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支气管镜高频电灼联合靶向治疗直肠癌支气管内转移一例
1
作者 元建华 谢宗宙 +2 位作者 于伟玲 崔荣花 李建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5,共4页
肺脏是肺外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之一,而支气管内转移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延误病情。支气管内转移最常见的肿瘤是肾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本文报道1例直肠癌术后出现支气管内和双肺转移,给予经支气管镜高频电灼、化疗... 肺脏是肺外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之一,而支气管内转移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延误病情。支气管内转移最常见的肿瘤是肾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本文报道1例直肠癌术后出现支气管内和双肺转移,给予经支气管镜高频电灼、化疗、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而获缓解的病例,旨在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支气管内转移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和p5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崔荣花 李建旺 +6 位作者 元建华 张曙波 毛山山 陈琼慧 李兴 张玮芳 谢宗宙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78-981,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受胃癌切除术治疗的43例胃癌患者标本,将标本分为43例胃癌组、43例配对的癌旁组(距癌2 ...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受胃癌切除术治疗的43例胃癌患者标本,将标本分为43例胃癌组、43例配对的癌旁组(距癌2 cm)和43例配对的正常组(距癌5 cm以上),运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三组组织中的KAI1/CD82、p27、p53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胃癌组织中KAI1/CD82、p27、p5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中的KAI1/CD82、p27、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和正常组,且癌旁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CD82、p27、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KAI1/CD82与p27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586、0.426,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KAI1/CD82、p27、p5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联合检测KAI1/CD82、p27、p53可能成为胃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KAI1/CD82 P27 P53 免疫印迹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兴 马丽娜 +4 位作者 李迅 李建旺 崔荣花 张曙波 谢宗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3-1118,共6页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海口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50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海口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50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肺癌患者均接受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或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于治疗前1天、治疗1周期结束、治疗4周期结束时进行静脉血采集,治疗4周期后进行CT或MRI检查评价肿瘤大小,将评价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和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的患者归为免疫应答组,评价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归为免疫无反应组。评估PD-1抑制剂治疗对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Treg细胞及Th1/Th2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5)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Th1/Th2细胞、IFN-γ和IL-2水平明显下降,而CD8^(+)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IL-4和IL-5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期和4周期后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4周期后,40例入免疫应答组,10例入免疫无反应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与治疗无反应组比较,免疫应答组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免疫应答组患者经4个周期治疗后,与PD-L1低表达(<50%)患者(8例)比较,PD-L1高表达(≥50%)患者(32例)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纳武利尤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能够影响晚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细胞分布,改善患者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 T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纳武利尤单抗 帕博利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DC/CIK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小珍 彭大为 +1 位作者 王美清 谢宗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01-1404,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TACE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自体DC/CIK细胞联合TACE治疗(n=32),单纯TACE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n=28),观...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TACE组,联合治疗组采用自体DC/CIK细胞联合TACE治疗(n=32),单纯TACE组采用单纯TACE治疗(n=28),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生活质量有无差异。结果:(1)经过治疗,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7.50%,单纯TACE组有效率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治疗两组血清AFP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治疗组治疗0.5年生存率96.88%,1年生存率84.38%,2年生存率65.63%,中位生存期21个月;单纯TACE组治疗后0.5年生存率92.85%,1年生存率64.29%,2年生存率42.86%,中位生存期1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联合TACE治疗能够控制肿瘤大小、降低AFP,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特别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中晚期肝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自体DC CIK细胞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后外周血PD-1、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程小珍 李晓东 +5 位作者 王顺兰 谢宗宙 毛山山 朱燕兴 崔荣花 王美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配体(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癌组)TACE治疗前后外周血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配体(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癌组)TACE治疗前后外周血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CD8+T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PD-1、PD-L1的表达,并随访PD-1、PD-L1表达与肿瘤分化、疗效的关系。结果肝癌组外周血CD4^+T、CD8^+T细胞及APC表面PD-1、PD-L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癌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癌组外周血CD4^+T、CD8^+T及APC表面PD-L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CD4+T、CD8^+T及APC表面PD-1表达也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分化差的肝癌组患者外周血PD-1、PD-L1表达较高;治疗效果差的肝癌组外周血PD-1、PD-L1表达较高。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PD-1、PD-L1表达升高,治疗前后监测PD-1、PD-L1表达可能预测患者预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前后胃癌患者外周血免疫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美清 彭大为 +5 位作者 程小珍 毛山山 李兴 元建华 谢宗宙 崔荣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35-38,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胃癌患者自体免疫细胞(DC/CIK)治疗前后外周血总T、Th、Ts、Treg、NK、B细胞及细胞因子INF-γ、IL-2、TNF-α、IL-4、IL-6、IL-10水平变化,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于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1例... 目的通过测定胃癌患者自体免疫细胞(DC/CIK)治疗前后外周血总T、Th、Ts、Treg、NK、B细胞及细胞因子INF-γ、IL-2、TNF-α、IL-4、IL-6、IL-10水平变化,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对于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1例胃癌患者DC/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经DC/CIK细胞免疫治疗后,胃癌患者外周血CD3+T、NK细胞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降低(P<0.05),其他细胞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CIK治疗后细胞因子INF-γ、IL-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细胞因子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胃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患者抗瘤能力,从而更好控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治疗 胃癌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对晚期肺癌患者PD-L1、PD-1及Th1、Th17相关指标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程小珍 毛山山 +3 位作者 谢宗宙 崔荣花 张曙波 王美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945-947,共3页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对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PD-L1、PD-1及Th1、Th17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肺腺癌患者66例,EGFR基因检测均有突变,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进行含铂两药联合化疗,观察组为含铂两药联合...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对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PD-L1、PD-1及Th1、Th17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肺腺癌患者66例,EGFR基因检测均有突变,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进行含铂两药联合化疗,观察组为含铂两药联合化疗加吉非替尼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PD-L1、PD-1及Th1、Th17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外周血PD-L1、PD-1及Th1、Th17相关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PD-L1及PD-1均低于对照组,Th1及Th17相关指标也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吉非替尼对晚期肺癌患者PD-L1、PD-1及Th1、Th17相关指标的影响较为积极,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治疗 @吉非替尼 TH1细胞 Th17细胞 @PD-L1 @P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晚期肺癌患者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程小珍 谢宗宙 +3 位作者 崔荣花 张曙波 毛山山 王美清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Treg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晚期肺癌肿瘤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初治晚期肺癌患者及50例健康自愿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Treg、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TNF-a)、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 目的探讨Treg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晚期肺癌肿瘤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初治晚期肺癌患者及50例健康自愿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中Treg、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TNF-a)、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水平,同时分析CD4^+CD25^+Treg与Th1/Th2类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为(11.12±5.83)%,高于健康对照组(7.46±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化疗前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为(11.12±5.83)%,明显高于化疗后(6.45±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晚期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分别为:IFN-γ(8.56±3.62 vs 10.79±3.27,P=0.049)、IL-2(8.48±2.87 vs10.22±4.03,P=0.03)、TNF-a(6.18±2.67vs8.14±2.87,P=0.007)、IFN-γ/IL-4(3.33±1.44 vs 4.09±1.00,P=0.028)、IL-4(3.17±1.19 vs 2.45±0.43,P<0.001)、IL-6(3.88±2.08 vs 2.33±0.88,P<0.001)、IL-10(3.64±1.73 vs2.54±1.08,P=0.008),其中Th2类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CD4^+CD25^+Treg与Th1类细胞因子IFN-γ、TNF-a、IL-2及IL-6无相关性(P均>0.05);与Th1/Th2(γ=-0.273,P=0.003)呈负相关;与Th2类细胞因子IL-4(γ=0.237,P=0.009)、IL-10(0.626,P<0.001)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CD4^+CD25^+Treg、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Th1类细胞因子水平下降,它们共同导致肿瘤患者免疫抑制及肿瘤进展,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疗效、预后,有效调控CD4^+CD25^+Treg及负性细胞因子水平可能是治疗肺癌的一个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TH1/TH2类细胞因子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黑素瘤系统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林飞燕 谢宗宙 王泉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35-638,共4页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对放化疗不敏感、病死率很高的肿瘤,目前有较多研究对其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探索。最近恶性黑素瘤治疗的两项重要进展分别是在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和免疫治疗方面,该文以介绍ipilimumab和vemurafenib两种新药为...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对放化疗不敏感、病死率很高的肿瘤,目前有较多研究对其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探索。最近恶性黑素瘤治疗的两项重要进展分别是在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和免疫治疗方面,该文以介绍ipilimumab和vemurafenib两种新药为主,对恶性黑素瘤的系统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恶性 治疗进展 IPILIMUMAB VEMURAFENI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通路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及临床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伟玲 肖莎 +2 位作者 谢宗宙 黄琰菁 陈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2A(HIF2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是缺氧诱导途径中的重要基因。HIF2A多态性位点rs13419896和VEGFA多态性位点rs833061与肺癌相关性是研究的热点。该研究旨为揭示rs13419896和rs833061与中国人群中肺癌患者的遗传...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2A(HIF2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是缺氧诱导途径中的重要基因。HIF2A多态性位点rs13419896和VEGFA多态性位点rs833061与肺癌相关性是研究的热点。该研究旨为揭示rs13419896和rs833061与中国人群中肺癌患者的遗传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肺癌患者438例和健康对照456例,应用Taqman Genotyping方法对收集的样本进行靶位点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位于HIF2A基因rs13419896 A等位基因对比G等位基因具有降低肺癌发病风险[OR=0.72,95%CI(0.58~0.88),P=0.0011],加性遗传模型分析该位点结果rs13419896 AA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OR=0.74,95%CI(0.61~0.90),P=0.002]。通过调整吸烟、饮酒、年龄影响,rs13419896 AA仍显示显著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OR=0.75,95%CI(0.60~0.93),P=0.009]。而未发现rs13419896基因型与肺癌中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相关,且VEGFA基因多态位点rs833061未发现与肺癌的相关性。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海南人群中HIF2A基因多态性位点rs13419896与肺癌发生显著相关。rs13419896基因型与肺癌相关性,经过多中心及大样本的验证,可作为潜在的遗传易感性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2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基因多态性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新药CTLA-4抗体Ipilimumab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飞燕 谢宗宙 朱燕兴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962-1966,共5页
Ipilimumab是一种新型的抗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阻断CTLA-4的免疫效应可以打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外周免疫耐受及诱导或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Ipilimumab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可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总... Ipilimumab是一种新型的抗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阻断CTLA-4的免疫效应可以打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外周免疫耐受及诱导或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Ipilimumab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可延长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总生存期的药物,该药已于近期先后被FDA和欧盟委员会批准使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目前,多项关于Ipilimumab联合其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作为新型的T细胞增强剂和免疫系统激活剂,Ipilimumab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治疗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ILIMUMAB CTLA-4抗体 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基因多态位点rs2227982和rs10204525与肺癌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伟玲 肖莎 +2 位作者 谢宗宙 黄琰菁 陈元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PD-1基因是肿瘤免疫调节的关键靶点,本研究探讨PD-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2227982和rs10204525)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肺癌患者302例和健康对照320例,采用Taqman Genotyping方法对收集的样本进行基因分... 目的:PD-1基因是肿瘤免疫调节的关键靶点,本研究探讨PD-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2227982和rs10204525)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肺癌患者302例和健康对照320例,采用Taqman Genotyping方法对收集的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关系。结果:发现携带rs2227982 C等位基因,增加肺癌发病风险[OR=1.31,95%CI(1.03~1.64)](P=0.019),基因型分析发现在相加性模型(additive model)[OR=1.30,95%CI(1.04~1.62)]和隐性模型(recessive model)[OR=0.62,95%CI(0.42~0.97)]中与肺癌发生具有相关性。进一步通过调整吸烟、年龄和饮酒的影响后,rs2227982基因型仍与肺癌发生显著相关[OR=1.38,95%CI(1.08~1.77)],P<0.001。但rs2227982基因型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联,研究结果未发现rs10204525基因型与肺癌发生相关。结论:PD-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生相关,rs2227982-CC基因型人群的肺癌发病率高于rs2227982-CT和rs2227982-TT基因型,通过多中心及大样本的验证,可作为潜在的遗传易感性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基因多态性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d-p53联合顺铂对胃癌细胞生长及KAI1/CD8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荣花 王美清 +6 位作者 彭大为 李建旺 张曙波 谢宗宙 程小珍 毛山山 元建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观察rAd-p53、顺铂(DDP)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后,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情况、KAI1/CD82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rAd-p53、DDP单独及联合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株24、48、72 h后,CCK-8法测定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活性,... 目的观察rAd-p53、顺铂(DDP)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后,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情况、KAI1/CD82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rAd-p53、DDP单独及联合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株24、48、72 h后,CCK-8法测定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KAI1/CD8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Ad-p53、DDP单独及联合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细胞增殖被抑制,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且两药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d-p53、DDP单独及两药联合作用SGC7901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为36.94%±0.78%、28.79%±2.37%,69.26%±0.63%;rAd-p53、DDP单独及两药联合均可上调KAI1/CD82蛋白表达,且两药联合组更明显。结论 rAd-p53、DDP单独及两药联合均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二者联合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rAd-p53可能通过上调KAI1/CD82的表达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同时增强DDP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SGC7901 KAI1/CD8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同时性前列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2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14
作者 孟娟 王刚 +4 位作者 何立香 谢宗宙 李建旺 徐海霞 白志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56-858,共3页
1临床资料病例1:男,70岁,因体检发现肺部肿块入住海口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胸部CT显示左肺门肿块(图1A),最大径约30.88 mm;支气管镜检提示为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图1B);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PD-L1细胞阳性比例评分(tumor cell pro... 1临床资料病例1:男,70岁,因体检发现肺部肿块入住海口市人民医院。2020年6月胸部CT显示左肺门肿块(图1A),最大径约30.88 mm;支气管镜检提示为肺鳞状细胞癌(肺鳞癌)(图1B);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PD-L1细胞阳性比例评分(tumor cell proportion score,TPS)为0.5%。临床诊断为左肺鳞癌、临床分期为c T3N0M0ⅡB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多原发恶性肿瘤 前列腺癌 肺鳞状细胞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内分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飞燕 谭飞 +2 位作者 姚小娟 王春姿 谢宗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笔者科室就诊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联合组采用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 目的:探讨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笔者科室就诊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联合组采用采用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54.0%,联合组9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紫癜和红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的水疱、刺痛及灼热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果酸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95nm脉冲染料激光 果酸 联合治疗 寻常性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唑替尼对比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孟娟 王美清 +3 位作者 李建旺 程小珍 谢宗宙 朱燕兴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3-64,共2页
肺癌已成为我国死亡率第1位、发病率第2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如何制定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kinase,ALK)融合... 肺癌已成为我国死亡率第1位、发病率第2位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如何制定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kinase,ALK)融合基因阳性的45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接受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研究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以及不良反应,为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二钠 一线治疗 临床研究 阳性 顺铂 ALK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原文传递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美清 彭大为 +3 位作者 程小珍 何立香 谢宗宙 朱燕兴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719-721,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62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自体DC-CIK联合NP),B组31例(方案单用NP方案化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其有效率为(29....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62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自体DC-CIK联合NP),B组31例(方案单用NP方案化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其有效率为(29.03%vs.19.35%),疾病控制率为(74.19%vs.51.60%)(P值分别为0.131、0.031),A组患者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有控制肿瘤,改善生活质量及增强免疫功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细胞免疫 DC-CIK
原文传递
胰管结石的分型及外科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捷 谢宗宙 +3 位作者 鲁振环 叶义标 魏运平 陈涛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分型、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8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胰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53±12)岁。其中伴腹痛...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分型、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18例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胰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53±12)岁。其中伴腹痛者14例,合并胰腺癌3例、胆道结石6例、糖尿病8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胰管结石分型、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例I型胰管结石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8例Ⅱ型及1例Ⅲ型患者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Partington手术);2例Ⅲ型患者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5例Ⅳ型患者,其中2例行Whipple手术,3例行Partington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胰瘘3例,腹腔积液2例,经对症治疗后治愈。12例患者术后腹痛消失,2例腹痛明显缓解。1例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1年死亡。其余患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胰管结石应遵循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根据结石的具体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结石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TLR4和CD163及CD206表达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孟娟 高元慧 +4 位作者 徐海霞 王美清 谢宗宙 朱燕兴 元建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180-1186,共7页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TLR4、CD163和CD206在DLBCL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寻找新的DLBCL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01-2017-06-30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 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预后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TLR4、CD163和CD206在DLBCL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寻找新的DLBCL预后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01-2017-06-30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确诊的84例DLBCL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信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LBCL组织中TLR4、CD163和CD206分子表达,分析其表达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曲线间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TLR4蛋白表达阳性与LDH水平升高有关联,其中LDH水平升高者占TLR4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58.1%(2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8,P=0.031.TLR4、CD163和CD206蛋白表达在患者年龄、性别、Ann Arbor分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国际预后指数评分、B症状、Hans法分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秩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DLBCL组织中TLR4与CD163(r=0.167,P=0.190)和CD206表达(r=0.191,P=0.087)无关联.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χ^2=5.192,P=0.023)、TLR4(χ^2=5.772,P=0.016)和CD206表达水平(χ^2=4.575,P=0.032)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有关联,CD206表达水平(χ^2=5.060,P=0.024)与中位总生存期有关联.多因素分析显示,TLR4(HR=1.755,P=0.019)和CD206(HR=1.638,P=0.036)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独立预后危险性因素;CD206(HR=1.668,P=0.029)是影响总生存期独立预后危险性因素.结论TLR4和CD206蛋白表达对判断DLBCL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有望成为评估DLBCL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CD163 CD206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原文传递
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美清 何立香 +3 位作者 彭大为 蒋思卿 程小珍 谢宗宙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培美曲塞组38例和吉非替尼组37例进行治疗观察,主要评价指标为ORR,DCR,生活质量改善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培美曲塞组ORR为13...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培美曲塞组38例和吉非替尼组37例进行治疗观察,主要评价指标为ORR,DCR,生活质量改善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培美曲塞组ORR为13.2%、DCR为47.4%,而吉非替尼组的ORR为18.9%,DCR为5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吉非替尼组的血液学毒性明显低于培美曲塞组(P<0.05),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培美曲塞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和吉非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率相近,但吉非替尼不良反应轻微,对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美曲塞 吉非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