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市临安区村落古树优势种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
作者 高鹏 赵宏波 +1 位作者 李坤 陈曦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以杭州市临安区村落古树生物量为基础,以各乡镇内古树占比及古树胸高断面积为核心,设立优势度指数和相对优势度指数作为古树优势种选择标准进行评估分析,选择临安区村落古树优势种对古树优势种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及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 以杭州市临安区村落古树生物量为基础,以各乡镇内古树占比及古树胸高断面积为核心,设立优势度指数和相对优势度指数作为古树优势种选择标准进行评估分析,选择临安区村落古树优势种对古树优势种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及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古树优势种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银杏、枫香、榧树、麻栎、柳杉、苦槠、青冈、南方红豆杉为临安区村落古树优势种。临安区村落古树优势种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特征,形成多个密度群集聚区域,各村落及乡镇内优势种古树分布不均衡。优势种古树水平分布主要集中在临安区西部,垂直分布集中在海拔600m以下。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通过3种指标选择古树优势种,为优势种研究提供新思路。研究古树优势种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临安区村落古树保护及和美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提供指导,为村落生态环境保护及乡村形象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村落 优势种 空间分布特征 杭州市临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生态系统服务的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评估与影响因素
2
作者 刘晶晶 宋冰洁 +3 位作者 苏峥 王雯雯 赵宏波 王静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8-279,共12页
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评估和土地利用决策对推动区域国土空间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通过构建顾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农业、城镇和生态空间利用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借助SBMUndesirable模型、空... 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评估和土地利用决策对推动区域国土空间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黄河流域为例,通过构建顾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农业、城镇和生态空间利用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借助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开展县域单元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评估与影响因素识别。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城镇空间利用效率处在效率值小于0.2的极低水平,生态空间利用效率稳定在中等水平,研究期内农业空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且效率值从2000年的0.38(低水平)提高到2020年的0.62(高水平)。2)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利用综合效率和耦合协调度为低水平和基本协调,2000—2020年有所改善,但2020年仍有70%以上的县域效率综合值低于0.4,20%以上的县域三类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失调。3)2000—2020年流域农业和生态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区范围持续减小,城镇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区范围先增后减,且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对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的影响比自然条件更大,上中下游的效率提升区类型和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不同效率提升区提出兼顾利用效率提升与生态系统服务改善的国土空间管理策略,可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服务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蜡梅属植物花香物质及白天释放节律
3
作者 胡桂婷 杨丽媛 +1 位作者 任广兵 赵宏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目的】花香是观赏植物的重要特性,对植物的繁殖至关重要。探讨蜡梅属Chimonanthus植物花香物质的生物合成和释放机制,为蜡梅属植物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目的】花香是观赏植物的重要特性,对植物的繁殖至关重要。探讨蜡梅属Chimonanthus植物花香物质的生物合成和释放机制,为蜡梅属植物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蜡梅C.praecox、柳叶蜡梅C.salicifolius和山蜡梅C.nitens等3种蜡梅属植物的花香物质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3种蜡梅属植物共鉴定出44种花香物质,蜡梅、柳叶蜡梅和山蜡梅的花中分别鉴定出19、23和18种物质。蜡梅花中醇类和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而柳叶蜡梅与山蜡梅的花香物质中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3种蜡梅属植物花香物质的白天释放节律存在差异。柳叶蜡梅和山蜡梅在上午、中午和下午的花香物质差异较大,但蜡梅的花香物质在不同时段变化较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柳叶蜡梅和山蜡梅的亲缘关系比蜡梅更近。【结论】柳叶蜡梅和山蜡梅的花香物质较为相似,验证了两者在系统发育上的关联性。鉴于蜡梅特殊的低温开花环境,其传粉昆虫与花香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花香物质产生独特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属植物 花香物质 释放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对冠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宏波 冯硕 +1 位作者 纪超 王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451-458,共8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对冠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进行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Sub-CCTA)的1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共检出狭窄的钙化斑块节段236个。...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对冠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进行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Sub-CCTA)的1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共检出狭窄的钙化斑块节段236个。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Sub-CCTA与DSA对冠脉狭窄程度、狭窄率的诊断结果,并分析Sub-CCT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诊断效能。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Sub-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图像质量的关联强度。结果:Sub-CCTA与DSA在冠脉狭窄程度和狭窄率的诊断上表现出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12,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和0.972)。Sub-CCTA在不同狭窄程度冠脉的诊断中准确性高,尤其在对Ⅳ级狭窄的灵敏度和对Ⅱ级狭窄的特异度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为影响Sub-CCTA图像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心率为影响其图像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心率与图像质量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检测,P<0.001)。结论:Sub-CCTA对不同狭窄程度的冠脉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与DSA诊断结果高度一致。BMI是影响Sub-CCTA图像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而心率是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图像质量呈现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减影 狭窄程度 钙化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营建模式研究——以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5
作者 宋静静 李坤 赵宏波 《现代园艺》 2025年第9期168-171,共4页
为探究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与策略,以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分析街区存在的问题和街巷格局,针对空间特点及当地特色提出2种优化方案,探讨不同人群对不同优化方案的反馈意见,总结历史文化街区... 为探究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与策略,以武胜门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分析街区存在的问题和街巷格局,针对空间特点及当地特色提出2种优化方案,探讨不同人群对不同优化方案的反馈意见,总结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设计策略,旨在保护历史文化特色并提升环境质量,为未来历史文化街区植物景观提升及历史风貌保护提供方法指导和人性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 植物景观 城市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日间手术中建立护理安全屏障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赵宏波 张平 饶智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在日间手术中建立护理安全屏障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2~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日间手术期间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48例),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建立护理管理安全屏障的患者为... 目的探讨在日间手术中建立护理安全屏障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年2~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日间手术期间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48例),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建立护理管理安全屏障的患者为观察组(48例)。对比2组的护理结局。结果对2组间的住院时间、患者总满意率和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均更优于对照组(P均<0.05)。实施后,观察组的医护人员技术操作规范和安全防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错事件和医疗纠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仪器设备管理、手术配合技能、手术器械准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信任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行日间手术中建立护理安全屏障,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满意率和信任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且能提高医护人员的管理效果和护理安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手术室 护理安全屏障 护理安全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梅花品种花香成分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钰 王艺光 +2 位作者 董彬 肖政 赵宏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4,共13页
【目的】比较梅花Prunus mume不同品种间的花香成分差异,了解梅花花香成分组成,为梅花花香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品种群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了2... 【目的】比较梅花Prunus mume不同品种间的花香成分差异,了解梅花花香成分组成,为梅花花香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不同品种群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了20个梅花品种的花香成分,明确梅花花香的特征香气物质,分析梅花不同品种群的花香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并按照花香成分组成对梅花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20个梅花品种中共鉴定出43种挥发物,其中苯环/苯丙烷类化合物种类最多且相对含量最高,在梅花各品种中的相对含量均高于85%。乙酸苯甲酯、苯甲醇、丁子香酚、甲基丁香酚、苯甲醛和肉桂醇是梅花花香的主要成分,朱砂和宫粉品种群花香化合物数量最多,其次是跳枝和绿萼品种群,玉蝶和垂枝品种群花香化合物数量较少。聚类分析表明:根据花香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20个梅花品种可分为5类。【结论】梅花不同品种群的香气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均有差异,不同花香成分对不同品种梅花香气的贡献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品种 花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梅品种花果特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爽 董彬 +1 位作者 王艺光 赵宏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3,共11页
【目的】梅Prunusmume是花果兼用型植物,在国内广泛应用。评价不同梅品种,为花果兼用梅品种选育以及梅果实加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梅2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花部性状、结实量、果实品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法进行综... 【目的】梅Prunusmume是花果兼用型植物,在国内广泛应用。评价不同梅品种,为花果兼用梅品种选育以及梅果实加工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梅2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花部性状、结实量、果实品质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8个梅品种花径为19.14-31.38 mm,花瓣数量为5-23枚,花色以白色品种占比最大。不同梅品种结实量差异较大,其中‘丽江照水’‘玉龙红翡’‘玉龙绯雪’易结实。不同梅品种果实外观品质与内在品质均存在差异。对28个品种进行主成分分析,16个指标简化为4个公因子,方差解释百分比为80.77%;综合得分表明:‘蝶羽重’‘骨里红’‘单粉垂枝’‘红颜朱砂’‘ZAFU-CZ02’‘江梅’‘丽江照水’得分较高;对28个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欧氏距离为24时,梅品种可分为6类。综合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单粉垂枝’‘丽江照水’‘骨里红’‘红颜朱砂’4个优良的花果兼用梅品种。【结论】不同梅品种花部性状、结实量及果实品质均存在差异。综合花部性状、结实量、果实品质可知:‘单粉垂枝’‘丽江照水’花单瓣,易结实,果实综合品质最佳,适宜作为果品加工的花果兼用梅品种;‘骨里红’‘红颜朱砂’花色艳丽,半重瓣,较易结实,适宜作为实生选种的花果兼用梅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品种 花果兼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花属植物花香代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滕新蕾 胡国伟 +4 位作者 邹荣娴 陶楚冰 孟羽 肖政 赵宏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736,共10页
花香是观赏植物重要的观赏性状,杜鹃花作为世界闻名的木本花卉,以花色丰富、花型多样闻名于世,其花香是评价杜鹃花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萜烯类化合物、醇类、酯类、酮类化合物等是杜鹃花属植物花香化合物的主要成分,这些化合物... 花香是观赏植物重要的观赏性状,杜鹃花作为世界闻名的木本花卉,以花色丰富、花型多样闻名于世,其花香是评价杜鹃花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萜烯类化合物、醇类、酯类、酮类化合物等是杜鹃花属植物花香化合物的主要成分,这些化合物的释放受到花发育状态、释放部位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萜烯类化合物是杜鹃花属植物最主要的花香成分,萜类合成酶基因是杜鹃花花香物质代谢途径中的主要调控基因,利用基因组结合代谢组学研究发现马银花TPS家族基因远多于其他无香型杜鹃花属植物。深入研究杜鹃花不同种和品种特征花香成分及其生物合成途径,对杜鹃花的芳香育种和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杜鹃花属植物香气成分的测定与分析方法、不同亚属杜鹃花资源的香气成分、香气合成释放规律以及香气物质生物合成途径和关键基因,为开展杜鹃花主要花香物质合成代谢的遗传规律研究和芳香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花香成分 生物合成 萜烯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梅花品质的影响及评价
10
作者 陈樱之 孔恩 +3 位作者 卢心可 王艺光 董彬 赵宏波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1273,共13页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梅Prunus mume干花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实际干燥加工中保持梅花的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风干燥法、微波干燥法、复合干燥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对8个梅花品种‘东方朱砂’‘Dongfang Zhush...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梅Prunus mume干花品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实际干燥加工中保持梅花的品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风干燥法、微波干燥法、复合干燥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对8个梅花品种‘东方朱砂’‘Dongfang Zhusha’、‘骨红朱砂’‘Guhong Zhusha’、‘晓红宫粉’‘Xiaohong Gongfen’、‘粉皮宫粉’‘Fenpi Gongfen’、‘粉台玉蝶’‘Fentai Yudie’、‘月光玉蝶’‘Yueguang Yudie’、‘久观绿萼’‘Jiuguang Lve’、‘素玉绿萼’‘Suyu Lve’的鲜花进行干燥,以色差值、抗氧化能力、总黄酮质量分数等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梅花品质的影响,运用熵权-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计算综合评分,并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验证评价模型,得到最优的干燥方法。【结果】4种干燥方法中,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梅花色差值与收缩率最小,分别小于33.09、28.7%,且样品总黄酮、花青素、总绿原酸质量分数最高。真空冷冻干燥法与复合干燥法处理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挥发性成分在复合干燥后保留率最高,大于50%。综合评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真空冷冻干燥组、复合干燥组、热风干燥组、微波干燥组。【结论】4种干燥方法中真空冷冻干燥法后有效成分质量分数最高,其次为复合干燥法。真空冷冻干燥与复合干燥后梅花品质较佳,可用于梅花精品加工与干花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 干燥方法 花色 花香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叶桂叶色变化及生理特征分析
11
作者 金笑雨 王艺光 +1 位作者 赵宏波 董彬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6-1065,共10页
【目的】探讨彩叶桂Osmanthusfragrans Colour Group在生长过程中叶色变化及相关生理特征,为彩叶桂的品种分类、筛选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9份彩叶桂种质材料,运用量化标准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同时,从中选择2... 【目的】探讨彩叶桂Osmanthusfragrans Colour Group在生长过程中叶色变化及相关生理特征,为彩叶桂的品种分类、筛选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9份彩叶桂种质材料,运用量化标准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同时,从中选择2个代表性品系(‘罗彩3号’‘Luocai 3’和‘罗彩28号’‘Luocai 28’)进行色素分布观察、组分定性、质量分数测定以及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基于叶片变色30%的叶色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将彩叶桂品系分为两大类共3个色系,即红棕色系(第Ⅰ类第1亚类)、橙棕色系(第Ⅰ类第2亚类)和紫粉色系(第Ⅱ类)。解剖结构显示:花青素主要分布在幼嫩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中,并随着叶片生长逐渐减退。同时,花青素质量分数逐渐下降,叶绿素质量分数持续上升,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虽逐渐上升但变化不显著。在叶片生长过程中,2个品系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但在叶片变色为0时相对较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断增加,但‘罗彩3号’在每个时期均高于‘罗彩28号’;叶片pH无显著变化且始终处于酸性范围。【结论】基于叶片变色30%的叶色参数可对彩叶桂进行色系划分。彩叶桂叶色变化主要受花青素质量分数减少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的影响,而POD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棕色系和橙棕色系之间的区别在于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及其比值。图7表1参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叶桂 聚类分析 色素 花青素 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式旋切后抛防堵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9
12
作者 赵宏波 何进 +3 位作者 李洪文 刘春鸽 郑侃 章志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75,共11页
针对我国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玉米秸秆覆盖地小麦少免耕播种机易堵塞、动力防堵装置功耗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条带式旋切后抛防堵装置。结合防堵装置工作原理,从秸秆流动、抛撒、防堵装置受力角度分析确定影响防堵性能和功耗的关键因素为... 针对我国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玉米秸秆覆盖地小麦少免耕播种机易堵塞、动力防堵装置功耗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条带式旋切后抛防堵装置。结合防堵装置工作原理,从秸秆流动、抛撒、防堵装置受力角度分析确定影响防堵性能和功耗的关键因素为:防堵装置与开沟器间距、旋切刀滑切角、刀轴转速;通过离散元模拟仿真与正交试验有限元仿真结合,以秸秆拥堵量和作业功耗为性能评价指标,对防堵单体和开沟器的组合装置进行参数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旋切刀滑切角为50°、刀轴转速为320 r/min、间距为100 mm时综合作业质量较优,防堵单体及开沟器功耗为2.8 k W,秸秆拥堵量为43根/dm,通过性能良好;对优选方案旋切刀进行有限元校核,其最大应力为1.387×108Pa,满足强度要求。在玉米秸秆覆盖地进行了小麦播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条带式旋切后抛防堵装置在3种秸秆覆盖量0.8、1.6、2.4 kg/m2和3种前进速度1、1.25、1.5 m/s作业条件下,通过性能均满足免耕施肥播种机国标要求,所设计旋切刀与传统旋耕刀相比,在通过性能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功耗减小13.83%,土壤扰动量减小37.5个百分点,沟深稳定性系数提高8.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少免耕播种机 旋切刀 后抛 离散元 防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种床土壤物理性质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赵宏波 何进 +3 位作者 李洪文 王庆杰 李问盈 刘文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60-67,共8页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粮食产量高、秸秆量大,玉米收获后播种小麦时需要对秸秆进行适宜的处理。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于2016—2018年在河北涿州试验站开展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与种床位置关系对种床土壤含水率、地温、水稳性... 华北平原一年两熟区粮食产量高、秸秆量大,玉米收获后播种小麦时需要对秸秆进行适宜的处理。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于2016—2018年在河北涿州试验站开展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玉米秸秆还田与种床位置关系对种床土壤含水率、地温、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冬小麦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秸秆混埋(SM)、少量秸秆混埋(HSM)、秸秆覆盖(SC)和秸秆不还田(CK)。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秸秆不还田对照组CK,秸秆还田可以提高0~30 cm种床土壤含水率,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SC、HSM、SM;显著增加水稳性大团聚体(> 0. 25 mm)含量,SM、HSM、SC分别提高6. 3、4. 9、4. 8个百分点;对地温变化呈现出"缓解效应",其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SC、SM、HSM,导致越冬期土壤回暖变慢;增加冬小麦出苗率,HSM、SC、SM平均增加40. 1%、34. 1%、14. 8%,且HSM在第1年显著高于SM;提高产量,SC、HSM、SM平均增产17. 2%、10. 9%、2. 9%,且第1年SM产量显著低于SC。本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地温有负面影响,但可以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结构,因此最终提高了小麦产量; 3种秸秆还田处理中,由于秸秆混埋(SM)使土壤含水率、出苗率、产量均最低,且对地温影响较大,因此优先推荐秸秆覆盖(SC)和少量秸秆混埋(H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方式 冬小麦 出苗率 种床 地温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郑州市文化设施的区位布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8
14
作者 赵宏波 余涤非 +3 位作者 苗长虹 李光慧 冯渊博 别乾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25-1534,共10页
以服务于居民的文化设施兴趣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7年和2017年郑州市文化设施空间格局的演变,并从宏观的空间形态和微观的集聚中心2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影剧院5... 以服务于居民的文化设施兴趣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7年和2017年郑州市文化设施空间格局的演变,并从宏观的空间形态和微观的集聚中心2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影剧院5类文化设施的区位布局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基于大规模实地调研数据引入居民行为因素探究对文化设施空间形态的影响,并针对郑州市文化设施规划发展的方向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1)10 a来郑州市文化设施增长迅猛,由传统文化形式占优势转变为审美艺术和休闲文化占优势;(2)不同类文化设施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各类文化设施的集聚特征与其自身特点和城市实际发展情况相关。(3)居民可支配时间、消费习惯、居民文化水平等居民群体因素对文化设施分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且不同因素对不同类文化设施的影响大小有较大差别。针对郑州市文化设施规划发展方向的建议:(1)加强市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文化设施建设;(2)多注重审美艺术和休闲文化类设施的建设,迎合居民逐渐转变的精神与价值观趋向;(3)尝试文化设施的综合性布局和多用途开发;(4)在城市规划实践中综合考量不同居民群体对文化设施的需求程度和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地图导航兴趣点) 文化设施 区位布局变化 地理探测器 郑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小菊和几种菊属植物花粉离体萌发研究 被引量:60
15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房伟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7,共6页
以南京野菊、毛华菊和栽培小菊品种43-2、46-1、48-2为试材,研究了菊花和菊属植物花粉的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配方、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南京野菊和毛华菊花粉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是ME3+300g·L-1PEG1500,最高萌发率达54... 以南京野菊、毛华菊和栽培小菊品种43-2、46-1、48-2为试材,研究了菊花和菊属植物花粉的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配方、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南京野菊和毛华菊花粉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是ME3+300g·L-1PEG1500,最高萌发率达54·1%和46·3%;栽培小菊46-1和48-2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为ME3+300g·L-1PEG1500或ME3+200g·L-1PEG4000(两者差异不显著),最高萌发率达25·3%和29·3%。硼酸和Ca2+对花粉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花粉管的质量,花粉管长度适中、较直且粗;蔗糖对花粉萌发的作用不显著。固体和液体培养对南京野菊、毛华菊和栽培小菊43-2及48-2花粉离体萌发的作用差异不显著。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南京野菊、毛华菊和小菊43-2及48-2的花粉萌发率均逐渐升高,尤以栽培小菊的升高幅度最大;黑暗和光照条件对花粉萌发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菊 菊属植物 花粉 离体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夏蜡梅的交配系统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宏波 周莉花 +3 位作者 郝日明 赖齐贤 石柏林 叶文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2-610,共9页
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具有局限的地理分布、片断化的生境、较小的种群规模和特殊的遗传结构,研究其交配系统,将为评估造成其目前这种遗传结构的内因、明确夏蜡梅遗传衰退机制和制定保护策略提供重要依据。通过野外观察、实... 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具有局限的地理分布、片断化的生境、较小的种群规模和特殊的遗传结构,研究其交配系统,将为评估造成其目前这种遗传结构的内因、明确夏蜡梅遗传衰退机制和制定保护策略提供重要依据。通过野外观察、实验室检测和人工控制交配实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夏蜡梅从开花到散粉雄蕊和退化雄蕊呈直立到平展再到合拢状的动态变化,当花药处于最平展状态时,柱头成熟具有粘性,可授性最强;说明夏蜡梅雌蕊先熟,雌雄配子存在一定的时空隔离,仅发育后期可遇。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OCI)和人工控制交配实验的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夏蜡梅的交配系统为以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部分自交亲和,完成授粉需要传粉者。综合种群结构、遗传结构和交配系统,夏蜡梅种群内遗传多样性降低而种群间遗传分化加剧最重要和直接的原因是生境的破坏、种群规模变小而导致的近交或自交比例增加。人工控制交配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远交和混合授粉即用含有天台种群的花粉进行授粉具有显著的远交优势,远交结实率高达79.6%,平均每果实结实9.1粒种子,平均每胚珠结实0.75粒。因此,人为地促进2种群间的基因流将有利于夏蜡梅自然种群的恢复和遗传多样性的增加,对夏蜡梅保护策略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隔离 遗传衰退 交配系统 近交 远交 夏蜡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突变级数法的国家战略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及障碍因子——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例 被引量:37
17
作者 赵宏波 马延吉 苗长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25-1532,共8页
针对国家战略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构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N-E-S)3方面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度诊断模型,对2000~2011年研究区环境承载力的时序变化特... 针对国家战略经济区环境承载力的突变特性,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构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N-E-S)3方面的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障碍度诊断模型,对2000~2011年研究区环境承载力的时序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时序变化上,2000~2011年研究区环境承载力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从弱承载力上升到适中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提高与自然-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相关性较大。2环境保护投资总额占GDP比重、工业废水排放量、耕地化肥使用量、人均GDP、单位GDP能耗及经济密度等成为影响研究区环境承载力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值法 突变级数法 环境承载力 国家战略经济区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杜鹃花品种对杜鹃冠网蝽的抗虫性评价
18
作者 陶楚冰 胡国伟 +3 位作者 邹荣娴 滕新蕾 肖政 赵宏波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2-72,共11页
以不同类型杜鹃花品种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杜鹃花品种对杜鹃冠网蝽的抗虫性差异,以期为杜鹃花抗虫品种的选育提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杜鹃花品种对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 pyr... 以不同类型杜鹃花品种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杜鹃花品种对杜鹃冠网蝽的抗虫性差异,以期为杜鹃花抗虫品种的选育提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杜鹃花品种对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 pyriodes)的抗虫性存在显著差异,杜鹃花抗虫性与虫害指数、叶片受害率、虫口数、叶绿素变化量负相关;而与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正相关。基于综合评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5类,映山红、‘琉球红’和‘喜鹊登枝’为高抗品种;‘小青莲’‘兰花雨’‘紫萼’‘杨贵妃’‘康乃馨’为中抗品种;‘明朝’‘紫蝴蝶’‘王妃’‘红樱桃’‘沙浪’‘纺绸’‘立山之舞’‘御代之荣’‘天章’为低抗品种;‘白印’‘红苹果’‘粉白大叶’‘埃尔西李’为低感品种;‘红珍珠’‘凤冠’‘粉红泡泡’‘胭脂蜜’‘晚霞’为高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杜鹃冠网蝽 抗虫性 生理性状
原文传递
基于AFLP的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属的属间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宏波 缪恒彬 +2 位作者 吴国盛 陈发棣 郭维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2-1313,共12页
【目的】由于研究材料、地理分布等条件的限制,菊属(Dendranthema)、亚菊属(Ajania)及其近缘属的属间关系未得到很好解决。核糖体ITS区和叶绿体trnL/trnF间区等相关分子序列解析用于研究植物系统进化具有较大优势,但在菊属及其近缘属等... 【目的】由于研究材料、地理分布等条件的限制,菊属(Dendranthema)、亚菊属(Ajania)及其近缘属的属间关系未得到很好解决。核糖体ITS区和叶绿体trnL/trnF间区等相关分子序列解析用于研究植物系统进化具有较大优势,但在菊属及其近缘属等相关类群间存在信息位点低的问题,而AFLP标记以其高多态性的优点在亲缘关系很近类群的系统演化研究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因此本研究利用AFLP技术对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属的属间关系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和探讨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属的系统关系,同时为菊花(D.×grandiflorum)等材料的遗传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9对荧光标记引物对东亚蒿亚族菊属、亚菊属及其近缘类群共50个分类单元进行AFLP分析,同时分别利用SPSS11.0软件采用非加权平均数UPGMA方法和PAUP*4.0b10软件采用最大简约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AFLP分析共获得1695个多态性条带。根据相似性系数,无论是整个蒿亚族及其近缘类群内部,还是菊属、亚菊属内部,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间分化明显。【结论】无论是UPGMA聚类分析结果还是构建的最大简约树,AFLP结果均将菊属和Arctanthemum先聚为一亚分支,各自形成两个种群,各自种群包含亚菊属的个别类群;亚菊属的大部分类群和太行菊属(Opisthopappus)形成另一亚分支,与菊属亚分支互为姐妹群形成菊属-亚菊属大分支。这说明菊属和亚菊属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类群平行演化而来,其中亚菊属的多花亚菊(A.myriantha)、铺散亚菊(A.khartensis)等与菊属亲缘关系较近,而原产日本的矶菊(A.pacifica)、盐菊(A.shiwogiku)等是亚菊属中较进化类型;太行菊属的系统地位可能更接近于蒿亚族;短舌菊属(Brachanthemum)则被排除于菊属群之外。柳叶亚菊(A.salicifolia)、异叶亚菊(A.variifolia)等应从亚菊属中分离出来,支持单列成栎叶菊属(Phaeosti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属 亚菊属 蒿亚族 AFLP 系统演化 属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属植物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3
20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房伟民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6-409,共4页
利用碘-碘化钾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及改进TTC法、无机酸法、荧光染色法、离体萌发法、活体萌发法测定了菊属Dendranthema植物菊花脑Dendranthemanankingense,南京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和栽培... 利用碘-碘化钾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及改进TTC法、无机酸法、荧光染色法、离体萌发法、活体萌发法测定了菊属Dendranthema植物菊花脑Dendranthemanankingense,南京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毛华菊Dendranthema vestitum和栽培小菊品种rm43-2,rm46-1,rm48-2的花粉生活力。结果表明:碘-碘化钾法、TTC法及改进TTC法、无机酸法和荧光染色法都不适合菊属植物花粉生活力的检测;活体萌发法检测菊属植物花粉生活力不准确,但能有效表述花粉萌发力;离体萌发法能有效快速地测定花粉生活力,适合菊属植物花粉生活力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栽培小菊 菊属植物 花粉活力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