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探头超声辅助鉴别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浏 贾柳萍 +5 位作者 黄鹤 罗夏朋 何海 谌黄威 伦伟健 谢春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肠镜微探头超声(MPS)检查鉴别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活动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46例为研究组(CD 16例,UC 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完善MP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目的:探讨经肠镜微探头超声(MPS)检查鉴别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活动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46例为研究组(CD 16例,UC 3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完善MP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PS观察指标为管壁总厚度(TWT)、黏膜层(M)、黏膜下层(SM)、固有肌层(MP)厚度和肠壁及肠旁肿大淋巴结数。结果:CD组、UC组和对照组平均TWT、M、SM、MP厚度(mm)及Hs-CRP水平(mg/L)分别为5.84±1.42、1.48±0.23、1.88±0.28、2.31±0.85、40.58±19.33,4.74±1.01、1.79±0.35、1.41±0.25、1.32±0.34、22.41±15.25,2.86±0.23、0.97±0.13、1.06±0.11、0.64±0.09、1.70±0.65。CD组、UC组平均TWT、M、SM、MP、Hs-CRP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平均TWT、SM、MP和Hs-CRP均高于UC组,而UC组M厚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和UC组分别有5和2例患者发现肠壁或肠旁肿大淋巴结。结论:经肠镜MPS可清晰观察IBD患者肠壁各层次和周围结构的变化,有助于鉴别活动期CD和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微探头 超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谌黄威 刘慧玲 +3 位作者 詹雅诗 曾利娴 林颖 文卓夫 《新医学》 2011年第6期374-376,385,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处理人结肠癌细胞HCT116,采用MTT法检测沙利度胺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平板克隆试验法检测沙利度胺对单个细胞克隆增殖...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处理人结肠癌细胞HCT116,采用MTT法检测沙利度胺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平板克隆试验法检测沙利度胺对单个细胞克隆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Transwell细胞培养小室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沙利度胺对细胞P53、CXCR4蛋白的作用。结果:MTT检测显示不同浓度沙利度胺对HCT116细胞增殖无影响,平板克隆试验表明其对细胞克隆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检测显示100 mg/L沙利度胺处理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沙利度胺组HCT116细胞迁移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53蛋白、CXCR4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沙利度胺抑制结肠癌细胞克隆增殖的作用,可能与其影响细胞周期有关;抑制结肠癌细胞迁移的作用,与CXCR4蛋白表达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结肠癌 克隆形成 细胞周期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探头超声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浏 黄鹤 +5 位作者 贾柳萍 何海 谌黄威 罗夏朋 梁晓燕 伦伟健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420-34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肠镜微探头超声(MPS)检查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UC患者46例为观察组,按改良Mayo评分系统进行评分,门诊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MPS检查并观察管... 目的探讨经肠镜微探头超声(MPS)检查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UC患者46例为观察组,按改良Mayo评分系统进行评分,门诊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MPS检查并观察管壁总厚度(TWT)、黏膜层(M)、黏膜下层(SM)厚度和病灶周围息肉及肿大淋巴结数。结果所有入选者均完成观察,观察组经改良Mayo评分分为轻度组16例,中度组18例,重度组12例。观察组及各亚组平均TWT、M及SM厚度分别为(5.93±1.25)、(3.22±0.73)、(2.15±0.35),(5.23±0.39)、(2.62±0.31)、(1.93±0.23),(5.55±0.53)、(3.18±0.28)、(2.11±0.22),(7.69±0.78)、(4.09±0.77)、(2.50±0.33)mm。对照组平均TWT、M及MP厚度分别为(3.43±0.43)、(1.03±0.11)、(1.05±0.11)mm。观察组及各亚组平均TWT、M及MP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组间S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和轻中度组SM比较及各亚组间TWT和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别有10例和2例UC患者在病灶周围发现息肉及肿大淋巴结。结论 UC在MPS下表现为M和SM增厚为主,与病变严重程度一致,MPS对于评估UC的活动性和病情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微探头超声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及癌变组织PTEN和COX-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俊榕 陈圳荣 +5 位作者 李初俊 李伊倩 蔡清红 朱颖钰 胡思源 谌黄威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791-794,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及癌变组织抑癌基因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30例非腺瘤性息肉、60例腺瘤性息肉及30例肠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及癌变组织抑癌基因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3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30例非腺瘤性息肉、60例腺瘤性息肉及30例肠癌组织中PTEN、COX-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 PTEN在正常肠黏膜、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腺瘤性息肉和肠癌组织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肠黏膜和非腺瘤性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正常肠黏膜、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腺瘤性息肉和肠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肠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腺瘤性息肉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中直径≥1 cm者PTEN阳性率低于直径<1 cm者,绒毛状腺瘤PTEN阳性率低于管状腺瘤,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组织PTEN阳性率低于早期腺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中直径≥1 cm者COX-2阳性率高于直径<1 cm者,绒毛状腺瘤COX-2阳性率高于管状腺瘤,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组织COX-2阳性率高于早期腺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和肠癌组织PTEN和COX-2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和COX-2可能共同参与结直肠腺瘤癌变,并起重要负协同作用;联合检测或可预测腺瘤癌变,对腺瘤癌变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PTEN CO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夫利西单抗与维得利珠单抗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5
作者 梁晓燕 谌黄威 +2 位作者 贾柳萍 黄鹤 刘浏 《大医生》 2024年第9期132-135,共4页
目的比较英夫利西单抗(IFX)与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CD)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中重度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52周的评估... 目的比较英夫利西单抗(IFX)与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中重度克罗恩病(CD)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中重度C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52周的评估,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IFX组(10例)、VDZ组(12例)和免疫抑制剂(MY)组(3例)。比较3组患者的营养状态、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BMI、白蛋白(ALB)水平具有时间、交互效应差异,无组间差异;3组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具有时间差异,无组间、交互效应差异;3组患者14周和52周的BMI和Hb水平均高于0周(均P<0.05)。0周,IFX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高于VDZ组(P<0.05);3组患者14周和52周的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FX组患者14周和52周的红细胞沉降率水平低于0周(均P<0.05)。3组患者14周、52周的应答率、缓解率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FX及VDZ均能改善CD患者营养状态和炎症因子水平,IFX可能较VDZ起效更快,但VDZ长期有效率可能优于IFX,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 维得利珠单抗 克罗恩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剂胶囊磁共振结肠传输试验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熊斐 王馨华 +4 位作者 邱建平 郅敏 谌黄威 朱攀 周智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针对传统X线结肠传输试验临床应用的局限性,提出应用新型钆剂胶囊的磁共振结肠传输试验方法,用于非侵入性、无辐射检查评估、半定量分析消化道各节段传输功能。材料与方法选择无急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健康志愿者20名及慢传输型... 目的针对传统X线结肠传输试验临床应用的局限性,提出应用新型钆剂胶囊的磁共振结肠传输试验方法,用于非侵入性、无辐射检查评估、半定量分析消化道各节段传输功能。材料与方法选择无急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健康志愿者20名及慢传输型便秘患者5例,每名受试者吞服五枚钆剂/0.9%生理盐水胶囊(浓度比为1∶10)。应用1.5 T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对摄入的胶囊进行扫描,采集序列选择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iver acceleration volume acquisition,LAVA)脉冲序列,自吞服后分时间段采集图像后对胶囊进行分析定位直至胶囊完全排空。结果 20名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33岁)及5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平均年龄34岁),均按照实验设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无明显不适。MRI结肠传输试验能达到预期检查目的,所有健康志愿者平均结肠传输时间为(32.3±18.9)h,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平均结肠传输时间为(64.8±9.6)h,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T1WI是显示胶囊的最佳序列。结论 MRI结肠传输试验可准确完整复制X线传输试验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还具有无辐射的优势,获得图像资料丰富,可清晰显示结肠形态并定位及半定量标记物,更准确发现残留标记物的数量及位置,在未来可作为结肠动力学的动态功能评估应用于临床常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转运时间 不透射线标记物 磁共振成像 结肠动力学 钆剂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都胃炎分类在白光胃镜下直接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谌黄威 伦伟健 +3 位作者 熊婷 梁晓燕 黄鹤 贾柳萍 《新医学》 2019年第6期457-462,共6页
目的应用京都胃炎分类,通过肉眼观察白光胃镜下的胃黏膜形态,评价其直接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同时进行白光胃镜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的患者584例,采用京都胃炎分类的诊断标准,以普通白光胃镜直接观察胃黏膜形... 目的应用京都胃炎分类,通过肉眼观察白光胃镜下的胃黏膜形态,评价其直接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Hp)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同时进行白光胃镜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的患者584例,采用京都胃炎分类的诊断标准,以普通白光胃镜直接观察胃黏膜形态,根据形态特点判断是否存在Hp感染,并与呼气试验对比。结果白光胃镜下,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黏膜肿胀多见于Hp感染者,而胃体和胃角可见集合细静脉的规则排列、陈旧性出血斑、胃底腺息肉常见于Hp未感染者。以符合弥漫性发红、点状发红和黏膜肿胀至少三种之一的胃黏膜改变作为胃镜下判断Hp感染的标准,与呼气试验比较,白光模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灵敏度为77.44%,特异度为79.31%,阳性预测值为75.74%,阴性预测值为80.83%,总体符合率为78.46%。结论在白光胃镜观察胃黏膜形态时,应用京都胃炎分类,对直接判断Hp感染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胃炎分类 白光胃镜 直接判断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ABO血型炎症性肠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谌黄威 刘浏 +4 位作者 熊婷 梁晓燕 伦伟健 黄鹤 贾柳萍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631-263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ABO血型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经临床、内镜及病理确诊的IBD患者151例为IBD组,同时收集15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微柱法检测ABO血型,通过血Hp抗体和^(13)C/^(14)C尿... 目的探讨不同ABO血型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经临床、内镜及病理确诊的IBD患者151例为IBD组,同时收集15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微柱法检测ABO血型,通过血Hp抗体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比较两组ABO血型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克罗恩病(CD)患者59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92例。IBD组与对照组的血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和UC组Hp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型和B型血IBD患者的Hp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15.9%vs 25.2%,7.3%vs 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D患者的血型分布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但O型和B型血IBD患者的Hp感染率较正常人群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ABO血型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活动程度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谌黄威 刘浏 +3 位作者 熊婷 罗夏朋 黄鹤 贾柳萍 《广州医药》 2019年第2期24-27,40,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血脂水平,探讨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程度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住院的159例IBD患者和159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两组的血浆TG、TC、LDL-C、HD... 目的通过比较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血脂水平,探讨炎症性肠病疾病活动程度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住院的159例IBD患者和159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两组的血浆TG、TC、LDL-C、HDL-C、脂蛋白a、白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hCRP)水平差异,分析IBD患者疾病活动程度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BD患者的TG、TC、LDL-C、HDL-C和白蛋白均下降,但脂蛋白a升高(P<0.05),且CD组的TC、LDL-C、HDL-C、白蛋白均较UC组更低(P<0.05)。TC、LDL-C、HDL-C等胆固醇水平随IBD疾病活动程度加重而逐渐下降,且与hCPR呈负相关,脂蛋白a与hCRP呈正相关性,但未见TG水平与疾病活动相关。结论 IBD患者的胆固醇水平下降,脂蛋白a升高,CD患者更明显,胆固醇水平随IBD病情加重逐渐下降,且与hCRP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疾病活动程度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俊 谌黄威 +3 位作者 张敏 梁春妙 张媛琪 郅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36期3203-3210,共8页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不同给药方式在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疗效差别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2-07/2015-0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轻中度UC 227例,依据给药方式分为口服、局部和联合组;比较组间短期和长期药... 目的评价美沙拉嗪不同给药方式在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疗效差别及影响因素.方法将2012-07/2015-05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轻中度UC 227例,依据给药方式分为口服、局部和联合组;比较组间短期和长期药物治疗疗效(?2检验),并对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短期疗效评价时,口服组总有效率76.00%、局部组79.31%、联合组93.64%;联合组最高,三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2=8.662,P=0.003和?2=6.618,P=0.010);长期评价时,总有效率分为62.50%、73.08%、91.84%,虽与短期有效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单一组长期完全缓解率呈降低趋势(口服28%vs 12.50%,局部34.48%vs 15.38%),联合组疗效更趋稳定(51.02%vs 50.87%).Logistic分析显示,仅给药方式是影响该药疗效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UC有效,推荐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钬激光治疗巨大胃石1例
11
作者 谌黄威 黄鹤 贾柳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127-128,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上腹痛1月余于2015年12月9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长期嗜白酒、进食方便面及花生米史,否认进食山楂、柿子、苹果等含鞣酸丰富食物,也无长期服药、食用毛发及乳制品史。入院体检未及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因上腹痛1月余于2015年12月9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长期嗜白酒、进食方便面及花生米史,否认进食山楂、柿子、苹果等含鞣酸丰富食物,也无长期服药、食用毛发及乳制品史。入院体检未及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淀粉酶等均未见异常,胃镜提示:胃底见一约6.0cm×10.0cm大小胃石,胃角见一直径约2.0cm的溃疡(见图1)。腹部CT:胃腔内见一类圆形块状影,横截面大小为4.1cm×6.4cm(见图2)。诊断:胃巨大结石,胃角溃疡。予抑酸、促动力等治疗,症状无缓解,内科治疗1周后复查胃镜:胃腔见一巨大结石,大小同前,胃角溃疡无变化。内镜下予活检钳、圈套器等处理,结石无法破碎及取出。经科内讨论,在泌尿外科的协作下,行胃镜下钬激光碎石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 内镜治疗 巨大胃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谌黄威 刘浏 +2 位作者 罗夏朋 黄鹤 贾柳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3期108-112,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活动期克罗恩病(CD)患者的血脂水平,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103例活动期CD患者(CD组)和103例本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两组的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 目的:通过比较活动期克罗恩病(CD)患者的血脂水平,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103例活动期CD患者(CD组)和103例本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两组的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脂蛋白a、白蛋白水平差异,分析其与Best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hs-CRP、ESR的关系。结果:CD组的TG、TC、LDL-C、HDL-C和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但脂蛋白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CD患者的TC、LDL-C、HDL-C等胆固醇水平均低于轻度C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CDAI评分、hs-CRP呈负相关,HDL-C、白蛋白与ESR呈负相关。结论:活动期CD患者的胆固醇水平随病情加重而下降,胆固醇水平可评价C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病情活动程度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四联补救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初次根除失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浏 黄鹤 +4 位作者 贾柳萍 谌黄威 梁晓燕 伦伟健 罗夏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观察含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初次根除失败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6例Hp初次根除失败患者随机分为A组46例、B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A、B组补救方案分别为雷贝拉唑+胶体酒石酸铋+多西环素+阿莫西林... 目的观察含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初次根除失败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6例Hp初次根除失败患者随机分为A组46例、B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A、B组补救方案分别为雷贝拉唑+胶体酒石酸铋+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4 d和×10d,对照组为雷贝拉唑+胶体酒石酸铋+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14d,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分别观察3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不良反应、依从性和成本-效益比。结果共有130例患者完成研究,A、B组和对照组的意向治疗(ITT)和符合方案(PP)分析根除率分别为71.74%和76.74%、71.11%和72.72%、51.11%和53.49%。A组ITT和PP分析根除率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大于80%,成本-效益比显示B组<对照组<A组。结论含多西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四联14 d补救方案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幽门螺杆菌 补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泌素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浏 贾柳萍 +5 位作者 黄鹤 何海 梁晓燕 谌黄威 伦伟健 罗夏朋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和血清胃泌素水平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方法经胃、肠镜检查,选取12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为研究组,需描述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黏膜情况、山田分型和组织病理分型...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和血清胃泌素水平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方法经胃、肠镜检查,选取12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为研究组,需描述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黏膜情况、山田分型和组织病理分型。另选取120例结肠无明显异常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完成13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泌素17(gastrin 17,G17)检测。结果研究组的年龄、中老年患者比例(≥40岁)和H.pylori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多发性和大息肉(≥10 mm)的H.pylori阳性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单发性和小息肉(<10 mm)(P<0.05),而山田分型和病理分型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G17水平高于对照组,二组中H.pylori阳性者G17水平也分别高于H.pylori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泌素分泌影响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发展,对于H.pylori阳性,尤其中老年患者,应尽早完善结肠镜检查,降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结直肠 腺瘤性息肉 胃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直肠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刘浏 罗夏朋 +3 位作者 黄鹤 谌黄威 何海 贾柳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报告1例孤立性直肠结核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孤立性直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资料、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本例患者... 目的:报告1例孤立性直肠结核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孤立性直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资料、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本例患者以腹痛、排脓血便及消瘦入院,肠镜提示孤立性直肠巨大溃疡,病理检查未发现干酪样肉芽肿和抗酸杆菌,粪便细菌培养和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tuberculosi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B-PCR)阴性,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uberculin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TB-PPD)+++,未见直肠外结核感染证据。诊断性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内镜下直肠溃疡较前好转,持续规范抗结核治疗15个月后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孤立性直肠结核临床罕见,缺乏特异的临床、影像及内镜下表现,易导致误诊。病理发现干酪样肉芽肿和抗酸杆菌阳性率低;结核菌素试验和诊断性抗结核简单、有效,对提高结核诊断率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 直肠 结核 诊断性抗结核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肠镜微探头超声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浏 贾柳萍 +5 位作者 黄鹤 何海 谌黄威 罗夏朋 伦伟健 谢春生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1520-15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肠镜微探头超声(MPS)检查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经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轻中度UC患者34例为研究组,门诊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UC确... 目的探讨经肠镜微探头超声(MPS)检查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经临床表现、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轻中度UC患者34例为研究组,门诊健康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UC确诊后予美沙拉嗪治疗12周,研究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均行MPS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MPS观察指标为管壁总厚度(TWT)、黏膜层(M)和黏膜下层(SM)的厚度。结果共31例UC患者完成观察。UC组患者经美沙拉嗪治疗12周后临床及内镜下表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UC组治疗前TWT、M、SM厚度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和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C组治疗后M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WT、SM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UC组治疗前hs-CRP水平与对照组和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PS通过观察结肠壁层次结构的变化,操作简单、安全,对于评估UC患者的疗效和判断缓解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微探头超声 管壁总厚度 黏膜层 黏膜下层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