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方平腹小蜂成蜂触角感器形态和超微结构
1
作者 刘欣玉 白妍妍 +5 位作者 赵盈盈 戚煜 姜娜 刘保志 吕淑杰 谢寿安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目的】明确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的本土寄生性天敌东方平腹小蜂Anastatus orientalis雌、雄成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究东方平腹小蜂各类感器的功能,揭示其化学感受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子... 【目的】明确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的本土寄生性天敌东方平腹小蜂Anastatus orientalis雌、雄成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形态和分布规律,为深入探究东方平腹小蜂各类感器的功能,揭示其化学感受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东方平腹小蜂雌、雄成蜂触角感器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东方平腹小蜂成蜂触角呈膝状,由梗节、柄节和鞭节组成,雄成蜂触角的平均长度为1710.53μm,雌成蜂触角的平均长度为1638.67μm。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东方平腹小蜂成蜂触角上7种类型感器,分别为: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有2种亚型SBⅠ和SBⅡ)、板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耳形感器。其中,耳形感器为雌蜂特有。此外,还在雌蜂触角上发现了表皮孔结构。【结论】东方平腹小蜂雌、雄成蜂触角感器的种类、分布特征均存在典型的性二型现象。不同类型感器拥有不同的形态和分布,且发挥不同功能。研究认为东方平腹小蜂丰富的触角感器在其感受环境变化、寻找配偶和定位寄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为研究该寄生蜂的化学通讯机制和嗅觉行为差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平腹小蜂 触角 感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五唯”背景下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构建
2
作者 谢寿安 赵长江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高校教师的科学评价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长期以来,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基于学历、获奖、论文、职称和人才“帽子”,这给高校教学科研和教师发展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在分析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主要问... 高校教师的科学评价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长期以来,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基于学历、获奖、论文、职称和人才“帽子”,这给高校教学科研和教师发展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在分析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更为精细化的教师多元评价标准和体系,建构了科学化的教师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校教师的自身专业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方法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五唯” 高校教师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昆虫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29
3
作者 谢寿安 张雅林 +1 位作者 袁锋 吕淑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3,共4页
综述了保护昆虫多样性的重要性,我国昆虫多样性的研究现状,昆虫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对策。
关键词 昆虫多样性 保护 利用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隔法防治草履蚧试验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寿安 张军灵 +1 位作者 王小纪 吕淑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5-66,共2页
对草履蚧 [Drosichacorpulenta(Kuwana) ]进行了胶环、毒环、绑扎塑料裙和毒绳等阻隔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废机油 +羊毛脂 (5∶1 )进行涂环阻隔防治 ,效果最好 ,其粘性持续时间可达 80~ 1 2 0d。利用“阻隔法”防治草履蚧的防治最佳时... 对草履蚧 [Drosichacorpulenta(Kuwana) ]进行了胶环、毒环、绑扎塑料裙和毒绳等阻隔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废机油 +羊毛脂 (5∶1 )进行涂环阻隔防治 ,效果最好 ,其粘性持续时间可达 80~ 1 2 0d。利用“阻隔法”防治草履蚧的防治最佳时期应设在草履蚧卵开始孵化后至上树前的 1月上旬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隔法 防治 草履阶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昆虫生态学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9
5
作者 谢寿安 吕淑杰 +1 位作者 袁锋 赵惠燕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论述了我国昆虫生态学不同分支学科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 ,主要包括昆虫种群生态学、昆虫行为生态学、昆虫化学生态学、昆虫生理生态学和昆虫分子生态学。
关键词 昆虫生态学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谢寿安 袁锋 +1 位作者 杨忠歧 吕淑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2-96,共5页
综述了近十多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分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概况 ,介绍了酯酶同工酶电泳、RFLP、RAPD、PCR、核酸序列分析、探针杂交等技术及其在昆虫分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 ,指出昆虫分类学特别是系统学是一门综合... 综述了近十多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分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概况 ,介绍了酯酶同工酶电泳、RFLP、RAPD、PCR、核酸序列分析、探针杂交等技术及其在昆虫分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 ,指出昆虫分类学特别是系统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多种生物技术综合应用是目前昆虫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分子生物学 昆虫分类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大小蠹和红脂大小蠹过氧化氢同工酶酶谱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寿安 吕淑杰 +1 位作者 袁锋 藤华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62,共2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华山松大小蠹和红脂大小蠹的过氧化氢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和红脂大小蠹成虫的过氧化氢同工酶具有明显的差异,2种大小蠹过氧化氢同工酶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酶带带数、迁移率、酶带...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华山松大小蠹和红脂大小蠹的过氧化氢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和红脂大小蠹成虫的过氧化氢同工酶具有明显的差异,2种大小蠹过氧化氢同工酶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酶带带数、迁移率、酶带染色深浅、酶带宽窄等方面。而同种个体之间几乎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大小蠹 红脂大小蠹 过氧化氢同工酶 酶谱 比较研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森林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大小蠹及其伴生蓝变真菌对华山松木质部危害的解剖学特征(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谢寿安 吕淑杰 +3 位作者 Axel SHOPF 丁彦 侯秋实 李彩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27-1333,共7页
为揭示华山松大小蠹和伴生蓝变真菌引起秦岭华山松枯萎的机制,选择秦岭北坡沣峪林场境35年树龄的健康华山松Pinus armandi为研究对象,对接种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及与其伴生的蓝变真菌Ceratocystis polonica引起的寄主树木... 为揭示华山松大小蠹和伴生蓝变真菌引起秦岭华山松枯萎的机制,选择秦岭北坡沣峪林场境35年树龄的健康华山松Pinus armandi为研究对象,对接种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及与其伴生的蓝变真菌Ceratocystis polonica引起的寄主树木木质部形态变化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接种致病性蓝变真菌C.polonica1周后的4株华山松的木质部组织内,蓝变区域显著增加,4~6周后蓝变区域不再增加;而在接种无菌琼脂的2株对照华山松的木质部组织内,没有检测到蓝变区域。研究结果提示蓝变真菌C.polonica是致死秦岭华山松的重要病原菌,该伴生菌随华山松大小蠹入侵健康寄主华山松木质部组织,在木质部定居并分解木质部,堵塞树脂道,致使寄主华山松树脂代谢和水分代谢紊乱。该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华山松大小蠹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致死华山松的毁灭性小蠹虫,但是其共生蓝变真菌C.polonica对成熟华山松的致害作用不应该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大小蠹 蓝变真菌 华山松 枯萎 解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大小蠹化学信息物质 被引量:6
9
作者 谢寿安 丁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4,共4页
在常温下(25℃)解剖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的雌、雄虫,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华山松大小蠹的后肠和粪便挥发物,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状态下,雌虫后肠挥发物中含有23种物质,主要为萜酸类、萜烯类、雌... 在常温下(25℃)解剖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的雌、雄虫,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华山松大小蠹的后肠和粪便挥发物,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在室温状态下,雌虫后肠挥发物中含有23种物质,主要为萜酸类、萜烯类、雌雄甾类、醇类和醛类等;雄虫后肠中有25种,以有机酸(树脂型萜酸居多)、酯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为其主要成分;粪便中有33种,树脂型的萜酸最多。华山松大小蠹的化学活性物质以萜类化合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大小蠹 后肠挥发性物质 粪便提取物 化学信息物质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构建
10
作者 苏凯悦 谢寿安 赵长江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7期5-8,共4页
教师教学能力高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要素,高等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设。针对“破五唯”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确立高校教师教... 教师教学能力高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要素,高等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设。针对“破五唯”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确立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对策,形成高校教师卓越的教育教学水平评价标准,为新时代高等农林院校教师评价和教师发展服务。探索如何从高校教师的终结性评价机制转向体现全部教学环节的过程性评价机制,构建科学的教师评价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教学能力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针叶树蚜虫区系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寿安 吕淑杰 +1 位作者 刘铭汤 赵汗青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3-75,共3页
对秦岭林区针叶树蚜虫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秦岭林区以针叶树为寄主的蚜总科昆虫共计 2科 8属 2 8种。区系成分包括古北种、东洋种、跨两界分布的广布种及特有种 4种类型。其中 ,东洋种所占比例最大 ,占总数的 32... 对秦岭林区针叶树蚜虫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秦岭林区以针叶树为寄主的蚜总科昆虫共计 2科 8属 2 8种。区系成分包括古北种、东洋种、跨两界分布的广布种及特有种 4种类型。其中 ,东洋种所占比例最大 ,占总数的 32 .2 % ;古北种和广布种比例次之 ,各占总数的 2 8.5 % ;特有种占总数的 1 0 .8%。秦岭不同生境针叶树蚜虫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树 蚜虫 区系成分 物种多样性 秦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变真菌引起的欧洲云杉木质部解剖学特征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寿安 吕淑杰 +1 位作者 Axel Shopf 何惠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99,共6页
选择奥地利境内阿尔卑斯山健康欧洲云杉为对象,研究室内接种蓝变真菌(Ceratocystis polonica)引起的寄主树木韧皮部和木质部解剖学特征的变化,揭示蓝变真菌引起欧洲云杉枯萎的机制。结果表明:接种1周后的4株欧洲云杉的木质部组织内,... 选择奥地利境内阿尔卑斯山健康欧洲云杉为对象,研究室内接种蓝变真菌(Ceratocystis polonica)引起的寄主树木韧皮部和木质部解剖学特征的变化,揭示蓝变真菌引起欧洲云杉枯萎的机制。结果表明:接种1周后的4株欧洲云杉的木质部组织内,蓝变区域显著增加,4-6周后蓝变区域不再增加;而在接种无菌琼脂的2株对照欧洲云杉的木质部组织内,没有检测到蓝变区域。采用生物化学分析和组织定位技术,确定接种真菌和无菌琼脂的欧洲云杉木质部区域纤维素酶的分布和活性变化。接种2周后剥皮取样检测,接种真菌的4株欧洲云杉的木质部组织内纤维素酶含量大幅度增加,其等电聚焦电泳显示明显的纤维素酶酶带;而在接种无菌琼脂的欧洲云杉木质部区域,纤维素酶含量分布较少,其等电聚焦电泳显示微弱的纤维素酶酶带。进一步证明蓝变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利用寄主欧洲云杉木质部的纤维素,蓝变真菌是致死阿尔卑斯山境内欧洲云杉的重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特征 蓝变真菌 纤维素酶活性 欧洲云杉 等电聚焦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保护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寿安 陈辉 汪爱兰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年第5期169-172,共4页
"拔尖人才"计划的实施为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了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完善拔尖人才培养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保护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改革实验课考核模式、建立综合性... "拔尖人才"计划的实施为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了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完善拔尖人才培养方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保护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改革实验课考核模式、建立综合性实验模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实践表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人才培养 森林保护学 实验教学中心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职林学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寿安 莫展宏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4-77,共4页
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林业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高职农林院校为例,分析了推行高职林学创新型教育的必要性... 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林业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高职农林院校为例,分析了推行高职林学创新型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林学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总结了我校林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特色专业 创新性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地塘生态定位站不同植物群落与小蠹类群多样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寿安 吕淑杰 +1 位作者 袁锋 杨忠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961-2967,共7页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物群落中植物类群与小蠹类群的结构特征以及小蠹类群随海拔高度而发生的变化,于2001~2003年夏季,采用取样调查法,依据海拔高度将秦岭火地塘生态定位站植物群落划分为山麓农田和侧柏群落(群落I)、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 为探讨不同森林植物群落中植物类群与小蠹类群的结构特征以及小蠹类群随海拔高度而发生的变化,于2001~2003年夏季,采用取样调查法,依据海拔高度将秦岭火地塘生态定位站植物群落划分为山麓农田和侧柏群落(群落I)、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落(群落Ⅱ)、油松-华山松-栓皮栎群落(群落Ⅲ)、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群落(群落Ⅳ),亚高山云杉林群落(群落Ⅴ),亚高山冷杉林群落(群落Ⅵ)6种类型的植物群落中,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分别计算出高等森林植物群落和针叶树小蠹类群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Berger-Parker生态优势度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在山麓灌丛群落至针阔混交林群落之间,森林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在针阔混交林群落与亚高山云杉林群落、亚高山冷杉林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从总体看,阔叶林中森林植被的多样性程度高于亚高山云杉林和冷杉林.群落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针叶树小蠹类群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树小蠹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油松-华山松-栓皮栎群落、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落、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群落、亚高山云杉林群落、亚高山冷杉林群落、山麓农田侧柏群落;针叶树小蠹群落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6种类型的植物群落中,共获得针叶树小蠹21种.讨论了小蠹这一昆虫类群对森林植物群落的指示意义、海拔高度对森林植物和小蠹组成及分布的主要影响、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各部分组成及相互关系的必要性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叶树小蠢 群落 物种多样性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林院校森林保护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被引量:5
16
作者 谢寿安 陈辉 汪爱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7期116-119,共4页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内涵的核心,它决定了高等教育的特征及高等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以高等林业教育中森林保护学实践教学为例,在分析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体系构成要素基础上,围绕高等林业院校森林保护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教育内涵的核心,它决定了高等教育的特征及高等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以高等林业教育中森林保护学实践教学为例,在分析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体系构成要素基础上,围绕高等林业院校森林保护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分别从内容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高等农林院校构建新型森林保护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院校 森林保护学 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山松大小蠹不同龄期幼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寿安 吕淑杰 +1 位作者 袁锋 刘紫英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88-389,393,共3页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华山松大小蠹 (Dendroctonusarmandi)不同龄期幼虫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不同龄期幼虫的酯酶同工酶具有个体间的差异 ,其差异主要表现在酶带带数、迁移率、酶带染色深浅。
关键词 华山松 大小蠹 龄期 幼虫 酯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落叶松红瘿球蚜的防治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寿安 吕淑杰 刘铭汤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1-23,共3页
采用 L9(34 )混合正交设计 ,对 3个施药时期、 3种药剂、 3个浓度梯度进行化学防治落叶松红瘿球蚜效果比较 ,筛选出防治该虫的最佳时期、最佳药剂和最佳浓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用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防治该虫效果最好 ,防治最佳时期... 采用 L9(34 )混合正交设计 ,对 3个施药时期、 3种药剂、 3个浓度梯度进行化学防治落叶松红瘿球蚜效果比较 ,筛选出防治该虫的最佳时期、最佳药剂和最佳浓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用50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防治该虫效果最好 ,防治最佳时期为越冬虫产卵前期 ,即 5月下旬至 6月上中旬 ,防治最佳浓度为 1∶ 2 0 0 0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红瘿球蚜 药剂防治 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森林保护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寿安 陈辉 +1 位作者 成密红 郭新荣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针对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森林保护专业拔尖创新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森林保护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森林保护学专业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思路,以完善森林保护学专业的实... 针对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森林保护专业拔尖创新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森林保护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森林保护学专业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思路,以完善森林保护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综合性实验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森林保护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农林院校“森林昆虫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寿安 陈辉 李孟楼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9期138-139,共2页
高等学校优质精品课程建设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本科生教育创新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森林昆虫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例,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课程实践建设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分析和探讨... 高等学校优质精品课程建设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施本科生教育创新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森林昆虫学国家级精品课程为例,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课程实践建设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精品课程建设思路和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昆虫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农林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