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和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4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0例。对照组患者仅做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服用米非司酮辅助...【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和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4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0例。对照组患者仅做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服用米非司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12个月卵泡后期血清卵泡刺激素(FS H )、雌二醇(E2)及孕酮(P )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子宫肌瘤的复发率,并随时监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FS H、E2及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血清FS H、E2及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观察组月经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24个月内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可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复发,对激素水平无影响,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7例。...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后FPG、1 h PG、2 h PG与Hb A1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1 h PG、2 h PG与Hb 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ys C与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ys C与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病、羊水过多、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10.6%、12.8%、0.0%及14.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与蛋白尿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与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10.6%与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GDM,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清Cys C与HCY水平,并显著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疾病(autoimmune ovarian disease,AOD)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出生第3天乳鼠摘除胸腺(thymectomized on day 3,D3tx)建立D3tx组和假手术组,免...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疾病(autoimmune ovarian disease,AOD)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出生第3天乳鼠摘除胸腺(thymectomized on day 3,D3tx)建立D3tx组和假手术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小鼠卵巢改变,ELISA检测性激素变化,流式细胞学检测术后小鼠外周血中Treg及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胸腺切除后5周卵巢出现炎细胞浸润及卵泡闭锁,血清FSH升高,E2下降。小鼠外周Treg在术后1~3周达到高峰后快速下降,缓慢下降直至术后9周仍高于对照组(P<0.05);AOD发生后,CD3+T细胞明显减低(P<0.001),CD4+T减低(P<0.05),CD8+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D4+/CD8+T细胞比例有下降趋势(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eg参与AOD的发病过程,推测可能在AOD发病初期具有潜在保护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激素水平和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44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0例。对照组患者仅做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服用米非司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12个月卵泡后期血清卵泡刺激素(FS H )、雌二醇(E2)及孕酮(P )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时间、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子宫肌瘤的复发率,并随时监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FS H、E2及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血清FS H、E2及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观察组月经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24个月内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可预防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复发,对激素水平无影响,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后FPG、1 h PG、2 h PG与Hb A1c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1 h PG、2 h PG与Hb A1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ys C与HCY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ys C与HCY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病、羊水过多、早产及剖宫产发生率分别为10.6%、12.8%、0.0%及14.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与蛋白尿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与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10.6%与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GDM,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清Cys C与HCY水平,并显著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文摘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疾病(autoimmune ovarian disease,AOD)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出生第3天乳鼠摘除胸腺(thymectomized on day 3,D3tx)建立D3tx组和假手术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小鼠卵巢改变,ELISA检测性激素变化,流式细胞学检测术后小鼠外周血中Treg及T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胸腺切除后5周卵巢出现炎细胞浸润及卵泡闭锁,血清FSH升高,E2下降。小鼠外周Treg在术后1~3周达到高峰后快速下降,缓慢下降直至术后9周仍高于对照组(P<0.05);AOD发生后,CD3+T细胞明显减低(P<0.001),CD4+T减低(P<0.05),CD8+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D4+/CD8+T细胞比例有下降趋势(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reg参与AOD的发病过程,推测可能在AOD发病初期具有潜在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