造影中的胃底“钡池” 被引量:4
3
作者 许达生 郭广柏 巫迅斌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3年第4期202-203,F003,共3页
胃低张力双重造影时,由于各种原因可引起多种疑似病变的X线征,其中,胃内的少量钡液随体位的改变,而在不同部位的胃粘膜面凹陷处聚集并形成“钡池”(The barium pool)。
关键词 胃双重造影 钡池 X线诊断 X线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测肝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1
4
作者 郑晓林 徐辉雄 +2 位作者 吕明德 许达生 徐作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10-1512,共3页
目的 评估弥散加权成像 (DWI)检测肝内小病灶能力。方法 对 10 3例有肝脏局灶性病变 (直径均≤ 2cm )的患者行DWI、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 ,分别计数DWI与常规MRI检出≤ 2cm肿瘤结节的个数。计算在DWI与T2WI上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对比... 目的 评估弥散加权成像 (DWI)检测肝内小病灶能力。方法 对 10 3例有肝脏局灶性病变 (直径均≤ 2cm )的患者行DWI、常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 ,分别计数DWI与常规MRI检出≤ 2cm肿瘤结节的个数。计算在DWI与T2WI上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对比噪声比 (CNR)并予以比较。结果 DWI共显示肝内小病变 42 5个 ,T2WI显示 2 17个 ,增强MRI显示 2 11个 ,T1WI显示 15 5个 ,DWI显示的小病灶的数目明显多于T2WI、增强与T1WI (P <0 .0 5 )。在DWI及T2WI序列 ,小病灶与肝组织之间的CNR分别为 10 .45± 3 .16和 7.5 8± 2 .60 (P <0 .0 5 )。结论 与常规MRI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肝脏 局灶性病变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灿辉 孟悛非 +5 位作者 李子平 彭李青 陈应明 许达生 严朝贵 徐巧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SCT)灌注成像方法在结、直肠癌中的初步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37例,术前先行结、直肠肿块范围的平扫,选定靶平面后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靶平面中肿瘤组织和靶血管感兴趣区(ROI)的时... 目的探讨螺旋CT(SCT)灌注成像方法在结、直肠癌中的初步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37例,术前先行结、直肠肿块范围的平扫,选定靶平面后再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靶平面中肿瘤组织和靶血管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根据TDC计算癌灶的强化峰值(PH)、对比剂峰值时间(PT)、强化比值(CER)、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癌灶的灌注量(PF)。采用Dukes分期法,将SCT灌注参数与临床病理因素(Dukes分期、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比较。结果结、直肠癌癌灶PH值为(29.04±11.93)HU,PT值为(27.26±4.11)s,MTT值为(32.01±4.81)s,CER值为(10.29±3.06)%,PF值为(39.74±10.82)ml·min-1·100g-1。各灌注参数在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F随着Dukes分期的期别升高有下降趋势。结论SCT灌注成像可反映结、直肠癌的血流灌注状况,有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灌注成像 结直肠癌 步研究 Dukes分期法 淋巴结转移 动态增强扫描 平均通过时间 临床病理因素 临床应用价值 浆膜浸润 直肠癌患者 成像方法 病理证实 直肠肿块 感兴趣区 肿瘤组织 峰值时间 下降趋势 血流灌注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CP对婴儿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晓燕 李子平 +3 位作者 张中伟 范淼 许达生 刘钧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40-1243,共4页
目的:评价MRCP检查对婴儿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儿14例,5例非肝胆道疾病患儿作对照.所有患儿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LOTAT1WI序列、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和2D快速自旋回波的MRCP水成... 目的:评价MRCP检查对婴儿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儿14例,5例非肝胆道疾病患儿作对照.所有患儿扫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LOTAT1WI序列、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和2D快速自旋回波的MRCP水成像序列.在分析时照组5例婴儿正常的胆道系统MRI表现的基础上,将梗阻性黄疸患儿的MRI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重点评价MRC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5例非肝胆道疾病MRI表现肝脏大小正常,肝门区未见异常信号,胆囊充盈4例,胆囊未见显示1例;MRCP 肝内一级胆管、肝外胆管均可见完整显示.MRI诊断的9例胆道闭锁,表现为肝脏增大,以右下叶增大为主:肝门区门静脉周围有异常信号,T1呈较低信号,T2呈较高信号6 例,1例可见肝门部的三角形T2呈高信号影;胆囊细小5例, 未见显示4例;MRCP肝内外胆管均未见显示.MRI诊断的5 例婴儿肝炎综合征,表现为肝脏增大,肝门区未见异常信号;胆囊充盈3例,胆囊细小2例;MRCP肝内一级胆管、肝外胆管均见显示5例.14例梗阻性黄疸患儿,最后手术证实胆道闭锁9例、婴儿肝炎综合征5例.术前1例胆道闭锁误诊为婴儿肝炎综合证,1例婴儿肝炎综合证误诊胆道闭锁.MRCP 对婴儿梗阻性黄疸诊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85.7%. 结论:MRCP是诊断婴儿梗阻性黄疸,尤其是胆道闭锁和婴儿肝炎综合征敏感的检查方法,可为临床鉴别胆道闭锁和婴儿肝炎综合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诊断价值 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 婴儿肝炎综合征 胆道闭锁 MRI表现 MRI诊断 MRCP诊断 异常信号 胆道疾病 肝外胆管 肝脏增大 MRI征象 门静脉周围 肝门区 临床诊断 扫描序列 成像序列 胆道系统 病理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疾病的CT诊断及与传统X线的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智云 黄兆民 +1 位作者 许达生 林尔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 探讨CT在中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耳疾病 43例 46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 6耳 ,其中单纯型 5耳 ,骨疡型 (肉芽肿型 ) 10耳 ,胆脂瘤型 2 1耳 (其中 1耳为乳突根治术后复发 )。中耳... 目的 探讨CT在中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耳疾病 43例 46耳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 6耳 ,其中单纯型 5耳 ,骨疡型 (肉芽肿型 ) 10耳 ,胆脂瘤型 2 1耳 (其中 1耳为乳突根治术后复发 )。中耳癌 4耳 ,中耳先天畸形 6耳。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双侧乳突Mayer’s位和Schuller’s位摄片及螺旋CT轴位、冠状靶放大扫描。CT、平片所见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3 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 ,单纯型 5耳和骨疡型 10耳乳突平片均见乳突密度增高 ,2 1耳胆脂瘤型中乳突平片 10耳见明确的骨质破坏 ,诊断为胆脂瘤型 ,5耳见鼓窦入口略大可疑胆脂瘤形成 ,6耳胆脂瘤漏诊。 4耳中耳癌中平片仅 2耳见明确的骨质破坏。 6耳先天畸形平片仅反映乳突气化情况。而CT不但清楚地显示了耳内外解剖结构 ,而且显示的病变及其范围和浸润的程度均与手术所见一致。此外 ,还发现 3耳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脑脓肿 ,1耳中耳癌浸润颞叶。结论 乳突平片已不能适应现代耳科显微手术的发展 ,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螺旋CT明显优于平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疾病 CT 诊断 X线诊断 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志清 郑可国 +3 位作者 沈静娴 王伟 李子平 许达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1期3060-3064,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特征,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地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胃癌全阴组和全阳组淋巴结的影像资料,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检出病理诊断为全阳组和全阴组的各...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螺旋CT特征,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地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胃癌全阴组和全阳组淋巴结的影像资料,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检出病理诊断为全阳组和全阴组的各组淋巴结共267个,其中阳性淋巴结有123个,阴性淋巴结有144个.如以平扫CT值≥25Hu或动脉期CT值≥70Hu或静脉期CT值≥80Hu为诊断阳性淋巴结标准,则阳性淋巴结的敏感性高达98.4%,阳性预测值为70.0%;特异性为69.3%,阴性预测值为97.9%.结论:螺旋CT对判断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作用.如以平扫CT值≥25Hu或动脉期CT值≥70Hu或静脉期CT值≥80Hu为诊断阳性淋巴结标准,则将大大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螺旋CT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导水管解剖与CT对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智云 张翎 +4 位作者 江广理 陈锡辉 苏振忠 孟悛非 许达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测量和了解在体前庭导水管(vestibularaqueduct,VA)CT解剖形态和正常大小。方法:(1)26块颞骨标本解剖和CT轴位扫描,观察和测量VA的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骨性半规管、内听道)的位置关系。(2)对36例临床诊断为单纯性中耳炎,... 目的:测量和了解在体前庭导水管(vestibularaqueduct,VA)CT解剖形态和正常大小。方法:(1)26块颞骨标本解剖和CT轴位扫描,观察和测量VA的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重要结构(骨性半规管、内听道)的位置关系。(2)对36例临床诊断为单纯性中耳炎,无眩晕和明显听力障碍者进行颞骨轴位CT扫描图像进行VA的观察和测量,并与标本解剖图像和数据对照。结果:VA解剖形态呈倒“J”字形,外口形态多样,CT上VA内侧段难显示,外侧段短线状小管,内径1mm左右,VA外口前后径1~10mm,平均7.5mm。活体螺旋CT83%显示VA外口、67%显示外周段。结论:前庭导水管位置、形态固定。VA外口变异大,CT上难以准确测量其大小,因此不能单凭测量的数据判断VA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前庭导水管 CT 断面解剖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螺旋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灿辉 孟悛非 +5 位作者 李子平 彭李青 陈冬瑛 许达生 杨旭峰 徐巧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螺旋CT(S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SCT单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所选层面的癌灶、靶动脉的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根据TDC计算癌灶的血流灌注参数:强...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螺旋CT(SCT)灌注成像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SCT单层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所选层面的癌灶、靶动脉的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根据TDC计算癌灶的血流灌注参数:强化峰值(PH)、对比剂峰值时间(PT)、强化比值(CER)、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癌灶的灌注量(PF)。测定癌组织VEGF的表达。将结、直肠癌的VEGF的表达与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且两者亦分别与临床病理因素(Dukes分期、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进行比较。结果结、直肠癌VEGF表达阳性率为87%(26/30),其与各灌注参数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值均>0.05);VEGF、各灌注参数在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与SCT灌注成像均能反映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状况,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直肠肿瘤 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在胃癌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1
作者 赵志清 郑可国 许达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785-1789,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合理地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分析.方法:术前对45例胃癌患者的腹部SCT资料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对胃癌T分期、N分期、M分期和TN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合理地制订治疗方案和进行预后分析.方法:术前对45例胃癌患者的腹部SCT资料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对胃癌T分期、N分期、M分期和TN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5.6%、73.3%、 86.7%和75.6%.如以平扫CT值≥25 Hu或动脉期CT值≥70 Hu或静脉期CT值≥80 Hu为诊断阳性淋巴结标准,则阳性淋巴结的敏感性高达 98.4%,特异性为64.0%.结论:螺旋CT对胃癌的术前TNM分期可提供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螺旋CT TNM分期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病变三维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子平 杨智云 +3 位作者 许达生 杨旭峰 谢红波 林尔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53-656,共4页
目的: 探讨三维CT 成像在颅内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71 例颅内病变患者行螺旋CT 增强扫描,然后对颅内血管和/ 或病变进行三维重建。其中23 例行CT 血管造影(CTA) 扫描( 延时20 秒) ,48 例非... 目的: 探讨三维CT 成像在颅内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71 例颅内病变患者行螺旋CT 增强扫描,然后对颅内血管和/ 或病变进行三维重建。其中23 例行CT 血管造影(CTA) 扫描( 延时20 秒) ,48 例非CTA 扫描( 延时90 秒) 。结果: (1)23 例CTA 扫描者,血管表面遮盖法(SSD) 与最大强度投影法( MIP) 重建都能显示颅内动脉的第3 级分支。SSD 对显示血管的立体空间关系比较直观;MIP 图像类似DSA 图像。(2) 33 例颅内病变SSD 能清楚显示病变与血管和颅骨的立体解剖全貌,但失去有利于病变定性诊断的密度CT 征象。33 例多平面重建( MPR) 有利于对病灶从多方向观察,保留有助于定性诊断的密度CT 征象,但缺乏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立体观。结论: 3 种三维重建相结合可增加对颅内病变与血管和周围组织结构间的立体解剖信息,使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对病灶有更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术前对手术计划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病变 三维CT CT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仿真喉镜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杨智云 李子平 +3 位作者 蒋爱云 苏振忠 许达生 陈君禄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47-248,共2页
目的探讨CT新技术仿真内窥镜成像在喉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名健康者、9例喉癌、1例喉癌术后复发气道狭窄、1例喉内外弥漫纤维瘤样增生、1例双侧声带息肉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获得仿真喉镜影像,并与纤维喉镜、手... 目的探讨CT新技术仿真内窥镜成像在喉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名健康者、9例喉癌、1例喉癌术后复发气道狭窄、1例喉内外弥漫纤维瘤样增生、1例双侧声带息肉患者行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获得仿真喉镜影像,并与纤维喉镜、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CT仿真内窥镜显示喉内正常解剖结构与纤维喉镜所见一致;显示喉内病变的位置、范围与纤维喉镜所见类似,还可从足端入路观察到喉镜所看不到的狭窄远端和声门下区情况。结论CT仿真内窥镜是纤维喉镜的很好补充手段,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疾病 喉镜检查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医学影像实习生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淑冰 许达生 +1 位作者 余深平 李子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52-553,共2页
关键词 医学影像 学习生 临床工作能力 培养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3
15
作者 全显跃 梁文 +3 位作者 曾盛 虞春堂 李子平 许达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69-170,174,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P) 与癌性腹膜炎( CP) 的CT 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TP12 例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4 例CP 进行分析。结果:(1) TP 多表现为少量腹水(7/10) ,高密度...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P) 与癌性腹膜炎( CP) 的CT 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TP12 例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4 例CP 进行分析。结果:(1) TP 多表现为少量腹水(7/10) ,高密度腹水(7/10) ,CP常为大量腹水(22/29) ;(2) TP 壁腹膜多为光滑增厚(7/8) ,CP 为结节状增厚(24/24) ;(3) 肠系膜改变伴有环状增强的肿大淋巴结影为TP 的特征;(4) 大网膜饼形增厚多见于CP(8/34) ,但TP 也可有此种表现(1/12) ;(5) TP 液体局限性聚集常有囊壁,CP 囊状转移多无囊壁且伴肝脾外缘外压性改变。结论:CT 是鉴别TP 与CP 一较好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结核性 癌性 CT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影像诊断学幻灯模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子平 张中伟 +1 位作者 孟悛非 许达生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2年第1期22-24,共3页
本文通过对参加教学质量控制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比较幻灯模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施前后的学生成绩,表明幻灯模式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效果优于原胶片示教.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 医学影像学 多媒体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边缘部的CT征象与病理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冰奇 张翎 +2 位作者 余深平 许达生 林尔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大小与边缘部 CT征象及有关病理基础的关系。方法:收集 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观察其大小与边缘部的 CT表现及有关的病理改变。结果:肝细胞癌的大小与其 CT边缘部的形态改变及瘤旁小门静脉癌栓的发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大小与边缘部 CT征象及有关病理基础的关系。方法:收集 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观察其大小与边缘部的 CT表现及有关的病理改变。结果:肝细胞癌的大小与其 CT边缘部的形态改变及瘤旁小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无关。病理上瘤旁周围肝组织内癌细胞的浸润程度与肝细胞癌边缘部的形态有关,而与它的大小无关。结论:肝细胞癌本身的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方式,是决定肿瘤边缘部形态的主要因素;在分析肝细胞癌侵犯门静脉是否发生癌栓时,不能单凭肿瘤的大小或只注意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改变,而更重要的是要对瘤旁小门静脉癌栓的观察;肝细胞癌边缘部 CT的形态改变,对于术前预测瘤旁周围肝细胞内癌细胞的浸润程度有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边缘部CT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64层CT灌注成像的TDC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振鹏 冯仕庭 +4 位作者 孙灿辉 李子平 郭欢仪 孟悛非 许达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64层CT(64-MDCT)灌注成像时间-密度曲线(TD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64层CT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所选层面靶动脉、靶静脉以及肿瘤的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64层CT(64-MDCT)灌注成像时间-密度曲线(TD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64层CT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所选层面靶动脉、靶静脉以及肿瘤的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肿瘤按Dukes分期,TDC根据形态进行分型,不同TDC类型之间的CT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结直肠癌的TDC分为5种类型,Dukes分期中各期的TDC可表现为5型中的一种或多种。不同TDC类型之间的CT灌注参数未见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2.55、0.55、0.48、2.47,P值均>0.05。结论:MDCT灌注成像的TDC可反映结直肠癌的血流灌注状况,有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可国 沈静娴 +1 位作者 赵志清 许达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4年第4期207-211,共5页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小肝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115例共122个病灶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①平扫瘤内密度均匀者有93个病灶,瘤内密度不均匀者有29个病灶;增强后瘤内密度均匀者只有54个病灶,瘤内密...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小肝癌的CT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小肝癌115例共122个病灶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①平扫瘤内密度均匀者有93个病灶,瘤内密度不均匀者有29个病灶;增强后瘤内密度均匀者只有54个病灶,瘤内密度不均匀者有68个病灶。②平扫病灶边界清楚者有42个病灶,边界模糊者有80个病灶;增强后病灶边界清楚者有85个病灶,边界模糊者只有37个病灶。③双期增强扫描瘤灶的强化形式有:①76个病灶动脉期呈全瘤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强化,门脉期病灶的强化密度迅速下降至低于或等于肝实质;②19个病灶动脉期病灶呈边缘性环形强化,强化环不完整,环壁厚薄不一并有壁结节,门脉期强化环的密度降至低于或等于肝实质;③27个病灶动脉期和门脉期强化密度都低于肝实质。结论小肝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根据此特点可以与肝脏其他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 增强扫描 小肝癌 螺旋CT 动脉期 门脉 肝实质 壁厚 不均匀性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力建 曹绣虎 +5 位作者 叶维基 甄宇洋 叶小鸣 李良 许达生 黄康华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94-96,共3页
1986年12月~1989年2月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60例。全部病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后将导管送入肝癌之供血动脉,注入阿霉素及氟脲嘧啶、碘油乳浊液。术后1个月内死于并发症8例,其余存活1个月以... 1986年12月~1989年2月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60例。全部病例均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后将导管送入肝癌之供血动脉,注入阿霉素及氟脲嘧啶、碘油乳浊液。术后1个月内死于并发症8例,其余存活1个月以上,最长存活26个月仍健在。以寿命表法统计半年、1年、2年的累计受治存活率分别为63.0%、36.0%、24.0%。本文根据60例治疗体会及治疗效果,讨论了本疗法术前诊断及术后观察、治疗肝癌的估计、栓塞药物的选择、栓塞后的并发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THE 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