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V16/18及31/33感染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会传 张亚 李军川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7期1529-1531,共3页
选取我院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各60例,制作成组织芯片,通过显色原位杂交技术(CISH)检测三组中HPV16/18DNA、HPV31/33D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HPV16/18DNA和HPV31/33DNA在正常宫颈组未发现阳性表... 选取我院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各60例,制作成组织芯片,通过显色原位杂交技术(CISH)检测三组中HPV16/18DNA、HPV31/33D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HPV16/18DNA和HPV31/33DNA在正常宫颈组未发现阳性表达,但在CIN病变中,随着CIN级别的上升,发展为宫颈鳞状细胞癌,其阳性表达率及强度均明显升高。各组间相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数据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PV16/18DNA和HPV31/33DNA之间的表达均呈正相关。HPV16/18DNA、HPV31/33DNA感染可能是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触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相关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早期浸润癌中Twist2与P16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赵会传 李军川 +3 位作者 竺红宇 任红兵 陈廷煊 邹兰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9期1875-1877,共3页
目的探讨Twist2及P16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子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子宫颈早期浸润癌、子宫颈中晚期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正常子宫颈组织20例、LSIL 20例、HSIL 20例、子... 目的探讨Twist2及P16在正常子宫颈组织、子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子宫颈早期浸润癌、子宫颈中晚期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正常子宫颈组织20例、LSIL 20例、HSIL 20例、子宫颈早期浸润癌40例、子宫颈中晚期癌20例中Twist2、P16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子宫颈病变中,随着病变的逐渐加重,Twist2和P16阳性率均逐渐升高。其中,正常子宫颈组织分别与LSIL、HSIL、子宫颈早期浸润癌癌、子宫颈中晚期癌各组比较,Twist2和P16阳性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早期浸润癌中,Twist2及P16在ⅠA1期和ⅠA2期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wist2和P16在早期子宫颈癌的表达,经Spearman分析,两者存在高度相关性(r=0.972,P<0.05)。<50岁组Twist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50岁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颈病变过程中,Twist2和P16表达率逐渐升高,Twist2对子宫颈早期浸润癌的病理诊断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早期浸润癌 Twist2 LSIL HSIL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危险性分级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军川 竺红宇 +4 位作者 陈廷煊 邹兰英 王晓艳 赵会传 许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危险性分级与临床因素关系。方法对4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结合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指标诊断,根据NIH标准进行危险性分级,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胃肠...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危险性分级与临床因素关系。方法对4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结合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指标诊断,根据NIH标准进行危险性分级,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17例为极低和低危险性,23例为中和高危险性,极低与低危险性组与中度与高度危险性组在肿瘤大于和小于等于5 cm,Ki67大于和小于等于5%,核分裂像大于和小于等于5个/50HPF分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年龄、性别及肿瘤来源部位分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17、CD34及Dog-1等是GIST病理诊断的重要免疫组化标记物,GIST危险性分级与肿瘤大小、核分裂像和Ki67关系密切,是判断GIST生物学行为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性分级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危险性分级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竺红宇 李军川 +4 位作者 陈廷煊 邹兰英 王晓艳 赵会传 许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研究胃肠间质瘤危险性分级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中mTOR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胃肠间质瘤中PI3K/Akt/mTOR... 目的研究胃肠间质瘤危险性分级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传导通路中mTOR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胃肠间质瘤中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蛋白mTOR和p-mTOR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在不同危险程度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mTOR、p-mTOR蛋白在部分胃肠间质瘤呈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mTOR、p-mTOR在极低和低度危险组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中高度危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中mTOR和p-mTOR与其侵袭危险性有关,提示该信号传导通路在介导胃肠间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危险性级别 胃肠间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颗粒细胞瘤七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邹兰英 赵会传 +2 位作者 王晓艳 郭琼 严丽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473-475,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食管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对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肿瘤均发生于食管中下段,单发,呈结节状或息肉状局限性隆起于黏膜下,呈灰白色或浅黄... 目的探讨食管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食管颗粒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对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肿瘤均发生于食管中下段,单发,呈结节状或息肉状局限性隆起于黏膜下,呈灰白色或浅黄色,质中。镜下见瘤细胞位于鳞状上皮黏膜下,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瘤细胞排列呈片状或条索状;细胞大,形态不一,呈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含大量分布均匀的红色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小,位于中央,无明显异型性及核分裂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神经标记物S-100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弥漫强阳性,PAS染色阳性。结论食管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常发生于食管中下段,女性患者多见,良、恶性颗粒细胞瘤组织学上表现相似,无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需积极治疗及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食管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黏膜下局限性脓肿1例报道 被引量:1
6
作者 骆静 王远梅 赵会传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750-4751,共2页
十二指肠管壁慢性炎症伴黏膜下局限性脓肿较为罕见,本科室2014年底收治了1例十二指肠黏膜下局限性脓肿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吞咽困难伴返酸、嗳气10个月,加重1周"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160/1... 十二指肠管壁慢性炎症伴黏膜下局限性脓肿较为罕见,本科室2014年底收治了1例十二指肠黏膜下局限性脓肿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因"吞咽困难伴返酸、嗳气10个月,加重1周"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160/110mm Hg,曾口服0号降压片以及硝苯地平缓释片,否认糖尿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黏膜 硝苯地平缓释片 药物过敏 返酸 吞咽困难 临床资料 炎症性病变 双肺呼吸音清 实性成分 多发囊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中mTOR和p-mTOR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竺红宇 李军川 +4 位作者 邹兰英 陈廷煊 王晓艳 赵会传 许君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10期58-62,共5页
目的研究胃肠间质瘤中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中mTOR和p-mTOR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关系,探讨其在间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肠间质瘤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相关蛋白mTOR、p-mTOR、PTEN、P27、VEGF和EGF... 目的研究胃肠间质瘤中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中mTOR和p-mTOR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关系,探讨其在间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肠间质瘤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相关蛋白mTOR、p-mTOR、PTEN、P27、VEGF和EGFR的表达。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分极低和低度危险性与中度和高度危险性两组,mTOR、pmTOR表达阳性率在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组明显增加,与极低和低度危险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TOR表达阳性率在肿瘤大小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5cm组明显增加,mTOR、p-mTOR表达阳性率在PTEN、P27、VEGF、EGFR表达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信号转导通路中mTOR、p-mTOR的表达在危险程度分组的差异,提示该信号转导通路中mTOR、p-mTOR在胃肠间质瘤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 p—mTOR 胃肠间质瘤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闭孔神经阻滞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整块剜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代海涛 唐喆 +6 位作者 赵会传 彭昌伟 刘远华 张忠 王忠禹 刘昌茂 郑江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0年第4期237-238,240,共3页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重要的诊断方法,同时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经典手术方法是膀胱肿瘤电切除,此手术方式有诱发闭孔反射可能,特别是侧壁肿瘤电切过程中强烈的闭孔反射可以导致膀胱穿孔[2-3];另外普通电切存在...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重要的诊断方法,同时也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经典手术方法是膀胱肿瘤电切除,此手术方式有诱发闭孔反射可能,特别是侧壁肿瘤电切过程中强烈的闭孔反射可以导致膀胱穿孔[2-3];另外普通电切存在出血、电切深度不易掌控、标本碎片化不利于病理分期等弊端。我们从2016年受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的启发,开始尝试做等离子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对于膀胱侧壁肿瘤,辅助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最终发现此手术方法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膀胱穿孔 整块剜除术 膀胱肿瘤 闭孔神经阻滞 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经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攀 赵会传 曾同祥 《医学综述》 2015年第7期1217-1219,共3页
Bmi-1属于核染色质调控因子多梳基因家族,是与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直接参与细胞周期、凋亡和衰老的调控,在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多数肿瘤中表达失调,并且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显著相关。... Bmi-1属于核染色质调控因子多梳基因家族,是与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直接参与细胞周期、凋亡和衰老的调控,在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在多数肿瘤中表达失调,并且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显著相关。它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肿瘤的治疗和生存率的预测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鉴于Bmi-1在人类肿瘤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应着重开展关于Bmi-1与各种肿瘤干细胞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1基因 干细胞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炭在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示踪、定位、清扫和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仁涛 向进见 +4 位作者 蒋雪峰 赵会传 胡小苗 肖宝来 谢建平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49-353,358,F0002,共7页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的示踪、定位、清扫和转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7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71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纳米炭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术后记录实验组、对...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的示踪、定位、清扫和转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7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71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纳米炭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术后记录实验组、对照组检出所有淋巴结直径、数量、直径≤5 mm的淋巴结数量及阳性淋巴结数量。将实验组所有淋巴结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及CK20免疫组化,对CK20免疫组化与HE染色检出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760枚)与对照组(459枚)检获的总淋巴结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有患者淋巴结总数均大于12枚,而对照组有8例小于12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460枚)与对照组(197枚)在术中检获直径≤5 mm的微小淋巴结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规病理HE染色检出的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术后病理分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760枚淋巴结中,常规HE染色(43枚)与CK20免疫组化(64枚)在检测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20与HE染色对直肠癌Ⅲ期患者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纳米炭示踪剂运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能有效定位肿瘤,术中指导医师进行淋巴结清扫,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增加微小淋巴结(直径≤5 mm)检出的数量;术后使用CK20免疫组化可以提高淋巴结微小转移灶的检出,有助于提高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及制订患者术后的个体化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纳米炭示踪剂 淋巴结 细胞角蛋白20(CK20) 免疫组化(IH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诊断乳腺恶性叶状肿瘤1例
11
作者 付春林 李军川 赵会传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577-578,共2页
关键词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 乳腺 叶状肿瘤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会传 张亚 +2 位作者 李军川 任红兵 夏波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9期50-51,共2页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诊断、免疫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颅内HPC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结束肿瘤切除术后,对患者...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诊断、免疫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例颅内HPC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结束肿瘤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7个月-5年的随访,4例患者术后未接受放射治疗,最终复发1例,复发率为25.0%;其余6例患者术后采用放射治疗,最终复发3例,复发率为50.0%,其中1例患者复发3次。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或颅外转移。在光镜下可观察到瘤组织主要由卵圆形瘤细胞及密集梭形细胞组成,其中也会存在鹿角状分支血管(口径不一)。免疫组化及特染示:SMA(3/7)、EMA(1/7)、CD57(2/7)局部病灶呈阳性,瘤细胞Vim、Bcl-2、CD34、CD99(7/7)等均呈强阳性。KI-67指数介于5%-10%,复发病例KI-67均在25%以上;C-erbB-2(7/7)呈点状阳性。网状纤维染色代表肿瘤产生的网状纤维将整个血管包围,并将每一个瘤细胞包绕。结论:颅内HPC的侵袭行为较明显,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结合网状纤维染色、免疫组化、临床特点等多方面特点,将其他具有类似组织形态的肿瘤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管周细胞瘤 病理分析 临床诊断 免疫表达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ERG蛋白在血管源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会传 张亚 +2 位作者 李军川 任红兵 夏波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10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ERG蛋白在血管源性肿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血管源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5例非血管源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的ERG及CD3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35例... 目的:探讨ERG蛋白在血管源性肿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35例血管源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5例非血管源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的ERG及CD3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35例血管源性肿瘤患者均有ERG及CD31表达,其中肿瘤良恶性及肿瘤类型与ERG表达并无相关性,ERG和CD31表达基本一致;而25例非血管源性肿瘤者中基本不存在ERG表达(除1例上皮样肉瘤患者外);ERG蛋白在血管源性肿瘤中表达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5%。结论:ERG蛋白在血管源性肿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其特异性、敏感性均较高,可作为血管源性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CD31检测可为鉴别、确诊血管源性肿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源性肿瘤 ERG蛋白 CD31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邹兰英 李军川 +2 位作者 陈廷煊 赵会传 郭琼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384-38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11月女婴,枕部包块逐渐长大8月,镜下可见单核组... 目的探讨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的病理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对1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 11月女婴,枕部包块逐渐长大8月,镜下可见单核组织细胞及杜顿巨细胞,瘤细胞表达CD68、lysozyme等。结论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好发于头颈部,系统性病变可能会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系统性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乳腺癌TGF-β1和BRCA2表达与临床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军川 竺红宇 +3 位作者 陈廷煊 代桂华 邹兰英 赵会传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TGF-β1和BRCA2的表达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乳腺癌中TGF-β1、BRCA2和HER2、ER、PR的表达,并选择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GF-β1和BRCA2... 目的探讨乳腺癌TGF-β1和BRCA2的表达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乳腺癌中TGF-β1、BRCA2和HER2、ER、PR的表达,并选择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TGF-β1和BRCA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参与分析的变量中,与BRCA2明显相关的变量为HER2、TGF-β1,与TGF-β1相关的变量为BRCA2。结论乳腺癌BRCA2过表达与TGF-β1、HER2表达相关,三者表达有一定协同性,联合检测可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遗传学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因 BRCA2 预后
原文传递
乳腺癌TGF-β_1和BRCA2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军川 竺红宇 +5 位作者 陈廷煊 代桂华 赵会传 任红兵 邹兰英 郭琼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2527-252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TGF-β1和BRCA2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TGF-β1和BRCA2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BRCA2在c-erbB-2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组织分别与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乳腺癌TGF-β1和BRCA2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TGF-β1和BRCA2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BRCA2在c-erbB-2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组织分别与癌旁组织和乳腺组织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GF-β1及BRCA2在乳腺癌中过表达,与c-erbB-2表达有一定协同性,联合三者的检测,可同时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代谢 BRCA2蛋白质/代谢 乳腺肿瘤/代谢 人类
原文传递
β-catenin在胃腺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的表达及意义
17
作者 杜天幸 杨继元 +3 位作者 李龙 赵会传 陈廷煊 李军川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索β-catenin在胃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情况,判断其是否与浸润程度相关及能否为胃癌浸润转移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56例胃腺癌组织、40例对应转移淋巴结、1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β-catenin检测,分析β-cat... 目的:探索β-catenin在胃腺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情况,判断其是否与浸润程度相关及能否为胃癌浸润转移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56例胃腺癌组织、40例对应转移淋巴结、1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β-catenin检测,分析β-catenin在胃腺癌及对应转移淋巴结的表达情况,明确β-catenin的表达与胃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判断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β-catenin表达有无差异性。结果β-catenin在正常胃组织细胞膜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12/12),在胃腺癌组织细胞膜的表达率为29.5%(46/156),在转移淋巴结细胞膜的表达率为10.0%(4/40)。β-catenin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χ2=2.160,P=0.142)、性别(χ2=1.229,P=0.268)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χ2=4.032,P=0.045)、肿瘤分化程度(χ2=6.093,P=0.048)、肿瘤分期(χ2=4.591,P=0.032)、淋巴结转移(χ2=4.485,P=0.034)有关;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在胃腺癌转移淋巴结的发生率高于原发灶组织(χ2=6.362,P=0.012)。结论β-catenin可帮助判断胃腺癌恶性程度、肿瘤侵袭转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Β连环素
原文传递
成人小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18
作者 熊霞 赵会传 彭婕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9-790,共2页
患者女,63岁。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腹部隐痛,不伴向他处放射,不伴恶心呕吐,精神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体力下降。
关键词 体格检查 叩痛 双侧肾 跳痛 中腹部 平衡期 轻中度强化 门静脉期 梭形细胞 肠腺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