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剑麻生物质多孔碳/硫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
作者 柴英杰 雷紫杰 +9 位作者 王利江 李巍 李博文 王薇妍 赵夏雨 韩璐 张志伟 沈星星 蔡爱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为解决锂硫(Li-S)电池在实际应用中S和Li_(2)S_(2)/Li_(2)S不导电、体积膨胀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等问题,本次试验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剑麻基生物碳(AC),熔融扩散法制备碳/硫复合正极材料(ACS),因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具有独特的三... 为解决锂硫(Li-S)电池在实际应用中S和Li_(2)S_(2)/Li_(2)S不导电、体积膨胀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等问题,本次试验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剑麻基生物碳(AC),熔融扩散法制备碳/硫复合正极材料(ACS),因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具有独特的三维结构,可以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将其作为隔膜涂层(YTC)。试验结果表明,在0.10 C倍率下,YTC电池的初始放电容量为974.3 mAh·g^(-1),循环200圈后容量保持在622 mAh·g^(-1)。进一步说明在隔膜上涂覆MWCNTs与正极材料结合,可提高材料导电性和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库伦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电池 多硫化物 正极材料 隔膜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硫酸法测定猕猴桃多糖注射剂中多糖的含量 被引量:14
2
作者 方崇波 赵夏雨 吴巧凤 《海峡药学》 2010年第10期64-66,共3页
目的测定猕猴桃多糖注射剂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结果在吸收波长为490nm下,多糖含量的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线性范围为0-0.1mg.mL^-1,RSD=2.65%,加样回收率为97.96%。结论该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准确性和简便... 目的测定猕猴桃多糖注射剂中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结果在吸收波长为490nm下,多糖含量的吸光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线性范围为0-0.1mg.mL^-1,RSD=2.65%,加样回收率为97.96%。结论该方法有较好的重复性,准确性和简便的操作性,可用于猕猴桃多糖注射剂中的多糖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苯酚-硫酸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3
作者 娄世民 施建华 +7 位作者 万舜宇 袁爱莉 高媛菲 赵夏雨 黄美玲 张艳 王晓洁 陈雁宇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易感基因对营养素摄入及肥胖发生影响
4
作者 赵夏雨 李岩 +1 位作者 卓勤 霍军生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6-682,共7页
肥胖是由营养等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复杂性疾病,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揭示基因-营养素交互作用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常见肥胖易感基因、及其对营养素摄入的影... 肥胖是由营养等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复杂性疾病,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揭示基因-营养素交互作用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近年来常见肥胖易感基因、及其对营养素摄入的影响参与肥胖发生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增加对营养素相关遗传学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营养素 遗传学 基因
原文传递
肥胖与营养关联的表观遗传学
5
作者 赵夏雨 李岩(综述) +1 位作者 卓勤 霍军生(审校)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2-507,共6页
肥胖是遗传与环境共同调控的代谢性疾病。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但不涉及改变DNA序列,解释部分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效应,它已成为肥胖发生发展重要预测因素。识别DNA甲基化谱、某些组蛋白修饰或其他表观遗传特征变化及... 肥胖是遗传与环境共同调控的代谢性疾病。表观遗传学主要研究基因表达的可遗传变化但不涉及改变DNA序列,解释部分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效应,它已成为肥胖发生发展重要预测因素。识别DNA甲基化谱、某些组蛋白修饰或其他表观遗传特征变化及其敏感饮食因素有助于预测其肥胖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膳食因素 表观遗传学
原文传递
中国育龄女性GC基因rs7041多态性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联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夏雨 胡贻椿 +5 位作者 王睿 毛德倩 陈竞 张惠迪 单晓云 杨丽琛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197,209,共7页
目的探究中国18~44岁育龄女性维生素D结合蛋白编码基因GC rs7041位点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联。方法从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生物样本库中分层随机选取涵盖31个省的18~44岁1812名育龄女性的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 目的探究中国18~44岁育龄女性维生素D结合蛋白编码基因GC rs7041位点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关联。方法从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生物样本库中分层随机选取涵盖31个省的18~44岁1812名育龄女性的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GC基因分型。结果共纳入1812名育龄女性,所有样本rs7041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血清25(OH)D水平[M(P25,P75)]为16.69(12.04,21.69)ng/mL。在总体样本及南方地区,维生素D正常人群中CC基因型携带者的25(OH)D水平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校正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前后,携带CC基因型个体发生维生素D不足的风险均明显低于AA基因型个体(OR=0.571,95%CI 0.373~0.87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处于南方或北方,该基因型携带者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均较低[南北方校正后的OR值分别为0.284(95%CI 0.144~0.560)和0.109(95%CI 0.015~0.798)]。结论 GC rs7041位点A/C多态性与中国育龄女性血清25(OH)D水平显著相关,纯合突变型CC可能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风险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女性 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 GC基因 rs7041
原文传递
维生素D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育龄女性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关联 被引量:5
7
作者 单晓云 赵夏雨 +2 位作者 李思燃 胡贻椿 杨丽琛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1-968,共8页
目的分析维生素D(vitamin D,VitD)代谢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Vit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样本库中的18~45岁育龄女... 目的分析维生素D(vitamin D,VitD)代谢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VitD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样本库中的18~45岁育龄女性,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取1507例,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包括地区、采样季节、年龄、身高、体重等),筛选VitD代谢相关SNPs,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进行SNP分型检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育龄女性血清25(OH)D水平,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各基因型对25(OH)D水平的影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基因型对VitD缺乏的影响。结果在校正纬度、地区、城乡、采样季节、年龄后,CYP2R1 rs12794714、GC rs2282679、GC rs7041和VDR rs2228570与育龄女性血清25(OH)D水平相关,rs2282679位点的GG基因型育龄女性VitD缺乏的风险明显高于TT基因型(OR=2.466,95%CI 1.690~3.598,P<0.001),rs2228570位点的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VitD缺乏的风险低于G等位基因携带者(OR_(AA)=0.625,95%CI 0.446~0.876,P_(AA)=0.006;OR_(GA)=0.661,95%CI 0.502~0.869,P_(GA)=0.003)。结论CYP2R1 rs12794714、GC rs2282679、GC rs7041和VDR rs2228570的基因型分布与中国育龄女性血清25(OH)D水平或VitD营养状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女性 维生素D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