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诸澎伟 周晓娟 姜源渊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3期3547-3549,共3页
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期间接受心肺复苏的4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电监护仪进行PETCO2浓度持续监测,读取不同时间点(0 min、... 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期间接受心肺复苏的4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电监护仪进行PETCO2浓度持续监测,读取不同时间点(0 min、5 min、10 min、20 min、30 min、1 h、3 h、12 h、24 h)PETCO2值。在心肺复苏0 min、10 min、1 h、3 h、12 h、24 h时抽取患儿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患儿在心肺复苏不同时间点PETCO2与Pa CO2的相关性,并分析32例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存活者(存活组)与13例死亡组患儿的PETCO2变化情况。结果在心肺复苏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患儿的PETCO2与Pa CO2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0.82~0.91);PETCO2的均值为(30.8±8.9)mm Hg,Pa CO2的均值为(31.6±7.7)mm Hg,其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87。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在心肺复苏5 min、10 min、20 min、30 min时的PETCO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的PETCO2值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而死亡组在心肺复苏初始阶段有短暂上升后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与Pa CO2检测相比,PETCO2监测更为简便、直观,能动态监测。PETCO2监测可作为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一项重要的预后监控指标,可考虑用来判定心肺复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肺复苏 呼气末二氧化碳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诸澎伟 沈南平 葛婷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小儿 心肌酶 肌酸激酶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者C-反应蛋白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3
作者 诸澎伟 葛婷婷 沈南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5期35-35,41,共2页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对CRP的变化 ,分析支原体感染对CRP的影响。方法 对肺炎患儿共 988例 ,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 (A组 )患儿 15 1例 ,非支原体感染对照组 (B组 ) 2 5 1例 ,测定CRP ,肺炎支原体Ig -GIg -M。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者...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对CRP的变化 ,分析支原体感染对CRP的影响。方法 对肺炎患儿共 988例 ,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 (A组 )患儿 15 1例 ,非支原体感染对照组 (B组 ) 2 5 1例 ,测定CRP ,肺炎支原体Ig -GIg -M。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者CRP阴性率明显低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结论 支原体感染对CRP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C-反应蛋白(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诸澎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8期143-144,共2页
目的:儿童心肺复苏中静脉应用磷酸肌酸,可提高心功能,减少肾上腺素用量,从而增加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在心肺复苏时,使用肾上腺素前静脉用磷酸肌酸,并与单用肾上腺素相比较,观察其能否减少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及使用磷酸肌酸前后... 目的:儿童心肺复苏中静脉应用磷酸肌酸,可提高心功能,减少肾上腺素用量,从而增加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在心肺复苏时,使用肾上腺素前静脉用磷酸肌酸,并与单用肾上腺素相比较,观察其能否减少肾上腺素的使用量,及使用磷酸肌酸前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与不使用磷酸肌酸的患儿相比,使用磷酸肌酸的患儿所需使用的肾上腺素量减少,使用磷酸肌酸后能够增加心率。结论:磷酸肌酸通过直接提供能量和稳定细胞膜而发挥重要的心肌保护作用,是一种高效的心肌保护剂,值得临床在行心肺复苏时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 儿童 心肺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在儿童低血容量休克中的应用
5
作者 诸澎伟 沈南平 吉山宝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8年第6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治疗 儿童 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3~12岁儿童睡眠时间与睡眠障碍调查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灏健 诸澎伟 谢娟娟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9-490,共2页
目的了解无锡市3~12岁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发生情况,以便为儿童睡眠障碍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无锡市3个行政区3~12岁健康儿童2354名,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3~12岁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每日睡眠... 目的了解无锡市3~12岁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发生情况,以便为儿童睡眠障碍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抽取无锡市3个行政区3~12岁健康儿童2354名,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3~12岁各年龄组儿童的平均每日睡眠时间分别为11.6,11.3,10.9,10.5,9.8,9.6,9.4,9.2,9.1,8.9h。睡眠障碍症总发生率为25.5%,其中睡眠频繁打鼾发生率为7.8%,喉头哽咽为0.63%,张口呼吸为6.06%,睡眠呼吸暂停为6.43%,磨牙7.7%,梦呓4.2%,梦游6.60/0,遗尿1.4%,睡眠中肢体抽动3.20/0,睡眠不安6,2%。结论无锡市儿童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儿童睡眠障碍问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睡眠障碍 打鼾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2例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旭 诸澎伟 沈南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S1期89-89,共1页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viral meniagitis encepnalitis)系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脑膜和脑实质的炎症。病毒侵犯脑膜同时常不同程度地侵犯脑实质,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 今年我院1月-11月份共收治病毒性脑炎206例,而5月-8月这4个月中就收治132例...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viral meniagitis encepnalitis)系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脑膜和脑实质的炎症。病毒侵犯脑膜同时常不同程度地侵犯脑实质,为儿科常见疾病之一。 今年我院1月-11月份共收治病毒性脑炎206例,而5月-8月这4个月中就收治132例。发病时间集中,发病人数之多较往年同期明显增加达6倍,且合并有心肌和肝功能损害,特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临床分析 病脑 病毒性脑膜炎 平均住院天数 脑实质 木僵状态 柯萨奇病毒感染 心肌损害 发病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乳酸、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晓娟 朱曦 +1 位作者 吉山宝 诸澎伟 《中国处方药》 2015年第11期118-118,共1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脓毒症患儿的血乳酸值和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脓毒症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 h血乳酸值和降钙素原水平,分析其与患儿预后方面之间的关系。结果脓毒症患儿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与小儿危重症评分... 目的探讨和分析脓毒症患儿的血乳酸值和乳酸清除率、降钙素原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脓毒症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 h血乳酸值和降钙素原水平,分析其与患儿预后方面之间的关系。结果脓毒症患儿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与小儿危重症评分、预后有相关性。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降钙素原水平较脓毒症患儿明显升高。结论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与病情是否进展、预后相关,且乳酸清除率的预测率更好。此外,降钙素原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乳酸 乳酸清除率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脑外伤临床特征分析与预后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元华 吴峤微 +3 位作者 汪继虎 诸澎伟 张亦鹏 蒋蕾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10期1215-1220,共6页
目的探讨外伤导致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评估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儿童医院2018-05—2020-07收治的部分累及颅脑损伤的10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无后遗症、并发症的78例患儿为预后良好组,死亡、后遗症、存在并发症等2... 目的探讨外伤导致颅脑损伤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评估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儿童医院2018-05—2020-07收治的部分累及颅脑损伤的10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无后遗症、并发症的78例患儿为预后良好组,死亡、后遗症、存在并发症等28例患儿为预后不良组,观察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喂养时间、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肝功能损伤、甲状腺功能下降、损伤部位等临床资料。对不同颅脑损伤类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对颅脑损伤患儿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GCS评分[14(12,15)分vs 8(5,9)分,P<0.01]、PCT[0.06(0.05,0.28)μg/L vs 10.91(3.55,14.12)μg/L,P<0.01]、开始喂养时间[21(12,36)h vs 51.5(36.5,87.5)h,P<0.01]、AGI分级[Ⅰ级(58例vs 9例),Ⅱ级(11例vs 10例),Ⅲ级(0例vs 9例),P<0.01]、肝功能损伤(13例vs 19例,P<0.05)、甲状腺功能下降(8例vs 16例,P<0.01)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AGI分级Ⅳ级病例。对颅脑损害类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硬膜下血肿(β=1.741,P=0.005)、蛛网膜下腔出血(β=1.057,P=0.046)、轴索损伤(β=2.435,P=0.003)均是增加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颅脑外伤与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是GCS、PCT、喂养及胃肠功能情况、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及颅脑损伤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降钙素原 急性胃肠损伤 儿童 颅脑损伤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th综合征1例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闫茹 诸澎伟 周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探讨Barth综合征(BTHS)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BT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10月龄,以左室增大,爆发性心肌炎,心力衰竭,肌无力,单核细胞增多,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腹泻,面部异常等为主要表现。基因测序显示TA... 目的探讨Barth综合征(BTHS)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BT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10月龄,以左室增大,爆发性心肌炎,心力衰竭,肌无力,单核细胞增多,低血糖,乳酸性酸中毒,腹泻,面部异常等为主要表现。基因测序显示TAZ基因存在一个错义突变(c.406 C>T,p.Cys 136 Arg),突变来自患儿母亲。结论扩充了中国BTHS的基因突变谱及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th综合征 心力衰竭 TAZ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镇静联合床旁超声在儿童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蒋蕾花 吴峤微 +2 位作者 华燕萍 惠璧君 诸澎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2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床边超声技术在儿童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1年无锡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对照组29例使用咪达唑仑镇静,观察组23例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并联...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床边超声技术在儿童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1年无锡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对照组29例使用咪达唑仑镇静,观察组23例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并联合每日床边超声评估,其他治疗不变。比较和分析两组患儿初始镇静达到目标评分的时间、48小时后的镇静评分,机械通气24小时后鼻饲喂养耐受情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呼吸机治疗天数、死亡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血压)等数据。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结果显示,年龄、性别、P/F值以及小儿危重症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始镇静治疗达到目标镇静评分的时间相比〔(76±16.73)s vs(55.65±10.14)s〕,P>0.05;维持镇静24小时后,喂养耐受率相比(62.1%vs 82.6%),P<0.05;48小时镇静后RASS评分≤0分的比例相比〔51.7%vs 86.9%〕,P<0.05;呼吸机治疗天数相比〔(8.21±3.68)d vs(5.08±2.19)d〕,P<0.05;撤药后的烦躁发生率相比(27.6%vs 4.3%),P<0.05;两组的VAP发生率、死亡率、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每日床边超声技术有助于儿童机械通气时的镇静和气道护理,能改善患儿的舒适度和喂养耐受情况,减少呼吸机治疗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床旁超声 儿童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在儿童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1
12
作者 吴峤微 吉山宝 +1 位作者 林嘉 诸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呼吸衰竭儿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呼吸衰竭儿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组(31例)和BIPAP组(43例),比较两组呼吸机通气后3 d内的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O2)、氧合指数(PaO2/FiO2,P/F)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和患儿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模式对动脉血p H值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 0.05),BIPAP组的PO2、P/F值高于SIMV组(P <0.01),PCO2值低于SIMV组(P <0.05)。BIPAP组的pH值、PO2、P/F值在通气第2天即得到改善(P <0.05),而PCO2在通气第3天才出现明显改善(P <0.05);SIMV组通气第1、2天的PO2和P/F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到第3天才有明显升高(P <0.01);而PCO2和pH值在第2天就有改善,p H值升高(P <0.01),PCO2降低(P <0.05)。两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好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SIMV组有3例气胸而BIPAP组未发生,BIPAP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好转率高于SIMV组(P <0.05)。结论:BIPAP模式比容量控制的SIMV更利于改善氧合,其肺保护作用亦优于SI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障碍的评判及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令清 诸澎伟 +2 位作者 陆涛 吉山宝 何勇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研究脓毒症凝血功能评判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续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pSOFA)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47例脓毒症患儿。用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研究脓毒症凝血功能评判方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儿童续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pSOFA)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47例脓毒症患儿。用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IC)两种凝血评分方法进行分组和评判,对影响预后的凝血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较,血红蛋白(Hb)差值、血小板(PLT)差值、血乳酸(LAC)、凝血功能均有显著差异;CDSS的查准率、查全率和准确率分别是46.2%、54.5%、85.3%,SIC的查准率、查全率和准确率分别是34.4%、100.0%、85.7%。预后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Hb差值、PLT差值、凝血酶原时间(PT)、血肌酐(Cr)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随Hb差值、PLT差值、PT增大,死亡风险随其增加(均P<0.05)。ROC曲线分析示,PT、Cr可预测脓毒症患儿预后(均P<0.05)。结论 pSOFA值得临床中使用并完善;CDSS、SIC更有利于提高脓毒症的预警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功能障碍 预后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阿米替林、氯硝安定中毒一例
14
作者 诸澎伟 吕贞燕 吉山宝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604-605,共2页
患儿,女,14岁,因服用“氯硝安定、阿米替林16h”入院,服用量各100片(氯硝安定2mg/片,阿米替林25mg/片)。患儿入院时查体:P134次/min,R24次/min,BP102/58mmHg(1mmHg=0.133kPa),深昏迷状态,Glasgow评分3分,毛细血管... 患儿,女,14岁,因服用“氯硝安定、阿米替林16h”入院,服用量各100片(氯硝安定2mg/片,阿米替林25mg/片)。患儿入院时查体:P134次/min,R24次/min,BP102/58mmHg(1mmHg=0.133kPa),深昏迷状态,Glasgow评分3分,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3s。患儿面色苍白,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安定中毒 阿米替林 血液灌流 GLASGOW评分 抢救 大小便失禁 昏迷状态 充盈时间
原文传递
一例酷似瑞氏综合征的急性坏死性脑病
15
作者 孙明霞 诸澎伟 +5 位作者 华颖 吴峤微 过湘云 马静波 张林 王艳萍 《癫痫杂志》 2019年第6期487-491,共5页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 e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of childhood,ANEC)是小儿急性脑病的一种,多继发于病毒感染。病理为对称的脑组织软化伴部分组织溶解,主要见于丘脑、脑干被盖及大、小脑深部白质,组织学切片上述病变区可见新鲜... 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 e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of childhood,ANEC)是小儿急性脑病的一种,多继发于病毒感染。病理为对称的脑组织软化伴部分组织溶解,主要见于丘脑、脑干被盖及大、小脑深部白质,组织学切片上述病变区可见新鲜坏死灶,但无星形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其临床表现为病毒性发热性疾病后迅速出现惊厥、意识障碍、昏迷,影像学改变具有诊断意义,为对称性多灶脑损害,双侧丘脑100%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急性坏死性脑病 瑞氏综合征 急性脑病 脑深部 组织学切片 诊断意义 坏死灶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参数结合降钙素原对肺炎严重程度及疗效的评估
16
作者 叶剑 李勇 +4 位作者 吉山宝 诸澎伟 曹梅 杨元华 吴峤微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5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结合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对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抗感染治疗疗效的评估效能。方法:以2019-03—2020-05治疗的6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患儿38例,重症患儿22例,根据患儿的治疗效果分组,显效患儿18例...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结合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对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抗感染治疗疗效的评估效能。方法:以2019-03—2020-05治疗的60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型患儿38例,重症患儿22例,根据患儿的治疗效果分组,显效患儿18例,有效患儿31例,无效患儿11例,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儿以及不同预后患儿TEG检测的指标以及降钙素原(PCT)之间的差异。分析患儿的疗效以及疾病严重程度与TEG检测的指标以及PCT相关性,探究患儿的CI指数以及PCT对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轻型组患儿的R、MA、CI水平显著高于重症组,K、α、PCT水平显著低于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儿的疗效升高,患儿的R、MA、CI水平显著升高,患儿的K、α、PCT水平显著下降;患儿的治疗效果分别与R(r=0.336,P=0.000)、MA(r=0.441,P=0.000)、CI(r=0.521,P=0.000)水平呈正相关,与K(r=0.445,P=0.000)、α(r=0.512,P=0.000)、PCT(r=0.528,P=0.000)水平呈负相关,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与R(r=0.236,P=0.000)、MA(r=0.552,P=0.000)、CI水平(r=0.514,P=0.000)呈负相关,与K(r=0.489,P=0.000)、α(r=0.547,P=0.000)、PCT(r=0.661,P=0.000)水平呈正相关;针对小儿肺炎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的分析中,重症患儿的CI指数以及PCT的临界值分别为1.85 ng/mL,2.33 ng/mL。而在对患儿的治疗中,无效患儿的CI指数以及PCT的临界值分别为2.09 ng/mL,1.11 ng/mL。结论:TEG参数通过对凝血功能的分析,同时结合降钙素对生存期的有效评估,对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抗感染治疗疗效的评估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血栓弹力图参数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血液灌流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 董扬 +46 位作者 徐达良 朱颖 雷晔飞 曲强 冯仕品 谢敏 刘喜 王墨 万俊丽 焦佳 石咏琪 杨琴 高岩 李颖杰 许自川 李宇红 蒋新辉 邵晓珊 陶仲宾 李宇宁 闫小莉 夏正坤 何旭 史聿 赵非 王文琰 刘雪梅 张洪霞 潘艳艳 赵丽君 仇三玲 陈朝英 耿海云 栾江威 祝高红 威畅 赵丽萍 诸澎伟 包瑛 黄惠梅 张晨美 朱履昌 赵成广 杨星光 吴玉斌 党西强 李晓燕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行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特点,为制定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共识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单位共18家医院为调查中心,专家委员会... 目的了解我国行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特点,为制定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共识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单位共18家医院为调查中心,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参与制定《重症过敏性紫癜登记表》,对其近3年住院的588例行血液灌流的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表现上除皮疹外,以腹痛、消化道出血或关节肿痛为主,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血管神经性水肿、肉眼血尿、高血压和意识障碍。除少数患儿外,大部分患儿行2~3次血液灌流后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白细胞、血小板、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肌酐较灌流前有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较灌流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流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发生,以低血压为主。97.96%的患儿以治愈作为出院结局。结论对于重症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可伴有消化道出血、血尿蛋白尿、关节痛,或严重病例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行血液灌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血液灌流 儿童 现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