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阻肺相关的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莫秋弟 谢栩硕 +3 位作者 郑志伟 罗丽红 谭桂燕 何梦璋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月至...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167例的COPD相关P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85例)和未感染组(8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67例COPD相关PH患者中85例并发肺部感染,占比5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吸烟史、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Ⅱ、Ⅲ、Ⅳ级)、重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肺动脉收缩压(PASP)、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体重指数(BMI)、人血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NYHA(Ⅱ、Ⅲ、Ⅳ)级、重症、BNP升高是COPD相关PH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重视对COPD相关PH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积极治疗及控制,以便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肺部感染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刚 黄杰萍 +1 位作者 谭桂燕 邓韵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19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1月31日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自杀... 目的:探讨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1月31日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杀风险[采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GASR)]、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情绪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精神状态[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杀风险低危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QOL各维度评分、SSFP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HAMA、HAMD、BPR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社会功能及精神性病状,降低患者自杀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风险评估 分层护理 精神分裂症 自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刚 黄杰萍 +1 位作者 谭桂燕 邓韵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收入医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收入医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暴力风险评估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实施干预20天后,观察两组危险行为(BRPS)评分以及社会交往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暴力危险行为、自杀自伤危险行为、外走危险行为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社交技能(SSC)、社会适应能力(SAFE)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可改善患者的危险行为,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改善精神状况,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风险评估 精神分裂症 安全护理 社交技能 社会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评估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刚 罗思欢 +1 位作者 谭桂燕 翁旋婷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19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收治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风险评估...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在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3月1日收治的10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风险评估干预;比较两组暴力行为风险评分、护理人员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暴力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约束率及约束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伤人毁物评分、攻击暴力评分、合作程度评分、命令性幻听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干预后,观察组低危暴力和中危暴力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高危暴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使用约束率低于对照组(P<0.01),约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评估能够降低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风险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约束时间,提高护理人员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风险评估 暴力行为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普罗宁肠溶胶囊治疗老年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效果及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刚 黄杰萍 +1 位作者 谭桂燕 居丽晶 《海峡药学》 2019年第7期180-182,共3页
目的 观察硫普罗宁肠溶胶囊治疗老年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7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5,在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上加以硫普罗宁肠溶胶囊)和对照组(n=35,... 目的 观察硫普罗宁肠溶胶囊治疗老年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选择我院70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5,在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上加以硫普罗宁肠溶胶囊)和对照组(n=35,接受基础治疗和常规护理),比较其疗效及肝功能。结果 研究组94.29%的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普罗宁肠溶胶囊可有效改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老年患者肝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普罗宁肠溶胶囊 抗精神病药物 肝损伤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径支架治疗高位食管狭窄的近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军业 李常仑 +3 位作者 谭桂燕 韩磊 孙力军 马琦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食管支架治疗恶性高位食管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位食管癌患者行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根据置入支架直径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直径18 mm组(A组)、16...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食管支架治疗恶性高位食管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高位食管癌患者行食管支架置入治疗,根据置入支架直径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直径18 mm组(A组)、16 mm组(B组)和14 mm组(C组),每组各20例。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支架植入,成功率100%。三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均得到有效缓解。术后并发症,疼痛:A组最高128次/48 h,B组72次/48h,C组16次/48h,NRS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17,P<0.05);出血: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死亡,3例A组及2例B组患者出现少量出血,C组患者未发生出血;会厌功能紊乱发生率:A组40%(8/20),B组20%(4/20),C组5%(1/2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7,P=0.02)。结论 14 mm直径支架成形术可有效缓解进食梗阻,且相比18 mm及16 mm直径食管支架安全性高,是高位食管癌支架成形术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支架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多饮 多尿 全身疼痛 弛缓性瘫痪
7
作者 王军业 谭桂燕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1992年第6期34-35,共2页
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棉农。因多饮、多尿2月余,四肢弛缓性瘫痪3天于1989年3月9日入院。患者2月前,出现口渴、多饮,日饮水5热水瓶余,尿急、尿频、尿量约6000ml/d,夜尿4~5次。1月前,感髋部疼痛,并向胸、腰部及四肢扩展,疼痛呈持续性,活... 病历摘要患者男,54岁,棉农。因多饮、多尿2月余,四肢弛缓性瘫痪3天于1989年3月9日入院。患者2月前,出现口渴、多饮,日饮水5热水瓶余,尿急、尿频、尿量约6000ml/d,夜尿4~5次。1月前,感髋部疼痛,并向胸、腰部及四肢扩展,疼痛呈持续性,活动后加重。同时四肢无力,以双下肢重,下蹲起立无力,逐渐加重。10余天患者厌食。恶心、进食呕吐、腹胀。近3日四肢弛缓性瘫痪,颈肌无力伴咳嗽,气促。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家族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尿 身疼痛 弛缓性瘫痪 颈肌无力 髋部疼痛 空腹血糖 尿量 夜尿 渗透性利尿 实习医师
原文传递
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艳红 黄子聪 +3 位作者 陈慧坤 邓桂清 谭桂燕 陈敦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7期3281-3285,共5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不同产后出血量的输血情况及其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396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24 h出血量分为4组(500~<800 ml组、80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不同产后出血量的输血情况及其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396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24 h出血量分为4组(500~<800 ml组、800~<1500 ml组、1500~<2500 ml组、≥2500 ml组),回顾性分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不同产后出血量的输血情况及其妊娠结局。结果剖宫产史、胎盘植入及产前贫血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出血量越大,需要输血治疗可能性越大(P<0.01);接受输血治疗者输注红细胞悬液(RBC):新鲜冰冻血浆(FFP)平均比例为1.26∶1。出血量越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失血性休克及子宫切除的发生率越高(χ^(2)=184.963、6.538、29.160、118.580,均P<0.05)。结论剖宫产史、胎盘植入和产前贫血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有利于积极防治产后出血。制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产后出血救治成功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输血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四例原发性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王银燕 吴雄婷 +3 位作者 宋叶 黄政通 谭桂燕 何梦璋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2-268,共7页
目的探讨及分析原发性肺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lung,PMM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MML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等,并结合96例文献报道个案病例,共100例PMML患者,分析周围型... 目的探讨及分析原发性肺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lung,PMM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MML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等,并结合96例文献报道个案病例,共100例PMML患者,分析周围型和中央型PMML的临床特征。结果100例PMML患者中,男60例(60.0%),女40例(40.0%),平均年龄(55.9±10.3)岁。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咳嗽(56.0%)、胸闷或胸痛(18.0%)、咯血(16.0%)、呼吸困难(11.0%)。患者首次诊断评估肿瘤临床分期为Ⅰ期有7例(7.0%),Ⅱ期有24例(24.0%),Ⅲ期有13例(13.0%),Ⅳ期有39例(39.0%),17例(17.0%)未提及明确肿瘤分期。有30例(30.0%)行抗肿瘤综合治疗,53例(53.0%)行手术切除治疗,其中有17例(17.0%)行术后辅助综合治疗。PMML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8.0(2.0~14.4)个月,且Ⅳ期PMML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0(3.1~6.9)个月,明显低于Ⅱ期24.0(6.0~32.0)个月(P<0.05)和Ⅲ期患者15.0(0.6~29.4)个月(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Ⅳ期PMML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PMML恶性程度高,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主要依靠病理确诊,手术切除、术后辅助放化疗或免疫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其总体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黑色素瘤 临床特征 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肺结节患者的临床特征在判断良恶性中的意义
10
作者 老奋坚 王伟 +2 位作者 谭桂燕 周承志 何梦璋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47-152,共6页
目的探究肺结节特点与其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临床因素、检验结果、胸部CT影像特征)对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良性组39例,恶性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目的探究肺结节特点与其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临床因素、检验结果、胸部CT影像特征)对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良性组39例,恶性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史、恶性肿瘤家族史)、肺癌4项[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及高分辨率CT征象,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在鉴别良恶性肺结节中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4个肺癌指标(CEA、SCCAg、NSE、Cyfra21-1)、结节大小、结节边缘、毛刺征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结节形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高分辨率CT征象中,分叶征对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最高,敏感度达79.6%。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磨玻璃结节、分叶征、空泡征都是恶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结节形态(磨玻璃结节)、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对鉴别肺结节良恶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肺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