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冲蚀磨损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0
1
作者 谢文伟 邓建新 +1 位作者 周后明 何超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1-604,共4页
总结了几种经典的冲蚀磨损理论模型,分析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认为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普遍适用的理论模型可用于预测材料的抗冲蚀性能。综述了国内外冲蚀磨损数值计算模型,发现以往的冲蚀数值模型很少涉及到温度对冲蚀的影响,对多粒子... 总结了几种经典的冲蚀磨损理论模型,分析了各个模型的优缺点,认为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普遍适用的理论模型可用于预测材料的抗冲蚀性能。综述了国内外冲蚀磨损数值计算模型,发现以往的冲蚀数值模型很少涉及到温度对冲蚀的影响,对多粒子冲蚀的模拟与实际工况仍存在较大差距。介绍了冲蚀模拟中对冲蚀模拟的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包括材料本构模型、失效准则、数值计算算法,接触计算算法等,最后提出了冲蚀磨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 冲蚀磨损 冲蚀模拟 冲蚀理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动脉茎突返支骨(膜)瓣移植治疗手舟骨陈旧性骨折 被引量:4
2
作者 谢文伟 侯之启 +6 位作者 利盛成 姚汉刚 熊秉刚 廖德允 苏厂尧 黎明华 黎润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7-349,共3页
目的:前瞻性分析应用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瓣移植+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难愈性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腰部、近心端骨折,病史虽短,但估计骨愈合机会少或出现骨不连现象的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行腕背切口骨折复位,... 目的:前瞻性分析应用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瓣移植+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难愈性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2例腰部、近心端骨折,病史虽短,但估计骨愈合机会少或出现骨不连现象的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行腕背切口骨折复位,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沿舟骨纵轴跨越骨折线凿出同等大小的骨槽,应用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瓣转位植入,并随访其疗效。结果:术后12例均获随访,时间6~28月。疗效按评价标准分析:优9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达100%。结论:应用桡动脉返支茎突骨(膜)瓣移植加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副作用损伤少,花费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尤其对估计骨愈合机会少的病例,应积极地行前瞻性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舟骨 骨折 桡动脉返支 桡骨茎突 骨瓣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三戒
3
作者 谢文伟 《中小学作文教学》 2006年第12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三戒 赶上他 三杯酒 家人生活 打麻将 睡眠时间 戴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外固定支架骨结构重建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谢文伟 利盛成 +2 位作者 陈永铵 方祥 姚汉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单侧外固定支架(外支架)结合骨结构重建治疗胫腓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胫腓骨不稳定骨折予小切口下有限内固定,植骨等方式行骨结构重建并结合外支架固定。结果:53例中有86.8%(46例)正常骨愈合,延迟愈合... 目的:总结分析单侧外固定支架(外支架)结合骨结构重建治疗胫腓骨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胫腓骨不稳定骨折予小切口下有限内固定,植骨等方式行骨结构重建并结合外支架固定。结果:53例中有86.8%(46例)正常骨愈合,延迟愈合5例,畸形愈合2例,占13.2%。针道感染有9.5%(5例)。踝关节背伸僵硬有5.7%(3例),无针道松动及断针。结论:(1)外支架可为骨折提供良好生物学环境,但存在抗压、抗弯性能弱的缺点;(2)通过骨折骨结构重建稳定骨界面,应用“6”针固定,增加阻力臂缩短动力臂,缩短骨架间距等措施维护及提高其生物刚度;(3)术后适时调节刚度,使高强度固定向弹性固定过渡利于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骨结构重建 胫腓骨骨折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DDoS攻击检测
5
作者 印杰 陈浦 +2 位作者 杨桂年 谢文伟 梁广俊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15-1623,共9页
针对物联网DDoS攻击检测最优解问题,文章采用多种算法对物联网DDoS攻击进行检测和建模分类,运用核密度估计筛选出有影响的流量特征字段,建立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的DDoS攻击检测模型,分析了通过可逆残差神经网络和大语言模型处理... 针对物联网DDoS攻击检测最优解问题,文章采用多种算法对物联网DDoS攻击进行检测和建模分类,运用核密度估计筛选出有影响的流量特征字段,建立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的DDoS攻击检测模型,分析了通过可逆残差神经网络和大语言模型处理数据集并进行攻击检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ResNet50算法在综合指标上表现最好;在区分DDoS攻击流量和其他流量问题上,梯度提升类算法表现更优秀;在细分DDoS攻击类型方面,经过优化的ResNet50-GRU算法表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DDOS攻击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算法 残差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6
作者 谢文伟 利盛成 陈永铵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分析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平均随诊 8月 ,复位质量按照沈忆新等制定的解剖评估标准 :优 7例 ,良 3例 ,可 2例 ;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 目的 :分析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 1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行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平均随诊 8月 ,复位质量按照沈忆新等制定的解剖评估标准 :优 7例 ,良 3例 ,可 2例 ;疗效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 :优 8例 ,良 2例 ,可 2例。结论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尤其伴有皮肤软组织损伤 ,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后再移位的骨折应首选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钢板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10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苏厂尧 谢文伟 +2 位作者 姚汉刚 余占洪 李再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07-2409,共3页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DHS固定组(n=65例),人工关节置换组(n=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于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及术后有无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DHS固定组,骨折均愈合,其中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无不愈合及死亡病例。人工关节组,2例出现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DHS组90%,人工关节组92.3%。两组患者在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方面人工关节组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能代替内固定治疗。对于远期疗效仍需进行观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骨折内固定术 高龄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骨骨折固定术式选择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永铵 利盛成 +2 位作者 方祥 谢文伟 姚汉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9-391,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髌骨骨折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结合临床分析及探讨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疗效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方法 :根据作者近 12年来对 72例髌骨骨折患者的资料分析及随访 ,对3种骨折类型的术式及治疗效果作分析对比。结果...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髌骨骨折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结合临床分析及探讨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疗效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方法 :根据作者近 12年来对 72例髌骨骨折患者的资料分析及随访 ,对3种骨折类型的术式及治疗效果作分析对比。结果 :72例患者中 65例获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5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 ,无明显移位。以术后不同时期膝关节功能和X线检查综合判断疗效。粉碎性骨折及下、上极骨折组以记忆合金髌骨爪加螺钉固定为优 ,横断骨折组以空心加压螺钉加钢丝张力带固定为优。结论 :应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内固定术式 ,以记忆合金髌骨爪加螺钉固定及中空螺钉加钢丝张力带固定为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记忆合金髌骨爪 空心加压螺钉 张力带固定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性可调节式椎弓根钻孔导向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永铵 姚汉刚 +3 位作者 李佛保 陈立言 谢文伟 吴立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28-331,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椎弓根钉钻孔导向器供术中使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及置入质量。方法:根据术前CT及X线片测定的水平面椎弓根钉置入角(TSA)、矢状面椎弓根钉置入角(SSA)及进钉点间距的数据,应用该钻孔导向器引导术中椎弓根螺钉钻... 目的:研制一种椎弓根钉钻孔导向器供术中使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及置入质量。方法:根据术前CT及X线片测定的水平面椎弓根钉置入角(TSA)、矢状面椎弓根钉置入角(SSA)及进钉点间距的数据,应用该钻孔导向器引导术中椎弓根螺钉钻孔操作。临床应用于21例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患者,置入椎弓根钉84枚。结果:术后CT及X线片显示全部椎弓根钉置入位置准确,两侧椎弓根螺钉对称,具有相同或相近的SSA及TSA。结论:该钻孔导向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可提高固定钉的安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性可调节式 椎弓根钻孔导向器 研制 临床应用 椎弓根螺钉 腰椎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余颖锋 李翠芬 +1 位作者 姚汉刚 谢文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8期1476-1477,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1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PVP治疗。患者均有明显胸背部疼痛,查体叩痛点与MR提示新鲜骨折椎体相符。在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71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了PVP治疗。患者均有明显胸背部疼痛,查体叩痛点与MR提示新鲜骨折椎体相符。在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PVP骨水泥注入量为3~6 ml,平均4.5 ml,完成75个椎体成形术。术后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结果 71例中,有效率93.0%。4个椎体术中出现骨水泥椎旁静脉丛渗漏,11个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3个椎体骨水泥椎旁软组织渗漏,无椎间孔和椎管内渗漏。结论 PVP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症状,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优点是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效果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桡骨双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和对策 被引量:21
11
作者 余占洪 李素香 +2 位作者 谢文伟 余颖锋 曾兴栋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收治的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2~57岁,平均为38岁。初次损伤均为尺桡骨双骨折。其中开放骨折3例,闭合骨折9例;桡骨双段骨折2例,10例... 目的探讨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原因、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收治的前臂骨干骨折骨不连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2~57岁,平均为38岁。初次损伤均为尺桡骨双骨折。其中开放骨折3例,闭合骨折9例;桡骨双段骨折2例,10例为尺桡骨单骨折。初次手术内固定选择:尺桡骨均采用钢板内固定5例;桡骨应用钢板,尺骨克氏针内固定4例;尺桡骨均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者3例。骨折不愈合后二次手术全部病例采用7~9孔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12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尺骨骨折不愈合11例,其中5例钢板内固定者4例断裂,1例松动,7例克氏针固定者6例不愈合;桡骨骨折不愈合1例为克氏针内固定。内固定物失效发生在随访3~12个月之内。二次内固定治疗后无内植物折断、失效等病例发生。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0个月。根据前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1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尺桡骨双骨折内固定选择不当、固定不牢靠、骨折端缺损较多、过早的前臂旋转功能锻炼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尺桡骨特殊的解剖及近尺桡关节和远尺桡关节在前臂旋转中承受不同的扭转力,以及尺骨内固定材料抗扭转力不够也是导致尺骨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骨折 骨折不愈合 内固定 植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厂尧 余占洪 +3 位作者 廖德允 谢文伟 姚汉刚 李再学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手术前后行X线片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矢状面指数(SI),评定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手术前后行X线片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矢状面指数(SI),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20.0±9.6)min,出血量200~2 400 mL,平均(600.0±16.5)mL。患者术后1周及3、6、12个月SI显著小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1周及3、6、12个月时S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周及3、6、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1周及3、6、12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时骨折均完全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拔钉、钉棒折断等。11例术前下肢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为C、D级患者术后康复,随访3个月,Frankel分级达到E级。结论经伤椎置入椎弓根螺钉的6钉固定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效果良好,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减少,内固定牢固,有利于伤椎的融合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 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进钉点间距及最佳内倾进钉角的CT测量及其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永铵 谢文伟 +3 位作者 杨泽年 利盛成 方祥 姚汉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 :研究确定胸腰椎同一椎体的椎弓根进钉点间距离及其相关的最佳内倾进钉角 (最佳TSA) ,为手术操作提供一准确的数据。方法 :利用术前进钉椎体的椎弓根中部的CT检查 ,测定椎弓根进钉点间距及最佳TSA。结果 :利用该方法协助术中椎弓... 目的 :研究确定胸腰椎同一椎体的椎弓根进钉点间距离及其相关的最佳内倾进钉角 (最佳TSA) ,为手术操作提供一准确的数据。方法 :利用术前进钉椎体的椎弓根中部的CT检查 ,测定椎弓根进钉点间距及最佳TSA。结果 :利用该方法协助术中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操作 ,提高了椎弓根钉安装的质量及成功率。结论∶利用术前CT测定的椎弓根进钉点间距及确定最佳TSA协助术中椎弓根定位及进钉方向 ,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椎弓根进钉点 间距 CT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中空螺钉固定治疗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志坤 夏虹 +3 位作者 谢文伟 李再学 张余 马立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9-464,共6页
目的:建立正常枢椎及中空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镁合金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通过CT扫描1例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颈椎获取枢椎的空间结构信息,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Solidworks 201... 目的:建立正常枢椎及中空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镁合金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稳定性。方法:通过CT扫描1例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颈椎获取枢椎的空间结构信息,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01、Solidworks 2010,建立正常枢椎及中空螺钉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软件Ansys 13.0中分析正常枢椎模型、ⅡA型齿状突骨折中空螺钉(镁合金螺钉、钛合金螺钉)固定模型,分别模拟颈椎后伸、前屈时受到水平载荷50N、100N、150N、200N的作用力及颈椎旋转时分别受到50N·mm、100N·mm、150N·mm、300N·mm扭矩时,测量齿状突的最大位移与最大应力、枢椎椎体的最大应力及螺钉的最大应力。钛合金螺钉弹性模量为108000MPa,屈服强度为930MPa;镁合金螺钉弹性模量为45000MPa,屈服强度为193MPa。结果:所建正常枢椎及ⅡA型齿状突骨折中空螺钉固定有限元模型外形逼真,几何相似性好。颈部前屈、后伸、旋转三种活动状态下,受到不同载荷时镁合金螺钉的最大应力均小于钛合金螺钉,两种螺钉的最大应力均小于其屈服强度;两种材料中空螺钉固定的ⅡA型齿状突骨折模型中齿状突、枢椎椎体的最大应力均小于皮质骨应力阀值(200MPa),齿状突的最大位移是正常枢椎齿状突最大位移的5~8倍,均小于1mm(有限元模型中网格大小为1mm)。结论:应用CT扫描获取枢椎空间结构信息建立的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生物力学实验,镁合金中空螺钉在固定ⅡA型齿状突骨折时足以维持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骨折 镁合金 中空螺钉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海绵敷料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彩玉 叶国辉 +3 位作者 吴玉 邓丽冰 谢文伟 余占洪 《现代临床护理》 2013年第7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联合海绵敷料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效果。方法将60例Ⅲ~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自行研制的VAC装置联合海绵敷料治疗难愈性压疮,对... 目的探讨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联合海绵敷料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效果。方法将60例Ⅲ~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自行研制的VAC装置联合海绵敷料治疗难愈性压疮,对照组采用传统敷料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时间、填充创面时间、治愈时间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与填充创面缺损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自行研发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海绵敷料换药治疗Ⅲ~Ⅳ期难愈性压疮,压疮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增生、填充创面的时间快,有效缩短治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难愈性压疮 海绵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下段骨折合并动脉损伤治疗失败分析
16
作者 谢文伟 利盛成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 :分析股骨下段骨折合并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 :8例均予骨折固定 ,动脉损伤确诊后予血管探查、显微外科修复。结果 :失败 5例 ,失败率为 67.5% ,其中截肢 3例、死亡 1例、小腿缺血性肌挛缩 1例。结论 :股骨... 目的 :分析股骨下段骨折合并动脉损伤治疗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方法 :8例均予骨折固定 ,动脉损伤确诊后予血管探查、显微外科修复。结果 :失败 5例 ,失败率为 67.5% ,其中截肢 3例、死亡 1例、小腿缺血性肌挛缩 1例。结论 :股骨下段骨折时动脉易损伤、易延诊、导致失败率高 ;动脉损伤早期诊断及血管显微外科修复是成功关键所在 ;术后小腿作深筋膜减张是预防筋膜室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下段骨折 GUO动脉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永铵 利盛成 +1 位作者 谢文伟 方祥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98-499,共2页
目的 分析比较小夹板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两种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小夹板固定 3 0例和外固定支架固定 18例 ,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外固定支架组复... 目的 分析比较小夹板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两种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小夹板固定 3 0例和外固定支架固定 18例 ,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外固定支架组复位质量和疗效均明显优于小夹板固定组 (P <0 0 0 1)。结论 ①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特别是粉碎性骨折且移位明显者 ,应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 ;②注重指导患者的关节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治疗 外固定支架固定 小夹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3
18
作者 黎明华 谢文伟 +2 位作者 姚汉刚 余占洪 苏厂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3期995-996,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将本院近10年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折的10例病例,按Vancouver分类方法分型,根据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5~12个月;平均8....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折的分型、治疗。方法将本院近10年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柄周围骨折的10例病例,按Vancouver分类方法分型,根据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 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5~12个月;平均8.2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升高。结论 Vancouver分类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价值,根据股骨假体柄周围骨折的Vancouver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得到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并发症 假体周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秉刚 谢文伟 +5 位作者 姚汉刚 利盛成 廖德允 李再学 黎明华 苏厂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总结探讨临床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0例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1cm×8cm,最小6cm×4cm。结果:10例皮... 目的:总结探讨临床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0例儿童足踝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皮瓣面积最大11cm×8cm,最小6cm×4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存活,达到皮肤组织缺损修复及骨骼、肌腱良好覆盖的效果。随访3个月~2年,平均1年,皮瓣质地优良,皮瓣外观及踝关节功能均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理想修复儿童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皮瓣 皮肤组织缺损 修复 足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术后自拟消肿止痛剂止痛效果对比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永铵 谢文伟 +2 位作者 刘盛成 方祥 熊秉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6期2448-2448,共1页
目的观察分析自拟消肿止痛泡剂对髁上及骨间骨折内固定后的止痛作用。方法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自拟消肿止痛泡剂外用(称治疗组)治疗13例,单纯CPM对照组锻炼13例,进行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对比评估。结果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 目的观察分析自拟消肿止痛泡剂对髁上及骨间骨折内固定后的止痛作用。方法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自拟消肿止痛泡剂外用(称治疗组)治疗13例,单纯CPM对照组锻炼13例,进行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对比评估。结果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快。结论自拟消肿止痛泡剂止痛作用明显,有利于骨伤患者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 双钢板螺钉内固定 消肿止痛泡剂 疼痛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